会同魔芋

会同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管理

原产地湖南

– 产地市县: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967
– 地标认证时间:2020
– 品质特点:扁圆球状,外表光亮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2018年第31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8年3月8日
地域范围

怀化市会同县所辖林城镇、坪村镇、堡子镇、马鞍镇、广坪镇、若水镇、团河镇、金竹镇、地灵乡、连山乡、高椅乡、沙溪乡、宝田侗族苗族乡、漠滨侗族苗族乡、蒲稳侗族苗族乡、青朗侗族苗族乡、炮团侗族苗族乡、金子岩乡共计18个乡(镇)23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6′35″~110°07′25″,北纬26°39′34″~ 27°09′43″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会同魔芋,湖南省会同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会同魔芋,具有块茎大、葡甘聚糖含量高、收获期早等品质。
2018年3月,会同魔芋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中文名
会同魔芋
外文名
Huitong Konjak
产地名称
湖南省会同县
品质特点
扁圆球状,外表光亮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2018年第31号
批准时间
2018年3月8日

会同魔芋产品特点

会同魔芋鲜魔芋:球茎呈扁圆球状,外表光亮,叶柄脱落处光滑。魔

芋干制品:色白、表皮手感细腻、质地致密。理化指标:鲜魔芋:水份≤90.0%,葡甘聚糖(以湿基计)≥5.5%。魔芋干制品:水份≤12.0%,葡甘聚糖(以干基计)≥40%。

会同魔芋历史渊源

1970年-1980年,会同县外出务工者把魔芋当作必不可少的家常菜随身带出,促进了魔芋的大规模种植。
1990年-2000年,会同县选育出了适合规模种植品种-会同魔芋。

会同魔芋产地环境

会同魔芋种植会同魔芋种植

会同县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的会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温差大,有利于块茎糖分和可溶性物质积累。境内质地肥沃的黑沙土、黄泥土深厚,林下落叶堆积,便于块茎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钾、磷、硼等微量元素。会同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沟渠100余条,水质中富含钙、锌、钾等元素,呈树枝状分布,为魔芋块茎膨大提供了有利条件。会同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是忌晒喜阴的会同魔芋荫蔽的场所。

会同魔芋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会同县18个乡镇种植魔芋3.5万余亩,带动周边市县种植5万亩,年产会同魔芋原料6万吨。开发出“雪魔芋”“魔芋粉”“魔芋面”等特色会同魔芋产品,年产值2亿元。

会同魔芋产品荣誉

会同魔芋食品会同魔芋食品

2018年3月,会同魔芋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会同魔芋地理标志

会同魔芋地域保护范围

会同魔芋产地范围为湖南省会同县林城镇、坪村镇

会同魔芋会同魔芋

、堡子镇、马鞍镇、金竹镇、若水镇、团河镇、广坪镇、沙溪乡、连山乡、地灵乡、高椅乡、炮团乡、金子岩乡、青朗乡、漠滨乡、蒲稳乡、宝田乡共18个乡镇的现辖行政区域。

会同魔芋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花魔芋。
立地条件
海拔200米-800米,土壤为黑沙土、黄泥土、红黄土和石渣土类型。耕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1.8%,PH值5.5-7.0。
栽培管理
种芋选用:种芋重量≥5克。

会同魔芋会同魔芋
种植要求:
科学选地:魔芋种植地宜选择海拔800米以下,背风半阴半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无积水的砂壤土或小黄土,坡度在30°以内的缓坡地,PH值要求在5.5-7.0。不宜连种,尽量不用种过马铃薯、红薯、油菜、蔬菜的地块,可与小麦、玉米、黄豆等轮作。
整地施肥:土地在冬耕前,要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或有机堆肥为主,根据地块肥力可施饼肥(含磷钾的复混肥)。重量在150克以下的种芋每667平方米(亩)施底肥2000-2500千克,重量在150克以上种芋每667平方米(亩)施底肥3500-4500千克,做到种芋和肥料隔离。禁施用鸡粪、碳铵。
土壤消毒:结合冬、春季整地进行。一般每667平方米(亩)用生石灰50-100千克均匀撒施,施用一周后再进行播种。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0-300克,拌细土30千克,均匀撒施,也可沟施或窝施。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用地中宝、辛硫磷颗粒剂等药剂撒施灭虫。
种芋选择:种芋消毒处理,应选个体较小、芽体完整粗壮、芽尖呈粉红色、有光泽,并略高出凹窝边缘或与边平的块茎作种芋。种芋呈椭圆形,横径大于纵径,上端大于下端,上端凹陷,口平。表皮光滑,无皱裂、疤痕、伤烂和霉变现象。种芋以重10-350克为宜,繁殖种芋时大小均可。种芋选好后,应晒种2-3天。对挖伤或霉烂的种芋,应切去伤部或腐烂部分,伤口用干草木灰涂抹,然后晒种3-4天,促进伤口愈合。种芋宜自繁自种或就近购买,不宜从外地大量引种。
种芋消毒:为减少种芋带菌,可将选好晒好的种芋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种2-6小时,晒干后播种。但要注意:有伤处理过的种芋和春季已萌动的种芋绝不能进行浸泡消毒。也可在种芋晒种后,用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53.8%可杀得800倍液均匀喷雾种芋2次,晒干备种。
适期播种:会同魔芋的生长起始温度为12℃,一般在3月中下旬,注意春播不可过早,禁止秋冬播种,以防止低温烂种。但在种芋萌动前要播种完。
合理密植、科学间套:因种芋大小差异较大,种植密度差异也较大。我县采取杉木林套种、油茶林套种、板栗和核桃等经济林木套种和大田套种模式。
播种前应将种芋按个体大小分级,然后确定密度,一般行距为种芋直径的6倍左右,株距则为种芋直径的4-5倍为宜。
杉木林、油茶林、板栗和核桃等经济林木套种采用150厘米带型,2行木林间套2-3行魔芋的模式。对150克以上的种芋,会同魔芋与木林播种行数比为3:1,2行会同魔芋行距25厘米,株距26-40厘米,播种密度2200-3300株/667平方米(亩);对于150克以下的较小种芋,会同魔芋与杉木林播种行数比为4:1,行距15厘米,种3行,株距26-40厘米,播种密度3300-5000株/667平方米(亩)。
大田套种时采用200厘米带型,3-4行魔芋间套1行经济作物的模式。对于150克以上较大的种芋,会同魔芋与经济作物播种行数比为3:1,3行魔芋行距60厘米,预留80厘米播1行经济作物,株距26-40厘米,会同魔芋每667平方米(亩)播种2480-3850株;对150克以下较小的种芋,会同魔芋与经济作物播种行数比为4:1,行距45厘米,预留65厘米播1行经济作物,株距25-35厘米,会同魔芋每667平方米(亩)播种4200-6000株。
经济作物应选择抗倒伏性强、叶子平展、春播生育期在120天以内的早熟品种,经济作物应种植在空带的中间,最好采用育苗移栽,并且给经济作物施足肥料。
规范种植,合理覆盖:土层疏松、坡地较窄的林下地采用开沟布厢方式栽培;缓坡地、平地则采用深沟高畦垄式栽培,一般垄沟深度20厘米左右。播种时覆土深度一般为5厘米以上,种芋与肥料相互隔离,将球茎稍侧倾斜放置,且顶部一般应向一个方向,平地向南方,坡地则向坡顶方向倾斜,球茎与地面倾斜角为45°左右。在播种后,应及时在垄上盖农作物秸秆(稻、麦草、玉米秆等)或山林中的枯枝落叶5-10厘米厚,可起到防草荒、防病、保温保湿、防高温、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
加强日常管理:魔芋出苗后,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当田间杂草长出而魔芋、经济作物未出苗时,可人工拔除,不能用锄头除草,免伤魔芋而感病。
在收获套种的经济作物时,应割掉作物秸秆或将作物秸秆中下部叶片清除,让魔芋充分接受阳光,利于球茎膨大,同时也减少荫蔽,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适时采收:会同魔芋自然倒苗后一周即可采收,一般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挖收。但采收的最迟时期应是平均气温不低5℃以前,应选择晴天采挖。
商品芋存放时严禁抛丢和倾倒,严禁运输中过度振动和挤压,严禁挖伤、病霉变。禁止混装、混放。严禁种芋和商品芋混装。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魔芋干制品加工
工艺流程:鲜魔芋→凹坑清理→清洗→切片(厚度5-10米米)→干燥(或研磨)→包装。
工艺要求:
烘干温度:温度60℃-80℃,时间为3小时-8小时。

会同魔芋专用标志使用

会同魔芋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会同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会同魔芋的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