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驾贡酒

原产地安徽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7年09月03日
– 品质特点:窖香幽雅、浓中带酱,绵甜爽口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127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7年09月03日
产品百科
迎驾贡酒,安徽省霍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生态示范县”,森林覆盖率75%以上。大别山的生态资源和生态原料,为迎驾贡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越的生态产区环境。迎驾贡酒酿造用水全部采用大别山源头活水,成就了迎驾贡酒窖香幽雅、浓中带酱、绵甜爽口特点。
2007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迎驾贡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迎驾贡酒
产地名称
安徽省霍山县
品质特点
窖香幽雅、浓中带酱,绵甜爽口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127号
批准时间
2007年09月03日

迎驾贡酒产品特点

迎驾贡酒品质特性

迎驾贡酒采用大别山生态剐水,配以优质五粮原料(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经传统酿造工艺凝聚而成,整体酒质呈现出“窖香幽雅、浓中带酱,绵甜爽口、诸味协调”的代表性质量特点,也是迎驾贡酒区别去其他白酒的关键所在。

迎驾贡酒迎驾贡酒

迎驾贡酒工艺特点

迎驾贡酒原来使用老五甑酿造工艺,该工艺是安徽六安市一带的传统酿酒工艺,使用平板中温曲,发酵周期较短,用老五甑工艺酿出的酒个性独特,特别是喷香感突出,非常迎合当地水质特色和民间口味,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该工艺虽然独特,但出酒率相对较低。
1994年,迎驾贡酒引进五粮酿造工艺,并最终达成与五粮液酒厂科研所的技术合作。在五粮液科研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突破许多条条框框,结合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窖池情况等,大胆对原料配方、工艺操作进行适当的调整,成功地实现五粮工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在大别山区酿出了“窖香幽雅,绵甜爽口”的迎驾贡酒,成为江淮一带采用五粮酿造工艺的先行者。

迎驾贡酒产地环境

迎驾贡酒为生态酿造,共有五大支撑要素:生态产区、生态剐水、生态原粮、生态工艺和生态循环。
六安市霍山县地处安徽省大别山腹地,位于北纬30°的大别山腹地,被称为“中国白酒黄金纬度带”。境内溪河密布,水系发达,漫水河、黄尾河穿境而过。
霍山县平均气温15℃,森林覆盖率近80%,生物物种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完备的天然基因宝库。未受污染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山川小气候,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形成一个“纯天然的窖池”。
迎驾酒酿造用水全部采用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大别山源头活水,发源于白马山下原始森林腹地,流经两岸竹海,经地下竹根层层过滤,被形象地称为“竹根水”,又称“剐水”,水质清冽甘甜,富含锶、硒、锌等微量元素,是酿造名优白酒的优质用水。
为保证酒质,迎驾酒酿造原粮甄选出绿色优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酿造出浓郁的多粮复合型香气,成就了“窖香优雅,绵甜爽口,酒体协调,回味悠长”的风格。迎驾酿造采取多粮型酿造生态工艺,利用山泉剐水、包包曲,沿袭泥池老窖长周期发酵,历经69道传统工艺淬炼。
生态循环,既是整个生态酿造的关键环节,也是迎驾生态酿造的亮点。中国白酒行业中,迎驾率先实现了白酒生产的全生态循环。在迎驾投产的酿酒废弃物资源再利用项目上,率先使用酒糟清洗工艺,利用废液与生产废水产生沼气,用作生产燃料;经清洗的酒糟沥水送进燃烧锅炉,锅炉蒸汽用于酿酒,剩余热能转化用于发电。冷却水全部回收循环利用,全面实现了酿酒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体现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优势。

霍山地理霍山地理

迎驾贡酒历史渊源

迎驾贡酒源自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南巡霍山,当地官民献酒迎驾,武帝饮后御封为贡酒,“迎驾贡酒”由此得名。
1955年,迎驾贡酒的前身佛子岭酒厂成立。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佛子岭酒”已根植于霍山,受到消费者喜爱。
1997年,原国营佛子岭酒厂改制重组,进而发展成为迎驾酒业。

迎驾贡酒生产情况

2011年前后,迎驾贡在合肥市场达到鼎盛,年销售额接近6亿元。
2015年,迎驾贡酒实现营业收入29.27亿元,同比下降1.09%。
2016年,迎驾贡酒实现营业收入30.38亿元,同比增长3.81%。
2017年,迎驾贡酒实现营收31.38亿元,同比增长 3.29%;净利润6.67亿元,同比下降2.40%。

迎驾贡酒产品荣誉

2007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迎驾贡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2年,迎驾贡酒被中国食协授予2012年度“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
2016年,迎驾贡酒获中国酒业最高荣誉“仪狄奖”。同年,迎驾贡酒入围中国食品行业金箸奖。
2020年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迎驾贡酒以市值160亿元位列第443位。

迎驾贡酒迎驾贡酒

迎驾贡酒地理标志

迎驾贡酒地域保护范围

迎驾贡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迎驾贡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霍政秘[2006]1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安徽省霍山县衡山镇、佛子岭镇、黑石渡镇、下符桥镇、太阳乡、磨子潭镇、大化坪镇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迎驾贡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酿造、加浆用水采用保护区域内的东淠河水。
2.高梁采用符合GB/T8231标准规定的辽宁、山西、内蒙等北纬40度以下地区生产的优质高粱。
3.小麦符合GB1351标准规定的优质小麦。
4.大米、糯米符合GB1354标准规定的优质米。
5.玉米符合GB1353标准规定的优质玉米。
6.曲药符合Q/YJ04标准规定。
(二)工艺
以优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以偏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保护区域范围内的东淠河水为酿造、加浆用水,采用续渣混蒸、跑窖循环、泥池老窖发酵、底换底、二高一低一长等技术生产的蒸馏酒。
1.制曲工艺:酿造使用偏高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其曲心温度在61℃至64℃。偏高温曲在培养过程中小麦的麦胶蛋白、麦谷蛋白在高温作用下,与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生成杂环类芳香化合物,使酒曲产生老练带酱味的曲香。在酿酒过程富于酒体特殊陈香,使酒体变得老练、幽雅。
工艺流程:
小麦→润料→粉碎→加水拌合→装模→踩曲→凉汗→入室安曲→培菌管理→打堆→出曲→入库贮存。迎驾贡酒
迎驾贡酒(4张)

(1)润料水份3%至5%。
(2)粉碎要求烂皮不烂心的梅花瓣。
(3)拌料水分37%至39%。
(4)顶火温度61℃至64℃7天以上。
(5)培养周期30天。
(6)入库贮藏3个月以上。
2.酿酒工艺:
(1)采用十年以上窖龄的泥池老窖为发酵池。
(2)原料配比: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40:22:18:14:6。
粉碎度:4,6,8瓣。
粮醅比:冬季1:4至4.5,夏季1:5至5.5。
(3)稻壳新鲜、粗硬、干燥并呈金黄色,无霉烂,无变质,不使用粳稻、糯稻糠,在使用前清蒸30分钟以上并摊凉,稻壳用量为20%至25%。
(4)曲糖化力400至600单位,发酵力150单位以上,粉碎度20目筛的细粉占70%至75%,曲粮比为18%至22%。
(5)入池淀粉在20%至22%之间,夏季18%至20%之间。
(6)入池水分在52%至54%左右。
(7)入池酸度1.5至2.5。
(8)分层起糟,糟醅入窖“底还底、中还中”和双轮底。
(9)发酵周期80—120天。
(10)缓火蒸馏,截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级贮存,蒸粮时间不低于60分钟。
3.勾贮工艺:
(1)原酒使用陶坛分级贮存。
(2)成品酒勾调采用贮存一年以上的优质原酒为基酒,用贮存五年以上的专用调味酒进行勾调。
(3)勾调加浆用水采用保护区域内经过锰砂、石英砂、活性炭三级过滤处理的东淠河水。
(三)质量特色
项目
标准要求
酒精度,%(V/V)
50
45
42
色泽
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
窖香幽雅
浓中带酱
窖香幽雅
浓中带酱
窖香幽雅
浓中带酱
口味
绵甜爽口、诸味协调、怡畅
绵甜爽口、诸味协调、怡畅
绵甜爽口、诸味协调、怡畅
风格
具有窖香幽雅、浓中带酱的独特风格
总酸(以乙酸计),克/升≥
0.60
0.50
0.50
总酯(以乙酸乙酯),克/升≥
2.00
1.80
1.80
己酸乙酯,克/升≥
1.20
0.80
0.80
固型物,克/升≤
0.40
0.60
0.60
注:酒精度允许公差为±1%(V/V)

迎驾贡酒专用标志使用

迎驾贡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霍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