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

原产地福建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7年3月20日
– 品质特点:鲜纯、毫香、凉爽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5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7年3月20日
产品百科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政和白茶以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所产政和白茶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2007年3月20日,经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政和白茶
产地名称
福建省政和县
品质特点
鲜纯、毫香、凉爽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55号
批准时间
2007年3月20日

政和白茶产品特点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2]

政和大白茶,亦称“政大”。茶树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自然三倍体。植株高大,树姿直立,分枝较稀。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芽叶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23.O克。花冠直径4.3~6.2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开花不结实。抗寒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4.9%,氨基酸2.4%,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4.9%。适制红茶和白茶,品质优。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区和白茶区推广。

政和白茶历史渊源

政和白茶书法政和白茶书法

作为中国白茶重要主产区,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宋徽宗政和年间(1115年),当时的关棣县因进献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明朝,政和白茶产量已具相当规模,到了清朝时期,进入鼎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筐筐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知县不禁生出无限感叹。
迄至清咸丰年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茶叶通史》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有数十家私营制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特别是光绪五年(1879年),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一说在咸丰年间发现)并得以大量繁殖推广,勤劳智慧的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为原料,制作的各色名茶相继问世,品质大幅度提高。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民间流传“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茶叶与银针”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政和白茶产地环境

政和政和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主要是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境内最高峰达到1597米。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政和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达1300余米。但政和白茶主产区石屯、东平两个乡镇的相对海拔高度在380米以下,所产的茶叶有独特的高山特质,所制的白茶质量高。政和当地很有特色的建筑就是板房、廊桥,以前白茶的萎凋,就是在这些通风良好的板房、廊桥内进行阴干,故而对茶业形成一定的独特优势。

政和白茶生产情况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

截至2010年,政和县茶叶加工企业150多家。

政和县局面对政和茶产业广阔发展空间,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带动茶园标准化建设。
2010年,政和县共有无公害茶园面积3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5%,改善茶园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另外,政和县还引导企业扩建改建厂房,更新改造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政策,从产业规划、产品保护、商标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政和白茶产品荣誉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

2002年,该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牡丹城牌白茶在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

2009年3月,政和白茶跻身地理标志产品之列。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即日起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政和白茶地域保护范围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政和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200米至800米;土壤为红壤和黄壤;土壤有机质≥2.5%;土壤pH值4.5至6.5。
(二)栽培管理。
1、育苗:选取母树上红棕色、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为插穗,扦插育苗时间在9至12月。
2、定植:
(1)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
(2)定植密度≤6万株/ha。
3、施肥:
(1)每隔二年,结合秋、冬季土壤深翻施有机肥≥37500千克/公顷或施饼肥≥1500千克/公顷。
(2)幼龄茶园施纯氮75千克/公顷至150千克/公顷,N.P.K比例按1∶1∶1施用。投产茶园施纯氮300千克/公顷至450千克/公顷,N.P.K比例按3∶1∶1施用。
4、茶树修剪:幼龄茶树进行3至4次定型修剪;投产茶园适时轻修剪;衰老茶园进行重修剪或台刈,时间在立春前或春茶后。
(三)鲜叶采摘。
每年春、夏、秋各季采摘。春茶在春分至谷雨前后采摘,夏茶在小满至夏至采摘,秋茶在小暑至秋分采摘。白毫银针鲜叶采摘标准为单芽,白牡丹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按“九不采”原则进行采摘,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头不采、紫色芽头不采、空心芽不采、损伤芽头不采、病虫伤芽头不采、开裂芽头不采、病虫害引起芽叶弯曲等畸形芽不采。
(四)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鲜叶→萎凋→烘焙→毛茶。
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进行加工,掌握“两个时机”和“四个动作”。“两个时机”即:
1、萎凋时机,温度在20℃至25℃,相对湿度在70%至75%,历时48至60小时,萎凋叶含水率最终控制在8%至9%;
2、并筛时机,当萎凋叶含水率达30%至50%时进行并筛,以利于形成政和白茶特有的叶态。
3、“四个动作”即:
(1)摊凉厚度均匀适中,互不重叠,不影响水分蒸发;
(2)摊凉动作要轻,避免损伤鲜叶,造成红变;
(3)据天气、温度、湿度和风力情况,通过车间百叶窗,调节风力、温度和湿度;
(4)天气转为闷热时,为防止萎凋叶红变,应及时转入烘焙工序。
(五)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
(1)白毫银针:
外形:单芽肥壮,满披茸毛,色泽银白或灰白。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明显;滋味清甜鲜爽,毫味足;汤色淡黄,明亮。叶底:匀整,明亮。
(2)白牡丹:
①特级白牡丹:
外形:叶抱芽,芽叶连枝,叶缘垂卷,毫心肥壮银白,毫多而显,叶色灰绿或翠绿,叶背有茸毛。内质:香气清鲜浓郁,毫香明显;滋味清甜纯爽,毫味显;汤色杏黄,明亮。叶底:毫心多,叶张嫩,芽叶连枝,色泽嫩绿、明亮。
②一级白牡丹:
外形:芽叶连枝,匀嫩,尚匀整,叶缘垂卷,略有破张,毫心银白,毫心显,叶色灰绿或暗绿,部分叶背有茸毛。内质:香气清鲜纯正,有毫香;滋味尚甜、纯正,有毫味;汤色浅黄,较亮。叶底:毫心尚显,叶张柔软,叶脉微红,尚亮。
③二级白牡丹:
外形:部分芽叶连枝,破张较多,有毫心,毫心稍瘦,叶张尚嫩,色泽暗绿,稍带少量黄绿叶及暗褐叶。内质:香气尚清鲜纯正,略有毫香;滋味尚鲜纯,略带青涩回甘;汤色深黄尚明亮。叶底:少量毫心,叶脉浅红。
2、理化指标:水分:≤6.50%;碎茶:≤6.00%;粉末:≤1.50%;水浸出物(以干基计):≥30.00%;可溶性氨基酸总量(以干基计):≥2.50%;咖啡碱:≥2.70%;灰分(以干基计):≤7.00%。

政和白茶专用标志使用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政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