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碎铜茶

邵武市经济作物站 【管理

原产地福建

– 产地市县: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茶叶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901
– 地标认证时间:2020
– 品质特点:条索细秀,色泽绿润,香鲜爽纯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20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2年12月14日
地域范围

南平市邵武市所辖和平镇、肖家坊镇、桂林乡、金坑乡、大竹镇、水北镇、晒口街道办事处、城郊镇、拿口镇、大埠岗镇、沿山镇、张厝乡、吴家塘镇、下沙镇、卫闽镇、洪墩镇共计16个乡镇(街道)144个村(居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2′~117°52′,北纬26°55′~27°35′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邵武碎铜茶,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邵武碎铜茶产自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的闽北邵武茶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及人文因素,为邵武碎铜茶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物质代谢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香鲜爽醇、粟香纯正、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富含维他命等优异品质的邵武碎铜茶。
2012年1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邵武碎铜茶
产地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
品质特点
条索细秀,色泽绿润,香鲜爽纯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205号
批准时间
2012年12月14日

邵武碎铜茶产品特点

邵武碎铜茶是优质的高山绿茶,主要分布于邵武市和平镇留仙峰和武阳峰西北麓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碎铜茶生长环境多为云雾缭绕的乱石岩缝,具有鲜爽醇厚、茶多酚含量高等优异品质。茶可入药,功效显著。由于把采回的鲜叶或制成的毛茶放到嘴里与铜钱一起咀嚼,不到3分钟,即可把铜钱咬碎,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外形条细秀,色泽绿润、匀整洁净;汤色嫩绿,香鲜爽纯,味鲜醇,粟香纯正;叶底嫩绿,耐冲泡。经检验,其氨基酸含量较一般茶叶高出1—2倍,水浸出物、咖啡碱明显高于一般绿茶,造就了浓厚鲜爽的独特滋味。
经中国茶科所鉴定,碎铜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一般茶叶高出3倍之多,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咖啡碱等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茶叶。但是,对碎铜茶能碎铜的真正原因尚无定论。

邵武碎铜茶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产地环境

邵武碎铜茶位置境域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东北邻建阳市,东南连顺昌县,南接三明市将乐、泰宁、建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介于北纬26º55′—27º35′,东经117º2′—117º52′之间,境内东西宽78千米,南北长71千米,总面积2836.73平方千米。

邵武碎铜茶地形地貌

邵武地势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东南部富屯溪谷地倾斜。西北部系武夷山主脉杉岭,最高峰为大埠岗的撒网山,标高1523.9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水口寨富屯溪河床,海拔130米。中部广大地区地势低,呈北西——南东向,从大乾、龙斗至水口寨递降。山脊走向与境内主要地质构造线相一致,多呈北北东南南西向。

邵武碎铜茶气候特征

邵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既受海洋气团的影响,又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季风气候明显,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连绵不断。主山体多为北偏东——南偏西走向,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海拔高差达1383米,气温相差6—7℃。东部地势低缓,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境内多年平均雨量在1500—2100毫米之间。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全年多雾。
邵武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优化组合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邵武碎铜茶优质的外形和内在品质。

邵武碎铜茶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历史渊源

邵武碎铜茶早在唐代就已是贡茶,有着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唐开成四年(839年)。
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从此,这种茶叶就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留仙峰山上的和尚和山下的村民因长年饮用此茶,出了许多寿星。咸丰年《邵武府志》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山上和尚最高寿命为150岁,还有129岁的,90岁以上者达7人现年86岁高龄的留仙峰和尚云峰法师,在此寺修行已有25载,看管着寺庙周围的茶树,每逢春季便会将茶尖采摘下,晾晒后下锅翻炒,用当地的土法制成毛茶后备存饮用,每天饮着自制的“碎铜茶”,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旧体格健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行走高山也与青壮年无恙。云峰法师还将自己采摘和自制的“碎铜茶”用于款待客人,赠予求医问药的乡民。
2009年10月,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启动,邵武市质监局申报办人员走访茶企,采集茶样,送往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海交大医学院、南平市中心检验所等权威机构进行检验,经反复分析比对,确立了邵武碎铜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等理化指标显著高于一般绿茶,并富含维他命等物质。
2012年3月,经大量的资料收集、论证、分析、整理、比对,申报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专家组现场评审和技术审查会审查,正式批准对邵武碎铜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之成为邵武市的公共品牌和高含金量的城市名片。
2013年,邵武市质监局主导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邵武碎铜茶》福建省地方标准审定稿已向省质监局报送。同时,邵武市成立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公室,发布实施《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使用专用标志申请、登记、发放、使用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邵武碎铜茶生产情况

2011年,邵武市碎铜茶种植面积达1300多公顷,年产近300吨。
2013年,邵武市碎铜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年产量近300吨,年产值2亿多元。有碎铜茶初制、精制加工企业30多家,注册了20多个商标。
2014年,邵武市已有碎铜茶园2300多公顷,碎铜茶每斤售价最高达1600元,茶农较2013年增收25%。

邵武碎铜茶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产品荣誉

至2014年,邵武碎铜茶三次荣获了“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全市共有5家企业获得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
2012年1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

邵武碎铜茶地域保护范围

邵武碎铜茶产地范围为福建省邵武市现辖行政区域。

邵武碎铜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安徽槠叶种、福云6号、武夷菜茶。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300米至800米、坡度小于25度、pH值4.5至6.5,有机质含量≥2%,土层深厚的红壤、红黄壤、黄壤,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低山或高丘。
三、栽培管理
1.繁殖:采用无性繁殖,扦插育苗,夏插5月至6月上旬,秋插10月份,以夏插为宜。
2.定植:春栽2月至3月上旬,秋栽10月,栽培密度控制在5万株/公顷以内。
3.肥培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深度≥20厘米,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4.树冠培养:整形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每年1次轻修剪。投产茶园树冠高度一般控制在60厘米至70厘米。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9张)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采摘期在每年3月至5月中旬前,按照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的新鲜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精选。
2.工艺要求:
(1)摊青:竹制水筛摊晾,摊放厚度不超过5厘米,叶质由硬开始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色渐失,清香初显。
(2)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00℃至200℃,时间为1至2分钟。待到由鲜绿转为翠绿,叶面失光泽,手握成团,稍有弹性,叶质较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时,起锅、摊晾。
(3)揉捻:揉捻以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嫩叶揉捻20至25分钟。
(4)烘焙:烘二青:使用翻板式烘干机进行,以手捏茶叶有弹性,略有刺手感,叶色绿,无水闷味,含水量40%至45%为适度。及时摊凉,时间为30至40分钟。烘三青:采用翻板式烘干机进行,以烘坯含水量18%至20%,条索收紧,有较强刺手感,手捻成片为适度。及时摊凉,时间为1至2小时。足干:采用烘干机进行,茶叶含水量低于7%,手捻成末为适度,及时摊凉。
(5)精选: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3%,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条细秀,色泽绿润、匀整洁净;汤色嫩绿,香鲜爽纯,粟香纯正,味鲜浓醇;叶底嫩绿,耐冲泡。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0%,氨基酸≥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邵武碎铜茶专用标志使用

邵武碎铜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邵武碎铜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