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剑麻纤维

原产地广东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6年08月21日
– 品质特点:色泽洁白、质地坚韧、拉力强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18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6年08月21日
产品百科
湛江剑麻纤维,广东省雷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湛江剑麻是中国独具特色优势的原料,具有纤维较长、质地坚韧、富于弹性、拉力强、抗撕裂、耐磨、耐腐蚀、耐低温、吸湿放湿快等特性,广泛地用于制造生活和环保用品。
2006年08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湛江剑麻纤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湛江剑麻纤维
产地名称
广东省雷州市
品质特点
色泽洁白、质地坚韧、拉力强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18号
批准时间
2006年08月21日

湛江剑麻纤维产品特点

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剑麻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长期位居中国之首,是中国剑麻之乡,纤维单产3750千克/公顷以上,为世界之最,素有“中国剑麻之乡”和“亚洲剑麻王国”之称。
剑麻纤维,又称西纱尔麻,具有纤维长,色泽洁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磨等特点,能制出耐摩擦、耐酸碱、耐腐蚀和不易打滑之特点的众多品质,可制作纱条、绳索、抛光轮、地毯、絮垫、剑麻墙纸、钢丝绳芯、纸币及工艺品等各种剑麻制品,并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事业上。湛江研制开发的剑麻产品已有10多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主要包括剑麻纤维、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地毯、抛光布、抛光轮、剑麻墙纸、钢丝绳芯等。
剑麻叶片内含丰富的纤维,纤维细胞呈长形,细胞腔大而长,壁厚,具有纤维长、色泽洁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的特点,能制出耐磨擦、耐酸碱、耐腐蚀和不易打滑之特点的众多产品,并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事业上。耐摩擦和海浸,用于制绳、结网、织毯等。短乱纤维作絮垫和填料,叶汁提取蛋白酶皂素等。剑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适于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剑麻原产中美洲,现世界上剑麻的主要产国有巴西、坦桑尼亚等,中国剑麻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广西部分地区及海南岛。

湛江剑麻纤维湛江剑麻纤维

湛江剑麻纤维产地环境

湛江剑麻纤维地理位置

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腹部,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北接遂溪与麻章,南通海南,素有“天南重地″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09°42′12″—110°23′34″,北纬20°26′08″—21°11′06″。幅员辽阔,东西横亘67千米,南北纵贯83千米,总面积366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6千米。

湛江剑麻纤维地形地貌

雷州市境内陆地大部分属平缓台地,少部分为低丘,整个地势南高北低,沟谷一般是南北走向。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渐向海倾斜。溪河多为西部向西流入海,东部向东流入海。东西海岸滩涂广阔,多海湾、岛屿与沙洲。市内多低丘陵,总面积约150平方千米,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4.2%。低丘主要分布在企水镇东部、北和镇东北部、龙门镇东北和西南部、调风镇北部、英利镇东北部及房参乡的东北部。海拔高度一般为65—174米,相对高度一般在40—55米之间,玻度一般为5—10度。境内海拔超过200米的山丘有石茆岭、鹰峰岭和仕礼岭。其中石茆岭海拔259米,是市境内制高点。在南渡河中下游,有一个范围广阔、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因为是河海冲积和围垦形成的,又在雷州府城的东部和西南部,所以当地人叫做东西洋。东西洋平原面积22万余亩,素有雷州半岛“天然粮仓”之称,并有“东洋熟、雷州足”之誉。

湛江剑麻纤维土地土壤

雷州市土地面积3664.44平方千米,全市地势平缓,大部分属平缓台地,少部分属低丘陵,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一般为南北走向,绝大部分可利用于种植、造林、放牧,对发展机械化很有利。雷州市自然土壤总面积360万亩,占总土壤的68%,大致分为五大类型:(1)砖红壤土。(2)滨海盐渍沼泽土。(3)滨海沙土。(4)滨海盐土。(5)沼泽土。

湛江剑麻纤维气候资源

雷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东西两面临海,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漫夏无冬春秋短,雨量充沛雨季长,春秋季节多干旱,夏季台风较频繁。

湛江剑麻纤维水资源

雷州市地表水较贫乏,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9.64忆立方米,丰水年31.9亿立方米,平水年18.02亿立方米,枯水年10.62亿立方米。另外,雷州青年运河一般年可供水1.2亿立方米。地表水特征是雨量集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秋季雨量多,夏季次之,春冬雨量少,实际旱季长达5个月;雨量分布空间不均,差异明显,东北部多,西南部少。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广阔的适宜土壤,为剑麻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础,为湛江剑麻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湛江剑麻纤维历史渊源

剑麻是一种旱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东非引进经济价值较好的东1号剑麻,经海南岛、湛江等地试种后,已广泛分布于北纬18°—30°区域的广大地区。
湛江剑麻种植主要由湛江农垦局(原粤西农垦局)东方红农场引种、繁殖,并推广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剑麻快速繁殖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场主要品种是龙舌兰,约占中国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占全国龙舌兰纤维产量的四分之一。
剑麻的纤维含量由于不足5%,必须经过初加工,提取出纤维才能投放市场。因此,湛江地区的剑麻从一开始就注重剑麻的加工问题,并从初、中级加工开始不断向剑麻制品的深加工发展。
20世纪80年代,湛江剑麻形成大规模生产。
20世纪90年代,湛江剑麻种植面积达6667公顷,年均产鲜叶40万吨,产直纤维近2万吨,产量约占中国总产的45%,加工制品2万吨。湛江农垦获国家和省部科技奖励10多项,有省部级名牌产品5个,曾是亚洲最大最强剑麻产业基地。
剑麻全身是宝,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潜力大,是中国热区特色及优势产业,但其投入成本大,回报慢,劳力较缺乏。在过去几十年里湛江垦区剑麻生产在耕地、开沟、运输等环节实现了机械作业,使剑麻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劳动力人均经营规模由1.33公顷扩大到2.67公顷,规模翻一番,且产量不断提高。但垦区机械耕作水平还比较落后,剑麻生产效率仍较低,劳动强度大,经营规模小,且成本高,职工收入低,劳动力缺乏。
20世纪90年代,湛江农垦东方红农场农科所针对生产的需要,先后与湛江农垦科研所合作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剑麻园机械化学除草机”、“CF—160—2型旋耕打草培肥土壤的机械”等均取得较好效果,但远未能满足剑麻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1997年,湛江科技工作者根据麻园的土质及生产工艺等特点,从降低剑麻生产的种植起畦、育苗(全作)起畦、田管施肥覆土等工种的劳动强度和成本考虑,并提高工效等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配套机械的研究(研制)[1-3]与应用推广工作。

湛江剑麻湛江剑麻

湛江剑麻纤维生产情况

2008年,湛江农垦剑麻种植10万亩,加上地方的种植面积,整个湛江地区剑麻种植面积约16万亩,总产约3万吨,产量占中国的60%。
2010年,湛江市有剑麻基地0.67万公顷,带动周边种植0.33万公顷。建有年产1000万株种苗的国家级剑麻种质资源库,拥有中国唯一的剑麻研究所和剑麻技术开发中心,建有农业部剑麻质量检测中心和农业部唯一认定的剑麻行业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

湛江剑麻纤维产品荣誉

2006年08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湛江剑麻纤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湛江剑麻纤维湛江剑麻纤维

湛江剑麻纤维地理标志

湛江剑麻纤维地域保护范围

湛江剑麻纤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湛江剑麻纤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湛府函[2004]17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唐家镇、北和镇、企水镇、南兴镇、龙门镇、英利镇和徐闻县的城北乡、下桥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湛江剑麻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东一号”剑麻。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土质为玄武岩砧红壤,坡度小于15°,土层深厚8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2%以上,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选择“母株钻芯繁殖”或组织培养繁殖的种苗,经疏植苗圃培育,苗高60厘米至70厘米,株重4kg以上。湛江剑麻纤维
湛江剑麻纤维(5张)

2.定植:
(1)时间:当年9月至次年4月。
(2)密度:大行距3.8米至4米,小行距1米至1.2米,株距0.9米至1米,每公顷定植3750以上。
(3)起畦:平地畦高20厘米至30厘米,畦面宽2米至2.2米,畦面呈龟背形。
(4)深度:覆土深不超过绿白交界处2厘米。
3.田间管理:
(1)中耕:麻田每年中耕一次,深度25厘米至35厘米。
(2)施肥:采取营养诊断配方施肥。
(四)收割
种植第三年后开割,以后每年收割一次,一般可收获9至10年。四季均可割叶;雨天禁止割,割叶后留叶55片至60片。
(五)纤维加工
剑麻叶片分级堆放→排麻→齐头→均匀→用“罗比式”或“克罗纳式”刮麻机刮麻→冲水→压水→湿打光→烘干→分级打包→验收入库。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加工后呈淡绿色,以后逐渐变成乳白,表面平滑有光泽,粗细均匀且韧力强。
2.特色指标:纤维长度≥85?,束纤维强力≥830N,含杂率≤3.5%。

湛江剑麻纤维专用标志使用

湛江剑麻纤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