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管理

原产地广西

– 产地市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045
– 地标认证时间:2017
– 品质特点: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486号
生态环境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19℃之间,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夏季为降雨高峰季节,占全年42%~48%;春季为降雨次高峰期,占全年30%~35%;秋冬两季降雨较少。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三江侗族自治县属红壤地带,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为红壤地带性土壤,500m~800m为黄红壤地带性土壤,850m以上为黄壤地带性土壤。土壤总的特点是:土体肥厚,多为壤土;有机质含量高。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孕育出品质独特的三江稻田鲤鱼。

地域范围

登记保护范围为: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所有乡镇,包括:良口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八江镇、林溪镇、独峒镇、同乐乡、老堡乡、古宜镇、程村乡、丹洲镇、斗江镇、和平乡、高基乡等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3′~109°47′、北纬25°21′~26°03′。总面积5400公顷,总产量35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品质特征:三江稻田鲤鱼口呈马蹄形,身体柔软光滑,呈纺锤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浅白色,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2. 内在品质特征: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4.9g~18.2g,氨基酸总量13.8g~17.4g,粗脂肪1.92g~3.33g,铁1.27g~2.01g,钙50.98g~57.02g;每公斤鱼肉含锌6.65mg~7.98mg。每公斤鱼肉含硒0.208mg~0.627mg,符合富硒农产品的要求。 3. 安全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5055-2001)要求。

生产方式

1. 场地要求:1.1. 水源、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1.2. 稻田建设:1.2.1. 稻田基本条件: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PH值呈中性至微碱性的壤土、粘土为好,尤其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干涸后不板结的稻田。1.2.2. 田基改造:在田基内侧用砂石水泥浆硬化, 硬化厚度为:顶部宽10cm,底部宽12cm;硬化高度为:以田基硬底基脚为起点,至高出田土表面40cm以上。田基面宽40cm左右。1.2.3. 鱼坑建设:田块面积在0.3亩以上的,每块田在进水处开挖一个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3%~5%的鱼坑。鱼坑深度0.5m~1m。将鱼坑内的田土清除,堆放夯实于田基和坑基上。鱼坑坑基与田基一样用砂石水泥浆硬化。坑基高出田土表面10cm~20cm即可。鱼坑出水口与鱼沟相通相接。面积在0.3亩以下的小块田,根据实际情况,可开挖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鱼坑,并用带叶树枝盖阴棚,供鱼栖息、避暑。1.2.4. 鱼沟建设:耙田后插秧前,根据田块大小、形状不同,在田间开挖“田”字型或“十”字型或“目”字型等不同形状的鱼沟,鱼沟深度、宽度30cm~50cm。鱼沟和鱼坑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8%以内。1.2.5. 拦鱼设施: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设备,防止鱼类外逃。拦鱼设施一般用竹篾、铁筛片或尼龙网片等材料制成。 2. 清整稻田与施肥:插秧前半个月放足基肥。插秧前五天左右清理稻田四周杂草,检查稻田保水情况。3. 苗种选择与放养:选择三江本地鲤鱼种,规格5cm以上;体色鲜艳,体形好,无伤无病,游动活泼,逆水性强。插秧后10天左右投放鱼种,每亩投放200尾~300尾。4. 养殖方式:养殖方式有三种:一是夏季稻田养鱼,五月份插秧后放养鱼种,十月份收获。二是再生稻养鱼,四月份插秧后投放鱼种,八月份收割稻谷时鱼留在田里继续养殖,十月份收割再生稻时一并收鱼。三是冬闲田养鱼,十一月投放鱼种,次年四月份收获。5. 稻田灌水及晒田:稻田可以按常规排灌,需要晒田时,排放田水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内,保持沟内水深30cm,坑内水深60cm~80cm。6. 稻田追肥:追肥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并尽可能地使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水稻需要用药时,必须使用对鱼危害小的低毒农药。施药前加深田水或将鱼集中于鱼沟和鱼坑中。水剂药物应在晴天稻叶无露水时喷洒;粉剂药物应在早晨稻叶露水未干时喷洒。7. 日常管理:经常检查田埂,防漏防垮;在夏季暴雨季节,排灌水口的拦鱼栅要经常清除杂物,保证排注水口畅通;经常清理鱼沟、鱼坑,使沟水保持通畅,保证稻田鱼正常生长。养殖期间适当投喂米糠、玉米粉、麦麸等饲料。一般日投喂1~2次,上午9点或下午5点投喂,投喂量应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8. 收获:稻谷收割前后适时收鱼。

包装规范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2. 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产品百科
三江稻田鲤鱼,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江稻田鲤鱼在高山农村养殖历史悠久,其味美肉鲜嫩。三江侗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三江稻田鲤鱼口呈马蹄形,身体柔软光滑,呈纺锤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浅白色,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
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三江稻田鲤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三江稻田鲤鱼
产地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品质特点
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486号
批准日期
2017年1月10日

三江稻田鲤鱼产品特点

三江稻田鲤鱼外在品质特征

三江稻田鲤鱼口呈马蹄形,身体柔软光滑,呈纺锤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浅白色,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

三江稻田鲤鱼内在品质特征

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4.9克~18.2克,氨基酸总量13.8克~17.4克,粗脂肪1.92克~3.33克,铁1.27克~2.01克,钙50.98克~57.02克;每公斤鱼肉含锌6.65毫克~7.98毫克。每公斤鱼肉含硒0.208毫克~0.627毫克,符合富硒农产品的要求。

三江稻田鲤鱼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稻田鲤鱼产地环境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19℃之间,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夏季为降雨高峰季节,占全年42%~48%;春季为降雨次高峰期,占全年30%~35%;秋冬两季降雨较少。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三江侗族自治县属红壤地带,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红壤地带性土壤,500米~800米为黄红壤地带性土壤,850米以上为黄壤地带性土壤。土壤总的特点是:土体肥厚,多为壤土;有机质含量高。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孕育出品质独特的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稻田鲤鱼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稻田鲤鱼历史渊源

三江稻田鲤鱼在高山农村养殖历史悠久,其味美肉鲜嫩。三江侗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但一直以自给自足为主,产量不高,难以大规模供应市场,百姓更是难以靠此增收。
2014年起,三江侗族自治县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了“田中有稻、水里有鱼、水底有螺、泥中有鳅、坑上有瓜果”的立体开发样板,创立了“优质稻+再生稻+鱼+瓜果”的“三江模式”。
2016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确定为“广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县”,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及其“院士工作基地”。
2017年2月,国家标准委员会下达三江侗族自治县创建“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201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超级稻+再生稻+鱼”模式获绿色生态奖。全县养殖面积达7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达3万亩),稻田鲤鱼年产量已达2500多吨。
2019年7月2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2019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盛赞稻渔综合种养“广西三江模式”。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1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体验和品味古老的稻渔文化。
2019年9月1日,广西地方标准《三江稻田鲤鱼养殖生产技术规程》顺利通过审定。

三江稻田鲤鱼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稻田鲤鱼生产情况

2016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稻田鲤鱼养殖总面积5400公顷,年总产量3500吨。

三江稻田鲤鱼产品荣誉

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三江稻田鲤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三江稻田鲤鱼三江稻田鲤鱼

三江稻田鲤鱼地理标志

三江稻田鲤鱼地域保护范围

三江稻田鲤鱼地域保护范围为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所有乡镇,包括:良口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八江镇、林溪镇、独峒镇、同乐乡、老堡乡、古宜镇、程村乡、丹洲镇、斗江镇、和平乡、高基乡等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3′~109°47′、北纬25°21′~26°03′。总面积5400公顷。

三江稻田鲤鱼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7-01-2045。
质量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5055-2001)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场地要求:
1.1、水源、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
1.2、稻田建设:1.2.1、稻田基本条件: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PH值呈中性至微碱性的壤土、粘土为好,尤其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干涸后不板结的稻田。1.2.2、田基改造:在田基内侧用砂石水泥浆硬化, 硬化厚度为:顶部宽10厘米,底部宽12厘米;硬化高度为:以田基硬底基脚为起点,至高出田土表面40厘米以上。田基面宽40厘米左右。1.2.3、鱼坑建设:田块面积在0.3亩以上的,每块田在进水处开挖一个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3%~5%的鱼坑。鱼坑深度0.5米~1米。将鱼坑内的田土清除,堆放夯实于田基和坑基上。鱼坑坑基与田基一样用砂石水泥浆硬化。坑基高出田土表面10厘米~20厘米即可。鱼坑出水口与鱼沟相通相接。面积在0.3亩以下的小块田,根据实际情况,可开挖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鱼坑,并用带叶树枝盖阴棚,供鱼栖息、避暑。1.2.4、鱼沟建设:耙田后插秧前,根据田块大小、形状不同,在田间开挖“田”字型或“十”字型或“目”字型等不同形状的鱼沟,鱼沟深度、宽度30厘米~50厘米。鱼沟和鱼坑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8%以内。1.2.5、拦鱼设施: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设备,防止鱼类外逃。拦鱼设施一般用竹篾、铁筛片或尼龙网片等材料制成。
2、清整稻田与施肥:插秧前半个月放足基肥。插秧前五天左右清理稻田四周杂草,检查稻田保水情况。
三江稻田鲤鱼三江稻田鲤鱼

3、苗种选择与放养:选择三江本地鲤鱼种,规格5厘米以上;体色鲜艳,体形好,无伤无病,游动活泼,逆水性强。插秧后10天左右投放鱼种,每亩投放200尾~300尾。

4、养殖方式:养殖方式有三种:一是夏季稻田养鱼,五月份插秧后放养鱼种,十月份收获。二是再生稻养鱼,四月份插秧后投放鱼种,八月份收割稻谷时鱼留在田里继续养殖,十月份收割再生稻时一并收鱼。三是冬闲田养鱼,十一月投放鱼种,次年四月份收获。
5、稻田灌水及晒田:稻田可以按常规排灌,需要晒田时,排放田水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内,保持沟内水深30厘米,坑内水深60厘米~80厘米。
6、稻田追肥:追肥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并尽可能地使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水稻需要用药时,必须使用对鱼危害小的低毒农药。施药前加深田水或将鱼集中于鱼沟和鱼坑中。水剂药物应在晴天稻叶无露水时喷洒;粉剂药物应在早晨稻叶露水未干时喷洒。
7、日常管理:经常检查田埂,防漏防垮;在夏季暴雨季节,排灌水口的拦鱼栅要经常清除杂物,保证排注水口畅通;经常清理鱼沟、鱼坑,使沟水保持通畅,保证稻田鱼正常生长。养殖期间适当投喂米糠、玉米粉、麦麸等饲料。一般日投喂1~2次,上午9点或下午5点投喂,投喂量应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
8、收获:稻谷收割前后适时收鱼。

三江稻田鲤鱼专用标志使用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