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8年12月31日
– 品质特点: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14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8年12月31日
坭兴陶,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
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安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
- 坭兴陶
- 产地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 品质特点
- 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
- 地理标志
-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145号
- 批准时间
- 2008年12月31日
坭兴陶产品特点
坭兴陶
双料混炼、骨肉相融。
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陶土为原料,将东泥、西泥取回经过一定方式处理,按特定比例孱和,两种材料混练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东西泥混练至“骨肉相融”的程度。
自然素面、窑变出彩。
坭兴陶不上任何釉彩,色泽为陶土自然形成。坭兴陶烧制经窑变后,可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这是坭兴陶的明显特征。
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坭兴陶不上釉彩,陶土细腻,艺术家运用雕刻或施纹的手法在陶坯上进行艺术创作,烧制后与窑变出彩结合一起,突显陶刻创作的艺术性。坭兴陶陶土细腻而柔润,即可创作小型作品,亦可创作大型作品,陶艺造型极其丰富。
坭兴陶自然陶彩
坭兴陶窑变(8张)
坭兴陶无釉无彩,在1200°C以上高温烧制过程后窑变产生“自然陶彩”是坭兴桂陶艺术风格的一大亮点。
坭兴陶是特定陶土与高温窑炼的结晶,历经数十道工序,最终产生丰富的“陶褐”和“陶彩”。特定陶土经高温窑炼窑变产生的“陶彩”艺术品位极高,堪称“中国一绝”。坭兴陶窑变产生墨绿、紫红、天蓝、虎斑、火焰、彩霞等各式各样斑斓的自然色彩,称为“自然陶彩”。坭兴陶烧制经窑变后,表层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显现出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银白等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其中尤其以陆窑、贵台龙窑的柴烧最为显著。
“陶彩”的产生及其色彩是人为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是自然形成的,坭兴陶“陶彩”的产生不需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何陶瓷颜料。钦州坭兴陶窑变产生“自然陶彩”的技术,在中国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坭兴陶陶刻艺术
“陶刻艺术”是指陶刻艺术家在坭兴陶坯品上任意用刀,运用陶刻技艺在坭兴陶上进行陶刻书法、陶刻线画及其他陶刻艺术等陶刻创作,经煅烧后形成坭兴陶刻艺术作品。
坭兴陶泥质含水量适中,质地细腻,可塑性好,结实润滑,制成陶坯坚而不脆,硬而不散,柔而不软,韧而不粘,是各种陶刻艺术创作无可比拟的优质坯材。“陶刻艺术”是坭兴桂陶四宝之一。
坭兴陶古铜陶鹤
坭兴陶无釉无彩,采用广西
钦州市钦江两岸东泥、西泥经坭兴陶烧制技艺煅烧打磨后,便如天鹅般脱胎出美轮美奂般的品相,其独特的古铜色泽成为典型的、以褐色为色泽基调的坭兴陶基本色泽,称为“古铜陶鹤(褐)”,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坭兴陶陶艺造型
坭兴陶使用特定陶土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其特定的陶土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其具备陶艺造型创作的各种优势,艺术家的陶艺造型艺术在坭兴陶艺术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陶艺造型”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坭兴陶产地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坭兴陶有其与众不同的因地域环境而形成的陶土原材料。
坭兴陶土材质构成:钦州坭兴陶的原料产自钦江东西两岸,包括高含铁量与微量石英砂的软质东泥和紫红色硬质西泥。坭兴陶土富含三氧化二铁,主要成分还有氧化铝和二氧化钛,以及十几种微量元素如钙、钾、钠、铁、锌等。经检测坭兴陶制品溶出元素中对人体有毒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等均未检出③,所以常见坭兴陶用于制作茶壶、茶杯等饮食用具。
坭兴陶成型工艺: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手工艺人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采用手工拉坯完成制品,常用的有拉坯、注浆、印模和滚压等成型方法。产品的制作需要经过陶土的采集、制备坯料、成型、修坯、阴干等前期工序,成坯检验之后进行装饰、烧制与磨光。磨光是坭兴陶成型工艺中独具特色的工艺,烧成品经过多次打磨、抛光后呈现出自然细腻有光泽的泥质效果。
坭兴陶历史溯源
坭兴陶(20张)
据民国三十五年《钦县县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为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字样。迄今已历一千一百八十八年,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乃中国第一陶刻也。”钦州这一历史名陶,在经历了南北朝隋唐以来一千多年的兴衰起落,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传承、发展,以地方特有的陶土资源,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陶艺创作中,形成了一套在世界陶瓷行业中绝无类同的特殊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品质,1915年,即随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牌奖,这是中国制陶史上第一次代表国家获得的“世博奖冠”,中国名陶因而享誉世界。
坭兴陶生产情况
2017年,钦州坭兴陶行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已有309家(户),从业人员10000多人。行业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3名,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陶瓷艺术大师56名,钦州市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45名。年全行业完成生产总产值约5亿元。
坭兴陶产品荣誉
坭兴陶“神鸟”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安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坭兴陶地理标志
坭兴陶地域保护范围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坭兴陶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种类。
工艺美术陶、日用陶。
二、原料组成。
⒈白泥,矿石类型为风化残积粘土,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土状构造。
⒉紫红泥,矿石类型为风化的紫红色泥岩,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⒊化学组成:
原料
名称
|
化学组成范围
|
SiO2
|
Al2O3
|
K2O
|
Na2O
|
CaO
|
MgO
|
Fe2O3
|
TiO2
|
紫红泥
|
58~66
|
15~19
|
≥1.5
|
≤0.8
|
≤1
|
≤1.5
|
≤8
|
≤1
|
白泥
|
62~67
|
16~17
|
≥1.5
|
≤0.5
|
≤0.5
|
≤1.0
|
≤5
|
≤1
|
三、加工工艺。
⒈制泥工艺:白泥存放在避雨场所风干风化,紫红泥露天存放,风化淋浊。再按比例混合球磨、过筛、陈腐、搅拌、抽浆压滤,暗房陈腐15天,再真空练泥压制成泥条、陈腐。泥的细度过250目筛余小于1%的范围内.可塑性指标大于2.5。
⒉成型工艺:
⑴工艺美术陶:采用手工成型、机械辅助成型和注浆成型。
⑵)日用陶: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浆成型。
⒊.雕刻装饰工艺:按照造型设计要求,充分发挥刻刀功能,尤强调以刀代笔,注意掌握力度,一挥而就。要点为“线行表外,以线托形”。
⒋烧成工艺:根据不同成形方式及器物实行不同的烧成方法,烧成温度为1100℃至1180℃,在烧成过程中主要掌握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的控制,在整个烧成时间安排上,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
⒌打磨、抛光工艺:首先对烧成产品表面粗糙的表层进行粗磨,然后细磨深加工,再进行精磨,打磨后的产品经烘热后搽上薄的食品用石蜡层,用布轮抛去产品表面多余的蜡层,使产品表面的纹理和色彩更加光润柔和。
四、质量特色。
⒈外观品质特色:
⑴日用陶产品: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色泽柔和。
⑵工艺美术陶: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色泽光润柔和,装饰精雕细刻,质感古色古香。
⒉理化指标:
⑴热稳定性:200℃至20℃热交换三次不裂。
⑵吸水率:1.5%至5%。
⑶铅、镉溶出量:铅≤0.5毫克/升,镉≤0.05毫克/升。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坭兴陶专用标志使用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