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苦丁茶

原产地贵州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5年08月25日
– 品质特点:色泽翠绿、汤色绿亮、滋味醇厚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5年第120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5年08月25日
产品百科
余庆叶苦丁茶,贵州省余庆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余庆苦丁茶采制技术考究,每年立春时节开采,以早为贵,只采完整成朵的芽尖,精心制作,产品细紧,色泽绿润,香气清纯,汤色绿亮,滋味鲜爽甘甜,叶底翠绿鲜活,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
2005年08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余庆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余庆苦丁茶
产地名称
贵州省余庆县
品质特点
色泽翠绿、汤色绿亮、滋味醇厚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5年第120号
批准时间
2005年08月25日

余庆苦丁茶产品特点

余庆苦丁茶品质特性

余庆县茶叶产地大部份为高海拔地区,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富含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前后。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植物特征

余庆苦丁茶主要指余庆小叶苦丁茶,多年生常绿植物,属木樨科粗壮女贞,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完全不同,它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余庆苦丁茶属于木榍科植物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茶汤具有较浓苦味,余庆苦丁茶由采摘的幼嫩芽叶经加工而成。
苦丁茶的生理生长特点是:属半乔木,喜肥,喜湿,无明显主根、须根发达,多生活于PH值6—8肥沃疏松的土壤,抗旱、抗涝能力弱,再生能力强,霜期生长缓慢,嫩芽易受霜冻,生长无明显休眠。

余庆苦丁茶营养价值

经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成都分院、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等权威单位检测,余庆苦丁茶含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硒、锌、镁、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黄酮类含量为1.17%,咖啡碱0.087%。在其发挥油中,发现7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药用价值

据《中华中医辞典》载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痛止泻、生津止渴、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其性凉,微苦显甘,喝后显爽口,回味持久。“
2008年年底,余庆小叶苦丁茶被列入了《中国药典》,小叶苦丁茶正式成为了药食两用的植物种类。

余庆苦丁茶饮用储存

饮用方法
品饮时,采用玻璃杯,用100℃的开水冲泡即可,观其形,春染杯底,绿满晶宫,品其味,头酌色淡。微苦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工艺品。但胃寒的人少饮为佳。
贮藏方法
保持茶叶库其存放环境低湿,低温,一般要求相对湿度60%以下,温度在25℃以下,最好是采用冷库贮藏,不论是大批量商品茶贮藏还是家庭少量保存,都要注意避光。低温,远离异味。家用冰箱贮藏茶叶,用保鲜袋包好放入冷冻室为佳。从而使茶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其最优品质。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产地环境

余庆县,隶属贵州省遵义市,地处黔中高原的东北部,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介于“北纬29°8′—27°41′,东经107°27′—108°24′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629平方千米,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耕地面积2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余庆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霜雪不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4℃。雨量充沛,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余庆县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土壤为黄壤,氮磷钾、钾含量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54.8%,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有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200余种。余庆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山高谷深谷,河流纵横,六十多千米的乌江河流横贯余庆县境。森林覆盖率达56%,境内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河谷两岸雾气升腾,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无任何环境污染,地理、地貌土壤及气候条件均是余庆小叶苦丁茶最适宜生长的地区。特殊的海拔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长在境内乌江流域喀斯特地貌中的优质小叶苦丁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其具有“三绿”(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和“一苦一甜”的特点,被著名科学家谈家桢誉为“绿色金子”。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历史渊源

余庆种茶历史源远流长。唐代,陆羽《茶经》:“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据《遵义府志》《明统志》记载:“茶、府县俱有”。“又有苦丁茶……皆生山谷”。《余庆县志》陈铭典载:“距松烟铺百七里,地名火煤塘。路旁有山王庙,庙后有苦茶树一株。树身弯曲至地,另生根茎。弯处苑若门形。茶倒置,犹复生气勃勃,其颠末去地四、五尺,枝叶下荫。盛夏,行人往来均憩息其下。”
据《黔诗纪略》记载“钱邦芑、字开少,原籍丹徒,福、唐、桂、三藩称号时,由中翰历都宪,壬辰,桂王自粤移安龙,开少为巡抚,遂退居余庆之蒲村焉,喜品野生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真味》说“雨润苦丁茶树青,秀女三月采芽新。红尘不到松泉净,苦饮香茗悟禅心”。
小叶苦丁茶作为民间传统的野生饮品,历史悠久。《余庆县志》记载有“小叶女贞”,以及“康熙《余庆县志》,将茶叶列为县内土产类……为零星种植,手工制作,品质不高,群众多饮野生苦丁茶、甜茶等”。
1994年,余庆苦丁茶开始试制样品,生产精品投放市场。
早期的余庆苦丁茶为野生,直到1997年才开始进行的人工规模种植,使这一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1998年5月,贵州省农业厅、遵义市农业局、市茶叶学会茶叶专家组就小叶苦丁茶产业建设发展进行专项考察,余庆县决定将小叶苦丁茶发展列入县域经济发展3122工程。同年9月,2万亩小叶苦丁茶基础建设及产品加工项目通过省、市专家论证。
2001年,余庆苦丁茶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由余庆县质监局、农业局等部门组织制定了《余庆苦丁茶综合标准体系》(DB 520329/T09/14—2002),此标准2004年4月上升为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454—2004)。而这几年也正好是余庆苦丁茶的种植、加工、销售黄金时期。
2004年,由于受到四川筠连苦丁茶掺假事件牵连,以及苦丁茶对人体机能有不良作用等不实报道的影响,余庆苦丁茶被拖入泥沼。苦丁茶滞销,导致一些茶农不得不挖掉茶树,余庆苦丁茶陷入低谷。
2005年,余庆苦丁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余庆苦丁茶产业振兴的第一步,余庆县动员有实力的企业申报专用标志的使用工作,开展余庆苦丁茶的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的形式使余庆苦丁茶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2007年,走出困境的余庆小叶苦丁迈出了产业提升的重要一步。当地政府请科研单位对小叶苦丁茶功效进行化验,重新定位产品特点,重点突出其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能。产品重新定位后,余庆县又开始着力打造余庆苦丁茶品牌质量,通过品牌效应去占领市场。随着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多个市场品牌。
2011年3月,余庆叶苦丁茶以民间手工技艺茶艺的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组织管理、保护计划五大块作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遗产载体,以民间手工技艺茶艺为申遗目标,申报中国贵州余庆叶苦丁茶传统工艺茶艺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名录终得成功。中国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传统工艺茶艺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名录。
2017年9月16日,以“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为主题的第一届贵茶集团茶产业联盟大会在余庆县成功召开。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余庆苦丁茶生产情况

2003年,余庆苦丁茶产值达1100万元。
2010年,余庆县已有密植园3.7万亩,年产干茶1100余吨,产值上亿元。
2011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余庆苦丁茶品牌价值为3.16亿元人民币。
2015年,余庆县茶园面积达16.5万亩,其中:苦丁茶4.1万亩、绿茶10万亩,白茶2.4万亩,投产茶园7.8万亩,幼龄茶园8.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98.1%,形成了以木犀科粗壮女贞、福鼎大白茶、白玉一号(安吉白茶)、黔湄601、浙农117、龙井43为代表的良种系列。茶叶产量1840吨,产值2.014亿元,亩丰产茶园为茶农增收3000元以上。茶叶加工企业26余家,以及30余家茶庄、个体户、茶叶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销售苦丁茶和绿茶。年加工能力1.5万吨。其中规模型加工企业7家,省级头企业3家、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
2016年,余庆县的小叶苦丁茶园达到了4.2万亩,上规模的小叶苦丁茶加工销售企业26家,产量1270吨,产值1.2亿元。余庆苦丁茶已在全国37个大中城市开设有12个余庆茶叶专买窗口、300多个营销网点,茶叶电子商务80余家,余庆县1.58万户茶农人均增收1730元。

余庆苦丁茶产品荣誉

余庆县先后荣获“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苦丁茶、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狮达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第五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
2013年4月,余庆苦丁茶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余庆苦丁茶荣誉余庆苦丁茶荣誉

余庆苦丁茶地理标志

余庆苦丁茶地域保护范围

余庆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余庆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余庆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余政发[2004]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余庆县现辖行政区域。

余庆苦丁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海拔400至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较为潮湿的环境,pH值5至7微酸性石灰土壤中。
(二)栽培管理
1.耕作:密度为1000至1200株/亩。适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每年2至3次。

余庆苦丁茶余庆苦丁茶
2.修剪:控制顶端优势,扩大立体采摘面。
(三)鲜叶采摘
及时分批按标准采摘,芽长2厘米左右。
(四)加工工艺
1.初制工艺:
初制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脱水→揉捻→二炒→做形→三炒→起锅等工序。
(五)质量特色
1.感观:色泽翠绿,香气嫩香持久,滋味微苦甘醇,条索紧结。
2.理化指标:
干茶叶总氨基酸含量在100至110毫克/克,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在180至240毫克/克,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在50.0至60.0毫克/克,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在70至90毫克/克。
茶叶水浸提物总氨基酸含量在4至7毫克/克,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在100至150毫克/克,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在13.0至15.0毫克/克,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在3至6毫克/克。

余庆苦丁茶专用标志使用

余庆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余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余庆苦丁茶历史文化

诗词文化
明末清初,江苏丹徙人钱邦芑隐居余庆县八大景观之一的蒲村他山,五进五出,跨越十一个年头。钱邦芑和他的朋友、学生在这里开馆讲学,教化山民,开启一代学风,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并奠定了黔北余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县詹官倡导,分别在他山脚下和余庆县城开办了柳湖,他山两书院,号召邑人继承和发扬了钱邦芑勤谋治学的优良传统。
2008年,余庆成立诗词楹联学会,民间开始涌现出大量有关茶的诗词茶歌、茶联。
余庆民间有茶联:“虽无大乌江中水,却有狮山顶上茶”。词:水龙吟·狮山茶:“狮山旧梦重寻,云开雾散茶林现。老园新圃,争繁斗茂、生机无限。回首当时,率生初诣,即迷心眼。喜携朋友访,更加陶醉,欲辞别,还留恋。”
民间趣闻
20世纪50年代,余庆民间流传着古茶树的故事。
1955年,余庆县狮山村民在制茶人李国江家桃屋香火柜前吃其父李绍南寿酒,村民李永富醉酒后,头靠在柱头上呼呼大睡着。以往李永富极易醉酒,但今天他竟然没有醉酒呕吐的现象。村民们好奇,刨根问底,发现他们饮酒这间老房子中被扬尘熏得漆黑的老柱头,高9米,柱径1.2尺,竟是茶树做成,具有醒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