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管理

原产地贵州

– 产地市县: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711
– 地标认证时间:2015
– 品质特点:滑润光亮,清香四溢,口感好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77号
产品介绍

在明代,息烽西望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有“南来佛教第一山”之美誉,环西望山田地多为庙产,生产的大米为佛家用米。到清代喜庆年间,贵州巡抚在贵州多地选择优质大米进贡皇帝,其中就有息烽西望山瑙娲地生产的大米,后来在当地的传说中长称为“西山贡米”,传承了600余年的农耕文化。
息烽县志中有相关记载:县内大米一般每公斤含碳水化合物760克,高于其他粮食作物,尤以西山乡小鹿窝产米最好,含蛋白高达13﹪,清代年间称“贡米”。
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村志第七章第一节:西山贡米产地在息烽县西山镇鹿窝村,有数百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将此地生产的大米向皇家上贡,得到皇上的认可,由此得名为“进贡米”流芳百年,远近驰名。

生态环境

环西望山适应优质水稻种植的田块以梯田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紫红色油沙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能力强。士壤有机质、氮、钾、硅含量比较丰富。海拔高度900—1000米,光照充足,通风透气好,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480毫米,植被丰富,水源充沛,以天然山泉灌溉为主。
在明代,息烽西望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有“南来佛教第一山” 之美誉,环西望山田地多为庙产,生产的大米为佛家用米。到清代嘉庆年间,贵州巡抚在贵州多地选择优质大米进贡皇帝,其中就有息烽西望山瑙娲地生产的大米,后来在当地的传说中称为“西山贡米”,传承了600余年的农耕文化。

地域范围

息烽西山贡米地域保护范围为:环息烽西望山的西山镇、小寨坝镇、鹿窝乡、九庄镇四个乡镇的鹿窝、西山、新寨沟、联合、红岩、西安、大石头、马屯、华溪、三友、胡广、纸房、团山共十三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4′7″—106°37′,北纬27°05′7″—27°1l′,北与遵义市相邻,西与金沙县相邻,东与开阳县相邻,南与贵阳市相邻。适应水稻种植而积19.4平方公里,大米产量可达1.1万吨。

品质特性

外在感观特征:米粒长粒光滑,半透明且有光泽,有清香味,粒长7.6毫米左右,垩白度低,垩白米率极少,在0.4﹪左右。煮熟饭后,滑润光亮,清香四溢,口感好。
内在品质指标:经多次产品品质检测报告显示,息烽西山贡米富含维他命B和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8,并含多种氨基酸。
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规定:
空气污染物执行标准:GB3095-82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基地稻田用水执行标准:GB5084-92
土壤执行标准:GB5618-1995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指标
品种质量执行标准:GB4404-4409水稻二级良种标准
农药执行标准:GB8321
卫生标准执行标准:GB2715-81。

生产方式

西山贡米栽种区域通常选择海拔为900—1000米的区域内,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通风透气好,梯田为主鲍紫红油砂质地土壤为主,阳地无污染,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管理的地块。
主栽品种为自己多年选择的抗性强的优质香稻,属于基地生产专用品种,为了在生产中不被污染,西山贡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采用传统的牛犁田靶田,人工插秧的生产方式,两段育秧,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左右,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0—50kg左右,钾肥15kg。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磷钾肥,安装杀虫灯,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为主的绿色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规范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收割,谷子收获后进行统一加工和包装。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空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GB3095—82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进行测定确认,基地稻田用水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GB5084—92的标准,土壤符合环境质量GBl5618—1995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指标,品种质量按GB4404—4409水稻二级良种标准执行,种子实行精选包衣。
1. 空气、水、土壤条件
1.1保持生产基地空气清洁。生产基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等污染源,按空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GB3095—82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进行测定确认。
1.2 保持生产基地灌溉水清洁和排灌方便。基地稻田用水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GB5084—92的标准。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作为基地,对促进生产和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1.3 土壤要求及培肥地力。基地稻田要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pH值5.5-7,有机质含量1.2-2%,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符合环境质量GBl5618—1995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指标。此外,为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杂草为害和蔓延,还引导重视生产基地增施有机肥的习惯。同时要从耕作制度上创造条件,开展年度问、作物间的大轮作和季节性的小轮作,为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打下一个良好的综合基础。
2. 品种选择
根据水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产地的光、温、水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部、省评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品种质量按GB4404—4409水稻二级良种标准执行,种子要实行精选包衣。
3. 标准化生产操作
3.1秧田:秧床处理
3.1.1整地:提前犁耙,精细整地,打碎土块,按1.4m的厢面起畦。
3.1.2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细厩肥10kg(禁用未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深翻入土,土肥相隔;播种前3-5天,用尿素40g、过钙150g、硫酸钾30g,一次性混施,要求均匀施入10-15cm土层,以免发生肥害。
3.1.3土壤调酸消毒:采用旱育秧的秧床要求测试土壤pH值,pH值大于6应调酸。播种前20-25天,可用硫磺粉匀施翻入土10cm,用量应根据pH值确定;土壤pH6.5-7,硫黄粉剂用量75g,pH7-7.5,用量100克,pH7.5-8.3用量150g。土壤消毒方法是整平秧床土面,并浇透水,于播种前用95%敌克松,每平方米2.5g兑水800-1000倍液喷洒,然后浇水至最大持水量。
3.2播种及苗床管理
3.2.1播种期:根据大田栽秧日期和预定的秧龄而定,掌握移栽时秧龄为30-45天的小苗或中苗,尽量做到不插老秧。
3.2.2种子处理:种子经包衣后,可不必进行催芽直接播种。
3.2.3播种量:种植杂交稻,早季一般每亩需种1.5kg左右,晚季为1kg;如种植常规稻,一般亩用种量早季为5-6kg,晚季为3-4kg。播种时,要求将芽谷均匀撒在秧床土之上,用裹住薄膜的木板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的细床土均匀覆盖种子,使种子不裸露为当。
3.2.4化学除草:旱育秧较水秧田草害和地下害虫严重,播种后出芽前,每亩苗床用50%丁草胺乳油100ml加水50kg用喷雾器均匀地轻喷于秧坂以防草害。
3.3本田
3.3.1整田施基肥:整田应坚持三犁三耙,尤其是谷茬田要做到谷倒田翻身,稻杆还田。插秧时,整田要求做到田平泥化,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化肥配合,一般在每亩施腐熟农家有机肥1000kg的基础上,增施碳铵30-40kg,普钙40-30kg,有条件的加硫酸钾15-20kg。施化肥时,提倡施中层肥,让化肥与土壤团粒融合,减少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3.3.2浅插、稀植、适当稀植:坚持不栽深秧,力求浅插,一般插入泥中2厘米。促进低节位分蘖,以利早生快发。每亩插0.8-l万丛;泥砂土田、肥力中等田,每亩插l-1.2万丛;易跑水跑肥田,靠插不靠发,每亩插1.2-1.5万丛。一般要求亩最高茎蘖数为12-18万苗,每亩有效穗11-13万穗,成穗率70-80%。
3.3.3科学追肥: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穗肥适当早施,一般不施粒肥。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根据土壤肥瘦,分蘖肥一般亩追施尿素8-10kg,加硫酸钾5-6kg。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等)和以硝态氮肥作基肥生产的复(混)合肥作追肥。大力推广叶面喷施微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
3.3.4合理灌水的原则: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孕穗,干湿壮籽,达到叶青脚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插秧时,水不宜过深,防止漂秧。秧插完后适当将水灌到5cm深。移栽后35-40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应撤干田水晒田,沙壤土土层薄,不可晒开裂;耕层厚、土质肥沃田要重晒,晒至田泥开鸡爪裂为宜。孕穗期是需水关键阶段,灌水10cm,不可脱水。抽穗期至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有利灌浆结实,籽粒饱满。
3.4病虫害综合防治
3.4.1主要病虫害: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粘虫、负泥虫、稻瘿蚊等。
3.4.2防治原则及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早防,同时注意保护好天敌的原则,综合、全面地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治措施:进行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多菌灵、石灰水等浸种,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作好秧田病虫防治水稻秧田期移栽前,要喷洒一次农药,将主要病虫害集中扑灭秧田里,严防带入大田,扩散危害;及时检查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发现病虫中心,并喷药防治,可防止危害蔓延,避免病虫危害的大发生。对穗颈瘟、稻曲病、稻飞虱、螟虫必须在破口期重点防治,防止造成危害。
3.4.3农药选择:在药剂防治时,严格执行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及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先用消菌灵;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井岗霉素、粉锈宁;防治立枯病用敌克松;防治稻飞虱用吡虫啉;防治螟虫用5%锐劲特加杀。

包装规范

包装标识统一使用息烽西山贡米结合农产品地理标识图案作为包装标识标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望山优质大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按时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

产品百科
息烽西山贡米,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山贡米栽种区域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通风透气好,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480毫米,植被丰富,水源充沛,以天然山泉灌溉为主。息烽西山贡米半透明且有光泽,有清香味,煮熟饭后,滑润光亮,清香四溢,口感好。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息烽西山贡米”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息烽西山贡米
产地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
品质特点
滑润光亮,清香四溢,口感好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77号
批准日期
2015年7月22日

息烽西山贡米产品特点

息烽西山贡米外在感观特征

米粒长粒光滑,半透明且有光泽,有清香味,粒长7.6毫米左右,垩白度低,垩白米率极少,在0.4%左右。煮熟饭后,滑润光亮,清香四溢,口感好。

息烽西山贡米内在品质指标

经多次产品品质检测报告显示,息烽西山贡米富含维生素B和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8,并含多种氨基酸

息烽西山贡米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产地环境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辖区面积1035.6平方千米,东经106°27'29"~106°53'43",北纬26°57'42"~27°19'45"。东与开阳县交界,南与修文县接壤,西北隔乌江与毕节市金沙县相望,北与遵义市毗邻。息烽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0~1200米,大部分为低中丘陵地,碳酸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甚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顶,海拔1749.6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609米。境内地貌属云贵高原梯状东斜坡的三级台阶,位于苗岭山脉北翼。以中低山为主,溶蚀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及构造地貌构成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的山原地貌。2017年,息烽县平均气温为15.2℃,与常年比较偏高0.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3.6℃(2天),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年总降水量为1229.5毫米,较常年偏多158.9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098.8小时,较常年偏多40.0小时。
西山贡米栽种区域通常选择海拔为900~1000米的区域内,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通风透气好,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480毫米,植被丰富,水源充沛,以天然山泉灌溉为主。梯田为主鲍紫红油砂质地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阳地无污染,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管理的地块。

息烽西山贡米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历史渊源

明代,息烽西望山是佛教圣地,,环西望山田地多为庙产,生产的大米为佛家用米。西山贡米产地在息烽县西山镇鹿窝村,有数百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将此地生产的大米向皇家上贡,得到皇上的认可,由此得名为“进贡米”。
清代嘉庆年间(1760年~1820年),贵州巡抚在贵州多地选择优质大米进贡皇帝,其中就有息烽西望山瑙娲地生产的大米,后来在当地的传说中长称为“西山贡米”,传承了600余年的农耕文化。
《息烽县志》中有相关记载:县内大米一般每公斤含碳水化合物760克,高于其他粮食作物,尤以西山乡小鹿窝产米最好,含蛋白高达13%,清代年间称“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生产情况

2014年,息烽县适应水稻种植而积19.4平方公里,息烽西山贡米年产量可达1.1万吨。

息烽西山贡米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产品荣誉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息烽西山贡米”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息烽西山贡米息烽西山贡米

息烽西山贡米地理标志

息烽西山贡米地域保护范围

息烽县所辖西山、鹿窝、小寨坝、九庄等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4′~106°37′,北纬27°05′~27°11′。

息烽西山贡米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2-1711。
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规定: 空气污染物执行标准:GB3095-82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基地稻田用水执行标准:GB5084-92 土壤执行标准:GB5618-1995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指标 品种质量执行标准:GB4404-4409水稻二级良种标准 农药执行标准:GB8321 卫生标准执行标准:GB2715-81。
特定生产方式
1、空气、水、土壤条件 1.1保持生产基地空气清洁。生产基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等污染源,按空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GB3095-82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进行测定确认。 1.2 保持生产基地灌溉水清洁和排灌方便。基地稻田用水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GB5084-92的标准。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作为基地,对促进生产和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1.3 土壤要求及培肥地力。基地稻田要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pH值5.5~7,有机质含量1.2~2%,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符合环境质量GBl5618-1995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指标。此外,为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杂草为害和蔓延,还引导重视生产基地增施有机肥的习惯。同时要从耕作制度上创造条件,开展年度问、作物间的大轮作和季节性的小轮作,为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打下一个良好的综合基础。
2、品种选择 根据水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产地的光、温、水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部、省评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品种质量按GB4404-4409水稻二级良种标准执行,种子要实行精选包衣。息烽西山贡米主栽品种为自己多年选择的抗性强的优质香稻,属于基地生产专用品种。
3、标准化生产操作
3.1秧田:秧床处理 3.1.1整地:提前犁耙,精细整地,打碎土块,按1.4米的厢面起畦。 3.1.2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细厩肥10千克(禁用未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深翻入土,土肥相隔;播种前3~5天,用尿素40克、过钙150克、硫酸钾30克,一次性混施,要求均匀施入10~15厘米土层,以免发生肥害。 3.1.3土壤调酸消毒:采用旱育秧的秧床要求测试土壤pH值,pH值大于6应调酸。播种前20~25天,可用硫磺粉匀施翻入土10厘米,用量应根据pH值确定;土壤pH6.5~7,硫黄粉剂用量75克,pH7~7.5,用量100克,pH7.5~8.3用量150克。土壤消毒方法是整平秧床土面,并浇透水,于播种前用95%敌克松,每平方米2.5克兑水800~1000倍液喷洒,然后浇水至最大持水量。
3.2播种及苗床管理 3.2.1播种期:根据大田栽秧日期和预定的秧龄而定,掌握移栽时秧龄为30~45天的小苗或中苗,尽量做到不插老秧。 3.2.2种子处理:种子经包衣后,可不必进行催芽直接播种。 3.2.3播种量:种植杂交稻,早季一般每亩需种1.5千克左右,晚季为1千克;如种植常规稻,一般亩用种量早季为5~6千克,晚季为3~4千克。播种时,要求将芽谷均匀撒在秧床土之上,用裹住薄膜的木板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的细床土均匀覆盖种子,使种子不裸露为当。 3.2.4化学除草:旱育秧较水秧田草害和地下害虫严重,播种后出芽前,每亩苗床用5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加水50千克用喷雾器均匀地轻喷于秧坂以防草害。
3.3本田 3.3.1整田施基肥:整田应坚持三犁三耙,尤其是谷茬田要做到谷倒田翻身,稻杆还田。插秧时,整田要求做到田平泥化,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化肥配合,一般在每亩施腐熟农家有机肥1000千克的基础上,增施碳铵30~40千克,普钙40~30千克,有条件的加硫酸钾15~20千克。施化肥时,提倡施中层肥,让化肥与土壤团粒融合,减少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3.3.2浅插、稀植、适当稀植:坚持不栽深秧,力求浅插,一般插入泥中2厘米。促进低节位分蘖,以利早生快发。每亩插0.8~1万丛;泥砂土田、肥力中等田,每亩插l~1.2万丛;易跑水跑肥田,靠插不靠发,每亩插1.2~1.5万丛。一般要求亩最高茎蘖数为12~18万苗,每亩有效穗11~13万穗,成穗率70~80%。 3.3.3科学追肥: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穗肥适当早施,一般不施粒肥。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根据土壤肥瘦,分蘖肥一般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加硫酸钾5~6千克。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等)和以硝态氮肥作基肥生产的复(混)合肥作追肥。大力推广叶面喷施微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 3.3.4合理灌水的原则: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孕穗,干湿壮籽,达到叶青脚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插秧时,水不宜过深,防止漂秧。秧插完后适当将水灌到5厘米深。移栽后35~40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应撤干田水晒田,沙壤土土层薄,不可晒开裂;耕层厚、土质肥沃田要重晒,晒至田泥开鸡爪裂为宜。孕穗期是需水关键阶段,灌水10厘米,不可脱水。抽穗期至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有利灌浆结实,籽粒饱满。
3.4病虫害综合防治 3.4.1主要病虫害: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粘虫、负泥虫、稻瘿蚊等。 3.4.2防治原则及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早防,同时注意保护好天敌的原则,综合、全面地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治措施:进行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多菌灵、石灰水等浸种,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作好秧田病虫防治水稻秧田期移栽前,要喷洒一次农药,将主要病虫害集中扑灭秧田里,严防带入大田,扩散危害;及时检查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发现病虫中心,并喷药防治,可防止危害蔓延,避免病虫危害的大发生。对穗颈瘟、稻曲病、稻飞虱、螟虫必须在破口期重点防治,防止造成危害。 3.4.3农药选择:在药剂防治时,严格执行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及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先用消菌灵;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井岗霉素、粉锈宁;防治立枯病用敌克松;防治稻飞虱用吡虫啉;防治螟虫用5%锐劲特加杀。

息烽西山贡米专用标志使用

包装标识统一使用息烽西山贡米结合农产品地理标识图案作为包装标识标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望山优质大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按时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