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白山羊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 【管理

原产地贵州

– 产地市县: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150
– 地标认证时间:2017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7年第2578号公告
地域范围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所辖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沙子街道、中界镇、晓景乡、谯家镇、淇滩镇、甘溪镇、夹石镇、板场镇、黑水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思渠镇、黄土镇、新景镇、客田镇、洪渡镇、塘坝镇、垢坪乡共22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沿河白山羊,贵州省沿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中下游,适宜养殖山羊,沿河白山羊全身被毛白色,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蹄色蜡黄,肉色红润,有光泽,富有弹性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沿河白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沿河白山羊
产地名称
贵州省沿河县
产品特点
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7年第2578号公告
实施时间
2017年9月1日

沿河白山羊产品特点

沿河白山羊全身被毛白色,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角扁平或半圆,向后上外微弯,呈倒“八字”形,颌下有髯,少数颌下有肉垂,颈细长,胸宽深,背平宽,腹稍大而圆,全身短毛,极少数全身和四肢着生长毛覆盖,四蹄坚实,肌腱有力,结构匀称,肢势端正,荐部较鬐甲部略高,蹄色蜡黄,母羊乳房发达。
沿河白山羊肉色红润,有光泽,细嫩,富有弹性;肉质鲜嫩,膻味轻,汤味淳鲜,皮糯而香。板皮平整,厚簿均匀,柔韧,质地良好,富有弹性,张幅适中。

沿河白山羊产地环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中下游,近邻渝、湘、鄂和长江山峡经济开发区,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大娄山脉的东南麓与武陵山脉的西北麓结合部,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沿德高速过境沿河58公里,在沿河县境有3个匝道互通,沿河高速公路南至榕江接贵广高速公路,北至酉阳(酉沿高速)接渝湘高速公路;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灌木林地38万亩,草地107万亩,辖22个乡镇(街道)429个行政村,总人口66.8万人。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处在中纬度和季风环流控制的区域。最高海拔1462m,最低海拔225米,相对高差300米-700米。

沿河白山羊历史渊源

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与“沿河盐运经济”齐名,成为了沿河经济的主要支撑。

据《沿河县志》记载:“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山羊与中蜂、桐棬一起是‘沿河三大特色’,以其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张幅适中,皮板柔润,富有弹性而驰名国内外。

20世纪70年代,沿河被列为全省山羊生产基地县,是‘贵州白山羊’中心产区。
2007年,沿河被确定为全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国家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种草养羊。
2009年,沿河被列入贵州省13个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重中之重示范县,国家计划在2010-2020年每年向每个县投入1500万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沿河白山羊生产情况

1980年全县山羊年末存栏90223只,出栏31 100只。”沿河白山羊以天然放养为主,加上主要牧区接邻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草条件几近原生态,因而,一直以来,都有“沿河白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之说。

2018年,沿河已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385个村发展山羊养殖农户40000多户,成立专业合作社218个,培育较大规模养殖企业2家,全县年存栏白山羊39万只,年出栏肉羊30万只。

沿河白山羊地理标志

沿河白山羊地域保护范围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内的22个乡镇(街道),包括: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沙子街道、中界镇、晓景乡、谯家镇、淇滩镇、甘溪镇、夹石镇、板场镇黑水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思渠镇、黄土镇、新景镇、客田镇、洪渡镇、塘坝镇、垢坪乡。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之间。区域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年出栏30万只,产量5000吨。

沿河白山羊质量技术要求

  1. 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2.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以黄壤土为主,包括6个土类,黄壤、黄壤性土、黄泥土等17个亚类38个土属,80个土种,呈带状或与其它土类呈复区分布各地,是与沿河气候、植被相对应的地带性土壤,由泥质页岩、砂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燧石灰岩等风化的残坡堆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层较厚而肥沃。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侵蚀、剥蚀、堆积地貌次之,地貌类型有低中山峡谷、低中山山原、低山沟谷、峰丛谷地、峰丛洼地、邱峰洼地、残丘坡立谷、高丘、低丘和缓丘等。总面积中山地丘陵占94%,槽坝地占5.1%,水域占0.9%;岩溶区占72.5%,非岩溶区占27.5%,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2)水文情况:乌江水系河流经沿河13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2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坝坨、白泥、暗溪、洪渡、马蹄河、小渔溪等河,除乌江外,长10公里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有24条。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28.2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716毫米,地表径流量17.728亿立方米,其中境内乌江干流上游径流深674毫米,下游757毫米,地表径流量4.161亿立方米,县内共有泉眼1495处,人均水资源4251立方米。全县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澈纯净,符合生活用水、畜牧养殖用水等质量要求。
    (3)气候情况:沿河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暧,春早,夏长,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3.4℃-17.9℃,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天气7月份,平均气温23.7℃-28.8℃;最冷天气1月份,2.4℃-6.9℃。平均相对湿度65%-78%,7月份为72%-80%,1月份为60%-72%。年日照1100h-1400h,无霜期251d-317d,年均降水量1050mm-1220mm,降水充沛。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热量垂直差异明显;二是水热同期,光温同步。适宜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的生长繁衍。
    2.独特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土质坚实、周围无污染且便于防疫的地方。羊场距离城镇、居民区1公里以上,距交通要道300米以上。羊场周围要有围墙,并建有绿化隔离带。羊舍要建在生活和办公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坐北向南,双坡屋顶,
    半封闭式,要确保通风、采光、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
    (2)品种选择:种羊选用沿河白山羊本地品种,符合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白山羊(DB 52/414)标准。
    ①种公羊的选择:为双胞胎后代,毛色纯白,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头粗大,角间距宽,角根粗而有光泽,眼大而明,嘴大而圆,鬐甲高,背腰平直,四肢粗壮端正,精力充沛,敏捷活泼,睾丸较大,对称,以手触摸应富有弹性,雄性特征明显。
    ②种母羊的选择:双羔、多羔后代,骨架大,四肢粗壮,鼻孔大,嘴头齐,角叉深,腿大而明亮,向外凸出,耳大而长,颈较粗,长短适中,颈肩结合良好,肋骨弓张,胸宽而深,肩胛后侧无凹陷,肋骨间距大,腹圆而大,背平腰长,肷窝大,尻长宽而平,乳房大,球形,基部宽广,乳头粗而长,左右大小对称,无硬结,弹性好,无附奶头,毛短而亮,无长毛,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按照《沿河白山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养殖。
    ①人员管理:对饲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进行相关知识的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沿河白山羊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
    ②饲养管理:按照沿河白山羊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对饲料进行科学安全配制,以满足营养需要,达到育肥出栏的体重标准;每天定时做好环境卫生,保证羊舍和饲槽等用具清洁干净;定期进行驱虫、药浴,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
    ③投入品管理:
    (a)饲料: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NY5150《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规定,精饲料及原料应来源于产地内自产的豆类等精料,饲料要保持新鲜,无霉变及农药污染。
    (b)兽药:使用兽药应符合NY5148《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并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严禁使用含有违禁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
    (c)饮水:保证饮水供应,水质符合NY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规定要求,经常清洗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4)肉羊出栏、屠宰、运输及产后护理的规定。
    ①当年羔羊短期舍饲育肥:哺乳期以母乳促进羔羊发育,断奶后在草地上放牧,使得骨架长大,进入舍饲育肥后饲喂精料使之增膘。生产上前期以奶为主,草料为辅。中期全部依靠牧草,后期增加精料喂量。
    ②产后母羊护理:首先要对母羊胎衣及时处理,以免母羊吞食,应注意保暖、防潮,避免受风和感冒,要保持产圈的干燥、清洁和安静。产后1h左右,应给母羊饮1-1.5L温水或豆浆水,同时要喂饲少量的优质干草或其他营养丰富的粗饲料。产后的3d内要少喂精饲料,以免发生乳房炎。
    ③出栏后的处理规定:肉羊出售前委托产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兽医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达到休药期、检疫合格的肉羊才能上市,不合格肉羊实行留滞观察抽样送检定性后按规定处理;有明显病状的肉羊及时隔离或行扑杀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肉羊质量检验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兽药饲料监察站抽检,并实行肉羊质量2次抽检制度(即生产期中和出栏前各抽检1次),以保证产地肉羊兽药残留低于农业部235号公告规定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④运输管理:出栏的肉羊必须持有《运输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的肉羊凭《出县境动物检疫合作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方可启运,运输车辆在装车前和御货后彻底进行消毒处理,运输途中,不得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饲喂和饮水。
    (5)生产记录要求。产地养羊场(户)要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或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沿河白山羊购进、配种、繁育、产羔、日粮消耗、生长发育、销售数量、重量、编号及销售地、羊群的发病、诊断、治疗、用药和死亡等各项生产记录。各种记录资料保存两年以上。
    3.标志使用规定
    (1)沿河白山羊等级标准:
    ①成年羊分级标准:公羊:特级40kg,一级36kg,二级33kg,三级30kg;母羊:特级35kg,一级32kg,二级30kg,三级28kg。
    ②育成羊分级标准:公羊:特级28kg,一级25kg,二级22kg,三级20kg;母羊:特级26kg,一级23kg,二级20kg,三级18kg。
    (2)标志使用规定:
    ①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沿河白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
    (a)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b)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c)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d)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②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a)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沿河白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
    (b)可以使用登记的“沿河白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a)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b)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c)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④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
    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⑥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