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辣椒

六枝特区经济作物站 【管理

原产地贵州

– 产地市县: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488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色泽鲜艳,香辣可口
– 地理标志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3]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7月28日[3] 
产品介绍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湿度大,食用辣椒可除湿,因此,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及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同治时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现在仍保持用辣椒作蘸水的习惯。六枝牛场一带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辣椒采收后,当地居民在各家的门前屋后廊檐下,在窗前,在门边,都挂上了鲜红鲜红的辣椒串儿,以示喜庆,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钱串子”。苗族正月初一采山,在花杆下烧辣椒祈年;在小儿帽上、背篼上缝钉红辣椒作长命符咒以避邪;用辣椒驱寒治感冒:喝碗酸辣汤,捂上被子出一通大汗,感冒症状即可消除。在六盘水地区,只要说到辣椒,人们都会首先提起牛场辣椒,当地著名的辣椒宴“色、香、味”俱佳,文人们还将牛场辣椒喻为“火凤凰”。

生态环境

六枝特区牛场乡、新场乡、梭戛乡地处乌蒙山区,牛场辣椒产区以缓坡平地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能力较强。土层厚度平均达60cm,PH4.5—6.0,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比较丰富。有机质含量:1.3%—4.6%,含氮0.28%—0.84%,速效钾135.00—560.00mg/kg。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380毫米,无霜期达265天,是辣椒生产最适宜区域。三个乡、村都有大量辣椒种植习惯。在六盘水地区,只要说到辣椒,人们都会首先提起牛场辣椒。

地域范围

牛场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为:六枝特区牛场乡兴隆村、箐脚村、云盘村、牛场村、尖岩村、黔中村、大箐村、黄坪村、平寨村;新场乡新场村、乌柳村、老燕子村、柏果村、仓脚村;梭戛乡平寨村、高兴村、安柱村、顺利村、中寨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3′-105°19′,北纬26°27′-26°31′,东西轴长14公里,南北轴长11公里。东与织金县相邻,西与水城县接壤,北抵纳雍县,南与六枝特区新场相邻。区域生长面积150平方公里。牛场辣椒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

品质特性

外在感观特征:果形较大,中径2.7cm左右,果长12cm左右,果重2.0g左右,肉厚皮薄、色泽红亮。
内在品质指标:六枝牛场辣椒入口后辣味适中,味香,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牛场辣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多种有益矿物元素,粗纤维含量较高。其中氨基酸5.4-6.2%(g/100g),粗纤维28.48-34.20%,磷4200-4900mg/kg,镁1594-1850mg/kg,钙560-800mg/kg,铁75.35-82.00mg/kg,钾22800-23000mg/kg,锌218-260mg/kg,维生素C4.5-5.1(mg/100g),维生素A0.22-0.30(mg/100g)
辣椒素的含量在680-720%(mg/kg)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
牛场辣椒生产严格按照NY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DB52/T462-2004《贵州省优质辣椒干》的规定进行生产。

生产方式

牛场辣椒栽种区域通常选择,排灌方便,地势较高,土壤肥力较高的黄壤土或砂质壤土,无污染,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前茬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块。
主栽品种为提纯复优的本地品种,选用新饱满无夹杂物的种子,干粒重大于5g,发芽率在85%以上,种子浸种、消毒,配制营养土,塑料拱棚育苗。辣椒苗株高20cm上下,苗龄60d左右,具有10片—14片真叶,茎粗壮,节间长1.2cm左右,叶色正绿,根系发达,可及时移栽,一穴单植或双植,每 亩6000株~10000株,平均行距30㎝~50㎝,平均株距20㎝~40㎝,穴深6cm~7cm,浇足底水,栽苗,碎土封穴。每亩窝施腐熟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KG左右,草木灰100KG左右或钾肥15KG。(如磷酸钾30-40KG)。可地膜覆盖。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磷钾肥,定植成活后追施一次腐熟清粪水。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结果盛期用0.5%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2-3次。安装杀虫灯,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规范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符合要求的方可采摘上市。8月中旬到10月下旬采收,椒身完全转为红色即可采收,分期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每批辣椒建立详细的投入品记录、田管记录、加工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

包装规范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牛场辣椒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六枝特区经济作物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牛场辣椒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牛场辣椒,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牛场辣椒栽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位于贵州乌蒙山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能力较强。牛场辣椒果形较大,色泽鲜艳,体大肉厚,营养丰富,入口后辣味适中,而且香味可口。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牛场辣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牛场辣椒
产品地址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
品质特点
色泽鲜艳,香辣可口
地理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
批准时间
2014年7月28日

牛场辣椒产品特点

牛场辣椒外在感官特征

牛场辣椒果形较大,中径2.7厘米左右,果长12厘米左右,果重2.0克左右,肉厚皮薄、色泽红亮。

牛场辣椒内在品质指标

牛场辣椒牛场辣椒[1]

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牛场辣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多种有益矿物元素,粗纤维含量较高。其中氨基酸5.4~6.2%(克/百克),粗纤维28.48~34.20%,磷4200~4900毫克/千克,镁1594~1850毫克/千克,钙560~800毫克/千克,铁75.35~82.00毫克/千克,钾22800~23000毫克/千克,锌218~260毫克/千克,维生素C4.5~5.1(毫克/百克),维生素A0.22~0.30(毫克/百克),辣椒素的含量在680~720%(毫克/千克)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

牛场辣椒产地环境

牛场辣椒地理土壤

牛场辣椒种植牛场辣椒种植

六枝特区牛场乡、新场乡、梭戛乡地处乌蒙山区,牛场辣椒产区以缓坡平地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能力较强。土层厚度平均达60厘米,pH值为4.5~6.0,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比较丰富。有机质含量:1.3%~4.6%,含氮0.28%~0.84%,速效钾135.00~560.00毫克/千克。

牛场辣椒气候情况

六枝特区的牛场辣椒种植区域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380毫米,无霜期达265天,是辣椒种植的适宜区域。

牛场辣椒历史渊源

牛场辣椒牛场辣椒[1]

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清朝初期,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湿度大,食用辣椒可除湿,因此,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而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及起来,时有记载,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清朝同治时(1862~1874年)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仍保持用辣椒作蘸水的习惯。

六枝地区牛场一带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辣椒采收后,当地居民在各家的门前屋后廊檐下,在窗前,在门边,都挂上了鲜红鲜红的辣椒串儿,以示喜庆,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钱串子”。苗族正月初一采山,在花杆下烧辣椒祈年;在小儿帽上、背篼上缝钉红辣椒作长命符咒以避邪;用辣椒驱寒治感冒:喝碗酸辣汤,捂上被子出一通大汗,感冒症状即可消除。在六盘水地区,说到辣椒,人们首先提起就是牛场辣椒,当地辣椒宴“色、香、味”闻名,文人们还将牛场辣椒喻为“火凤凰”。

牛场辣椒生产情况

据2014年统计,牛场辣椒种植区域生长面积150平方千米,辣椒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达60万千克。
据2017年统计,牛场辣椒栽培面积达4000余亩,产量达50万千克。

牛场辣椒产品荣誉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牛场辣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牛场辣椒地理标志

牛场辣椒地域保护范围

牛场辣椒种植牛场辣椒种植[1]

牛场辣椒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六枝特区所辖牛场乡兴隆村、箐脚村、云盘村、牛场村、尖岩村、黔中村、大箐村、黄坪村、平寨村;新场乡新场村、乌柳村、老燕子村、柏果村仓脚村;梭戛乡平寨村、高兴村、安柱村、顺利村中寨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3′00″~105°19′00″,北纬26°27′00″~26°31′00″。

牛场辣椒质量技术要求

牛场辣椒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4-02-1488。
  • 特定生产方式
牛场辣椒种植牛场辣椒种植[1]

区域选择:牛场辣椒栽种区域通常选择,排灌方便,地势较高,土壤肥力较高的黄壤土或砂质壤土,无污染,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前茬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块。

栽培品种:牛场辣椒主栽品种为提纯复优的本地品种,选用新饱满无夹杂物的种子,干粒重大于5克,发芽率在85%以上。
种植要求:牛场辣椒种子浸种、消毒,配制营养土,塑料拱棚育苗。辣椒苗株高20厘米上下,苗龄60天左右,具有10片~14片真叶,茎粗壮,节间长1.2厘米左右,叶色正绿,根系发达,可及时移栽,一穴单植或双植,每亩6000~10000株,平均行距30~50厘米,平均株距20~40厘米,穴深6~7厘米,浇足底水,栽苗,碎土封

“牛场辣椒”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牛场辣椒”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2]

穴。每亩窝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千克左右,草木灰100千克左右或钾肥15千克。(如磷酸钾30~40千克)。可地膜覆盖。

管理要点:牛场辣椒的管理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磷钾肥,定植成活后追施一次腐熟清粪水。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结果盛期用0.5%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2~3次。安装杀虫灯,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规范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符合要求的方可采摘上市。
采摘储运:8月中旬到10月下旬采收,椒身完全转为红色即可采收,分期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每批辣椒建立详细的投入品记录、田管记录、加工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
  • 质量安全规定
牛场辣椒生产严格按照农业部NY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和贵州省DB52/T462-2004《贵州省优质辣椒干》的规定进行。

牛场辣椒专用标志使用

牛场辣椒牛场辣椒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文件规定的地域范围内的牛场辣椒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牛场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均须向六枝特区经济作物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牛场辣椒”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