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各庄大米

滦南县柏各庄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管理

原产地河北

– 产地市县: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499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果实大而圆润、果尖呈鸡嘴型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63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6年7月4日
产品介绍

光绪元年,提督周盛傅在小站新城一带引流水涤咸水。垦稻田至十三万六千五百余亩。民国30年(1941年),日本华北驻屯军建“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投资伪联合券139.65万元,在柏各庄及以南沿海垦荒34.91万亩,开始了水稻种植。1967年柏各庄工委技术站进行水稻塑料薄膜育秧试验,1980年普及薄膜育秧。2002年,县农业局在柏各庄镇推广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2005年,柏各庄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13年,河北省滨海稻作研究所在柏各庄镇召开新品种示范现场会,推广示范新品种稻花香、胭脂稻等。滦南柏各庄大米以其颗粒匀净、富有粘性、糯软香喷、适口性强而远近闻名,堪于天津“小站米”相媲美。“柏玉”、“滦玉”牌柏各庄大米作为滦南特产在历届唐山市农展会和河北省农展会上亮相,并被评为“唐山市特色农产品”、“河北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生态环境

1. 气候情况:滦南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冀东滨海平原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和近海半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五六月份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在七八月份,雨热同季,秋季温凉,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1.1℃,年平均有效积温4479℃,1月份平均气温-5~5.8℃,7月份平均气温25.5℃,年极度最高温度38.6℃,无霜期180~188天,年日照时数2772小时,≥10℃的日照时数为1627.8小时,大于等于10℃积温3816℃,全年平均降雨量600~640毫米。光热条件可以满足全生育期170~175天水稻品种生长,气候条件适合发展优质水稻。
2. 土壤地貌情况:滦南县柏各庄镇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绝大部分是盐碱地,含盐量大多在0.5%~1.0%,海拔高度5~6米,开垦前只能生长芦苇,蓬蒿等耐盐植物。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9%,保水能力强,富含多种离子,有利于水稻生长,大米食味好。
3. 水文情况:滦南县柏各庄镇水资源丰富,滦柏输水干渠纵穿滦南县,年平均降水量626.3mm,全年降水充沛,流向有利,且没有工业污染,水质清澈、纯净,是补充水稻灌溉的理想用水。

地域范围

柏各庄大米主要生产于滦南县柏各庄镇。柏各庄镇地处河北省滦南县西南方向,地处滦河下游,渤海之滨,有70多年的种稻历史。柏各庄大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柏各庄镇45个村,东到南解庄子,南到张崔各庄,西到小双坨、北到王沟府,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37′12″~118o27′58″,北纬39o17′4″~39o24′25″。保护面积11.94万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万亩,年产稻米3.8万吨。

品质特性

1. 产品外在品质特征:柏各庄大米晶莹透明、光滑,颗粒均匀、整齐、碎米少,杂质少 、腹白小,整精米率≥95%,垩白米率≤7%,垩白度≤5 % ,千粒米重20克左右。蒸煮时饭香四溢,饭粒结构紧密、富有粘性、油亮;入口后滑爽、糯软香喷、口感细腻、软硬适中,有稻米自然香味。
2. 产品内在品质特性:柏各庄大米营养丰富,经检测,蛋白质含量>6.4g/100g;脂肪含量>1.2g/100g;钙含量>3mg/100g。
3. 质量安全规定:柏各庄大米加工精度达到GB1354—86规定的等级标准,卫生指标符合GB2715—2005规定的指标。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选择干支斗渠农体系完善,水电设施配套,平整度好,大部分为7公顷以上盐渍型水稻土连片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建立优质稻米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
2. 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采用无污染滦河水灌溉。
3. 品种:生育期170天左右的津原E28. 津稻209等品种。
4. 生产过程管理:
4.1. 育秧: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用密度1.08~1.13吨/米3的盐水选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捞出秕谷后用清水洗种2~3次,然后用25%咪鲜胺乳油4毫升+10克杀螟丹或10克杀螟乙蒜素兑水5千克,对6千克种子浸种4~5天,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种子捞出控干后用35%甲霜灵100克拌种30~40千克,预防青、立枯病。2. 播种:①播种期:4月1日到4月20日,隔离层旱育苗4月5日左右,钵盘旱育苗推迟5~7天,无纺布覆盖育苗提早2~3天,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3~4天。②播种量:旱育苗播干种175~200克/平方米;营养钵播干种60~80克/盘,机插秧播干种100~120克/盘。机插隔离层育秧播干种650~750克/平方米;大棚软盘育秧播干种150~250克/盘。(3)育秧方式:人工插秧采用旱育秧、水育秧、过水育秧、半湿润育秧等形式;机插秧采用隔离层育秧、大棚机械化育秧形式。(4)化学除草:播种覆土后,用50%杀草丹7.5千克/公顷或20%敌稗9.0千克/公顷封闭,未使用除草剂封闭的,在1叶1心后,每150平方米用60%丁草胺50克兑水12.5千克喷施;秧苗2.5叶期后,对大龄稗草每公顷可用敌稗7.5kg+50%稗无踪或杀稗快600~750克,兑水900千克茎叶喷雾,并可加入25%苯达松4.5kg或草克星150~225g防治三棱草和阔叶杂草。
5. 播后管理:①常规育秧:膜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左右,要及时浇一次透水。若插秧较晚或秧龄偏大时,可施硫酸铵25~40克/平方米,兑水100~200倍液喷浇,喷浇后再用清水淋浇一遍。若发现黄苗现象,可喷施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按1:1比例混合成500倍液)。②隔离层:一般情况下,除出嫁肥外,苗期可不施肥,视苗情而定,如需施肥(叶色褪淡),则在1叶1心期喷施或浇施少量尿素(60千克/公顷,兑水7500kg,于傍晚喷洒或泼浇,施后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在移栽前3~4天,用硫铵40克/平方米,百倍液喷施,使秧苗带肥下地。在揭膜时一次足水并排干后实行旱育,田沟不保水。在移栽前3~4天喷一次足水,以利秧苗切块移栽。播种后要严格床内的温度和床面的水分管理,出苗后的管理方法同常规育秧。③大棚育秧:棚内温度控制在30℃,不超过32℃,当出苗达到80%时揭去地膜;当苗长到1叶1心至2叶1心,白天温度控制在25℃;2叶1心后控制在22℃左右。根据秧苗生长所需温度,只要晴天就要通风,控制好棚内温度,否则易徒长,出现烂秧或造成急性叶瘟发生。但注意如遇连续阴雨、低温天或早晨棚内有雾气,必须通风换气。出苗前基本不用浇水,出苗后也应控制水分,有利提高床温,使秧苗根系发达。浇水时间应选在早晚温差较小时,浇水原则为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浇花达水。当秧苗需水时应采取配套喷灌。起秧前3~5天,控水炼苗。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一般在1叶1心期,每盘用尿素2克,按1:100兑水拌匀后,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均匀喷施,施肥后用清水喷施,清洗叶面。如气温高、雨水多、秧苗长势快,可在2叶期每公顷喷施15%的多效唑
450~1800克(兑水1500~2250千克)。
6. 移栽秧苗标准:①常规育秧:苗高13~15厘米,叶龄4.5~5.5片,茎宽4~5毫米,分蘖率达到60%。秧苗根系粗短、白根多,没有黑根或腐根;茎基节上有1~2个较大分蘖;叶片直立,不软弱披散,叶色青绿,叶片宽厚,无病叶。②隔离层育秧:秧苗的秧龄控制在25d~35天之间,秧苗高15厘米±2厘米。③大棚育秧: 秧龄20~30天,叶龄3.5~4.5叶,株高13~15厘米,成苗1.7~2.5株/平方厘米,根数≧10条,地上部百苗干重≧2.0克,均匀整齐,苗壮无病,秧块厚2厘米左右,根系盘结,提苗不散。
7. 本田管理:7.1. 插秧:5月15日~5月30日插秧,行距一般为30厘米,穴距13~15厘米,每穴4~5株。机械插秧插深1.5~2.0厘米,每穴4~6株,勾秧率、漏秧率小于3%,漂秧率小于2%,秧苗直立,50米直线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7.2. 水层管理:依据浅水插秧、深水护苗、深晒控蘖、深水护胎、间断增粒的原则,在保产量、保品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土壤盐碱地较重的地块应适当增加灌水深度。稻蟹混养田水深适当加大,并禁止长期落干。①移栽至返青期 :插秧前1厘米浅水层,插秧后保持5~7厘米深水护苗。②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水深保持2~3厘米。③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一是深水灌溉抑制后期的无效分蘖,深灌时间7天左右;二是排水晒田,断水断肥,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根际周围发出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④幼穗分化期至孕穗期:水层保持6~7厘米。⑤抽穗期至乳熟期:抽穗20天内采用间断灌水方法,抽穗后20~30天,采取由浅到湿,由湿到干,后水不见前水,循环交替的措施。⑥乳熟期至收获期:采用昼停夜灌方式,收获前10天断水,准备收获。7.3. 施肥:①肥料使用原则:优先选用绿色食品专用肥料,允许限量使用化肥,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化肥也可与复合微生物肥、缓释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②肥料施用方法:长效缓释肥(600千克/公顷,作底肥)+尿素(150千克/公顷,分蘖期分两次施入)+硅肥(150千克/公顷作底肥)+锌肥(22.5千克/公顷)或尿素(450kg/667公顷)+二铵(225千克/公顷)硅肥(150千克/公顷作底肥)+锌肥(22.5千克/公顷)。降低纯氮使用量,要求 210千克/公顷以下,一般每公顷施入纯氮200千克,五氧化二磷100千克,氧化钾80千克,硅肥150千克(秸秆还田地块可不施),锌肥22.5千克。其中氮肥分为底肥40~50%,蘖肥30~50%,穗肥10~15%,磷肥则全部作底肥,钾肥的60~70%作底肥,余下的30~40%作穗肥与氮肥一并施入。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施用。7.4. 病虫害防治:①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使用农药,在农药的选择上,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符合NY/T393的有关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②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潜叶蝇采用早期浅水灌溉,撤水晒田。③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装置诱杀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的稻水象甲、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采用糖酒醋液诱杀二化螟。④药剂防治。7.5. 草害防治:普通大田宜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和拔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杂草危害严重时,可根据稻田杂草种类,采用化学除草剂防治7.6. 收获:①收获: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为最佳收获期。宜人工收割,在大田中自然风干。②脱粒:稻谷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不同品种分收、分储,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的地方脱粒、晒谷。7.7. 运输和贮存: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其他污染物。在运输过程中防潮、防雨雪、防晒,严禁与有毒有害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储藏库房应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同仓库存放。成品大米堆放应有垫板,离地10厘米以上,离墙20厘米以上。不得露天堆放。运输储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7.8. 加工:①厂房设置: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地区。厂区内的环境卫生、生产车间卫生、个人卫生健康条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②机械设备:加工设备中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选用无污染材料。加工设备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部位不得允许有漏油、渗油现象。抛光室、筛片、色选机、碾米室通道等不得允许有油污或油漆。③加工工艺: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依据稻谷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以便减少糙碎米、爆腰粒,降低胶耗、电耗。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多道碾米与大米抛光:多道碾制,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少,碎米少。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色选: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米及异色杂质。运输、储藏、加工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
8. 包装及标志:包装符合GB/T17109-2008的规定。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加工后的成品米应降温至30℃以下或不高于室温7℃才能包装;盛放大米的器具应专用、清洁、干燥;打包间的落地米不得直接包装出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包装表面图案文字应清晰、不退色。标识应符合GB7718-2011的规定,标注生产者(或销售者)名称及地址、净含量、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号、质量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9. 堆放装卸:大米在堆放和装卸时轻拿轻放、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或其它易腐蚀食品的车厢或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才可装运。大米在粮食市场、货站待运时,必须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

包装规范

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2. 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进行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1.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滦南柏各庄大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2. 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销售。
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2. 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3)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产品百科
柏各庄大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柏各庄大米带壳果实大而圆润、果尖呈鸡嘴型;果壳表面麻眼明显而且光滑,呈白色、无黑点现象。果仁呈粉红色或浅粉色。果肉为象牙色。生食入口软糯,香而不腻。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柏各庄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柏各庄大米
外文名
Pak Ge Zhuang rice
产地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
品质特点
果实大而圆润、果尖呈鸡嘴型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63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6年7月4日

柏各庄大米产品特点

柏各庄大米带壳果实大而圆润、果尖呈鸡嘴型;果壳表面麻眼明显而且光滑,呈白色、无黑点现象。果仁呈粉红色或浅粉色。果肉为象牙色。生食入口软糯,香而不腻。理化指标:蛋白质≥22.5克/100克;脂肪35.5克/100克;谷氨酸≥5.2克/100克;钙≥0.035克/100克;纯仁率70~75%。

柏各庄大米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产地环境

柏各庄大米产自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曹妃甸岛是因滦河北移而形成的一条状沙岛海滩,位于古滦河三角洲前缘,距大陆岸线约20千米。曹妃甸区属东部季风区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特征显著,年均气温11℃,年降水量636毫米,四季分明,适宜种植水稻。

曹妃甸区环境曹妃甸区环境

柏各庄大米历史渊源

1950年,华北行政委员会开始着手引用滦河水垦殖荒滩;
1955年底,经国家计委、建委批准,河北省政府决定,在滦县南部沿海地区建立国营“柏各庄农场”;
建场初期,柏各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从滦县渠首开挖渠道,修筑百里引水灌区;
1998年,唐山市曹妃甸区实施退水还旱。
柏各庄大米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生产情况

2012年,柏各庄的农民成立稻米种植合作社。
截至2017年底,曹妃甸区水稻种植面积32多万亩,年产20多万吨。

柏各庄大米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产品荣誉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柏各庄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柏各庄大米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地理标志

柏各庄大米地域保护范围

柏各庄大米产地范围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现辖行政区域。

柏各庄大米专用标志使用

柏各庄大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柏各庄大米的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