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大马哈鱼

抚远县绿色食品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黑龙江

– 产地市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659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肉色粉红,细嫩味美,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7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11月22日
产品介绍

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抚远县被命名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黑龙江省抚远市的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中文学名“大马哈”鱼,来自于黑龙江省的赫哲语的音译。
抚远地区渔业生产发展由来已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远在唐代以前,抚远地区就有渔业生产,其开创者当为乌苏里江流域的赫1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先世。时至今日,依托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优势,渔业仍是抚远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因鱼而生,因渔而兴,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有鱼类21科105种,是我国东北特种鱼种类最全、产量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大马哈鱼主产区,这里被命名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抚远县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公里,特别是我县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含蛋白质为14.9-23.3%,脂肪为8.7-17.8%,水分为61.4%,每kg含有13840卡热量,含钙大于50毫克,含磷大于1500毫克,铁大于0.07毫克。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将其盐渍成“大马哈鱼籽”,便是闻名于国际市场的“红鱼籽”,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大型繁育基地年放流大马哈鱼100万尾,对鱼类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现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马哈鱼繁育基地,抚远县以被国家命名为大马哈鱼之乡。
大马哈鱼是我国珍贵鱼类之一。鲑科,其鱼肉色粉红,细嫩味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请玉皇大帝,向东海龙王借鱼救饥?”玉帝便令东海龙王派一条黑龙带领鲑鱼前来镇守这条江,人马得到鱼吃,力量倍增,大获全胜。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便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所以便把鲑鱼叫作“大马鱼”。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有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人追到乌苏里江边,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粮草又断,十分危机,此时一谋士便向什尔大如献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向东海龙王借鱼以解燃眉?”黑龙闻知,复率鲑鱼来到乌苏里江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便是今天的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乌两江。赫哲人称“大马鱼”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做“大马哈鱼”。县志都有所记载。

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公里,特别是我县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养基地位于浓江河中段,拥有可开发水域1900公顷。主要由浓江河、鸭绿河、黑鱼泡等河汇聚而成,水量充足,水量最大为3.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39.2米,非常有利于鱼类生长和越冬。大力加湖水体矿化度含量为0.14克/升,含氧量0.7—2.78,水生动植物铒料非常丰富,无需投放任何铒料,非常适于散养式鱼类养殖,主要放养鲟鳇鱼、鲤鱼、鳊花怀头、白鲢、花鲢等特种经济鱼类,年投放33.1万尾。特别是鲟鳇鱼在大力加湖生长期较长,营养全面与天然野生鲟鳇鱼无异。由繁育基地提供苗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产品以达到有机食品要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乌龙湖基地位于抓吉乡,基地水面653公顷,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链、鲫鱼、鲶怀、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基地自己孵化培育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6万斤,产值60万元左右,有较大开发潜力。浓江乡双胜村基地,水面积14公顷。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鲢、鲫鱼、鲶怀、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繁育基地提供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5000斤,产值5万元左右。鸭南乡新源村芦清河基地,水面积2000亩。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链、鲫鱼、鲶怀、鳊花、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繁育基地提供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2万斤,产值20万元。
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地质新构造的不均一性和间歇性下沉,使抚远县地貌相间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低山丘陵区、中部低漫岗区、冲积低平原、洪泛地,沟壑主要见于抚远山西侧,沟口为宽阔的浓江河,其地理形势与镜泊湖相差无几。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地下水温4—7度,PH值在5.3—6.8之间,呈微酸性。
抚远属于温凉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境内江河湖泊很多,四季温度变化显著,冻结期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2.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0.2℃,极端最低气温-36.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6.3℃,无霜期115—130天,年≥10℃活动积温为2300℃左右。近几年,年平均降水量641.4mm,5至9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0.6%,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平均3.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304.3小时。

地域范围

抚远县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公里在我县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县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大马哈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年产大马哈鱼30吨以上。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抚远大马哈鱼(秋鳜鱼),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是凶猛的食肉鱼类。肉质细腻,呈红色,洗净清蒸,颇有海味和江味兼得的奇妙口感,味道鲜美,过味留香,食后难忘。
2. 内在品质指标:抚远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蛋白质含量≥20%,含钙≥50 mg/kg,含磷≥1500 mg/kg,含镁≥200 mg/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将其盐渍成“大马哈鱼籽”,便是闻名于国际市场的“红鱼籽”,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
3. 安全要求:抚远大马哈鱼执行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 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生产方式

1. 范围
1.1本标准执行国家NY5053—2005普通淡水鱼,NY5051-2001淡水鱼养殖用水水质,GB11607-89渔业水质,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 NY5071—2002鱼药使用,NY5073—2006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1.2本标准规定了大马哈鱼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鱼苗繁育、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苗选择运输,苗种鱼驯养,养成管理,养殖环境生态控制,收获与鱼病防治等环节。
1.3本标准适用于大马哈鱼的自然大水面放养。
2. 术语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马哈鱼的生态养殖技术:以养殖系统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规律为依据,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生态条件等技术手段,使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达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3. 养殖环境
3.1养殖场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标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3.2养殖场周围500米内无有害废弃物污染,水量充沛,养殖用水必须经湖区上下水闸调控,并使用健康苗种。
4. 养殖设施
4.1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当数量暂养网箱(4×6m)或玻璃钢盆(直径两米)
4.2养殖场鱼苗繁育池必须为直径为2米的玻璃钢盆,并带有增养排水设施。
4.3养殖场鱼苗繁育车间应相对固定为大棚或房式。
4.4捕捞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5. 鱼苗繁育规程
5.1鱼苗孵化规程
5.1.1亲鱼选择
亲鱼必须为野生原种亲鱼,个体必须为健康亲鱼并达到生殖鱼龄,并无鱼病。
5.1.2鱼苗孵化水温控制
青鱼的鱼苗孵化,必须将水温控制在该鱼生活习性中最佳生殖水温,采用民用锅炉控温。
5.1.3增氧设施
增氧泵为常备设施,必须保证每个玻璃钢盆内有3个充氧头。
5.1.4排水设施
玻璃钢盆内水必须为流动水并保持水质清新。
5.1.5鱼苗孵化完成应及时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5.2鱼苗培养技术规程
5.2.1轮虫阶段:此阶段为鱼苗孵化后1—5天,鱼苗全长7-9mm生长至10-11mm,鱼苗以轮虫为主食。
5.2.2水蚤阶段:鱼苗入培养池后第6-15天全长从10-11mm生长至16-18mm,鱼苗主要以水蚤等枝角类动物为食。
5.2.3锻炼出池阶段:鱼苗下池后16-20天鱼苗全长达到31-34mm,需拉网锻炼,准备出池,经炼苗的鱼苗体质好耐运输。
5.2.4轮虫及枝角类动物培养方法:在1米左右土池内(土池上方需用大棚履盖,并用民用锅炉提温)采用粪肥培育法即用各种安全无病畜粪尿,经充分发酵产生浮游生物,达到一定密度后用水稀释后即可为鱼苗饵料。
5.3日常管理
鱼苗下池后池水应控制在1米左右,每日观察检测水质并及时调整水位,水质及水含氧量,鱼苗培育水温须控制在20℃左右。并及时观察鱼苗摄饵,生长等情况,及时进行镜检,随时清除有害生物。
6. 鱼苗放养技术规程
6.1放养鱼苗选择
6.2鱼苗运输
采用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5-8升的尼龙袋,装水1/3充纯氧,按3-4cm长鱼苗150-200尾/袋标准装袋。运输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6.3鱼苗暂养
6.3.1暂养池水深0.8-1m,池子为直径2米的玻璃钢盆,并有完整的给排水系统。暂养时需建在大棚内,暂养用水需用民用锅炉加温,水温控制在18-25℃,主要用于6月放苗前暂养,暂养池应按1.1-2.2kw/100立方米水体,标准配备鼓风机一台,24小时连续充氧。
6.3.2暂养期管理
使用湖区水(经检测符合无公害)配合50%净化水养殖7-10天,中间根据鱼苗适应情况,逐步提高暂养池中湖水含量。直至达到100%为湖水,在100%湖水条件下再暂养即可放入湖区。
7. 养成管理
7.1鱼苗放养
7.1.1湖水要求
放养区水深应在1.5米左右,水质肥沃,水体透明度50公分左右,水温12℃±1℃;PH值6.5-7.2之间。
7.1.2放苗方法
7.1.2.1放苗时注意湖水温度变化,要注意温度浮动超过1%即应停止放
苗。
7.1.2.2放苗前必须先了解天气情况,避开大风暴雨天放苗。
7.2饲料要求:不担放任何饵料,鱼苗直接食用湖区,水体中丰富的动植物饵料。
7.3水质管理
7.3.1水色和PH值调控北方养殖鱼须保持水质较清,如水色变化较清,如水色较混时应及时开启上下游控水闸。
7.3.2透明度是湖区水中理化因子的综合指标反映,应及时换水,保证养殖鱼得到最好的生存条件。
7.3.3溶氧里,及时测定湖区溶氧量,并采用换水法控制水中氧含量。
7.4日常管理
7.4.1及时以15日为周期捕一定量少量鱼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7.4.2检查湖区水体中危害鱼情况并采用诱捕灭除。
7.4.3及时检查发现鱼病应采用生物治疗法治理。
7.4.4定期测定PH值水温溶氧量等水质指标,并做好记录。
8. 鱼病防治
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捕捞定量1.5kg鱼进行检测,如有鱼病采用生物灭除法,但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勤测湖区水质理化等指标,草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9. 收获。
9.1收获时间根据气候,规格,市场价格水体状况以及产品健康情况而定。
9.1.1当规格达到0.5kg以上时就可捕捞了。
9.1.2捕捞量根据鱼池密度,捕大鱼上市。
9.2收获准备。
及时掌握气象情况,注意湖区环境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捕捞计划,配备好捕捞工具和运输车辆等。
9.3捕获方法:拖网收获一般早晨进行,也可参用区域捕捞。

包装规范

抚远大马哈鱼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抚远大马哈鱼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要
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
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加贴标志要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建立包装标志印刷审核备案制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标志使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仿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标志监管长效机制。

产品百科
抚远大马哈鱼,黑龙江省抚远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抚远地区渔业生产发展由来已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远在唐代以前,抚远地区就有渔业生产,抚远市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抚远大马哈鱼肉色粉红,细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抚远大马哈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抚远大马哈鱼
产地名称
黑龙江省抚远市
品质特点
肉色粉红,细嫩味美,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675号
批准时间
2011年11月22日

抚远大马哈鱼产品特点

抚远大马哈鱼外在感官

抚远大马哈鱼(秋鳜鱼),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是凶猛的食肉鱼类。肉质细腻,呈红色,洗净清蒸,颇有海味和江味兼得的奇妙口感,味道鲜美。

抚远大马哈鱼抚远大马哈鱼

抚远大马哈鱼内在品质

抚远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中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蛋白质含量≥20%,含钙≥50毫克/千克,含磷≥1500毫克/千克,含镁≥200毫克/千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将其盐渍成“大马哈鱼籽”,便是高等食材“红鱼籽”。

抚远大马哈鱼产地环境

抚远大马哈鱼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地质新构造的不均一性和间歇性下沉,使抚远市地貌相间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低山丘陵区、中部低漫岗区、冲积低平原、洪泛地,沟壑主要见于抚远山西侧,沟口为宽阔的浓江河,其地理形势与镜泊湖相差无几。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地下水温4—7度,pH值在5.3—6.8之间,呈微酸性。

抚远大马哈鱼水文情况

抚远市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千米,特别是抚远市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抚远市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养基地位于浓江河中段,拥有可开发水域1900公顷。主要由浓江河、鸭绿河、黑鱼泡等河汇聚而成,水量充足,水量最大为3.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39.2米,非常有利于鱼类生长和越冬。大力加湖水体矿化度含量为0.14克/升,含氧量0.7—2.78,水生动植物铒料非常丰富,无需投放任何铒料,非常适于散养式鱼类养殖,主要放养鲟鳇鱼、鲤鱼、鳊花怀头、白鲢、花鲢等特种经济鱼类,年投放33.1万尾。

抚远大马哈鱼气候情况

抚远市属于温凉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境内江河湖泊很多,四季温度变化显著,冻结期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2.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0.2℃,极端最低气温-36.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6.3℃,无霜期115—130天,年≥10℃活动积温为23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41.4毫米,5至9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0.6%,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平均3.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304.3小时。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丰沛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为抚远大马哈鱼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繁衍条件。

抚远大马哈鱼抚远大马哈鱼

抚远大马哈鱼历史渊源

抚远市的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中文学名“大马哈”鱼,来自于黑龙江省的赫哲语的音译。
抚远地区渔业生产发展由来已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远在唐代以前,抚远地区就有渔业生产,其开创者当为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先世。
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请玉皇大帝,向东海龙王借鱼救饥?”玉帝便令东海龙王派一条黑龙带领鲑鱼前来镇守这条江,人马得到鱼吃,力量倍增,大获全胜。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便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所以便把鲑鱼叫作“大马鱼”。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有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人追到乌苏里江边,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粮草又断,十分危机,此时一谋士便向什尔大如献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向东海龙王借鱼以解燃眉?”黑龙闻知,复率鲑鱼来到乌苏里江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便是今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乌两江。赫哲人称“大马鱼”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做“大马哈鱼”,县志都有所记载。时至今日,依托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优势,渔业仍是抚远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马哈鱼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一种洄游性珍贵鱼种。但在近30年,人类的过度捕捞和经济发展,导致大马哈鱼资源量大幅减少,从过去洄游时“江河拥塞”变成难以寻获。
进入21世纪,抚远市建立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大型繁育基地,年放流大马哈鱼100万尾,对鱼类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繁育基地,抚远市以被国家命名为大马哈鱼之乡。
2017年,抚远市举行了大马哈鱼放流活动,100万尾大马哈鱼经过数月的人工繁育饲养后被投放到黑龙江中。抚远市已经连续28年向黑龙江流域进行大马哈鱼增殖放流活动。
2018年,抚远市开展中国最大规模大马哈鱼放流,200万尾大马哈鱼苗被放流。

抚远大马哈鱼生产情况

2011年,抚远市年产大马哈鱼30吨以上。

抚远大马哈鱼产品荣誉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抚远大马哈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抚远大马哈鱼抚远大马哈鱼

抚远大马哈鱼地理标志

抚远大马哈鱼地域保护范围

抚远市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市总面积6262.48平方千米。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千米在抚远市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市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大马哈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

抚远大马哈鱼质量技术要求

1范围
1.1本标准执行国家NY5053—2005普通淡水鱼,NY5051—2001淡水鱼养殖用水水质,GB11607—89渔业水质,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NY5071—2002鱼药使用,NY5073—2006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1.2本标准规定了大马哈鱼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鱼苗繁育、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苗选择运输,苗种鱼驯养,养成管理,养殖环境生态控制,收获与鱼病防治等环节。
1.3本标准适用于大马哈鱼的自然大水面放养。
2术语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马哈鱼的生态养殖技术:以养殖系统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规律为依据,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生态条件等技术手段,使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达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3养殖环境
3.1养殖场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标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3.2养殖场周围500米内无有害废弃物污染,水量充沛,养殖用水必须经湖区上下水闸调控,并使用健康苗种。
4养殖设施
4.1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当数量暂养网箱(4×6米)或玻璃钢盆(直径两米)。
4.2养殖场鱼苗繁育池必须为直径为2米的玻璃钢盆,并带有增养排水设施。
4.3养殖场鱼苗繁育车间应相对固定为大棚或房式。
4.4捕捞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5鱼苗繁育规程抚远大马哈鱼
抚远大马哈鱼(7张)

5.1鱼苗孵化规程
5.1.1亲鱼选择
亲鱼必须为野生原种亲鱼,个体必须为健康亲鱼并达到生殖鱼龄,并无鱼病。
5.1.2鱼苗孵化水温控制
青鱼的鱼苗孵化,必须将水温控制在该鱼生活习性中最佳生殖水温,采用民用锅炉控温。
5.1.3增氧设施
增氧泵为常备设施,必须保证每个玻璃钢盆内有3个充氧头。
5.1.4排水设施
玻璃钢盆内水必须为流动水并保持水质清新。
5.1.5鱼苗孵化完成应及时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5.2鱼苗培养技术规程
5.2.1轮虫阶段:此阶段为鱼苗孵化后1—5天,鱼苗全长7—9毫米生长至10—11毫米,鱼苗以轮虫为主食。
5.2.2水蚤阶段:鱼苗入培养池后第6—15天全长从10—11毫米生长至16—18毫米,鱼苗主要以水蚤等枝角类动物为食。
5.2.3锻炼出池阶段:鱼苗下池后16—20天鱼苗全长达到31—34毫米,需拉网锻炼,准备出池,经炼苗的鱼苗体质好耐运输。
5.2.4轮虫及枝角类动物培养方法:在1米左右土池内(土池上方需用大棚履盖,并用民用锅炉提温)采用粪肥培育法即用各种安全无病畜粪尿,经充分发酵产生浮游生物,达到一定密度后用水稀释后即可为鱼苗饵料。
5.3日常管理
鱼苗下池后池水应控制在1米左右,每日观察检测水质并及时调整水位,水质及水含氧量,鱼苗培育水温须控制在20℃左右。并及时观察鱼苗摄饵,生长等情况,及时进行镜检,随时清除有害生物。
6鱼苗放养技术规程
6.1放养鱼苗选择
鉴别方法
优质苗
劣质苗
出池规格
体色
活动情况
抽样检查
同种鱼苗出池规格整齐体色鲜明外表有光泽活泼、集群游泳,受精后迅速游动鱼在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背厚,鳞鳍完整,无异常情况
同种鱼出池规格大小不一体色暗淡无光,变黑或变白行动迟缓,在水面游泳抢食能力弱鱼在瓷盆中很少跳动,背薄,鳞鳍残缺,有异常现象。
6.2鱼苗运输
采用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5—8升的尼龙袋,装水1/3充纯氧,按3—4厘米长鱼苗150—200尾/袋标准装袋。运输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6.3鱼苗暂养
6.3.1暂养池水深0.8—1米,池子为直径2米的玻璃钢盆,并有完整的给排水系统。暂养时需建在大棚内,暂养用水需用民用锅炉加温,水温控制在18—25℃,主要用于6月放苗前暂养,暂养池应按1.1—2.2千瓦/100立方米水体,标准配备鼓风机一台,24小时连续充氧。
6.3.2暂养期管理
使用湖区水(经检测符合无公害)配合50%净化水养殖7—10天,中间根据鱼苗适应情况,逐步提高暂养池中湖水含量。直至达到100%为湖水,在100%湖水条件下再暂养即可放入湖区。
7养成管理
7.1鱼苗放养
7.1.1湖水要求
放养区水深应在1.5米左右,水质肥沃,水体透明度50公分左右,水温12℃±1℃;pH值6.5—7.2之间。
7.1.2放苗方法
7.1.2.1放苗时注意湖水温度变化,要注意温度浮动超过1%即应停止放苗。
7.1.2.2放苗前必须先了解天气情况,避开大风暴雨天放苗。
7.2饲料要求:不担放任何饵料,鱼苗直接食用湖区,水体中丰富的动植物饵料。
7.3水质管理
7.3.1水色和pH值调控
北方养殖鱼须保持水质较清,如水色变化较清,如水色较混时应及时开启上下游控水闸。
7.3.2透明度是湖区水中理化因子的综合指标反映,应及时换水,保证养殖鱼得到最好的生存条件。
7.3.3溶氧里,及时测定湖区溶氧量,并采用换水法控制水中氧含量。
7.4日常管理
7.4.1及时以15日为周期捕一定量少量鱼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7.4.2检查湖区水体中危害鱼情况并采用诱捕灭除。
7.4.3及时检查发现鱼病应采用生物治疗法治理。
7.4.4定期测定PH值水温溶氧量等水质指标,并做好记录。
8鱼病防治
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捕捞定量1.5千克鱼进行检测,如有鱼病采用生物灭除法,但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勤测湖区水质理化等指标,草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9收获
9.1收获时间根据气候,规格,市场价格水体状况以及产品健康情况而定。
9.1.1当规格达到0.5千克以上时就可捕捞了。
9.1.2捕捞量根据鱼池密度,捕大鱼上市。
9.2收获准备
及时掌握气象情况,注意湖区环境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捕捞计划,配备好捕捞工具和运输车辆等。
9.3捕获方法:拖网收获一般早晨进行,也可参用区域捕捞。

抚远大马哈鱼专用标志使用

抚远大马哈鱼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抚远大马哈鱼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加贴标志要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建立包装标志印刷审核备案制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标志使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仿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标志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