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鳇鱼

抚远县绿色食品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黑龙江

– 产地市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660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7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11月22日
产品介绍

中国鲟鳇鱼之乡——抚远县,地处黑、乌两江交汇处,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鲟鳇鱼的主产区。抚远当地民谣:“季春风和,龙江百网喜捞黑金子;仲秋日丽,乌苏千帆乐采红珍珠”。鳇鱼学名为达氏鳇,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科研价值极高。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黑金子”—-鳇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抚远县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始建于1998年,先后被列为省科委黑龙江农业重大科研课题、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基地。几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有关部门扶持下,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养殖基地,现有繁殖车间1200平方米,养殖车间1200平方米,亲鱼养殖车间800平方米,相关设备配套齐全,抚远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扩建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工程,新购进一台最先进的水净化设备,并对原有厂房、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
2002年,抚远县在名优特苗种低温早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鲟鳇鱼可实现四季繁殖。鲟鳇鱼的二次繁育,使抚远形成年人工孵化鱼苗5000万尾,产值4000万元的规模,年创利润达500万元,鲟鳇鱼卵、鱼苗已远销到北京、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产自抚远。2003年,在山东省青岛市,抚远县水产专家在黄海中放养鲟鱼苗获得成功,让淡水鱼在海水中“过水增值”,这在全国还是首例。日前,国家农业部在抚远建立全国最大的东北特种鱼原种基地。
几年来,抚远县向黑乌两江放流鲟鳇鱼苗45万尾,使珍贵的渔业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渔业经济“以养为主、捕养结合”,走渔品精深加工之路。正阳水产联营公司等渔产品加工企业,把名优特鱼加工成带有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从原料到精品销售的跨越,相继研制开发出“-牌”鲟鳇、大马哈、白鲑鱼子酱小包装,系列产品鲟鳇鱼肉、鱼松、鱼筋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省市科技产品展示会上屡屡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全县个体渔品加工厂迅速发展到7家,渔产品遍及全国各地。

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公里,特别是我县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养基地位于生态环境良好。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养基地位于浓江河中段,拥有可开发水域1900公顷。主要由浓江河、鸭绿河、黑鱼泡等河汇聚而成,水量充足,水量最大为3.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39.2米,非常有利于鱼类生长和越冬。大力加湖水体矿化度含量为0.14克/升,含氧量0.7—2.78,水生动植物铒料非常丰富,无需投放任何铒料,非常适于散养式鱼类养殖,主要放养鲟鳇鱼、鲤鱼、鳊花怀头、白鲢、花鲢等特种经济鱼类,年投放33.1万尾。特别是鲟鳇鱼在大力加湖生长期较长,营养全面与天然野生鲟鳇鱼无异。由繁育基地提供苗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产品以达到有机食品要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乌龙湖基地位于抓吉乡,基地水面653公顷,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链、鲫鱼、鲶怀、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基地自己孵化培育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6万斤,产值60万元左右,有较大开发潜力。浓江乡双胜村基地,水面积14公顷。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鲢、鲫鱼、鲶怀、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繁育基地提供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5000斤,产值5万元左右。鸭南乡新源村芦清河基地,水面积2000亩。放养的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链、花链、鲫鱼、鲶怀、鳊花、小型成鱼等十几种鱼,繁育基地提供苗种。野生放养,不投放任何饲料,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极好。年鱼品出水量2万斤,产值20万元。
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地质新构造的不均一性和间歇性下沉,使抚远县地貌相间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低山丘陵区、中部低漫岗区、冲积低平原、洪泛地,沟壑主要见于抚远山西侧,沟口为宽阔的浓江河,其地理形势与镜泊湖相差无几。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地下水温4—7度,PH值在5.3—6.8之间,呈微酸性。
抚远属于温凉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境内江河湖泊很多,离鄂霍次克海较近,所以具有热而不酷热,寒而不酷寒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温度变化显著,冻结期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2.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0.2℃,极端最低气温-36.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6.3℃,无霜期115—130天,年≥10℃活动积温为2300℃左右,是三江平原热量资源最少的县。近几年,年平均降水量641.4mm,5至9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0.6%,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平均3.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304.3小时。

地域范围

抚远县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公里在我县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县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鳇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年产量30吨左右。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抚远鳇鱼(达氏鳇)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其鱼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鱼籽味道浓郁,特别是由鳇鱼鱼卵加工而成的“黑鱼子酱”,经济价值极高,不愧素有“黑珍珠”的美誉。
2. 内在品质指标:抚远鳇鱼不仅在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粗蛋白含量≥15%,粗脂肪含量≥30%,含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微量元素钙≥55mg/kg,含锌≥2.5mg/kg,含镁≥200mg/kg,含磷≥1500mg/kg,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
3. 安全要求:鳇鱼鱼执行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 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生产方式

1. 范围
1.1本标准执行国家NY5053—2005普通淡水鱼,NY5051-2001淡水鱼养殖用水水质,GB11607-89渔业水质,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
境, NY5071—2002鱼药使用,NY5073—2006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1.2本标准规定了鳇鱼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鱼苗繁育、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苗选择运输,苗种鱼驯养,养成管理,养殖环境生态控制,收获与鱼病防治等环节。
1.3本标准适用于鳇鱼的自然大水面放养。
2. 术语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鳇鱼的生态养殖技术:以养殖系统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规律为依据,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生态条件等技术手段,使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达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3. 养殖环境
3.1养殖场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标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3.2养殖场周围500米内无有害废弃物污染,水量充沛,养殖用水必须经湖区上下水闸调控,并使用健康苗种。
4. 养殖设施
4.1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当数量暂养网箱(4×6m)或玻璃钢盆(直径两米)
4.2养殖场鱼苗繁育池必须为直径为2米的玻璃钢盆,并带有增养排水设施。
4.3养殖场鱼苗繁育车间应相对固定为大棚或房式。
4.4捕捞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5. 鱼苗繁育规程
5.1鱼苗孵化规程
5.1.1亲鱼选择。
亲鱼必须为野生原种亲鱼,个体必须为健康亲鱼并达到生殖鱼龄,并无鱼病。
5.1.2鱼苗孵化水温控制。
青鱼的鱼苗孵化,必须将水温控制在该鱼生活习性中最佳生殖水温,采用民用锅炉控温。
5.1.3增氧设施。
增氧泵为常备设施,必须保证每个玻璃钢盆内有3个充氧头。
5.1.4排水设施。
玻璃钢盆内水必须为流动水并保持水质清新。
5.1.5鱼苗孵化完成应及时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5.2鱼苗培养技术规程
5.2.1轮虫阶段:此阶段为鱼苗孵化后1—5天,鱼苗全长7-9mm生长至10-11mm,鱼苗以轮虫为主食。
5.2.2水蚤阶段:鱼苗入培养池后第6-15天全长从10-11mm生长至516-18mm,鱼苗主要以水蚤等枝角类动物为食。
5.2.3锻炼出池阶段:鱼苗下池后16-20天鱼苗全长达到31-34mm,需拉网锻炼,准备出池,经炼苗的鱼苗体质好耐运输。
5.2.4轮虫及枝角类动物培养方法:在1米左右土池内(土池上方需用大棚履盖,并用民用锅炉提温)采用粪肥培育法即用各种安全无病畜粪尿,经充分发酵产生浮游生物,达到一定密度后用水稀释后即可为鱼苗饵料。
5.3日常管理。
鱼苗下池后池水应控制在1米左右,每日观察检测水质并及时调整水位,水质及水含氧量,鱼苗培育水温须控制在20℃左右。并及时观察鱼苗摄饵,生长等情况,及时进行镜检,随时清除有害生物。
6. 鱼苗放养技术规程
6.1放养鱼苗选择
6.2鱼苗运输。
采用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5-8升的尼龙袋,装水1/3充纯氧,按3-4cm长鱼苗150-200尾/袋标准装袋。运输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6.3鱼苗暂养
6.3.1暂养池水深0.8-1m,池子为直径2米的玻璃钢盆,并有完整的给排水系统。暂养时需建在大棚内,暂养用水需用民用锅炉加温,水温控制在18-25℃,主要用于6月放苗前暂养,暂养池应按1.1-2.2kw/100立方米水体,标准配备鼓风机一台,24小时连续充氧。
6.3.2暂养期管理。
使用江、湖水(经检测符合无公害)配合50%净化水养殖7-10天,中间根据鱼苗适应情况,逐步提高暂养池中江水含量。直至达到100%为江水,在100%江水条件下再暂养即可放入黑龙江。
7. 养成管理
7.1鱼苗放养
7.1.1江水要求
放养区水深应在1.5米左右,水质肥沃,水体透明度50公分左右,水温12℃±1℃;PH值6.5-7.2之间。
7.1.2放苗方法
7.1.2.1放苗时注意江、湖水温度变化,要注意温度浮动超过1%即应停止放苗。
7.1.2.2放苗前必须先了解天气情况,避开大风暴雨天放苗。
7.2饲料要求:不担放任何饵料,鱼苗直接食用江、湖区,水体中丰富的动植物饵料。
8. 收获
收获时间12月1日至来年5月20日

包装规范

抚远鳇鱼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抚远鳇鱼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
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加贴标志要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建立包装标志印刷审核备案制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标志使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仿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标志监管长效机制。

产品百科
抚远鳇鱼,黑龙江省抚远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被誉为“中国鲟鳇鱼之乡”和“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素有“淡水鱼都”之城,这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达氏鳇,俗称鳇鱼,软骨鱼类,因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是淡水鱼中最大的一种鱼类,素有“淡水鱼王”之称;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种,起源于距今一亿三千万年的白垩纪,与恐龙是一个时期的物种,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是黑龙江省特产鱼类,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抚远鳇鱼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抚远鳇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抚远鳇鱼
产地名称
黑龙江省抚远市
品质特点
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675号
批准时间
2011年11月22日

抚远鳇鱼产品特点

抚远鳇鱼外在感官

抚远鳇鱼(达氏鳇)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其鱼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鱼籽味道浓郁,特别是由鳇鱼鱼卵加工而成的“黑鱼子酱”,经济价值很高,有“黑珍珠”之誉。

抚远鳇鱼标本抚远鳇鱼标本

抚远鳇鱼内在品质

抚远鳇鱼不仅在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粗蛋白含量≥15%,粗脂肪含量≥30%,含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微量元素钙≥55米克/千克,含锌≥2.5米克/千克,含镁≥200米克/千克,含磷≥1500米克/千克,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

抚远鳇鱼产地环境

抚远鳇鱼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地质新构造的不均一性和间歇性下沉,使抚远市地貌相间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低山丘陵区、中部低漫岗区、冲积低平原、洪泛地,沟壑主要见于抚远山西侧,沟口为宽阔的浓江河,其地理形势与镜泊湖相差无几。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地下水温4—7度,pH值在5.3—6.8之间,呈微酸性。

抚远鳇鱼水文情况

抚远市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千米,特别是抚远市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抚远市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养基地位于浓江河中段,拥有可开发水域1900公顷。主要由浓江河、鸭绿河、黑鱼泡等河汇聚而成,水量充足,水量最大为3.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39.2米,非常有利于鱼类生长和越冬。大力加湖水体矿化度含量为0.14克/升,含氧量0.7—2.78,水生动植物铒料非常丰富,无需投放任何铒料,非常适于散养式鱼类养殖,主要放养鲟鳇鱼、鲤鱼、鳊花怀头、白鲢、花鲢等特种经济鱼类,年投放33.1万尾。特别是鲟鳇鱼在大力加湖生长期较长,营养全面与天然野生鲟鳇鱼无异。

抚远鳇鱼气候情况

抚远市属于温凉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境内江河湖泊很多,四季温度变化显著,冻结期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2.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0.2℃,极端最低气温-36.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6.3℃,无霜期115—130天,年≥10℃活动积温为23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41.4毫米,5至9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0.6%,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平均3.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304.3小时。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丰沛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为抚远鳇鱼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繁衍条件。

抚远鳇鱼抚远鳇鱼

抚远鳇鱼历史渊源

鳇鱼学名为达氏鳇,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科研价值极高。抚远市是中国鲟鳇鱼之乡,地处黑、乌两江交汇处,渔业资源优越,是中国鲟鳇鱼的主产区。抚远当地民谣:“季春风和,龙江百网喜捞黑金子;仲秋日丽,乌苏千帆乐采红珍珠”。
1998年,抚远市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始建,先后被列为黑龙江省科委农业重大科研课题、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基地,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人工繁育养殖基地,有繁殖车间1200平方米,养殖车间1200平方米,亲鱼养殖车间800平方米,相关设备配套齐全,抚远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扩建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工程,购进先进的水净化设备,并对原有厂房、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
2002年,抚远市在名优特苗种低温早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鲟鳇鱼可实现四季繁殖。鲟鳇鱼的二次繁育,使抚远形成年人工孵化鱼苗5000万尾,产值4000万元的规模,年创利润达500万元,鲟鳇鱼卵、鱼苗已远销到北京、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产自抚远。
2003年,在山东省青岛市,抚远市水产专家在黄海中放养鲟鱼苗获得成功,让淡水鱼在海水中“过水增值”,这在中国还是首例。国家农业部在抚远建立全国最大的东北特种鱼原种基地。抚远市先后向黑乌两江放流鲟鳇鱼苗45万尾,使珍贵的渔业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2016年12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与抚远市签署了《鲟鳇鱼大马哈鱼公益项目协议》,计划三年投入600万用于保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重要的珍稀鱼种。
2017年,抚远市举办“鲟鳇鱼公益放流活动”,放流20万尾鲟鳇鱼。

抚远鳇鱼生产情况

2011年,抚远鳇鱼年产量30吨左右。

抚远鳇鱼抚远鳇鱼

抚远鳇鱼产品荣誉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抚远鳇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抚远鳇鱼地理标志

抚远鳇鱼地域保护范围

抚远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市总面积6262.48平方千米。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千米在抚远市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市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鳇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

抚远鳇鱼质量技术要求

1范围
1.1本标准执行国家NY5053—2005普通淡水鱼,NY5051—2001淡水鱼养殖用水水质,GB11607—89渔业水质,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NY5071—2002鱼药使用,NY5073—2006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1.2本标准规定了鳇鱼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鱼苗繁育、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苗选择运输,苗种鱼驯养,养成管理,养殖环境生态控制,收获与鱼病防治等环节。
1.3本标准适用于鳇鱼的自然大水面放养。
2术语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鳇鱼的生态养殖技术:以养殖系统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规律为依据,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生态条件等技术手段,使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达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3养殖环境
3.1养殖场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标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3.2养殖场周围500米内无有害废弃物污染,水量充沛,养殖用水必须经湖区上下水闸调控,并使用健康苗种。
4养殖设施
4.1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当数量暂养网箱(4×6米)或玻璃钢盆(直径两米)
4.2养殖场鱼苗繁育池必须为直径为2米的玻璃钢盆,并带有增养排水设施。
4.3养殖场鱼苗繁育车间应相对固定为大棚或房式。
4.4捕捞运输工具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5鱼苗繁育规程抚远鳇鱼
抚远鳇鱼(8张)

5.1鱼苗孵化规程
5.1.1亲鱼选择
亲鱼必须为野生原种亲鱼,个体必须为健康亲鱼并达到生殖鱼龄,并无鱼病。
5.1.2鱼苗孵化水温控制
青鱼的鱼苗孵化,必须将水温控制在该鱼生活习性中最佳生殖水温,采用民用锅炉控温。
5.1.3增氧设施
增氧泵为常备设施,必须保证每个玻璃钢盆内有3个充氧头。
5.1.4排水设施
玻璃钢盆内水必须为流动水并保持水质清新。
5.1.5鱼苗孵化完成应及时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5.2鱼苗培养技术规程
5.2.1轮虫阶段:此阶段为鱼苗孵化后1—5天,鱼苗全长7—9毫米生长至10—11毫米,鱼苗以轮虫为主食。
5.2.2水蚤阶段:鱼苗入培养池后第6—15天全长从10—11毫米生长至516—18毫米,鱼苗主要以水蚤等枝角类动物为食。
5.2.3锻炼出池阶段:鱼苗下池后16—20天鱼苗全长达到31—34毫米,需拉网锻炼,准备出池,经炼苗的鱼苗体质好耐运输。
5.2.4轮虫及枝角类动物培养方法:在1米左右土池内(土池上方需用大棚履盖,并用民用锅炉提温)采用粪肥培育法即用各种安全无病畜粪尿,经充分发酵产生浮游生物,达到一定密度后用水稀释后即可为鱼苗饵料。
5.3日常管理
鱼苗下池后池水应控制在1米左右,每日观察检测水质并及时调整水位,水质及水含氧量,鱼苗培育水温须控制在20℃左右。并及时观察鱼苗摄饵,生长等情况,及时进行镜检,随时清除有害生物。
6鱼苗放养技术规程
6.1放养鱼苗选择
鉴别方法
优质苗
劣质苗
出池规格
体色
活动情况
抽样检查
同种鱼苗出池规格整齐
体色鲜明外表有光泽
活泼、集群游泳,受惊后迅速游动
鱼在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
背厚,鳞鳍完整,无异常情况
同种鱼出池规格大小不一
体色暗淡无光,变黑或变白
行动迟缓,在水面游泳抢食能力弱
鱼在瓷盆中很少跳动,背薄,鳞鳍残缺,有异常现象。
6.2鱼苗运输
采用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5—8升的尼龙袋,装水1/3充纯氧,按3—4厘米长鱼苗150—200尾/袋标准装袋。运输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6.3鱼苗暂养
6.3.1暂养池水深0.8—1米,池子为直径2米的玻璃钢盆,并有完整的给排水系统。暂养时需建在大棚内,暂养用水需用民用锅炉加温,水温控制在18—25℃,主要用于6月放苗前暂养,暂养池应按1.1—2.2千瓦/100立方米水体,标准配备鼓风机一台,24小时连续充氧。
6.3.2暂养期管理
使用江、湖水(经检测符合无公害)配合50%净化水养殖7—10天,中间根据鱼苗适应情况,逐步提高暂养池中江水含量。直至达到100%为江水,在100%江水条件下再暂养即可放入黑龙江。
7养成管理
7.1鱼苗放养
7.1.1江水要求
放养区水深应在1.5米左右,水质肥沃,水体透明度50公分左右,水温12℃±1℃;pH值6.5—7.2之间。
7.1.2放苗方法
7.1.2.1放苗时注意江、湖水温度变化,要注意温度浮动超过1%即应停止放苗。
7.1.2.2放苗前必须先了解天气情况,避开大风暴雨天放苗。
7.2饲料要求:不担放任何饵料,鱼苗直接食用江、湖区,水体中丰富的动植物饵料。
8收获
收获时间12月1日至来年5月20日。

抚远鳇鱼专用标志使用

抚远鳇鱼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者或加工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抚远鳇鱼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加贴标志要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建立包装标志印刷审核备案制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标志使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仿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标志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