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渔政监督管理站 【管理

原产地黑龙江

– 产地市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015
– 地标认证时间:2012
– 品质特点:肉质洁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870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2年12月7日
产品介绍

镜泊湖红尾鱼保护范围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黑龙江省宁安市城西南方60公里处,东至宁安市镜泊乡政府,西临火山口地下森林公园,南至宁安吉林公路,北至火山口旅游公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28°45′-129°3′,北纬43°45′-44°3′之间镜泊湖水域内,高程为353.5米以下,水域面积12720公顷。
品质特色"外在感官特征:镜泊湖红尾鱼,一般体长分别为20~45厘米。体长而细、头尖、背部灰褐色或灰绿色,体侧银白,鳞片光泽明亮,尾鳍下叶鲜红色。内在品质与特性:镜泊湖红尾鱼富含蛋白质和十几种维生素。每100克鱼肉蛋白质含量≥19.4克,粗脂肪含量≥1.5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5.8%,含≥钙40.2毫克,含磷≥520毫克,含铁≥10.8毫克,含锌≥0.44毫克,含镁≥27.9毫克。"
宁安历史如书,景色如画。境内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堪称“塞北一绝”,风景秀丽,气候适宜,是最适合红尾鱼养殖的水域。镜泊湖红尾鱼分布于黑龙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就黑龙江省全省而言,总产量并不高;主要产于镜泊湖,每当开江和封江季节,数量相当多,为宁安一种重要经济鱼类。此鱼肉瘦少脂肪,肉质银白细嫩,是您馈赠佳品!
镜泊湖红尾鱼虽不属于冷水性鱼类,但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流水水域,冬季仍活动,继续摄食,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亦食甲壳动物;幼鱼期食浮游动物。镜泊湖红尾鱼性成熟较缓慢,体长26厘米的4龄鱼性腺才成熟。产卵期为6~7月,在大江中产漂浮性卵。平均怀卵量为36000粒,卵粒较大,卵黄直径约为1.25毫米。一般1龄鱼体长约为7.5厘米,2龄鱼为13厘米,3龄鱼为19.5厘米,4龄鱼为26厘米,5龄鱼为31厘米。因镜泊湖水深且水流平稳,适于红尾鱼生长繁殖,镜泊湖红尾鱼的蕴藏量比较丰富,所以红尾鱼产量一直较高,其产量已占镜泊湖总渔获量的50%左右,成为湖区主要经济鱼类。游览镜泊湖一个重要节目是吃一顿鱼宴,镜泊湖中盛产无污染的绿色湖鱼,有鲫鱼、桂鱼、红尾、胖头等70余种,都是鱼味鲜美,肉质细嫩的上等佳肴。镜泊湖的鲜鱼名菜,有酱焖鲫鱼、清蒸桂鱼、干炸红尾、糖醋鲤鱼、清炖胖头等。

生态环境

1. 地貌情况:镜泊湖地处牡丹江市南部,原始天然,周边群山起伏,山高林密,物产丰富。镜泊湖是大约一万年前,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地处山脉属长白山脉,位于张广才岭于老爷岭两山过渡地区。湖西山势起伏较大,坡度一般在15度—20度之间,个别地区达30度以上。湖东及湖南山势较平缓,坡度一般在10度—20度之间,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西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七个火山口。风景区最高海拔1260.7 米,最低海拔为339.17米(最低水位标高)。整个镜泊湖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
2. 地质情况:镜泊湖地区地质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西北部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火山群基地为大面积出露的海面期花岗岩,在镜泊湖之闫王鼻子至火山区百余里范围内年,连续发育着十分密集的区断层和少数高角度的逆断层。镜泊晚期火山群,在航片上可见七个大小火山口,各火山口内及周围在形态和成份上基本相同。火山锥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多层灰黑色玄武岩组成,熔岩河沿基底花岗岩山间谷地及古河道铺层,熔岩台地沿古河道开阔地分布。在台地下分布着国内罕见的大型熔岩隧道,各隧道内部结构相似、形态奇异而有规律。一般宽大于高,断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或椭圆形,顶呈拱形,壁凸凹不平,底呈绳状、波纹状、平面舒层。
3. 水文情况:镜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约三十条河流,它们呈向心式汇入湖中。这些河流多属山溪性质,水流湍急,经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砂量小、年经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冰期较长等特点。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3000米,一般宽度在500—1000米之间,最深处为62米,平均为40米。湖边森林茂密,水域水质清新,无污染,非常适宜高品质淡水鱼类生长。
4. 气候情况: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3.3℃-5.1℃,极端最低气温为-36℃,极端最高气温为38℃,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6-9月降水量占85%,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差异较大,
无霜期在130-140天,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10℃以上有效积温3000℃左右。最大冰层厚度为1.3M左右,一般在1M左右。夏季(6-8月)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平均降水量200-400mm。最佳旅游时间是6-9月份,也是鱼类生产繁殖的旺季,平均气温为17.3℃,水位也是全年最高季节,加上少风,因此湖中波平如镜,镜泊湖的特色更为突出。
5. 鱼类组成:镜泊湖水域现有鱼类50余种,含盖了淡水鱼类绝大部分品种,能形成商品产量的20种左右,主要有:红尾鱼,鲤鱼,鲫鱼,鲶鱼,狗鱼,黑鱼,大白鱼,雅罗鱼,黄桑鱼,胡罗鱼,鳊花鱼,麦穗鱼,公鱼,青鱼,草鱼,鲢鳙鱼等品种,青、草、鲢、鳙及池沼公鱼为引进品种,其它为镜泊湖水域自然种类,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鱼产量1000多吨,其中镜泊湖红尾鱼以其独特的品质成为镜泊湖鱼类中的名优品种,更是镜泊湖的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地域范围

镜泊湖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鮊”,为淡水鱼鲤科红鮊属,主要分布在距今有上万年历史的世界两大高山堰塞湖之一,被国际组织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5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牡丹江市镜泊湖自然保护区的镜泊湖水域内。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紧邻吉林省敦化市,地域保护范围为镜泊湖水域面积1272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28°45′-129°3′,北纬43°45′-44°3′之间,镜泊湖红尾鱼年产量1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镜泊湖红尾鱼(蒙古红鲌)头部背面平坦,后部显著隆起。头小吻尖。口前位,口裂斜,下颌长于上颌,稍突出。鼻孔下缘与眼上缘几乎同在一水平面上,下咽齿呈钩状。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胸鳍小,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深。背部灰褐色或灰绿色,体侧银白,鳞片后缘有明显的印三角斑块,背鳍较暗,胸鳍及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肉质洁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是淡水鱼的佳品。
2. 内在品质与特性:镜泊湖红尾鱼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蛋白质含量≥19克,含钙≥40毫克,含磷≥500毫克,含铁≥10毫克,含镁≥27毫克。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75%。
3. 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NY5053-2005执行。红尾鱼感官要求,体表:有光泽,鳞片较完整,粘液无浑浊,肌肉组织致密有弹。鳃丝清晰,色鲜红或暗红,无异味。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或稍有浑浊。肛门紧缩或稍有凸出。
4. 明水期保质。
4.1分检。
鱼出水后及时送入冷库,由质检员进行质级确定,分捡员依据规格进行等级分类,同时加上鱼品监督卡一张,上面记载分捡人姓名,计量人姓名,捕捞时间,入库时间,冷冻工姓名,鱼品规格等内容。
4.2冷冻。
放入冷冻间后,为确保红尾鱼的冰鲜度,应采用散冻方式进行速冻,一般速冻温度在-28℃以下,速冻时间一般为3H/T。要严格遵守SC/T3005 水产品冻结操作技术规程。
4.3封冰期保质。
采用冰下大拉网捕捞,鱼出水后即自然冷冻或采用4.4.2方法冷冻。
5. 包装。
包装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保证清洁、封闭严密、无破损、无漏底现象,包装材料采用PE材料的塑料袋,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对内部鱼品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冷藏设施。采取积压箱式运输方法,利用保鲜箱封闭胶条保鲜。单品单运,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6. 贮藏
应贮藏在-18℃以下的贮藏间内,单品单贮。
7. 运输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
镜泊湖红尾鱼产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湖面海拨350M。全湖年均水温2.5℃(0℃-27℃),水量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2. 品种特点
镜泊湖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鮊,为鲤科,鮊亚科,红鮊属,生活于镜泊湖缓流水域中,栖息在中上层水域,性凶猛,为肉食性鱼类,个体大多在1KG/尾以内,最大可达3KG/尾,四年性成熟。
3. 生产及保护措施
3.1繁殖
镜泊湖红尾鱼一般在4龄左右达到性成熟,产卵期在6月末到7月上旬,主要在镜泊湖上游大江河口和尔站河口的砂砾碎石处产卵,卵为粘性附着于水草等附着物上,自然孵化,目前人工繁殖已成功。
3.2生长
镜泊湖中有红尾鱼所需的大量天然饵料,能够充分的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不需要投入人工饵料,只依靠自然繁殖增加资源和依靠自然生产力获得生存,红尾鱼与其它鱼类相比生长周期长,一龄鱼体长到10CM左右,约10G左右,二年可达商品鱼规格。
3.3 保护措施
3.3.1 休渔期
根据镜泊湖红尾鱼的生长、繁殖习性,避开其繁殖、幼鱼生产时间,用以保护资源。每年6月1日-7月17日为休渔期。休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以保证红尾鱼产卵繁殖。
3.3.2 禁渔区
设定红尾鱼常年集群产卵区为镜泊湖大江口以上至省界段和尔站河口以上为禁渔区。
3.3.3 产卵自繁保护措施
在产卵期到来之前,除保护好自然产卵场,还应选择适合红尾鱼产卵繁殖条件的水域增加产卵场,改善产卵场环境,辅助镜泊湖红尾鱼产卵繁殖。产卵期间,在产卵场人工增设产卵巢,每年布巢2000M以上,在休渔禁渔的时间和区域内,严禁任何形式的捕捞作业。
3.3.4 其它保护措施。
3.3.4.1 根据镜泊湖红尾鱼的资源情况,制定红尾鱼的捕捞限量,以利于资源的有序利用。
3.3.4.2 禁止向镜泊湖水域内引进可能对红尾鱼资源有危害的生物品种。
3.3.4.3 所使用网具网眼闭拢后的长度(不含网结)不应低于2.4CM(1.2市寸)
3.3.4.4 可进行红尾鱼人工繁殖,向水域投放。
3.4 捕捞
镜泊湖红尾鱼捕捞最低标准:体长≥19CM。封冰期捕捞:每年冬季12月中旬至次年4月初采用大拉网冰下捕捞。 明水期捕捞:利用机动船进行围网捕捞,采用定置网具进行捕捞,用机动船进行拖网捕捞。
3.5.红尾鱼等级划分应符合要求

包装规范

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地域范围。
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2.1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主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2.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3.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3.2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3.3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产品百科
镜泊湖红尾鱼,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镜泊湖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鮊”,为淡水鱼鲤科红鮊属,主要分布在有上万年历史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域内,其体长而细、头尖、背部灰褐色或灰绿色,体侧银白,鳞片光泽明亮,尾鳍下叶鲜红色,肉质洁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镜泊湖红尾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镜泊湖红尾鱼
产地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
品质特点
肉质洁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870号
批准时间
2012年12月7日

镜泊湖红尾鱼产品特点

镜泊湖红尾鱼感官特征

镜泊湖红尾鱼头部背面平坦,后部显著隆起。头小吻尖。口前位,口裂斜,下颌长于上颌,稍突出。鼻孔下缘与眼上缘几乎同在一水平面上,下咽齿呈钩状。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胸鳍小,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深。背部灰褐色或灰绿色,体侧银白,鳞片后缘有明显的印三角斑块,背鳍较暗,胸鳍及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肉质洁白,细嫩清香,味道鲜美。

镜泊湖红尾鱼品质指标

镜泊湖红尾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十几种维生素,每100克鱼肉蛋白质含量≥19克,含钙≥40毫克,含磷≥500毫克,含铁≥10毫克,含镁≥27毫克,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75%。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红尾鱼产地环境

镜泊湖红尾鱼地质地貌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地区地质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西北部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火山群基地为大面积出露的海面期花岗岩,在镜泊湖之闫王鼻子至火山区百余里范围内年,连续发育着密集的区断层和少数高角度的逆断层。镜泊晚期火山群,在航片上可见七个大小火山口,各火山口内及周围在形态和成份上基本相同。火山锥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多层灰黑色玄武岩组成,熔岩河沿基底花岗岩山间谷地及古河道铺层,熔岩台地沿古河道开阔地分布。在台地下分布着中国罕见的大型熔岩隧道,各隧道内部结构相似、形态奇异而有规律。一般宽大于高,断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或椭圆形,顶呈拱形,壁凸凹不平,底呈绳状、波纹状、平面舒层。

镜泊湖地处牡丹江市南部,原始天然,周边群山起伏,山高林密,物产丰富。镜泊湖是大约一万年前,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地处山脉属长白山脉,位于张广才岭于老爷岭两山过渡地区。湖西山势起伏较大,坡度一般在15~20度之间,个别地区达30度以上。湖东及湖南山势较平缓,坡度一般在10~20度之间,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西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七个火山口。风景区最高海拔1260.7米,最低海拔为339.17米(最低水位标高)。整个镜泊湖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

镜泊湖红尾鱼水文条件

镜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约三十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河流多属山溪性质,水流湍急,经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砂量小、年经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冰期较长等特点。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3000米,一般宽度在500~1000米之间,最深处为62米,平均为40米。湖边森林茂密,水域水质清新,无污染,适宜高品质淡水鱼类生长。

镜泊湖红尾鱼气候特征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3.3℃~5.1℃,极端最低气温为-36℃,极端最高气温为38℃,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6~9月降水量占85%,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差异较大,无霜期在130~140天,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10℃以上有效积温3000℃左右。最大冰层厚度为1.3米左右,一般在1米左右。夏季(6~8月)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最佳旅游时间是6~9月份,也是鱼类生产繁殖的旺季,平均气温为17.3℃,水位也是全年最高季节。
多年平均各气象因子表
降水量(毫米)
蒸发量(毫米)
日照(小时)
年平均气温(℃)
积温≥10℃
无霜期(天)
最大冰层冻深(米)
年均风速(米/秒)
常年主导风向
543
1120
3000
4.1
3000
134
1.3
3.2
西北

镜泊湖红尾鱼历史渊源

镜泊湖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鮊”,主要分布在有上万年历史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域内。
20世纪80年代,镜泊湖红尾产量较高,此后由于产卵场破坏和过渡捕捞等人为因素,资源量急剧下降。
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一名特优鱼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与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合作,进行了镜泊湖蒙古鲌人工繁殖研究。经过黑龙江水产所科技人员的攻关,2012年在池塘中实现了镜泊湖蒙古鲌的全人工繁育。
2013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镜泊湖放流红尾鱼种5万余尾。
2014年10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再次在镜泊湖开展蒙古鲌(红尾鱼)增值放流活动,放流体长8~10厘米的鱼种12万尾,以期通过连续不间断的投放,为镜泊湖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恢源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有效推动黑龙江省水产行业的发展。

炸红尾鱼炸红尾鱼

镜泊湖红尾鱼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镜泊湖红尾年产量为30万斤。
2000年以后,镜泊湖红尾鱼年产量仅5万斤左右。
2012年,镜泊湖红尾鱼产量达100吨。

镜泊湖红尾鱼产品荣誉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镜泊湖红尾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镜泊湖红尾鱼”被评为有机食品。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红尾鱼地理标志

镜泊湖红尾鱼地域保护范围

镜泊湖红尾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老爷岭之间的镜泊湖水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8°45′00″~129°03′00″,北纬43°45′00″~44°03′00″。

镜泊湖红尾鱼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一、产地选择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红尾鱼产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湖面海拨350米,全湖年均水温2.5℃(0℃~27℃),水量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

二、品种特点
镜泊湖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鮊,为鲤科,鮊亚科,红鮊属,生活于镜泊湖缓流水域中,栖息在中上层水域,性凶猛,为肉食性鱼类,个体大多在1千克/尾以内,最大可达3千克/尾,四年性成熟。
三、生产及保护措施
1、繁殖
镜泊湖红尾鱼一般在4龄左右达到性成熟,产卵期在6月末到7月上旬,主要在镜泊湖上游大江河口和尔站河口的砂砾碎石处产卵,卵为粘性附着于水草等附着物上,自然孵化,人工繁殖已成功。
2、生长
镜泊湖中有红尾鱼所需的大量天然饵料,能够充分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不需要投入人工饵料,只依靠自然繁殖增加资源和依靠自然生产力获得生存,红尾鱼与其它鱼类相比生长周期长,一龄鱼体长到10厘米左右,约10克左右,二年可达商品鱼规格。
生产划分
年龄
规格(克/尾)
5龄
250以上
4龄
150左右
3龄
50左右
2龄
25左右
3、保护措施
3.1、休渔期
根据镜泊湖红尾鱼的生长、繁殖习性,避开其繁殖、幼鱼生产时间,用以保护资源。每年6月1日~7月17日为休渔期。休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以保证红尾鱼产卵繁殖。
3.2、禁渔区
设定红尾鱼常年集群产卵区为镜泊湖大江口以上至省界段和尔站河口以上为禁渔区。
3.3、产卵自繁保护措施
在产卵期到来之前,除保护好自然产卵场,还应选择适合红尾鱼产卵繁殖条件的水域增加产卵场,改善产卵场环境,辅助镜泊湖红尾鱼产卵繁殖。
产卵期间,在产卵场人工增设产卵巢,每年布巢2000米以上,在休渔禁渔的时间和区域内,严禁任何形式的捕捞作业。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3.4、其它保护措施

3.4.1、根据镜泊湖红尾鱼的资源情况,制定红尾鱼的捕捞限量,以利于资源的有序利用。
3.4.2、禁止向镜泊湖水域内引进可能对红尾鱼资源有危害的生物品种。
3.4.3、所使用网具网眼闭拢后的长度(不含网结)不应低于2.4厘米(1.2市寸)。
3.4.4、可进行红尾鱼人工繁殖,向水域投放。
4、捕捞
镜泊湖红尾鱼捕捞最低标准:体长≥19厘米。
封冰期捕捞:每年冬季12月中旬至次年4月初采用大拉网冰下捕捞。
明水期捕捞:利用机动船进行围网捕捞,采用定置网具进行捕捞,用机动船进行拖网捕捞。
5、红尾鱼等级划分
等级
年龄
重量
大红
5龄
250克左右
二红
4龄
150克左右
三红
3龄
50克左右
小红
2龄
25克左右
四、保质、包装、贮藏及运输
1、明水期保质
1.1、分检
鱼出水后及时送入冷库,由质检员进行质级确定,分捡员依据规格进行等级分类,同时加上鱼品监督卡一张,上面记载分捡人姓名、计量人姓名、捕捞时间、入库时间、冷冻工姓名、鱼品规格等内容。
1.2、冷冻
放入冷冻间后,为确保红尾鱼的冰鲜度,应采用散冻方式进行速冻,一般速冻温度在~28℃以下,速冻时间一般为3H/T。要严格遵守SC/T 3005-1988《水产品冻结操作技术规程》。
1.3、封冰期保质
采用冰下大拉网捕捞,鱼出水后即自然冷冻或采用1.2方法冷冻。
2、包装
镜泊湖红尾鱼镜泊湖红尾鱼

镜泊湖红尾鱼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保证清洁、封闭严密、无破损、无漏底现象,包装材料采用聚乙烯材料的塑料袋,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对内部鱼品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

3、贮藏
镜泊湖红尾鱼应贮藏在-18℃以下的贮藏间内,单品单贮。
4、运输
镜泊湖红尾鱼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冷藏设施。采取积压箱式运输方法,利用保鲜箱封闭胶条保鲜。单品单运,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 质量安全规定
镜泊湖红尾鱼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 普通淡水鱼》执行。红尾鱼感官要求体表有光泽,鳞片较完整,粘液无浑浊,肌肉组织致密有弹。鳃丝清晰,色鲜红或暗红,无异味。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或稍有浑浊。肛门紧缩或稍有凸出。

镜泊湖红尾鱼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地域范围。
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2.1、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主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2.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3.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3.2 、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3.3、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