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缺
禹州半夏,河南省禹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吴普本草》记载,禹州半夏已有近两千年的种植历史。禹州半夏块茎呈近球形,表面白色至浅黄色,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色,粉性足。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禹州半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
- 禹州半夏
- 外文名
- 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
- 产地名称
- 河南省禹州市
- 品质特点
- 个大、洁白、粉足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18年9月5日
禹州半夏产品特色
-
外在特征
禹州半夏块茎呈近球形。表面白色至浅黄色,顶端中心凹陷小;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色,粉性足。
-
内在品质
禹州半夏内在品质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标准。其中,水分含量≦13.5%(限定值不得超过14%),总酸以琥珀酸含量≧0.26%(限定值≥0.25)。
禹州半夏产地环境
禹州半夏土壤地貌
禹州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47公里。境内山地、岗地和平原各占1/3,区域内有山头913座,海拔最高点1150.6米,最低点92.3米。土壤类型分为褐土和棕壤土两大类,主要有潮褐土、潮黄土、垆土、黄土等品种,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土质肥沃,无污染,远离污染源。禹州半夏种植范围的土壤为垆土、黄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适中,土质疏松,通气良好,适合半夏的生长。
禹州半夏水文情况
禹境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达3.83亿立方米,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00多条,主干河流为颍河;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清潩河、涌泉河、吕梁江和兰河。各类水库35座,主要有白沙水库、纸坊水库、月湾水库、黄土岭水库、东炉水库、橡胶坝水库等。水利设施良好,排灌方便。地下水资源每年可调节水量0.9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可达38.56万亩。南水北调中线自南而北贯穿全境,禹州半夏种植范围实现灌溉全覆盖,灌溉水符合农田水灌溉标准。
禹州半夏气候情况
禹州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数为2280小时;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3℃,1、12月份温度最低,7、8月份温度最高;生长期积温为5267.4℃,生长期较长,无霜期长达218天;地表温度平均为17.2℃,比年平均气温高出28℃,地温日变化明显,山岗区昼夜温差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674.9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山岗区雨水较少,植被稀疏,土地相对较旱,冬季雨雪较少,为半夏比较适宜的生长气候环境。
禹州半夏历史渊源
据《吴普本草》记载,禹州半夏已有近两千年的种植历史。
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编)》,多次提及禹州之多种地道药材,其中就包含有禹州半夏。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禹州由官府倡导,在每年春、秋、冬三季定期举办药材交易会,其中半夏就在交易药材其中。
2017年,禹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禹州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10777”中药材高效种植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建设禹州半夏等7个道地药材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并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经营组织220余家。
禹州半夏生产情况
2012年,禹州半夏生产面积以禹州郭连乡为主产区,栽培面积2000亩。
2018年,禹州半夏生产登记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0.1万吨。
禹州半夏产品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禹州半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禹州半夏地理标志
禹州半夏地域保护范围
禹州半夏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覆盖禹州市境内张得、鸿畅、文殊、褚河、郭连、古城、朱阁、浅井、苌庄、花石、方山、梁北、方岗共13个乡(镇),涉及影壁李村、南田庄村、上白庙村、岗唐村、郭西村、桐树张村、西胡楼村、陈垌村、桑庄村、荆山岭村、杏山坡村、大白庄村等117个行政村,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3′至113°39′,北纬33°59′至34°09′。东与许昌市建安区、长葛市接壤,南与襄城县、郏县为邻,西与登封市相连,北与新密市、新郑市接壤,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47公里。
禹州半夏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产地选择
禹州半夏(2张)
要求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较强,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更好,生长环境温暖、湿润、隐蔽;土壤pH值中性或微偏碱性,无污染,周边环境不得有污染源。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可与玉米、果木等间作套种。
品种选择
禹州半夏基原植物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栽品种为“三叶半夏”。
生产过程管理
禹州半夏生产过程包括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等步骤。
整地 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深度25厘米左右。第二年化冻后,每亩施农家肥3500千克,饼肥100千克和过磷酸钙30千克作基肥,浅耕耙细,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做1~1.2米宽的高畦或平畦,长度视地形而异。
繁殖方法 禹州半夏繁殖方式以球茎繁殖为主。秋季半夏倒苗后,选横径0.5~1.5厘米m、生长健壮、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当年生中、小块茎留种,湿沙贮藏于阴凉、通风处,春播于雨水至惊蛰间栽种,秋播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栽后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苗出齐后应及时除草松土,避免草荒。中耕宜浅不宜深,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伤根。
追肥 除施足基肥外,6月上旬,叶柄下部长出珠芽时每亩追施农家肥1500千克,尿素5千克。生长期一般追肥4次。结合中耕培土把行间的土培到半夏基部,以盖好珠芽为度。
摘花薹 发现花薹,应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
灌排水 春季栽种后一般20天即可出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保全苗。6月下旬,逐渐进入高温季节,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延迟地上部枯萎的时间,增加营养的积蓄。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
病虫草害防治
禹州半夏(2张)
下块茎腐烂。防治方法: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高畦种植;拔除病株,并用5%的石灰乳消毒病穴。
叶斑病:6~7月份发生,表现为叶上生有紫褐色斑,叶片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前期喷1:1:120的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虫害 主要是红天蛾,7~8月发生。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液喷雾防治。
采收加工
一般于夏、秋季采收。收获后的鲜半夏要及时去皮、净洗。未干前不能堆放,不能遇露水,晾晒至全干。
贮藏 禹州半夏为有毒药材,应按照国家关于有毒药材的贮藏管理办法进行贮藏。半夏属中药六陈之一,贮藏应包装后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贮藏期间应专人保管,忌与乌头混放。发现生霉或生虫,可采用温水淘洗后立即捞出,凉至半干,然后烘干,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晒时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平铺薄层,并经常翻动,收集后应摊放散热。
生产记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
分级
禹州半夏按大小分为4个等级,每个级别必须具有其品种特征。一等每800粒/1千克 以内;二等每1200粒/1千克以内;三等:每3000粒/千克以内。统货:大小不分。出口规格标准:半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需进一步加工。将生半夏按等级过筛,保留块茎均匀的,再抡水洗(俗称回水),反复轻揉搓,至表面洁净后,晒干,捡去带有霉点、个体不全、颜色发暗等不符合标准的,即成出口半夏。
包装
产品有明确标签,包装材料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图案须符合国家包装标签规定标准。
-
质量安全规定
禹州半夏质量安全应符合GB2762、GB2763等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种植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进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禹州半夏的质量安全。
禹州半夏专用标志使用
禹州半夏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半夏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禹州半夏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禹州半夏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通过专家组审核,经审核符合使用禹州半夏农产品地理标志条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禹州半夏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方法标注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