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宣寨大米

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 【管理

原产地河南

– 产地市县: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391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色泽洁白,透明润泽,饭软不粘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03月25日
产品介绍

马宣寨是焦作市武陟县最东部的一个村庄,该村向东一公里是获嘉县境、东南五公里是原阳县,是一个鸡鸣三县的村庄。这里也是三县地势最低凹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的水都汇集于此,流入村东的排水河,使该村水塘纵横,荷花连绵,怕涝不怕旱,自古以来以种植稻米和莲藕著称。这里的稻米与藕荷交叉种植,稻田有藕,莲塘有稻,新碾稻米蒸饭,揭开锅盖有股藕荷的香味,因此这种米被叫“菡香米”(荷花古称“菡萏”,这种稻米自然就叫菡香米了)。菡香米和马宣寨村几乎同时出名,但在马宣寨全村400多户人中却没有一户姓马。为何一个无马姓的村庄却叫马宣寨?这里马宣寨的马宣又是何意?深究马宣寨的村名却引出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典故。在明朝建文年之前,马姓是该村旺族大户。洪武年间马姓家族出了一员武将,单名宣。马宣自幼苦读诗书,酷爱习武,从小铸就了忠君报国、坚贞不二、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又拜师学艺,练得一身好武功。成年之后马宣投军,由于文韬武略兼备,作战勇敢,多建奇功,屡被提升,直到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北平(北京)都指挥使,与燕王朱棣共同把守大明帝国的北大门。当时的北平是明四皇子燕王的国都,北御辽金,西制蒙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宣能任北方重镇的最高军事长官,可见洪武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喜爱。马宣自然深感皇恩厚重,誓死效忠于大明皇帝。村里传说,洪武中叶,马宣从北京驻地到都城南京面君,路过家乡,带了村里藕田荷塘所产的“菡香稻米”献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皇上,明太祖朱元璋品尝后连连夸赞“真有一股藕荷的香味,想不到北方能出如此好米”,于是太祖详细问了马宣家乡情况,马宣如实回答。皇帝说,这个村子既产好米又出良将,村名就改为马宣寨吧。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因皇太子少亡,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21岁登上皇位,实行削藩政策,弱化各藩王的权力,引起拥兵自重、实力强悍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欲夺自己侄儿的皇位。燕王造反,燕王手下的文武百官以为建文皇帝势力弱小,取而代之易如反掌,自己升官晋爵的机会到了,于是纷纷响应,摩拳擦掌,欲拥戴燕王,出兵南下,夺取江山。在这一片造反的喧闹声中,燕王手下竟然有人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唱反调,这就是北平都指挥使、大将马宣。在燕王“靖难”誓师后,马宣立即率北平驻军向燕王府发起进攻。由于燕王早有预谋和策划,马宣的副手北平都指挥同知朱能与燕王串通,临阵倒戈,经过三天激战,燕王朱棣控制了北平城。马宣巷战失利,手下所剩三万士兵又投降了燕王,只好带领一千多士兵逃往北平东北的蓟州城(时称蓟州卫)。燕王带领朱能、张玉等将领率军追至蓟州,亲写书信派使者入城见马宣,马宣看完信大骂燕王反贼,并拔出佩剑,砍去案桌一角对将属们说:“有言降者,如同此案” 。遂率部出城迎敌,朱能已列阵等候在城北,马宣跃马挥戈朝燕王兵冲去。朱能手下的张武、王真出战。马宣虽然英勇,但众寡悬殊,手下亲兵全被擒拿杀死,他本人也身中数枪,最后被擒并绑缚到燕王的军帐。燕王怜惜马宣是员猛将,即劝降说:“马将军,既已被俘,莫如同举大义,随我打到南京,靖难事成后,自少不了你的头功”。马宣手指燕王怒斥:“我堂堂大丈夫,大明皇帝的忠臣,岂能与尔等逆贼同流合污。死而死矣,何足惜哉!”,燕王命手下砍去马宣扬起的右臂,马宣以剩下的左臂指着燕王大骂,燕王命人砍去马宣的左臂,马宣仍大骂不止,燕王又命人割去他的舌头,马宣竟将口中鲜血喷向燕王,燕王威风扫地,恼羞成怒,只好割去了马宣的头颅,挂在营门示众。马宣精忠报国,壮烈殉节的事迹轰动朝野,《明史》有六卷记载了马宣抗燕殉国的故事,《皇明通纪》卷十二写道“都指挥马宣(北平)巷战不胜,走蓟州。燕王遂出师讨之,马宣起兵西迎,拒战不利,退守蓟州,(张)玉谕之不下,环城攻之,宣不支,被执,骂不绝口,遂死”,此外蓟县史料及《大明开国演义》等多处详细描写了了马宣的就义过程。马宣蓟州就义后,有亲兵将马宣的无头尸体偷偷运回了马宣的家乡马宣寨,马宣的家人将马宣埋葬在村子南侧,由于怕燕王军队追来,抄家灭门诛九族,马姓全族连夜逃离马宣寨,到千里之外隐姓埋名。从此,马宣寨再没有马姓人家。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半年后燕王大军南下,经过马宣寨,将马姓全族满门抄斩。这个说法不尽合理,因为马家人安葬马宣后,应知道处境的危险,不会坐以待毙。凡是英雄,历史总不会忘记。燕王朱棣杀了马宣后,又攻下了居庸、怀来等地,安定了大后方,就挥师南下,不到三年就攻陷了南京,自己做了皇帝,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做了皇帝后,朱棣不再需要敢于造反起义的逆臣了,需要的是讲道义有气节、忠实于皇帝的忠臣。于是明成祖就想到了忠贞不二、铮铮硬骨的马宣,于是以朝廷的名义给马宣平反,重新厚葬马宣,由于马宣遗骨无头,朝廷就用黄金打造了一个金头,在马宣寨村南重修了马宣陵墓,当地人称为马天官墓,为什么马宣被称为天官?是生前的官职还是死后的追认,尚未考证出来。已查到的明史《皇明通纪》卷十三和《明季甲乙汇编》卷三记载,马宣被谥爵位为全椒伯,谥号“贞壮”(全椒为浙江省的一个县,古代爵位分为五等,伯是第三等爵位)。明朝《忠节录》等榜录马宣都榜上有名。明都指挥使马宣的陵墓——马天官墓,一直保留到文革期间的1970年后才被平掉,村民奉为圣灵,祭祀了近600年的忠臣义士的灵塚就此终结,古人600年不敢做的事让我们瞬间完成了,留下的只是历史的遗憾,文化的遗憾,其无形损失恐怕不止是马宣寨村。村里45岁以上的人都见过该陵墓。由于马宣寨地势低洼,陵墓实际上是在水塘之中的一个小丘,四周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塘外稻田一望无际,风景甚为优雅。每到雨涝的季节,奇迹就出现了,四周乡村的雨水都流到马宣寨,马宣陵墓的池塘的水都溢了岸,但是马宣的墓塚却从来未被水淹没过。当地村民说水涨墓也长,这是马天官显灵。实际上可能是村民的观察误差,马宣的墓冢可能本来就比池塘的岸高,再加上墓冢顶上有很多芦苇,造成了肉眼的观察错觉。至于马宣的后人,马宣寨村民中从未有过马宣后人前来拜祭的传说,也许逃散流亡距离过远,加上信息传递不畅,很可能真的未来祭扫过祖先。但英雄何问姓氏?六百年来马宣寨村民把马宣做村祖,岁岁拜谒,年年祭祀,其忠节英灵是应该安息的。三年前从村里走出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回归故里时曾题词曰:“禾丰藕香黄河边,绿色稻米庆丰年;村祖马宣今若在,应为子孙笑开颜”。600年前马宣采藕的池塘开出的荷花和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的稻米应该是后人对马宣将军最好的慰藉。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马宣寨村位于河南武陟县乔庙乡,属黄沁河冲积平原,海拔高程81.3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为潮土。有机质含量1.6%、全氮0.1%、速效磷19.5ppm、速效钾128.8ppm。2. 水文情况:马宣寨村南临黄河,分属黄、海两大流域,地处古黄河滩和黄河背河槽型洼地,受黄河侧渗作用,地下水位较浅,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建国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沿黄水利灌溉条件,兴建了人民胜利渠、白马泉引黄灌渠、武嘉灌渠等多项引黄水利工程,马宣寨村正好处于上述灌渠的中心位置,水利灌溉条件十分优越。3. 气候情况:该村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2小时,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1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8.2毫米,降水集中在7月、8月、9月份,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5%。4. 人文历史情况:马宣寨村是明朝天官“马宣”的家乡,明洪武钦赐村名——“马宣寨”。相传,马宣寨村村民自古以来就有莲藕和稻米间作、混作的习惯,藕边有稻,稻田有藕,在黑色的藕泥上种植稻谷,在稻田边上种植莲藕,也许由于特殊的土质和传统耕作方式的缘故,这里所产大米蒸煮后,揭锅即能闻到藕荷香味,因此,古称此米为“菡香米”,天官马宣以“菡香米”进贡,受到明皇洪武嘉许,从此该米成为达官贵人的争相馈送之佳品,同时也成为民间待客、送礼之佳品。

地域范围

马宣寨大米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北纬35°10′20″——35°10′54″东经113°38′11″——113°38′50″,总面积2万亩,年产量1万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米粒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无发霉变质,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2. 内在品质指标:硒含量实际检测值为0.014mg/kg,占总量的0.00001‰-0.00002‰。3. 安全要求:马宣寨大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391-2000)、《无公害麦茬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4108/T022—2006)、《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 /T393-2000)、《绿色食品 大米》行业标准(NY /T419-2007)、《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 /T658-2002)、《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NY /T1056-2006)等有关规定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化肥和高毒农药,确保马宣寨大米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要求:选择地势平坦,远离厂矿、公路等污染源,环境符合《NY /T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为宜,PH值为7—8.5。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抗病性好、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菡香一号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的要求。3. 生产过程管理:马宣寨大米生产过程重点包括稻荷间种、整地、育秧播种、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步骤。具体如下:稻荷间种:由于地势低洼,自古形成的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比较丰富。每年3月下旬在稻田四周的沟渠上种植莲藕,生长期内不需要使用化肥、农药,靠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自然生长。当荷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是水稻抽穗成熟期,此时荷香与稻香融为一体,再加上多年种植莲藕,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这就使我们生产的稻米不仅产量较高,口感也具有了“菡香米”的特色。整地:用深耕犁、旋耕耙深耕,畦宽4米。第一次耕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沼液3000kg;旋耕前,撒施N、P、K复合肥25kg。严禁使用硝态氮肥品种肥料。育秧:浸种:4月下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2小时,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捞出阴干。播种:5月1—10日,将浸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秧田。大田移栽:一般6月20日左右移栽,种植密度,每亩1.3—1.5万穴,株行距13cm×30cm。田间管理:除草:7月底8月初、8月底9月初除草,以人工拔除杂草。追肥:7月中旬,每亩追施N、P、K复合肥25公斤;后期8月中旬、9月中旬结合病虫防治,每亩喷洒磷酸二氢钾400克/次。浇水: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晾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浇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病虫害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水稻—小麦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加强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使用化学农药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NY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每种农药一个生长季节只能使用一次,防止和推迟病虫害发生和发展。4月下旬,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浸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1%,防治水稻秧田病害。7月中旬,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ml/亩,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7月中旬,用25%杀虫双水剂150ml/亩,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及螟虫。8月上旬,用50%马拉硫磷乳油90ml/亩,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水稻螟虫。8月上旬,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亩,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8月中旬,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g/亩,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4. 收获与贮藏:实行机械收获,分品种单收、单晒、专车运输、专仓贮藏。5. 生产记录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
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6. 加工:稻谷经过初清除杂→去石→磁选→风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色选→抛光→分级→检验→计量包装→检验→入库。

包装规范

1. 分级:马宣寨大米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个等级。特级是指米粒颗颗晶润、不完善粒<0.1;一级是指米粒颗颗晶润、不完善粒<0.2。2. 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纸箱、编织袋包装,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字迹清晰、完整、准确。3. 标识:在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马宣寨大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4. 贮藏:分种类、分级单独贮藏,防鼠、防霉变,设施齐全,湿度应保持在14%左右。5.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做好防冻及通风散热工作。

产品百科
马宣寨大米,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马宣寨的村名是明洪武帝朱元璋钦赐。南临黄河、西接沁水的马宣寨曾出了一个武将马宣,官至北平都指挥史,与燕王朱棣共同把守大明的北大门。据说,马宣到都城南京面君时路过家乡,便带着本村藕田荷塘里所产的“菡香稻米”献给朱元璋,皇帝吃出了一股藕荷香,倍加称赞。马宣寨大米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马宣寨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马宣寨大米
产地名称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品质特点
色泽洁白,透明润泽,饭软不粘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3月25日

马宣寨大米产品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米粒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无发霉变质,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
(2)内在品质指标:硒含量实际检测值为0.014毫克/千克,占总量的0.00001‰—0.00002‰。
(3)等级分类:马宣寨大米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个等级。特级是指米粒颗颗晶润、不完善粒<0.1;一级是指米粒颗颗晶润、不完善粒<0.2。

马宣寨大米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产地环境

马宣寨大米土壤地貌

马宣寨村位于河南武陟县乔庙乡,属黄沁河冲积平原,海拔高程81.3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为潮土。有机质含量1.6%、全氮0.1%、速效磷19.5ppm、速效钾128.8ppm。

马宣寨大米水文情况

马宣寨村南临黄河,分属黄、海两大流域,地处古黄河滩和黄河背河槽型洼地,受黄河侧渗作用,地下水位较浅,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建国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沿黄水利灌溉条件,兴建了人民胜利渠、白马泉引黄灌渠、武嘉灌渠等多项引黄水利工程,马宣寨村正好处于上述灌渠的中心位置,水利灌溉条件十分优越。

马宣寨大米气候情况

马宣寨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2小时,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1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8.2毫米,降水集中在7月、8月、9月份,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5%。

马宣寨大米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历史渊源

马宣寨村是明朝天官“马宣”的家乡,明洪武钦赐村名——“马宣寨”。相传,马宣寨村村民自古以来就有莲藕和稻米间作、混作的习惯,藕边有稻,稻田有藕,在黑色的藕泥上种植稻谷,在稻田边上种植莲藕,也许由于特殊的土质和传统耕作方式的缘故,这里所产大米蒸煮后,揭锅即能闻到藕荷香味,因此,古称此米为“菡香米”,天官马宣以“菡香米”进贡,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嘉许,从此该米成为达官贵人的争相馈送之佳品,同时也成为民间待客、送礼之佳品。
马宣寨村自古以来就有千亩荷塘,荷塘即是稻田;稻田有藕、莲边有稻的混种、轮种模式,让这里长出来的大米晶莹剔透、藕香绵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800斤/亩的高产量。
2006年9月,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走标准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统一品种、操作规程、供应、田间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提升水稻的品质。
2007年开始,合作社开始引入高价优质稻种,价格是普通稻种的4倍至5倍,并在荷花泥塘中育苗;同时以700元/亩的价格连片租用村里200多亩土地,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的要求种植;最关键的是,由合作社统一向社员供应肥料、农药,使用生物制剂等,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水稻的绿色品质。
2008年投资600余万元,兴建了精米加工厂,购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温大米加工设备,加工出能够保全天然营养的成品大米,精碾细选“菡香”功能米、有机米、珍米、精米、糙米、粥米等15个品种。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气象色谱仪等一整套先进检测设备,建立了完整的生产、检测、销售档案及追溯制度。

马宣寨大米生产情况

2010年,马宣寨大米种植总面积2万亩,年产量1万吨。
2011年,马宣寨大米合作社完成销售收入4600余万元,利润600余万元,可分配盈余400余万元,成员分红148万元,二次返利252万元。
马宣寨大米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产品荣誉

2008年,“菡香牌”大米、香米、精米、黑米、江米、小麦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同年,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
2009年,马宣寨大米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博览会优质奖。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马宣寨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0年10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菡香牌”大米荣获金奖。同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荣获“畅销奖”。
2011年,马宣寨大米被认定为有机食品。

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

马宣寨大米地域保护范围

马宣寨大米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北纬35°10′20″—35°10′54″东经113°38′11″—113°38′50″。

马宣寨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要求:选择地势平坦,远离厂矿、公路等污染源,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为宜,pH值为7—8.5。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抗病性好、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菡香一号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的要求。
(3)生产过程管理:马宣寨大米生产过程重点包括稻荷间种、整地、育秧播种、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步骤。具体如下:
稻荷间种:由于地势低洼,自古形成的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比较丰富。每年3月下旬在稻田四周的沟渠上种植莲藕,生长期内不需要使用化肥、农药,靠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自然生长。当荷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是水稻抽穗成熟期,此时荷香与稻香融为一体,再加上多年种植莲藕,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这就使我们生产的稻米不仅产量较高,口感也具有了“菡香米”的特色。
整地:用深耕犁、旋耕耙深耕,畦宽4米。第一次耕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沼液3000千克;旋耕前,撒施氮、磷、钾复合肥25千克。严禁使用硝态氮肥品种肥料。
育秧、浸种:4月下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2小时,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捞出阴干。播种:5月1—10日,将浸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秧田。马宣寨大米
马宣寨大米(7张)

大田移栽:一般6月20日左右移栽,种植密度,每亩1.3—1.5万穴,株行距13厘米×30厘米。
田间管理:除草:7月底8月初、8月底9月初除草,以人工拔除杂草。
追肥:7月中旬,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千克;后期8月中旬、9月中旬结合病虫防治,每亩喷洒磷酸二氢钾400克/次。
浇水: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晾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浇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病虫害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水稻—小麦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加强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使用化学农药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NY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每种农药一个生长季节只能使用一次,防止和推迟病虫害发生和发展。4月下旬,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浸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1%,防治水稻秧田病害。7月中旬,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毫升/亩,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7月中旬,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亩,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及螟虫。8月上旬,用50%马拉硫磷乳油90毫升/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水稻螟虫。8月上旬,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8月中旬,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
(4)收获与贮藏:实行机械收获,分品种单收、单晒、专车运输、专仓贮藏。
(5)生产记录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
(6)加工:稻谷经过初清除杂→去石→磁选→风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色选→抛光→分级→检验→计量包装→检验→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