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 【管理

原产地湖北

– 产地市县: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628
– 地标认证时间:2015
– 品质特点:米粒晶莹透亮、入口绵甜、含胶质多、丰含淀粉与植物蛋白质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 
– 地标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2] 
– 地标批准时间:2015年2月10日[2] 
产品介绍

洪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南临长江,濒临百里洪湖,与三国古战场赤壁隔江相望,市治新堤镇东距省会武汉市175公里,西距荆州市区201公里。全市辖20个乡镇,3个农场,总人口94万,全市版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洪湖再生稻米优质生产基地,涵盖了洪湖市境内的长江流域,沿洪湖周边,汉沙河流域,洪排河流域,内荆河流域,东荆河流域的沙口、汊河、新滩等14个乡镇70个村。现已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的有沙口、汊河两个镇,沙咀、龙甲、董口、新墩等10个村,基地面积3万亩,网络农户1240人,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种植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之有百里洪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是种植优质稻的天然场所,身临其境,正如洪湖赤卫队歌曲中所唱的一样“处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所孕育出来的再生稻米在三国时就已享盛名,素有“稻耳米”之称。洪湖再生稻米外观商品性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香味浓郁,米饭松软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营养丰富。洪湖再生稻米因产于湖北省洪湖水乡而得名。据老人传说,百里洪湖古时属八百里洞庭湖范围,因长江形成后分离。每年6. 7月份,长江上游客水和洞庭湖水汇合后形成洪峰,顺江而下,因长江堤小,难以抵御大水,形成溃口淹没农田;因洪湖原属沔阳州管辖,故民谣传唱“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相传,古时候,在洪湖岸边住着一名叫道尔的渔民,在湖边种了几亩水稻,有一年的7月下旬稻谷快要成熟收割时,长江突然发大水冲毁了堤防,水淹洪湖,他家的稻田也淹没在汪洋的大水中。所幸几天洪峰过后,洪水退下去了,但稻田还有近尺深的水放不出去,他只好用长镰刀将稻谷上部割了,留下了一尺多深的稻桩。收完粮食后,他就驾着小船下湖捕鱼捞虾去了。2个月后,他从湖里回来,发现稻田又长满了稻谷。他低头仔细一看,是从稻蔸节上长出来的新稻谷。他将二季稻谷收割后用碾子碾出米来,煮成米饭满屋芳香,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他高兴极了,请乡亲们都来品尝。大家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惊动了地方官,将此米以渔民名字的谐音命名为“稻耳”米,令沿湖百姓都按此方式种植,将收割的第二季“稻耳”谷送给官府作为赋税,达官贵人喜食“稻耳”米,年年征收。公元208年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率83万人马下江南,想消灭“孙刘”统一天下,不料“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被周瑜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途经乌林(现属洪湖市乌林镇),当时人困马乏,饥饿劳累,缺少粮食,士兵们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尔等渔民见魏军士兵可怜,献上自己偷偷留下的稻耳米给曹操和士兵们吃,魏军吃后精神大振,才得以重返魏国。曹操感慨的说:“劫后重生,全赖此米,实乃我魏军‘再生’之米也。”所以后来人们将此米改为“再生稻米”。地方官在洪湖设立粮仓库,专收此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瞿家湾(现属洪湖市瞿家湾镇),成立湘鄂西省政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百里洪湖为基地,以河湖港汊为据点,以芦苇荷莲为掩护,以吃鱼虾、再生稻米为食粮,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创造了震撼全国,流韵万代的功勋。红军当时吃的稻米就是沿湖渔民用叫“青占”的稻种在湖田中种植,不淹水就收两季(一种双收),如淹水后就将上部割去留下稻桩生长“稻耳”,只收一季再生稻谷。因此当时红军在洪湖与“白匪”作战时不愁粮食,进退自如,也全赖有再生稻米吃。正如红色经典歌曲“洪湖赤卫队”唱道:“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一曲洪湖水,使“洪湖鱼米之乡”闻名全国,誉满天下。70年代,沙口镇的永固、刘桥、海岭等村在湖田里用常规稻“691”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生长出来的稻荪谷亩产100多公斤,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
洪湖从80年起,把提高复种指数与优化耕作模式相结合,用当时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湖区试行“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中杂再生”新三熟制,面积达1.2万亩。90年代,用“Ⅱ优838”杂交稻品种在湖区作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2.5万亩,第二季单产250公斤。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典型。1990年全国再生稻(一种双收)现场会在洪湖召开。2000年后,沙口镇开始用“丰两优”系列短组合作再生稻,特别是丰两优香1号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再生力强,亩稻谷单产超“吨粮”,纯收入超2000元,农民喜欢种植,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逐步扩大。2014年洪湖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且产量高、效益好。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湖北电视台、荆州垄上行电视台、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洪湖的再生稻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地、市有关各级领导也都到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过考察。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是荆州响当当的名牌农产品,已向农业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系列产品包装新颖独特,真空处理,保鲜期长,现已开发出品种多样,便于携带的洪湖旅游产品。目前,“洪湖再生稻米”销往北京、河南、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超市,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绿色安全”于一体的洪湖再生稻米倍受消费者青睐。2014年8月,为了做大做强“洪湖再生稻米”这一品牌,成立了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种植基地实行种子、农药、肥料、育秧、栽插、管理、收购的“七统一”标准化管理,签订订单,及时提供技术支持,聘请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彭少兵博士为顾问,聘请市农业局农技专家培训和指导,重点网络14个乡镇的70个村共7000公顷稻田,开发“洪湖再生稻米”绿色食品,制定产品加工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按照“协会(公司、合作联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洪湖市惠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洪湖再生稻米的产业链,成为洪湖市农产品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洪湖再生稻米种植区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下游,内临洪湖、南靠长江、北依东荆河,境内河湖港汊众多,沟渠纵横,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貌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冲积、湖积平原。境内以水稻、水生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生产区域稻田多为潜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G型和APG型,质地偏粘,呈中性—微碱性,PH值6.8—7.5。因常年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平均含26.5g/kg,理化性状好,土壤硒元素含量丰富,土地肥沃,耕作性良好,适宜种植水稻。
2. 水文水利:洪湖湖区“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诸水汇归之地,因而成为具有江南地理特征的水网地区,素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之称。主要河渠除南沿长江、北依东荆河外,区
域内还有内荆河、“四湖”总干渠、洪排河、南港河、陶洪河、中府河、下新河、蔡家河、老闸河等大小河渠113条,总长度达900公里;千亩以上的湖泊有洪湖、大沙湖、大同湖、土地湖、里湖、沙套湖、太马湖、金湾湖、形斗湖等21个。洪湖市地表水资源为19.10亿立方米,占湖北省水资源总储量19%,人均2528立方米。境内雨量充沛。由于江河环绕,湖多河密,地表水极其丰富,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来源。洪湖湖区水面53万亩,是目前全球水质优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2006年获“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奖”。
洪湖再生稻米生产区域稻田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洪湖区域内的湖泊和河流。基地内水利设施齐全完善,沟渠配套,有大小电排站115座,能排能灌,排灌方便,有效灌溉面积达100%。
3. 气候:洪湖地区位于温暖的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属我国季风气候较明显的地区,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所控制,所以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洪湖湿地的基本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多为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而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两种季风交替出现。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7月平均气温28.9℃,比同纬度全球均值24.0℃高,1月平均气温3.8℃又比同纬度均值5.5℃低,年平均气温16.6℃。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湖地区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本地区年辐射总量为455.4每平方厘米焦耳,年降水量平均在1060.5-1331.1mm之间,且4-10月份总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7%,年均蒸发量为1354mm;本区平均径流深度为360mm,径流量为37.35×108立方米;现有湖泊可调蓄容量为4亿立方米左右;年积温≥10℃的年活动积温一般为5100-5300℃,其初日在4月上旬,终日在11月上旬,平均日照时数1980—2032小时,无霜期长,一般
为250天以上。
4. 环境:生产基地区域无大型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空气清新,微粒悬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符合CB3095-1996的一级标准;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5115-2008《无公害农产品大米标准要求》;灌溉用水主要取于洪湖及周边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CB5084-1992。

地域范围

洪湖再生稻米生产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洪湖市所辖的沙口、汊河、新滩、峰口、螺山、乌林、老湾、龙口、燕窝、黄家口、万全、曹市、戴家场、瞿家湾等14个乡镇。地理位置: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观特征:洪湖再生稻米属晚籼稻,外观商品性好,米粒光泽润滑、晶莹透亮、细长、均匀、腹白少;米饭纵向长度好、不开裂,煮熟后松软可口,不粘结,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清香可口,食后余味无穷,冷饭不回生,口感好。享有当代“贡米”的美称,深受消费者青睐。
2. 内在品质指标:洪湖再生稻米营养价值较高,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蛋白质≧7.5%,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15-20%。
3. 质量安全要求:洪湖再生稻米符合绿色食品要求,NY/T419-2007。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选择洪湖境内沿湖、沿河地区,具备土壤肥力高、有机质丰富、适耕性好、排灌方便、生态环境优良等条件的区域,种植洪湖再生稻。
2. 品种选择:根据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再生力强的要求,选用部、省级审定并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且适合洪湖市区域种植的再生稻种子。种子从正规大公司统一采购,每三年更新一次,要符合优质稻谷质量标准CB∕T 17891-1999和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质量标准CB4404.1-1996,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1%,含水量不高于15%。洪湖再生稻米现在选择种植的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
3. 生产过程管理:3.1. 秧田管理:1. 种子处理:头季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3天,风选后浸种。2. 适时播种:在充分考虑品种特征,确保安全齐穗,头季稻3月25日到4月2日播种。(3)培育壮秧: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秧田,施足基肥。采用机械软盘育秧,一叶一心喷施“断奶肥”,二叶一心喷施多效唑,秧龄20-25天。3.2. 大田管理:1. 移栽时间:4月20日开始机械插秧,采用宽窄行、东西向,保证每亩插足1.6-1.8万蔸,按照品种特性合理密植。秧苗随取随栽,不插隔夜秧,移栽质量要求浅、稳、直、匀。2. 施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配合的施用原则,结合耕整亩施腐熟农家肥100公斤和含量45%的洋丰有机质肥料50公斤。返青后亩施用尿素10公斤。(3)管水:要求浅水(2厘米)插秧,寸水(4厘米)返青,露蔸分蘖、晒干结扎、深水孕穗、湿润割谷的管水原则。晒田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总苗数达到20-25万时晒田,晒到不陷脚为宜。(4)病虫防治:e农业防治:翻耕前田间灌深水7天,以消灭二化螟越冬虫蛹,降低田间害虫基数。(5)生物防治:保护青蛙、燕子、蜻蜓、蜘蛛等病虫天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6)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30-40亩设一盏灯。同时进行人工捕捉,拔病株和打捞菌核防治病虫。(7)化学防治:
8. 虫害防治:防治二化螟、三化螟亩用康宽15ml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吡蚜酮40ml兑水50公斤喷施。(9)病害防治: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亩用肟菌﹒戊唑醇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3.3. 收获及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2—90%时,抢晴机械收割,边收边晒干,以免降低品质。储运时注意防霉防鼠,运输时不与其它物质混载。头季稻在8月15日前必须收完,以保证第二季在9月22日以前能安全齐穗。
3.4. 再生稻水肥管理:头季收割前10天上一次浅水,以促进腋芽萌发。收割当天再上一遍“催芽水”,头季收割前结合上水,每亩追洋丰有机肥20公斤做“催芽肥”,8月中旬头季稻机械收割时,边割边碎稻草返田,亩鲜草720公斤。收割后再及时亩追尿素10公斤,做“提苗肥”,促使再生芽早生快发。到10月下旬再生稻荪收割时用机械收割,边割边碎,稻草全部返田,作为来年的底肥,亩秸杆施用量510公斤。
3.5. 质量标准及标志标签:稻谷要求新鲜,色泽金黄,形状整齐,无破损,无杂谷、秕粒、米粒、泥土、石子等,谷粒表面清洁无斑点、污垢,含水量12.5%以下。大米包装按国家标准标识,注明品种名称、品质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产地及生产者等内容。
3.6. 生产记录要求: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定期组织培训洪湖再生稻米种植大户,生产加工企业员工,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购管理、成品整理及收后的出入库台帐等,认真仔细做好记录处理并加以收集整理,为洪湖再生稻米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3.7. 生产加工:为了保证洪湖再生稻米的质量,提高整精米率,制定统一的干燥、贮藏与加工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再生稻谷水分,洪湖再生稻米全部实施定点加工。

包装规范

地域范围内的洪湖再生稻米生产经营者必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洪湖再生稻米,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再生稻米外观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香味浓郁,米饭松软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营养丰富。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洪湖再生稻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洪湖再生稻米
产地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
品质特点
米粒晶莹透亮、入口绵甜、含胶质多、丰含淀粉与植物蛋白质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
批准时间
2015年2月10日

洪湖再生稻米产品特点

洪湖再生稻米外在感官特征

洪湖再生稻米属晚籼稻,外观商品性好,米粒光泽润滑、晶莹透亮、细长、均匀、腹白少;米饭纵向长度好、不开裂,煮熟后松软可口,不粘结,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清香可口,食后余味无穷,冷饭不回生,口感好。

洪湖再生稻米内在品质指标

洪湖再生稻米营养价值较高,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蛋白质≧7.5%,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15~20%。

洪湖再生稻米产地环境

洪湖再生稻米地理土壤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种植区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下游,内临洪湖、南靠长江、北依东荆河,境内河湖港汊众多,沟渠纵横,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貌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冲积、湖积平原。境内以水稻、水生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生产区域稻田多为潜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G型和APG型,质地偏粘,呈中性~微碱性,pH值6.8~7.5。因常年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平均含26.5克/千克,理化性状好,土壤硒元素含量丰富,土地肥沃,耕作性良好,适宜种植水稻。

洪湖再生稻米水文情况

洪湖湖区“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诸水汇归之地,因而成为具有江南地理特征的水网地区,素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之称。主要河渠除南沿长江、北依东荆河外,区域内还有内荆河、“四湖”总干渠、洪排河、南港河、陶洪河、中府河、下新河、蔡家河、老闸河等大小河渠113条,总长度达900千米;千亩以上的湖泊有洪湖、大沙湖、大同湖、土地湖、里湖、沙套湖、太马湖、金湾湖、形斗湖等21个。洪湖市地表水资源为19.10亿立方米,占湖北省水资源总储量19%,人均2528立方米。境内雨量充沛。由于江河环绕,湖多河密,地表水极其丰富,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来源。洪湖湖区水面53万亩,是水质优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2006年获“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奖”。洪湖再生稻米生产区域稻田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洪湖区域内的湖泊和河流。基地内水利设施齐全完善,沟渠配套,有大小电排站115座,能排能灌,排灌方便,有效灌溉面积达100%。

洪湖再生稻米气候情况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地区位于温暖的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属中国季风气候较明显的地区,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所控制,所以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洪湖湿地的基本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多为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而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两种季风交替出现。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7月平均气温28.9℃,比同纬度全球均值24.0℃高,1月平均气温3.8℃又比同纬度均值5.5℃低,年平均气温16.6℃。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湖地区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该地区年辐射总量为455.4焦耳/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平均在1060.5~1331.1毫米之间,且4~10月份总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7%,年均蒸发量为1354毫米;本区平均径流深度为360毫米,径流量为37.35×108立方米;现有湖泊可调蓄容量为4亿立方米左右;年积温≥10℃的年活动积温一般为5100~5300℃,其初日在4月上旬,终日在11月上旬,平均日照时数1980~2032小时,无霜期长,一般为250天以上,有利于洪湖再生稻米种植。

洪湖再生稻米生态环境

洪湖再生稻米生产基地区域无大型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空气清新,微粒悬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符合GB 3059-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 5115-2008《无公害食品 稻米》;灌溉用水主要取于洪湖及周边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符合GB 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洪湖再生稻米历史渊源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公元208年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率军下江南,曾食用再生稻米。后地方官在洪湖设立粮仓库,专收此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

20世纪70年代,沙口镇的永固、刘桥、海岭等村在湖田里用常规稻“691”品种做再生稻种植,生长出来的稻荪谷亩产100多千克。
20世纪80年起,洪湖地区把提高复种指数与优化耕作模式相结合,用当时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湖区试行“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中杂再生”新三熟制,面积达1.2万亩。
20世纪90年代,洪湖地区用“Ⅱ优838”杂交稻品种在湖区作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2.5万亩,第二季单产250千克。
2000年后,洪湖地区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逐步扩大。

洪湖再生稻米生产情况

2013年,洪湖再生稻米种植为44.7万亩。
2017年,洪湖再生稻米种植面积为230万亩,再生稻米销售突破500万斤。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产品荣誉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洪湖再生稻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洪湖再生稻米入选“2018年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地理标志

洪湖再生稻米地域保护范围

洪湖再生稻米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洪湖市所辖沙口镇汊河镇新滩镇峰口镇螺山镇乌林镇、老湾镇、龙口镇燕窝镇黄家口镇万全镇曹市镇戴家场镇瞿家湾镇等1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

洪湖再生稻米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1、产地选择:选择洪湖境内沿湖、沿河地区,具备土壤肥力高、有机质丰富、适耕性好、排灌方便、生态环境好等条件的区域,种植洪湖再生稻。

2、品种选择:根据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再生力强的要求,选用部、省级审定并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且适合洪湖市区域种植的再生稻种子。种子从正规大公司统一采购,每三年更新一次,要符合质量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标准和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 禾谷类》,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1%,含水量不高于15%。洪湖再生稻米在选择种植的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
3、生产过程管理:
3.1、秧田管理:
(1)种子处理:头季浸种前将种子摊晒2~3天,风选后浸种。
(2)适时播种:在充分考虑品种特征,确保安全齐穗,头季稻3月25日到4月2日播种。
(3)培育壮秧: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秧田,施足基肥。采用机械软盘育秧,一叶一心喷施“断奶肥”,二叶一心喷施多效唑,秧龄20~25天。
3.2、大田管理:
(1)移栽时间:4月20日开始机械插秧,采用宽窄行、东西向,保证每亩插足1.6~1.8万蔸,按照品种特性合理密植。秧苗随取随栽,不插隔夜秧,移栽质量要求浅、稳、直、匀。
(2)施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配合的施用原则,结合耕整亩施腐熟农家肥100千克和含量45%的洋丰有机质肥料50千克。返青后亩施用尿素10千克。
(3)管水:要求浅水(2厘米)插秧,寸水(4厘米)返青,露蔸分蘖、晒干结扎、深水孕穗、湿润割谷的管水原则。晒田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总苗数达到20~25万时晒田,晒到不陷脚为宜。
(4)病虫防治:
农业防治:翻耕前田间灌深水7天,以消灭二化螟越冬虫蛹,降低田间害虫基数。
生物防治:保护青蛙、燕子、蜻蜓、蜘蛛等病虫天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30~40亩设一盏灯。同时进行人工捕捉,拔病株和打捞菌核防治病虫。
化学防治:
虫害防治:防治二化螟三化螟亩用康宽1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吡蚜酮40毫升兑水50千克喷施。
(5)病害防治: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亩用肟菌﹒戊唑醇20克兑水50千克喷雾。
3.3、收获及贮运:当稻谷成熟度达到82~90%时,抢晴机械收割,边收边晒干,以免降低品质。储运时注意防霉防鼠,运输时不与其它物质混载。头季稻在8月15日前必须收完,以保证第二季在9月22日以前能安全齐穗。
3.4、再生稻水肥管理:头季收割前10天上一次浅水,以促进腋芽萌发。收割当天再上一遍“催芽水”,头季收割前结合上水,每亩追洋丰有机肥20千克做“催芽肥”,8月中旬头季稻机械收割时,边割边碎稻草返田,亩鲜草720千克。收割后再及时亩追尿素10千克,做“提苗肥”,促使再生芽早生快发。到10月下旬再生稻荪收割时用机械收割,边割边碎,稻草全部返田,作为来年的底肥,亩秸杆施用量510千克。
3.5、包装标签:大米包装按国家标准,注明品种名称、品质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产地及生产者等内容。稻谷要求新鲜,色泽金黄,形状整齐,无破损,无杂谷、秕粒、米粒、泥土、石子等,谷粒表面清洁无斑点、污垢,含水量12.5%以下。
3.6、生产记录: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定期组织培训洪湖再生稻米种植大户,生产加工企业员工,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购管理、成品整理及收后的出入库台帐等,认真仔细做好记录处理并加以收集整理,为洪湖再生稻米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3.7、生产加工:为了保证洪湖再生稻米的质量,提高整精米率,制定统一的干燥、贮藏与加工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再生稻谷水分,洪湖再生稻米全部实施定点加工。
  • 质量安全规定
洪湖再生稻米符合绿色食品要求,NY/T419-2007。

洪湖再生稻米专用标志使用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专用标志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洪湖再生稻米专用标志的使用具体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执行: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持有人“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洪湖再生稻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洪湖再生稻米历史文化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公元208年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率83万人马下江南,想消灭“孙刘”统一天下,不料“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被周瑜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途经乌林(现属洪湖市乌林镇),当时人困马乏,饥饿劳累,缺少粮食,士兵们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尔等渔民见魏军士兵可怜,献上自己偷偷留下的稻耳米给曹操和士兵们吃,魏军吃后精神大振,才得以重返魏国。曹操感慨的说:“劫后重生,全赖此米,实乃我魏军‘再生’之米也。”所以后来人们将此米改为“再生稻米”。地方官在洪湖设立粮仓库,专收此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在瞿家湾(现属洪湖市瞿家湾镇),成立湘鄂西省政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百里洪湖为基地,以河湖港汊为据点,以芦苇荷莲为掩护,以吃鱼虾、再生稻米为食粮,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创造了功勋。红军当时吃的稻米就是沿湖渔民用叫“青占”的稻种在湖田中种植,不淹水就收两季(一种双收),如淹水后就将上部割去留下稻桩生长“稻耳”,只收一季再生稻谷。因此当时红军在洪湖与“白匪”作战时不愁粮食,进退自如,也全赖有再生稻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