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香菇

随州市食用菌协会 【管理

原产地湖北

– 产地市县:湖北省随州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食用菌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410
– 地标认证时间:2018
– 品质特点:柄短、形圆,肉质细腻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农村部第40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8年7月3日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随州区境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凝灰岩、千枚岩和红砂岩等。形成的农业土壤类型共五大类,主要类型为黄粽壤土类、水稻土土类和潮土土类。其中水稻土分布几乎遍及全境,占耕地面积的50.26%。
2. 水文情况:在平原之上,有㵐水流贯其间。㵐水是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 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㵐水两岸,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㵐水、漂水、溠水、均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涢水流域。随州市境内水质良好,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随州香菇”生产用水。
3. 气候情况: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冬春昼夜温差较大。据统计,年降水量为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为2009.6-2059.7小时,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为220-240天。

地域范围

随州市“随州香菇”产于随县三里岗镇、洪山镇、柳林镇、环潭镇、厉山镇、万和镇、尚市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殷店镇、高城镇、安居镇、新街镇、吴山镇、唐县镇、均川镇、长岗镇、万福店农场;广水市蔡河镇、吴店镇、郝店镇、余店镇、关庙镇、武圣关镇;曾都区洛阳镇、府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淅河镇、北郊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南郊办事处。共33个镇(场、区、办事处)。“随州香菇”常年种植数量2200万袋(棒),每年可生产优质干香菇6.5万吨。随州市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32°26′,东经112°43′—113°46′。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市,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北临南阳市、信阳市,南达荆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版土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下辖1县1市1区,总人口220万(2016年末)。随州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形兼而有之。其中,山地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原530平方公里、河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61.3%、30.0%、7.6%、和1.1%。随州因而形成了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随州因此有“万山千泉百洞”之称。随州的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其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
“随州香菇”柄短、形圆、褐铜色,肉质细腻,郁香爽口。商品菇直径3—10厘米。“随州香菇”通常有板菇和花菇之分。板菇表面光滑无裂纹;花菇花纹如刻,颜色洁白,白花菇乃菇中之上品,具有花纹深裂质密,香味独特浓郁。
2. 内在品质指标:“随州香菇”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氨基酸≥ 18.0g/100g,蛋白质≥ 26.0g/100g。
3. 质量安全规定:“随州香菇”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375-2013》标准。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随州市随县三里岗镇、洪山镇、柳林镇、环潭镇、厉山镇、万和镇、尚市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殷店镇、高城镇、安居镇、新街镇、吴山镇、唐县镇、均川镇、长岗镇、万福店农场;广水市蔡河镇、吴店镇、郝店镇、余店镇、关庙镇、武圣关镇;曾都区洛阳镇、府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淅河镇、北郊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南郊办事处。共33个镇(场、区、办事处)。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NY/T2375-2013)》的要求。
2. 品种选择:随州市随州香菇选用经审定推广的、适宜的、抗逆性强、耐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秋栽品种以久香秋7等品种为主;春栽品种以9608等品种为主;反季节品种以申香215. 等品种为主。
3. 生产过程管理:随州市“随州香菇”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375-2013)》操作,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
A 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必须无污染,空气流通,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符合其生长优质香菇的,路电方便环境卫生的场地。
B 种植技术
①“随州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主要包括水分、营养、温湿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
营养:香菇是一种木质腐生菌,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
温度:香菇属于中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秋栽品种温度在5℃-23℃,适温12℃-18℃;春栽品种子实体形成温度8-18℃;反季节品种子实体形成温度12-32℃。
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根据对品质要求来决定,以45%-93%为适宜。
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对品质的需要决定适宜的散射光。
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②生产技术:主要为袋料栽培技术。“随州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
一是产地关。生产基地选择无污染,空气流通,避风向阳,靠近洁净水源,路、电方便,环境卫生的场地。
二是基质原辅材料关。基质原辅材料要“把五关”: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害虫。辅料添加关:严禁添加无安全卫生标准的材料。
三是规范生产关:
1. 生产季节
春栽模式,制袋时间在2月~4月上旬,出菇期为11月~翌年4月;秋栽模式,制袋时间在8月中旬~9月下旬,出菇期为11月~翌年5月。
2. 基本配方
基本配方为:木屑80%,麦麸18%,白砂糖1%,石膏粉1%,含水率50%~60%。其中木屑以选用花栎树、橡子树、枫香树等本地树种的木屑为。
3. 菌袋制作
拌料: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各原辅材料的比例称重,充分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适宜,不能有结块现象。提倡使用机械拌料,搅拌更均匀。
装袋:配料完成后及时装袋灭菌,防止培养料酸化。装袋要松紧适中,以手抓袋不出现凹陷为宜,也不能太紧。
灭菌:常压灭菌,开始大火猛攻4h~6 h,使温度升至100℃,接着稳火控制保持100度14 h~16h后停火,期间要注意勤检查,及时补加热水防止掉温,严防干锅。最后闷6个h再准备出灶。料袋灭菌要彻底。灭菌料袋数量较多的需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冷却:灭菌结束后,等料袋温度降到70℃以下后出灶,将料袋运至消毒后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冷却至28℃以下后即可接种。
接种:接种工艺流程为: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装入料袋、工具→空间消毒→菌种和用具表面消毒→打孔接种→封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接种前要对接种箱或接种室进行消毒。空间消毒使用气雾消毒剂,接种箱消毒时间为25min~30min,接种室消毒时间为3h以上。接种用具、料袋接种面、接种人员双手、应用70%~75%的酒精或消毒剂擦洗消毒。消毒剂应选用登记的产品。
4. 发菌培养管理
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直射光,增加门窗遮荫物,避光发菌。使用前应进行空间消毒,并能采取有效地升降温措施。
培养期宜控制培养温度为22℃~24℃,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温度计放入中层菌袋之间。每天观察一次,一般不翻动菌筒。
5. 转色期管理
转色期应适当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转色至菌皮80%起泡,并转为褐色,均匀,有弹性,有光泽,有香菇特有气味。要结合品种和天气进行翻堆,低温迟熟型品种一次疏散到位,尽量不翻动,中温中早熟型品种可翻动2次,以促使均匀转色。对未长好或转色较差的菌筒,遇到低温或阴雨天气,不能翻动,关闭门窗,尽量减小温差,避免出菇现象发生。尽量高温期转色,否则黄水增多,转色过快,变成黑褐色会引起菌皮增厚,后期出菇慢,产量低,严重会引起烂筒。
6. 春栽菌棒越夏管理
越夏期以通风降温、防止烂棒为主。宜用室外荫棚越夏。荫棚四周及棚顶要加大遮荫,确保无直射阳光进棚,并对菇棚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做好消毒杀虫工作。
菌筒经最后一次刺孔通气后即可进棚。进棚后要低堆稀码,地面排放的高度不宜超过1m。温度超过32℃时可在外棚及内棚地面喷凉水降温,加强夜间低温时通风。
8. 出菇管理
层架栽培的菇棚,一般荫棚高2.5m~3m,荫蔽度70%,四周开排水沟,深15cm~20cm;菇棚高2.2m~2.5m,层架的架高1.5m~1.7m,设5~7层,宜层距25cm~30cm,底层距离地面20cm,层宽90cm(双边操作)或45cm(单边操作)。
四是生产记录关。过程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许可,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时间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A 采收时期:随州香菇长到六、七成熟,即菌盖边缘向内卷呈“铜锣边”,菌膜刚破裂时,孢子刚或未弹射时采收最适宜。
B 香菇制干:是排除体内的水份,达到商品干燥的程度(含水量13% ),以利长期冷藏保存。其方法:
晒干:把鲜香菇菌盖向上,菌柄向下,一个个不重叠地排列入帘上,晒到体干时,倒过来再晒,一般晒到三至四天即可晒干,晒干的香菇维生素含量较高。
烘干:按香菇大小和干湿程度,大菇放上层,小菇放下层,菌盖向上,菌褶向下,烘烤的温度从30℃开始,每小时提高1-2℃,升到60℃再降湿到55℃,直至烘干,烘出来的香菇香味浓,质量好。
风干:将一个个排放在风口,让风吹干。制干后的香菇立即装袋密封或装入密封箱内保存。
C 级别的划分:将采收后的鲜菇或制干后的香菇按菌盖直径大小, 5-8cm 为大号;3-5cm 为中号; 2-3cm 为小号,菇丁的菌盖直径在2cm 以下,应分类存贮,便于销售。
采收后的香菇应及时分类制干进入标准保鲜库,不能雨淋,确保不发生霉变。同时必须按产品质量进行分级包装、销售。
5. 生产记录要求
“随州香菇”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投入品记录档案,专人负责,全面记载每个生产环节技术措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随州香菇”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随州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随州市食用菌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随州香菇,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曾都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随州市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种植香菇。“随州香菇”柄短、形圆、褐铜色,肉质细腻,郁香爽口。商品菇直径3-10厘米。“随州香菇”通常有板菇和花菇之分。板菇表面光滑无裂纹;花菇花纹如刻,颜色洁白,白花菇乃菇中之上品,具有花纹深裂质密,香味独特浓郁。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随州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中文名
随州香菇
产地名称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曾都区
品质特点
柄短、形圆,肉质细腻
地理标志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农村部第40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8年7月3日

随州香菇产品特点

随州香菇品质特性

“随州香菇”柄短、形圆、褐铜色,肉质细腻,郁香爽口。商品菇直径3-10厘米。“随州香菇”通常有板菇和花菇之分。板菇表面光滑无裂纹;花菇花纹如刻,颜色洁白,花纹深裂质密。

随州香菇营养价值

“随州香菇”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氨基酸≥18.0克/100克,蛋白质≥26.0克/100克。

随州香菇随州香菇

随州香菇产地环境

随州香菇土壤地貌

随州市境内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凝灰岩、千枚岩和红砂岩等。形成的农业土壤类型共五大类,主要类型为黄粽壤土类、水稻土土类和潮土土类。其中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50.26%。

随州香菇水文情况

㵐水是汉水东面支流,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㵐水两岸,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㵐水、漂水、溠水、均水等。随州市境内水质良好,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水质清澈、纯净,是“随州香菇”的生产用水。

随州香菇气候情况

随州市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冬春昼夜温差较大。据统计,年降水量为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为2009.6-2059.7小时,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为220-240天。

随州香菇随州香菇

随州香菇历史渊源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随州三里岗镇试种香菇成功,带动了该地百姓种植香菇,形成香菇产业集群。
1996年,袋料香菇的进入随州。
20世纪90年代末,随州黑木耳种植兴起,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州香菇随州香菇

随州香菇生产情况

2008年,随州市食用菌产量1.47万吨。
2017年,随州市香菇常年种植数量2200万袋(棒),每年可生产优质干香菇6.5万吨。
2018年,随州市有90%的乡镇、30%的农户,有近30万左右的人从事食用菌相关的产业。

随州香菇随州香菇

随州香菇产品荣誉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随州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随州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随州香菇随州香菇

随州香菇地理标志

随州香菇地域保护范围

随州香菇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随州市所辖随县、广水市、曾都区共计3个县(市、区)33个镇(场、区、办事处)77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13°46′,北纬31°19′-32°26′。

随州香菇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随州市随县三里岗镇、洪山镇、柳林镇、环潭镇、厉山镇、万和镇、尚市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殷店镇、高城镇、安居镇、新街镇、吴山镇、唐县镇、均川镇、长岗镇、万福店农场;广水市蔡河镇、吴店镇、郝店镇、余店镇、关庙镇、武圣关镇;曾都区洛阳镇、府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淅河镇、北郊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南郊办事处。共33个镇(场、区、办事处)。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
(2)品种选择:随州市随州香菇选用经审定推广的、适宜的、抗逆性强、耐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秋栽品种以久香秋7等品种为主;春栽品种以9608等品种为主;反季节品种以申香215、等品种为主。
(3)生产过程管理:随州市“随州香菇”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
A、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必须无污染,空气流通,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符合其生长优质香菇的,路电方便环境卫生的场地。
B、种植技术
①“随州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主要包括水分、营养、温湿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
营养:香菇是一种木质腐生菌,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
温度:香菇属于中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秋栽品种温度在5℃-23℃,适温12℃-18℃;春栽品种子实体形成温度8-18℃;反季节品种子实体形成温度12-32℃。
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根据对品质要求来决定,以45%-93%为适宜。
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对品质的需要决定适宜的散射光。
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②生产技术:主要为袋料栽培技术。“随州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
一、产地
生产基地选择无污染,空气流通,避风向阳,靠近洁净水源,路、电方便,环境卫生的场地。
二、基质原辅材料
基质原辅材料要“把五关”:
(1)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
(2)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
(3)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
(4)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害虫。
(5)辅料添加关:严禁添加无安全卫生标准的材料。
三、规范生产
(1)生产季节
春栽模式,制袋时间在2月-4月上旬,出菇期为11月-翌年4月;秋栽模式,制袋时间在8月中旬-9月下旬,出菇期为11月-翌年5月。
(2)基本配方
基本配方为:木屑80%,麦麸18%,白砂糖1%,石膏粉1%,含水率50%-60%。其中木屑以选用花栎树、橡子树、枫香树等本地树种的木屑为。
(3)菌袋制作
拌料: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各原辅材料的比例称重,充分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适宜,不能有结块现象。提倡使用机械拌料,搅拌更均匀。
装袋:配料完成后及时装袋灭菌,防止培养料酸化。装袋要松紧适中,以手抓袋不出现凹陷为宜,也不能太紧。
灭菌:常压灭菌,开始大火猛攻4小时-6小时,使温度升至100℃,接着稳火控制保持100度14小时-16小时后停火,期间要注意勤检查,及时补加热水防止掉温,严防干锅。最后闷6个小时再准备出灶。料袋灭菌要彻底。灭菌料袋数量较多的需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冷却:灭菌结束后,等料袋温度降到70℃以下后出灶,将料袋运至消毒后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冷却至28℃以下后即可接种。
接种:接种工艺流程为: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装入料袋、工具→空间消毒→菌种和用具表面消毒→打孔接种→封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接种前要对接种箱或接种室进行消毒。空间消毒使用气雾消毒剂,接种箱消毒时间为25分钟-30分钟,接种室消毒时间为3小时以上。接种用具、料袋接种面、接种人员双手、应用70%-75%的酒精或消毒剂擦洗消毒。消毒剂应选用登记的产品。
(4)发菌培养管理
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直射光,增加门窗遮荫物,避光发菌。使用前应进行空间消毒,并能采取有效地升降温措施。
培养期宜控制培养温度为22℃-24℃,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温度计放入中层菌袋之间。每天观察一次,一般不翻动菌筒。
(5)转色期管理
转色期应适当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转色至菌皮80%起泡,并转为褐色,均匀,有弹性,有光泽,有香菇特有气味。要结合品种和天气进行翻堆,低温迟熟型品种一次疏散到位,尽量不翻动,中温中早熟型品种可翻动2次,以促使均匀转色。对未长好或转色较差的菌筒,遇到低温或阴雨天气,不能翻动,关闭门窗,尽量减小温差,避免出菇现象发生。尽量高温期转色,否则黄水增多,转色过快,变成黑褐色会引起菌皮增厚,后期出菇慢,产量低,严重会引起烂筒。
(6)春栽菌棒越夏管理
越夏期以通风降温、防止烂棒为主。宜用室外荫棚越夏。荫棚四周及棚顶要加大遮荫,确保无直射阳光进棚,并对菇棚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做好消毒杀虫工作。
菌筒经最后一次刺孔通气后即可进棚。进棚后要低堆稀码,地面排放的高度不宜超过1米。温度超过32℃时可在外棚及内棚地面喷凉水降温,加强夜间低温时通风。
(7)出菇管理
层架栽培的菇棚,一般荫棚高2.5米-3米,荫蔽度70%,四周开排水沟,深15厘米-20厘米;菇棚高2.2米-2.5米,层架的架高1.5米-1.7米,设5-7层,宜层距25厘米-30厘米,底层距离地面20厘米,层宽90厘米(双边操作)或45厘米(单边操作)。
四、生产记录
过程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许可,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时间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A、采收时期:随州香菇长到六、七成熟,即菌盖边缘向内卷呈“铜锣边”,菌膜刚破裂时,孢子刚或未弹射时采收最适宜。
B、香菇制干:是排除体内的水份,达到商品干燥的程度(含水量13%),以利长期冷藏保存。其方法:
晒干:把鲜香菇菌盖向上,菌柄向下,一个个不重叠地排列入帘上,晒到体干时,倒过来再晒,一般晒到三至四天即可晒干,晒干的香菇维生素含量较高。
烘干:按香菇大小和干湿程度,大菇放上层,小菇放下层,菌盖向上,菌褶向下,烘烤的温度从30℃开始,每小时提高1-2℃,升到60℃再降湿到55℃,直至烘干,烘出来的香菇香味浓,质量好。
风干:将一个个排放在风口,让风吹干。制干后的香菇立即装袋密封或装入密封箱内保存。
C、级别的划分:将采收后的鲜菇或制干后的香菇按菌盖直径大小,5-8厘米为大号;3-5厘米为中号;2-3厘米为小号,菇丁的菌盖直径在2厘米以下,应分类存贮,便于销售。
采收后的香菇应及时分类制干进入标准保鲜库,不能雨淋,确保不发生霉变。同时必须按产品质量进行分级包装、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
“随州香菇”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投入品记录档案,专人负责,全面记载每个生产环节技术措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随州香菇”执行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标准。

随州香菇专用标志使用

“随州香菇”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随州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随州市食用菌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