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峰茶

原产地湖北

– 产地市县:十堰市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6年11月30日
– 品质特点:香气鲜嫩、清高持久,鲜醇甘爽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76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6年11月30日
产品百科
龙峰茶,湖北省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交汇处,位于秦岭南麓、大巴山脉东段北坡,竹溪县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传统茶的种植与加工和现代先进种植与加工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龙峰茶。因该产品核心产区位于龙王垭,山峰雾腾如龙,相传是龙王藏身之地,此地产的茶叶锋苗挺拔,沏泡后形如百龙竞游,故名为龙峰茶。龙峰茶外型紧细显毫,色泽嫩绿光润,整碎匀整,净度无嫩茎。
特定地域和自然环境赐与了“龙峰茶”特有的内在品质。2006年经华中农大学检验,“龙峰茶”氨基酸含量高达2.95%,茶多酚含量达到32.94%,是同类地区的1.4倍以上。可溶性糖2.97%,水浸出物含量水分4.59%,总灰分4.73%,水浸出物54%高于标准要求的18%。粗纤维经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为9.5%。
2006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龙峰茶
产地名称
湖北省竹溪县
品质特点
香气鲜嫩、清高持久,鲜醇甘爽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76号
批准时间
2006年11月30日

龙峰茶产品特点

龙峰茶品质特色

龙峰茶香气鲜嫩、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因竹溪龙王垭主峰为龙峰,山峰雾腾如龙,所产茶叶沏泡后形如百龙竞游而得名。

龙峰茶龙峰茶

龙峰茶营养价值

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ICP)分析了龙峰茶的营养元素。结果表明,龙峰茶氮素含量5.47%—6.65%,磷素含量0.410%—0.502%,钾素含量0.966%—1.129%,钙素含量0.097%—0.135%,镁素含量603.13毫克/千克—855.39毫克/千克,铁含量50.00毫克/千克—72.00毫克/千克,铜素含量8.45毫克/千克—10.86毫克/千克,锌素含量22.91毫克/千克—36.51毫克/千克。
采用化学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龙峰茶的品质成分。结果表明,龙峰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为;茶多酚28.43%—34.23%,氨基酸2.81%—3.38%,咖啡碱1.89%—2.52%,可溶性糖2.32%—3.07%,水浸出物21.93%—44.78%,叶绿素0.0842%—1.286%,儿茶素150.00毫克/克—171.88毫克/克,茶氨酸0.715%—1.19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龙峰茶的香气物质组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中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酸酯类和醛酮类香气物质,再次是烷烃和烯烃类以及芳香族类香气物质,而以含氮香气物质为最少。这种香气物质的组成形成了竹溪龙峰茶香气“清香带花香”的独特品质。

不同茶场龙峰茶对比不同茶场龙峰茶对比[7]

龙峰茶产地环境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9′—109°08′,北纬31°31′—32°32′,总面积3310平方千米。
气象
竹溪茶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月平均日照百分率25%—48%:月平均气温2.4℃—25.5℃;0cm月平均地温3.8℃—29.6℃,5cm月平均地温3.9℃—28℃,l0cm月平均地温4.2℃—27.5℃,15cm月平均地温4.7℃—27.5℃,20cm月平均地温5.1℃—27.0℃;月平均降水量8.l毫米—180.8毫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45.3毫米;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3%—87%。竹溪茶区气象因子的垂直变化较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气温和地温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海拔900米处的龙峰茶,营养元素、生化成分、香气物质的含量以及感官品质得分都比较高,品质优异。这与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度适中,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有关。因此,可以将海拔900米左右的地区规划为优质龙峰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土壤
采用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方法分析了竹溪茶区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竹溪茶区土壤的pH在4.5—6.5之间,都处在适宜茶树生长的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6.24克/千克—36.44克/千克)除青草坪较低外,其它茶场都处在较高水平;土壤中三要素含量(氮:0.39克/千克—2.37克/千克;磷:0.23克/千克—0.66克/千克;钾:9.56克/千克—22.26克/千克)普遍偏低,土壤容重(1.24克/立方厘米—1.7克/立方厘米)普遍偏高。
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龙峰茶品质与土壤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对龙峰茶营养元素含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对龙峰茶生化成分影响极为显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对龙峰茶生化成分影响较为显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全磷、速效钾、有效铁;土壤条件对龙峰茶香气品质的影响较弱。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土壤耕作等农艺措施来改善土壤条件,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提高龙峰茶品质。

竹溪地理竹溪地理

龙峰茶历史渊源

竹溪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秦巴山区是茶树原产地,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竹溪远古属庸国,曾以茶纳贡。竹溪出土的汉朝文物中的陶炉及陶碗陶罐可见证竹溪民间在汉朝此时己饮茶。
据《竹溪县志》记载,竹溪自古产茶,起源于西周,在唐、宋、明、清时期,因移民因素和唐后佛教、道教的传播,为竹溪带来了优良茶种和制茶新技术。
三国魏时期,竹溪茶类生产和制茶技术已达到和巴蜀相同的水平或程度。
唐代,陆羽《茶经》列举了中国产茶的一些州县,其中“八之出”中上庸(竹溪)等4县属山南道,山南称作山南茶区。竹溪茶在唐时由僧人传入良种,开始人工种植,并由武则天钦定为贡品。
宋代,竹溪县已成片种植茶叶,竹溪梅子垭至今仍保留的四十七株成片的宋代古茶园。
竹溪茶在《中国各茶原产地茶品目录》中榜上有名。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交汇处,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竹溪古为茶人通贾之要道,是茶文化由巴蜀向全国传播的中转站。今为秦巴山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成为中南、西南、西北茶叶主要产地。
20世纪50年代初,竹溪人民又开始了对现代茶业的追求。将传统茶的种植与加工和现代先进种植与加工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龙峰茶”。因该产品核心产区龙王垭茶业集团总部所在地——龙王垭,山峰雾腾如龙,四季鸟语花香,相传是龙王藏身之地,茶叶锋苗挺拔,沏泡后形如百龙竞游的茶叶,故名为“龙峰茶”。
建国后竹溪茶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启动阶段(1954年—1985年)、点播向开槽换土阶段(1986年—1998年)、发展阶段(1999年—2008年)。
2004年,湖北省质监局发布省级地方标准《箭茶》,2010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
龙王垭茶场龙王垭茶场

龙峰茶生产情况

2007年,竹溪县共有13个乡镇,9个农林场,5万农户,8.5万人种植茶叶,种植基地1万公顷。种植面积居湖北省规模面积第一位。有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5家骨干企业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5家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2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示范区有茶叶种植加工企业162家,加工设备1000台(套),从事茶叶加工的人员816人,年加工能力2500吨;经销企业139家,其中县内105家,县外省外34家,经销人员500人。
截止2016年末,竹溪县茶叶总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2016年春季发展1万亩),基地规模居湖北省第一。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14万亩,平均亩产100斤。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64个,万亩以上的有水坪、县河、汇湾、新洲、兵营、天宝、龙坝7个乡镇。茶叶总产量为1400万斤,市场平均销售价45元/斤,总收入6.3亿元,使种茶农户人均增收5250元。
截止2016年末,竹溪县茶叶种植加工企业162家,从事茶叶加工的人员816人,经销企业169家,其中:县内30家、省内105家,省外34家,从事茶叶加工、经销人员近2000人,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小场)+农户+市场”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主要品种有箭茶、龙峰茶、梅子贡茶、梅子贡有机乌龙茶、白茶、红茶、茶微粉、茶多酚、茶月饼等60多个茶叶系列产品。

龙峰茶产品荣誉

竹溪县主要有“龙峰茶”、“箭茶”、“梅子贡茶”3个品牌。“龙峰茶”连续5届(1998年至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箭茶”连续3届(2006年至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龙峰茶”、“箭茶”先后荣获新加坡世界科技与贸易博览会金奖、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五佳有机名茶、消费者满意商品。
“梅子贡绿茶”、“梅子贡有机乌龙茶”连续(2009年至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梅子贡有机乌龙茶”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梅子贡茶食品”被评为2010年度湖北省名牌产品。
2004年,竹溪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茶叶之乡”。
2004年,竹溪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存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的称号。
2010年,竹溪县被中国茶叶协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2006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采茶采茶

龙峰茶地理标志

龙峰茶地域保护范围

龙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竹溪县人民政府《竹溪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溪政函[2006]1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中锋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鄂坪乡、汇湾乡、泉溪镇、丰溪镇、天宝乡等13个乡镇,以及龙王垭茶场、梅子茶场、前进茶场、杨家扒综合农场、标湖林场、双竹林场、九里岗林场、王家山茶场、天池垭林场等9个县农林特场现辖行政区域。

龙峰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海拔400米至1000米,茶园周围须有灌木、森林覆盖,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pH值5.0至6.7,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

龙峰茶龙峰茶
(二)品种
福鼎大白茶优良品系。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选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2003《茶树种苗》规定要求。
2.茶园种植:栽植时间在早春期3至4月或晚秋期11月,栽培密度控制在10万株/公顷以内。
3.肥培管理: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催芽肥,亩施有机肥500公斤以上,催芽肥50公斤以上。
4.树冠培养:整形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每年1次轻修剪。
5.采摘:采摘单芽和一叶一芽,要求盛茶用器清洁、透气,不采摘病虫芽叶。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及时分级验收、分级摊放。
(四)加工工艺
1.制作工艺流程:采摘→摊青→杀青→揉捻→二青→紧条→足干→精选。
2.摊青:时间为4至8小时,摊青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摊青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摊青程度以茶叶含水量72%左右为宜。
3.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温度控制在210至230℃,杀青叶含水量掌握60%左右。

龙峰茶龙峰茶
4.揉捻:揉捻采用35型、40型揉捻机,揉捻方法采用冷揉,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
5.二青:使用烘干机,温度100至120℃,摊叶厚度不超过0.5厘米,茶叶含水量40%左右。
6.紧条:在带孔不锈钢平台灶上用手工整形紧条,温度90至100℃,保证成条率达90%以上。
7.足干:选用名茶烘干机,温度80至90℃,厚度不超过0.5厘米,茶叶含水量低于7%。
8.精选:在晴天进行,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外形紧细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匀整,属高香型茶叶,香气鲜嫩清高持久,带天然花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除外形特色外,龙峰茶显著的特点是香气高,带天然花香,滋味鲜醇甘爽。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共四个等级:
品质 外形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一级 条索紧细显毫秀美,匀整,色泽嫩绿光润,无嫩茎 清高持久 嫩绿明亮 鲜醇甘爽 细嫩、匀齐、嫩绿明亮
特二级 条索紧细显毫秀美,匀整,色泽翠绿油润,稍有嫩茎 清高持久 清绿明亮 鲜醇甘爽 细嫩匀整、嫩绿明亮
一级 条索紧细显毫,匀整,色泽翠绿,稍有嫩茎 鲜浓 清绿明亮
  鲜醇
细嫩匀整、黄绿明亮
二级 条索紧结显毫,尚匀整,色泽尚绿稍润,有嫩茎 清香 黄绿明亮 醇浓 黄绿尚亮

  2.理化指标:
水分≤6.5%、总灰分≤6.0%、游离氨基酸≥2.0%、粉末≤1.0%、碎茶≤2.0%、粗纤维≤13.5%、水浸出物≥40.0%。

龙峰茶专用标志使用

龙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竹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龙峰茶历史文化

龙峰茶传说为龙女种植,而龙女与真武大帝以茶结缘,“同植一山茶,共饮绿香茗”的爱情故事,更是给龙峰茶增添了神秘色彩。龙峰茶的传说凝聚着千年以来竹溪人民对茶叶的深厚感情,竹溪当地流传着古老的民歌习俗,当地的向坝民歌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汉民族文化“活化石”。《向坝民歌集》中有诸如《采茶歌》、《五杯茶》、《耍茶歌》、《劝茶歌》等20多首表现茶文化的民谣。每到暮春时节,竹溪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里,就会传出欢声笑语和阵阵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