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四粒红,吉林省扶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处东北早熟夏花生区的扶余市,因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经市界,形成了独有的河间台地地形。全市五分之一以上耕地是江河淤沙土质,春季干旱多风,夏多雨,雨热同步,秋季凉爽,形成了中早熟花生的最佳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种植与开发,造就了特有的扶余“四粒红”系列花生品种。
“四粒红”花生抗逆性及品质优于国内普通花生品种,产量稳定性高于普通花生品种。其果仁鲜红色,粒度均匀,有光泽,味道香醇可口。“雨热刚好,自然生长”、“优秀品种,果红形美”、“原产地生长,品质优越”、“无黄曲霉素,天生安全”、“营养丰富,越嚼越香”等释义展示了扶余四粒红花生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的优势。
2007年0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扶余四粒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
- 扶余四粒红
- 产地范围
- 吉林省扶余市
- 品质特点
- 果仁鲜红,粒度均匀,味道香醇
- 地理标志
-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28号
- 实施时间
- 2007年02月14日
扶余四粒红产品特点
扶余四粒红品质特性
扶余四粒红耐旱性强,产量高,是玉米收入的两倍,花生壳还是很好的饲料。扶余四粒红果仁鲜红色,粒度均匀,有光泽,味道香纯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E、钙、铁、锌、锶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人体必要的各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发育,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之功效。
扶余四粒红理化特征
花生根据商品性状分为花生仁和花生果两类,理化特征表现也不相同。根据扶余四粒红花生生产实际和检验数据,理化特征符合表1内容。
特征产品名称 项目
|
花生仁
|
花生果
|
净仁率/(%)≥
|
88.0
|
65.0
|
水分及挥发物/(%)≤
|
7
|
9
|
杂质/(%)≤
|
1.0
|
1.5
|
不完善粒/(%)≤
|
10
|
以下指标均以仁计
|
粗蛋白质/(%)≥
|
29.5
|
|
粗脂肪/(%)≥
|
42.9
|
|
铁/(毫克/千克)≥
|
24.9
|
以上指标均达到或高于ISO6478:1990《花生规范》、NY/T420—2000《绿色食品花生(果、仁)》的相应要求。其中粗蛋白质和铁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花生一般水平。正常花生(果、仁)均无黄曲霉毒素污染。
扶余四粒红产地环境
扶余四粒红地理环境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嫩平原的东部,临松辽沉降区东部边缘,地表为深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扶余三面环水,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绕市界而过,由于江河水下蚀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米至80米的坎上河间台地和坎下河谷平原,坎上坎下分明。地形总的特征是南高北低,台地上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向中间倾斜,地形坡降0.0005—0.001。东南部为冲洪积平原,地面波状起伏,海拨180—230米,相对高差15—25米,最大40—80米。西北部地区为冲湖积平原,地面海拨高度140—180米,相对高差5—15米,地面平缓。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貌,南部、中西部适于花生生长。
扶余四粒红气候特点
扶余四粒红花生种植区属北半球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短暂多早霜,冬季漫长寒冷。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4.0℃,最冷月份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38.7℃;最热月份在7月,极端最高气温38.6℃。年平均降雨量在450毫米至550毫米之间,最大降雨量960.0毫米,最小降雨量231.4毫米。降水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照时数2697.7小时。活动积温2800—3000℃,无霜期138天。
花生原产于热带,属于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其种子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下针、荚果发育等各个生长阶段都与温度息息相关。一般花生品种需活动积温在3100℃以上,而扶余四粒红花生经多年种植,已完全适应了扶余市的温度环境,年活动积温在2600℃左右即可正常成熟。
扶余四粒红光照关系
扶余四粒红花生属早熟品种,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长日照有利于营养体生长,短日照能促进早开花,但营养体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扶余市纬度较高,日出早,日落晚,中午日光充足。在花生生育期间前期日照较长,后期日照较短,非常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
扶余四粒红水分关系
扶余四粒红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也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满足各生长阶段的需要。整个生育期总的需水量趋势是幼苗期少,开花下针和结荚期较多,但雨量过大不利于该花生生长。生育后期荚果成熟阶段需水少,形成了“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规律。扶余市是半干旱半温润地区,春秋季少雨,夏季多雨,适中的降雨量及降雨的季节分配,正与花生需水规律相符。
扶余四粒红土壤特点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由于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实的作物,要获得优质、高产,一般以耕作层疏松、透水性好、持水性适中、营养适中、活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江河冲积土为宜。《抚群农产考略》中载有“地利,宜燥不宜湿,夹砂田易脱水者最好”。扶余砂地特有的砂质粘壤土质正符合这一要求。
扶余四粒红花生种植区集中在南部的第二松花江流域的风砂土区,面积6万公顷以上。土壤是在中、上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冲积和风积作用下形成的。砂粒较大,大的直径有3毫米,中的2毫米,小的0.5—1毫米,比例为1:3:6,属砂壤土。其中铁元素含量比其他花生产区高,与内蒙、黑龙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质区别,在中国少有,适宜四粒红花生种植,利于扶余四粒红花生果皮红色的保持。扶余市特有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黄曲霉素毒素的污染。为花生无公害生产提供了先天条件。
扶余四粒红历史渊源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后,扶余弓棚子镇榆树村一韩姓农民从山东老家带回来一个花生农家品种,该品种果皮淡红,入口干硬,略带苦涩。由于当时当地没有种过花生,他在自家园中种了一些。当年收获的成熟度不太好,他选出相对好一点儿的留作种子,翌年再种,余下的逢年过节用来招待亲朋食用。大家觉得新奇,有很多人拿点儿花生果当种子回家自己种植,就这样逐渐扩大了影响。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人们发现,这种花生籽仁的果皮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好。
1965年前后,扶余当地人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大面积种植。
到1975年,扶余有大林子、更新、拉林、三井子、新站等乡(镇)种植,面积达到3000公顷,并形成了自有品牌。
扶余四粒红花生真正起步是在1978年三中全会后,在当时农业局副局长孙永泉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扶余四粒红在扶余县广泛种植,成为吉林省花生种植第一县。因该花生品种对土质条件要求较特殊,在扶余其他地区不适宜种植,外地引种两年后就逐渐退化,品质变劣,扶余是该品种唯一种源地。
1999年,扶余市成立“四粒红花生开发研究中心”。
2001年,在增盛镇成立“四粒红”花生交易中心。2003年又在三井子镇兴建了年贸易量达数十万吨的花生专业购销市场。
2015年,扶余成立四粒红花生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花生研究中心。
扶余四粒红生产情况
1980年,扶余四粒红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公顷。
1990年,扶余四粒红种植面积增加到3万公顷。
2000年前后,扶余四粒红种植面积发展到了6万公顷。
扶余四粒红产品荣誉
2007年0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扶余四粒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保护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扶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扶余四粒红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扶政办发[2006]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陶赖昭镇、五家站镇、弓棚子镇、增盛镇、三井子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站乡、社里乡、永平乡、更新乡、徐家店乡、肖家乡等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扶余四粒红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扶余中粒、扶花一号、扶花二号、扶花三号等系列品种及其优系。
(二)立地条件
扶余四粒红(2张)
(三)栽培管理
1.播种:10厘米耕层稳定通过12℃为适宜播种期。播种量为每公顷100千克至110千克,穴播,每穴双株,播种密度每公顷≤24万株。
2.水肥管理:配方施肥,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每公顷纯氮施用量≤60千克。
3.田间管理:播前播后镇压保墒,及时清棵蹲苗,按时铲趟。
4.病虫草鼠害防治:收获前1个月内禁止使用各种农药。
(四)收获及贮藏
9月中旬至下旬,荚果成熟后收获,并及时晒干,花生果含水量降到9%以下即可以花生果或花生仁贮藏、出售。
(五)质量特色
按商品性状可分为花生果和花生仁两类。
1.感官特色:
扶余四粒红感官特征应符合下表规定:
产品名称
特点
项目
|
花生仁
|
花生果
|
形态
|
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平均径长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
|
串珠形;果壳坚实,一般外有12条纵脉,其间有许多小维管束相通,脉络平滑;荚果果喙短小、果腰不明显;多为4室,每室1颗果仁
|
色泽
|
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
|
白色或浅黄色,略带暗青,均匀一致
|
口感
|
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
|
2.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蛋白质/(%)≥
|
26.00(换算系数5.46)
|
脂肪/(%)≥
|
42.00
|
铁/(毫克/千克)≥
|
24.00
|
黄曲霉毒素B1
|
不得检出
|
扶余四粒红专用标志使用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扶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