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紫海胆

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辽宁

– 产地市县:辽宁省大连市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415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肉瓣厚实丰盈,入口清甜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50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12月15日
产品介绍

大连紫海胆资源分布海域自然生长有丰富的海带、裙带菜等海藻类,可为海胆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海水温度和盐度适宜,保证了海胆的品质。海域水深和底质适宜、海水透明度高,为海胆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越的环境条件不仅促成了大连紫海胆的独特品质,也促进了大连紫海胆增养殖产业的大发展。大连紫海胆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为上等的海鲜美味,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工成冰鲜海胆、酒精海胆和海胆酱等;而且还是名贵的营养滋补品和中药材。我国很早就有有关海胆药用价值的记载,《本草原始》记载海胆有“治心痛”的功效,近代中医药学认为:海胆性味咸平,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的功用。海胆的外壳药材名“海胆”,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等。此外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大连沿海目前是国内大连紫海胆的最主要产区,产量可占至全国同类产品的90%以上。

生态环境

大连地处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海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闻名全国的海产重点市,全市拥有海域23.6万公顷, 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5℃,最低1℃。大连海域潮差1.5-2米(最大4米至4.5米)。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32‰,酸碱度7.9-8.3,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 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8℃,最低1℃。 年降水量550—950mm,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大连受黄海暖流影响冬天海水不结冰。海域水深适宜,底质平坦并以砾石沙泥为主,同时大连海域也几乎不受到台风的侵扰,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与日本海地区,因此适宜大面积开展紫海胆养殖业。

地域范围

大连紫海胆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大连市行政区内的6个区、3个县级市和1个县。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州区、旅顺口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2'。大连紫海胆生产总面积约22.4万公顷。

品质特性

1. 外在特征:
①其体呈球形,直径一般6-8㎝,高3-5㎝;
②大棘坚硬端尖,棘黑紫色,表面带有极细密的纵刻痕;
③管足的色泽为紫色或紫褐色;
④口面平坦,反口面比较隆起,顶部圆弧形;
⑤赤道部附近的每片步带板上生有大疣1个,中疣2-4个、小疣若干;
⑥内部生殖腺排列似五角星状,颗粒分明,颜色橙黄,似小黄米。
2. 内在品质指标:大连紫海胆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视为海洋之珍品。紫海胆的骨壳、棘刺和生殖腺等部位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溃疡病和甲沟炎等。紫海胆的再生能力很强,身上的棘刺和外部器官一旦损伤脱断,很快便能再生,就连外壳的裂痕和伤口也会自动愈合。紫海胆的食用部分为其生殖腺,俗称海胆黄,海胆黄中不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AA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同时它还含有磷、碘、硒、铁、锌、镁、钙等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预防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物。从中可提取“波乃利宁”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海胆黄可以炒食,亦可与鸡蛋、肉类同炒。海胆还可以加工成盐渍海胆和海胆酱,为上等滋补品。

生产方式

1. 温度:紫海胆适合生长的水温是15-20度;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5℃,最低1℃。
2. 盐度:大连紫海胆喜生活在岩礁及砾石底质,分布水深大多为潮间带至水深10-30米的浅海海域。适宜盐度为28~35,对高盐耐受力强; 大连海域潮差1.5米至2米(最大4米至4.5米)。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至32‰,酸碱度7.9至8.3。
3. 食物:大连紫海胆喜食褐藻、绿藻。而大连海底岩石平滑,有着丰富的无污染优质褐藻、绿藻资源。
4. 水质:大连紫海胆有群居习性,厌见光,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地区。大连地区地处北半球,全年日照时间并不长,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大连三面环海,地处黄海冷水团边缘,终年水质清澈,潮流湍急,没有工业污染。

包装规范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水产品地理标志(大连紫海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产品内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等级、商标、条形码、食用方法、贮存指南、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产品标准编号、生产日期(批号)、数量、毛重(kg)。包装材料须整洁,符合卫生要求,无破损。运输工具必须清洁,禁与有毒、有害或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运,温度高于20℃时应有降温措施。

产品百科
大连紫海胆,辽宁省大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连紫海胆资源分布海域自然生长有丰富的海带、裙带菜等海藻类,可为海胆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海水温度和盐度适宜,保证了海胆的品质。海域水深和底质适宜、海水透明度高,为海胆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大连紫海胆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工成冰鲜海胆、酒精海胆和海胆酱等;而且还可以用作营养滋补品和中药材。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连紫海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大连紫海胆
产地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
品质特点
肉瓣厚实丰盈,入口清甜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509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15日

大连紫海胆产品特点

大连紫海胆品质特性

大连紫海胆系长海胆科动物,其壳厚而扁,为半球形,口面平坦;大棘强大,末端尖锐,其长度约等于壳的直径,步带的管足7—9对,排列成弧状,管足内有特殊的弓形骨片。它的两端尖细,背部中央常有带发达的突起,棘黑紫色,口面的棘常带斑纹,光壳暗绿色,大疣和中疣的顶端稍带淡紫色。
全世界海胆品种多达900多个,经常食用的大概只有三四个品种,包括紫海胆、北紫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及黄海胆。北紫海胆又叫大连紫海胆,个头较大,通体黑紫色带些褐色,刺长在2—3厘米左右,在颜色上与普通黄海胆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北紫海胆比普通的黄海胆入口要更加清甜,不带有一丝苦涩,回味也有一丝香甜,海胆瓣也更厚实丰盈,入口很有满足感,相应的,价格也更高昂。大连紫海胆每年有两季:4—5月和10—11月。
大连紫海胆大连紫海胆

大连紫海胆外在特征

①大连紫海胆呈球形,直径一般6—8厘米,高3—5厘米。
②大棘坚硬端尖,棘黑紫色,表面带有极细密的纵刻痕。
③管足的色泽为紫色或紫褐色。
④口面平坦,反口面比较隆起,顶部圆弧形。
⑤赤道部附近的每片步带板上生有大疣1个,中疣2—4个、小疣若干。
⑥内部生殖腺排列似五角星状,颗粒分明,颜色橙黄,似小黄米。

大连紫海胆内在品质

大连紫海胆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紫海胆的食用部分为其生殖腺,俗称海胆黄,海胆黄中不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AA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同时它还含有磷、碘、硒、铁、锌、镁、钙等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海胆黄可以炒食,亦可与鸡蛋、肉类同炒。海胆还可以加工成盐渍海胆和海胆酱,为上等滋补品。

大连紫海胆药用价值

海胆性味咸平,具有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止喘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痰积不化,哮喘,胸胁胀痛及胃痛。据《本草原始》记载,海胆有“治心痛”的功效,当代《中药志》记载,海胆“软坚散结,化痰消肿。治瘰疬痰核,积痰不化,胸胁胀病等症”。海胆的外壳、海胆剌、海胆卵黄等,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等,海胆卵的主要营养成分为卵磷脂、蛋白质、维生素B2和B1、脂肪酸等。所含的脂肪酸对预防某些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中医认为,海胆卵味咸,性平,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之功效。同时,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
大连紫海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预防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物。从中可提取“波乃利宁”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大连紫海胆产地环境

辽宁省大连市地处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海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海产重点市,全市拥有海域23.6万公顷,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5℃,最低1℃。大连海域潮差1.5—2米(最大4米至4.5米)。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32‰,酸碱度7.9—8.3,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大连市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8℃,最低1℃。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大连受黄海暖流影响冬天海水不结冰。海域水深适宜,底质平坦并以砾石沙泥为主,同时大连海域也几乎不受到台风的侵扰,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部与日本海地区,因此适宜大面积开展紫海胆养殖业。

大连紫海胆大连紫海胆

大连紫海胆历史渊源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是生物科学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据科学考证,海胆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
中国很早就有有关海胆药用价值的记载,明代,医药学家李中立所撰写的《本草原始》记载海胆有“治心痛”的功效。
大连地区自古就有采食海胆的传统,渔民俗称其为“刺锅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次研究。
1988年12月,由农业部及大连市科委下达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紫海胆人工繁殖及增殖研究”课题中的“人工繁殖”阶段,在大连水产学院王子臣教授主持下获得成功,通过技术鉴定。其后,大连开始大规模发展人工养殖紫海胆产业。

大连紫海胆生产情况

2010年,大连紫海胆生产总面积约22.4万公顷,产量可占至中国同类产品的90%以上。
2017年,大连海胆产量至在2000吨以上,养殖产量几乎占中国一半,每年仅新鲜海胆销售就会达到2—3个亿。加上整个产业链加工、运输、贸易等产值,大连一年海胆产值达10亿元。

大连紫海胆产品荣誉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连紫海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连紫海胆大连紫海胆

大连紫海胆地理标志

大连紫海胆地域保护范围

大连紫海胆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大连市行政区内的6个区、3个县级市和1个县。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州区、旅顺口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2′。

大连紫海胆质量技术要求

(1)温度:紫海胆适合生长的水温是15—20℃;海水平均温度12.1℃,最高25℃,最低1℃。大连紫海胆
大连紫海胆(4张)

(2)盐度:大连紫海胆喜生活在岩礁及砾石底质,分布水深大多为潮间带至水深10—30米的浅海海域。适宜盐度为28~35,对高盐耐受力强;大连海域潮差1.5米至2米(最大4米至4.5米)。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至32‰,酸碱度7.9至8.3。
(3)食物:大连紫海胆喜食褐藻、绿藻。而大连海底岩石平滑,有着丰富的无污染优质褐藻、绿藻资源。
(4)水质:大连紫海胆有群居习性,厌见光,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地区。大连地区地处北半球,全年日照时间并不长,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大连三面环海,地处黄海冷水团边缘,终年水质清澈,潮流湍急,没有工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