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山牛蒡

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管理

原产地辽宁

– 产地市县: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741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味甘、清脆、鲜嫩,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1690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12月15日
产品介绍

庄河山牛蒡,产地位于大连庄河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起鞍子山乡花院村,西至明阳镇尖山村,南起黑岛镇蔡家村,北至塔岭镇兴隆村。地理坐标:东经122°29′10″—123°17′56″,北纬39°27′52″—40°2′43″。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庄河在70年代初期就引进种植山牛蒡,是我国最早引进种植山牛蒡的地区之一。庄河的土壤多为棕壤土和油沙土,非常适合山牛蒡的生长,现在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 庄河山牛蒡为长条棒锥型、黄白色、有绒毛、无空心、大小均匀,具有独特的清香味,味甘、清脆、鲜嫩,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2.15克、总糖2.2%、脂肪0.2%、灰分1.1%,含磷77mg、1.43mg、钙113.92mg。在同类产品中质量属上乘。“庄河山牛蒡” 凭借独特的香气、脆甜的口味、丰富的营养走俏东南亚市场,风靡日本和台湾、韩国。该产品营养价值高,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庄河市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庄河山牛蒡”地理标志品牌,增加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生态环境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影响山牛蒡产品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下列内容:
1土壤地貌情况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南濒黄海与朝鲜隔海相望,北倚群山,与岫岩接壤,东与东港市毗邻,西靠普兰店以碧流河为界。全市总面积4069平方公里,自然概况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增高,境内有大小河流364条,其中英那河、庄河、碧流河、湖里河水域流经面积最大,长期以来,由于河水中泥沙的常年流经和河两岸杂草树叶的常年淤积形成了肥沃的油砂土或砂壤土,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腐殖质厚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达1.6以上,氮磷钾含量高,其中钾的含量最为丰富,不但为山牛蒡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营养条件,而且由于土质疏松,致使山牛蒡扎根深,长得直,表面光滑,色泽油亮,产量高,品质好。更由于是油砂土或砂壤土,山牛蒡长得直,表面附着泥土少,在加工搓皮中不易折断,出成率高。
2水文情况
庄河为长白山千山余脉的延伸,自上而下形成的独立水系,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更为清洁卫生,不但PH值适中,而且富含钾、镁、铁等微量元素。全市361个村,村村有河,其中碧流河环绕于西部,庄河、英那河襟带于中,湖里河、地音河纵贯其东,全部河流发源于庄河北部山区,流经中部丘陵及南部沿海平原。庄河市全年降雨量860ml,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水中微生物和各种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灌溉要求。
3气候情况
庄河属北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全市平均气温8.2℃,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540小时,日照率55%,超过10℃以上的有效活动积温3369℃,春季降水量少,气温上升快,夏季高温潮湿,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空气湿度大。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凉爽,低云明显减少,降雨量比夏季明显减少,全年海陆风明显,夜北昼南,昼夜温差平稳,在整个山牛蒡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平均10度,有利于山牛蒡的营养积累均衡生长。

地域范围

根据庄河山牛蒡独特品质形成对产地环境和生产条件的要求,适应庄河山牛蒡的生产区域主要地处在英那河、碧流河、庄河和湖里河为主的四大水域和全市361条大小河流流经区域周围,其经纬度为南起北纬39°27′52″,北至40°2′43″,西起东经122°29′10″,东至123°17′56″之间。其界定的范围为东起鞍子山乡花院村,西至明阳镇尖山村,南起黑岛镇蔡家村,北至塔岭镇兴隆村。具体界定的乡(镇)、村为:
大营镇:新房、四门孙、八家、孙屯、大营、红丰、苗家、四家村
吴炉镇:殿义、徐营、龙母、榆树房、小孤山、平山、黄岭、和平、曹隈、光华、三尖泡、小房身村
徐岭镇:杨树房、大房身、双丰、吕屯、宫洼村
光明山镇:平山、冯屯、前阳、吕沟、乔屯、财主房村
黑岛镇:蔡家村
青堆镇:三和村
鞍子山乡:花院村
栗子房镇:永记村
兰店乡:兰店村
太平岭乡:歇马、大赵、太平岭村
大郑镇:翁店村明阳镇:尖山村
塔岭镇:东瓜川、兴隆村
城山镇:吉庆、恒利、胜利、菜园村
蓉花山镇:刁桥村

品质特性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庄河山牛蒡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 感官特征 ①外观:长条棒锥型,颜色为黄白色,有绒毛、无空心、无机械损伤,大小均匀;
②气味:具有山牛蒡独有的清香味,无异味;
③口感:味甘、清脆、鲜嫩;
④杂质:无有毒、有害物质,无虫蛀及其它杂质,无霉烂;
⑤分级:可按合同约定的规格分级。2. 内在品质指标
据初步检测,庄河山牛蒡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2.15克;总糖2.2%、脂肪0.2%、灰分1.1%;每100克鲜品中含磷77mg、铁1.43mg、钙113.92mg。
3. 安全要求
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符NY/5086-2005标准要求。

生产方式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及特定的生产方式,是庄河山牛蒡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1. 生产基地选择。生产基地应选择为沿河流域附近的油砂土和中性砂壤土。生产基地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公路干线,周围无任何化工厂和大型畜牧场,空气清新,灌溉用水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产地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
2. 播种时间。山牛蒡在庄河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一般为夏季在6月20日左右种植。
3. 品种选择。秋播山牛蒡一般用中晚熟品种,如“柳川理想”、“野川”等。
4. 土壤选择
山牛蒡为深根性蔬菜,对土壤要求较严,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培。种植牛蒡应选择前茬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栽培,最好2-3年没有种植过山牛蒡的地块。另外,可以选择前茬为玉米、甘著的地块,禁止选择前茬为豆科植物的地块。
5.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翻晒土,深翻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过筛优质农家肥2000kg以上,配64%磷酸二铵15kg,50%硫酸钾和46%尿素各10kg,然后做高畦,畦宽105cm、沟宽40-50cm、沟深40cm。
6. 播种
1. 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2-3%拌种。
2. 播 种 量:用发芽率80%以上的种子,每亩用量1000-1500克。
3. 播种方式:开15cm行距、深3cm小沟条播,覆土1.5cm。
4. 保墒措施:喷封闭药后,盖0.5-1.0cm稻壳。
7. 间苗定苗
间苗在1-2片真叶,定苗在3-4片真叶,行距15cm,株距3cm。定苗时除去劣苗及过旺苗,留苗要大小一致。早收获上市的留苗间距大一些,晚收获上市的适当密一些,以免间距大,使牛蒡直根过于粗大,影响外观质量。
8. 除草
山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向根部培土,有利于直根的生长和膨大。对杂草偏重的地块,每亩用50%“精禾草克”50-60ml, 兑水15-20kg,于下午16时喷施。
9. 追肥
八月中旬根据长势每亩撒施尿素10-15kg,禁止使用含氯化肥。
10. 病虫害的防治
1. 害虫
山牛蒡的主要害虫有根结线虫、蚜虫、蛴螬等。
①治根结线虫:合理轮作,倒茬。
②蚜虫:每亩用10%蚍虫林粉2000倍喷雾。
③地下害虫:
A合理安排茬口,最好前茬为豆科植物的地块。
B秋末冬初,深翻土地。在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在秋末冬初深翻土地,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鸟类吃掉。
C人工捕捉在成虫发生时期,可在傍晚成虫取食交配时,直接人工捕捉。
D使用化肥抑虫。在翻地时施用碳酸氢氨、氨水作底肥,其散发出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E使用腐熟的厩肥,以杀死虫卵和幼虫。
F利用黑光灯诱杀。以灯光、趋化剂、性诱剂诱杀成虫。
G毒饵诱杀。幼虫每667平方米用90%的敌百虫晶体50g,或50%的辛硫磷100ml,兑适量水配成药液,拌入3-4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的花生饼中,傍晚顺垄撒入田间,可有效地防治地老虎。
2. 病害:从3-4叶期开始,用70%甲基托布菌1000倍喷施,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上10天。
11. 收获
10月下旬,严霜后开始收获。采收时,在地面上留15cm长的叶柄,割去叶片,在根的侧面挖到根长的一半时,就可用手拨出。收获后除去泥土,也可用机械采收。不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收获,都要避免损伤,保证根茎完整,然后除去泥土,进行分级捆把,出售。

包装规范

1. 包装标识
庄河山牛蒡的加工品为盐渍产品。以无毒的塑料桶盛装,每桶50公斤,桶的表面标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级、毛重、净重、生产日期、出品单位,防压,防倒置标识。
2. 贮藏。本产品贮藏在干净卫生的库房内,库房内设有鼠夹和挡鼠板,并做到专库专用,不与其它物质一起混放。
3. 运输。采用专门卫生的车辆运输,运输中严禁与农药及可污染的物质一起混装。

产品百科
庄河山牛蒡,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庄河市的土壤多为棕壤土和油沙土,适合山牛蒡的生长。庄河山牛蒡为长条棒锥型、黄白色、有绒毛、无空心、大小均匀,具有独特的清香味,味甘、清脆、鲜嫩,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素中之荤”。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庄河山牛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庄河山牛蒡
产地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
品质特点
味甘、清脆、鲜嫩,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1690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1年12月15日

庄河山牛蒡产品特点

庄河山牛蒡感官特征

清炒牛蒡清炒牛蒡

庄河山牛蒡感官特征主要包括:

①外观:长条棒锥型,颜色为黄白色,有绒毛、无空心、无机械损伤,大小均匀;
②气味:具有山牛蒡独有的清香味,无异味;
③口感:味甘、清脆、鲜嫩;
④杂质:无有毒、有害物质,无虫蛀及其它杂质,无霉烂;
⑤分级:可按合同约定的规格分级。
分级
级别/规格
最大直径(厘米)
长度(厘米)
一级
1.0-1.3
20以上
二级
0.7-1.0
15以上
三、四级
1.3-1.8
20以上
五级
0.5-0.7
15以上
六级
1.0以上
10以上

庄河山牛蒡品质指标

据初步检测,庄河山牛蒡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2.15克;总糖2.2%、脂肪0.2%、灰分1.1%;每100克鲜品中含磷77毫克、铁1.43毫克、钙113.92毫克。

庄河山牛蒡药用价值

山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山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
山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山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山牛蒡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

牛蒡茶牛蒡茶

庄河山牛蒡产地环境

庄河山牛蒡土壤地貌

庄河山牛蒡庄河山牛蒡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南濒黄海与朝鲜隔海相望,北倚群山,与岫岩接壤,东与东港市毗邻,西靠普兰店以碧流河为界。全市总面积4069平方公里,自然概况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增高,境内有大小河流364条,其中英那河庄河碧流河湖里河水域流经面积最大。长期以来,由于河水中泥沙的常年流经和河两岸杂草树叶的常年淤积形成了肥沃的油砂土或砂壤土,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腐殖质厚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达1.6以上,氮磷钾含量高,其中钾的含量最为丰富,不但为山牛蒡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营养条件,而且由于土质疏松,致使山牛蒡扎根深,长得直,表面光滑,色泽油亮,产量高,品质好。更由于是油砂土或砂壤土,山牛蒡长得直,表面附着泥土少,在加工搓皮中不易折断,出成率高。

庄河山牛蒡水文情况

庄河为长白山千山余脉的延伸,自上而下形成的独立水系,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更为清洁卫生,不但pH值适中,而且富含钾、镁、铁等微量元素。全市361个村,村村有河,其中碧流河环绕于西部,庄河、英那河襟带于中,湖里河、地音河纵贯其东,全部河流发源于庄河北部山区,流经中部丘陵及南部沿海平原。庄河市全年降雨量860毫升,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水中微生物和各种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灌溉要求。

庄河山牛蒡气候情况

庄河属北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全市平均气温8.2℃,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540小时,日照率55%,超过10℃以上的有效活动积温3369℃,春季降水量少,气温上升快,夏季高温潮湿,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空气湿度大。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凉爽,低云明显减少,降雨量比夏季明显减少,全年海陆风明显,夜北昼南,昼夜温差平稳,在整个山牛蒡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平均10度,有利于山牛蒡的营养积累均衡生长。

庄河山牛蒡种植基地庄河山牛蒡种植基地

庄河山牛蒡历史渊源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庄河就引进种植山牛蒡,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山牛蒡的地区之一。
2009年4月起,为适应国际市场对山牛蒡的需求,克服原有山牛蒡品种劣质、低产、低效等劣性,庄河市山野菜协会决定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生产加工,并进行山牛蒡高产栽培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培育出黄金山牛蒡品种。

庄河山牛蒡生产情况

2012年,庄河市山牛蒡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8000吨左右,产值3000万元。

庄河山牛蒡产品荣誉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庄河山牛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庄河山牛蒡地理标志

庄河山牛蒡地域保护范围

庄河山牛蒡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起鞍子山乡花院村,西至明阳镇尖山村,南起黑岛镇蔡家村,北至塔岭镇兴隆村。地理坐标:东经122°29′10″-123°17′56″,北纬39°27′52″-40°2′43″。

庄河山牛蒡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庄河山牛蒡庄河山牛蒡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及特定的生产方式,是庄河山牛蒡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1、生产基地选择。生产基地应选择为沿河流域附近的油砂土和中性砂壤土。生产基地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公路干线,周围无任何化工厂和大型畜牧场,空气清新,灌溉用水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产地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
2、播种时间。山牛蒡在庄河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一般为夏季在6月20日左右种植。
3、品种选择。秋播山牛蒡一般用中晚熟品种,如“柳川理想”、“野川”等。
4、土壤选择
山牛蒡为深根性蔬菜,对土壤要求较严,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培。种植牛蒡应选择前茬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栽培,最好2-3年没有种植过山牛蒡的地块。另外,可以选择前茬为玉米、甘著的地块,禁止选择前茬为豆科植物的地块。
5、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翻晒土,深翻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过筛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配64%磷酸二铵15千克,50%硫酸钾和46%尿素各10千克,然后做高畦,畦宽105厘米、沟宽40-50厘米、沟深40厘米。
6、播种
(1)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2-3%拌种。
(2)播种量:用发芽率80%以上的种子,每亩用量1000-1500克。
(3)播种方式:开15厘米行距、深3厘米小沟条播,覆土1.5厘米。
(4)保墒措施:喷封闭药后,盖0.5-1.0厘米稻壳。
7、间苗定苗
间苗在1-2片真叶,定苗在3-4片真叶,行距15厘米,株距3厘米。定苗时除去劣苗及过旺苗,留苗要大小一致。早收获上市的留苗间距大一些,晚收获上市的适当密一些,以免间距大,使牛蒡直根过于粗大,影响外观质量。
8、除草
山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向根部培土,有利于直根的生长和膨大。对杂草偏重的地块,每亩用50%“精禾草克”50-60毫升, 兑水15-20千克,于下午16时喷施。
9、追肥
八月中旬根据长势每亩撒施尿素10-15千克,禁止使用含氯化肥。
10、病虫害的防治
(1)害虫
山牛蒡的主要害虫有根结线虫、蚜虫、蛴螬等。
①治根结线虫:合理轮作,倒茬。
②蚜虫:每亩用10%蚍虫林粉2000倍喷雾。
③地下害虫:
A、合理安排茬口,最好前茬为豆科植物的地块。
B、秋末冬初,深翻土地。在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在秋末冬初深翻土地,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鸟类吃掉。
C、人工捕捉在成虫发生时期,可在傍晚成虫取食交配时,直接人工捕捉。
D、使用化肥抑虫。在翻地时施用碳酸氢氨、氨水作底肥,其散发出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E、使用腐熟的厩肥,以杀死虫卵和幼虫。
F、利用黑光灯诱杀。以灯光、趋化剂、性诱剂诱杀成虫。
G、毒饵诱杀。幼虫每667平方米用90%的敌百虫晶体50克,或50%的辛硫磷100毫升,兑适量水配成药液,拌入3-4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的花生饼中,傍晚顺垄撒入田间,可有效地防治地老虎。
(2)病害:从3-4叶期开始,用70%甲基托布菌1000倍喷施,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上10天。
11、收获
10月下旬,严霜后开始收获。采收时,在地面上留15厘米长的叶柄,割去叶片,在根的侧面挖到根长的一半时,就可用手拨出。收获后除去泥土,也可用机械采收。不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收获,都要避免损伤,保证根茎完整,然后除去泥土,进行分级捆把,出售。
  • 质量安全规定
庄河山牛蒡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符NY/5086-2005标准要求。
安全指标
项目
指标
乐果(dimctboate)
≤1
敌敌畏(dichlorvos)
≤0.2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0.2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05
毒死蜱(chlorpyrefos)
≤1
百菌清(chlorothalonil)
≤1
多菌灵(carbendazim)
≤0.5
铅(以Pb计)
≤0.2
镉(以Cb计)
≤0.05
注: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