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大米

原产地黑龙江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会

- 产地市县: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077
- 地标认证时间:2013
- 品质特点:洁白清亮,晶莹剔透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3年第1925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3年04月15日
产品介绍

兴凯湖大料的原料种植以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创新研究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为主导栽培技术,建立起品种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和本田叶龄诊断技术管理为内容的“三化一管”技术体系。全面推广应用叶龄诊断、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和航化健身防病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积累。因此,兴凯湖大米纯若矿泉之水;味有玉质之香。
兴凯湖大米的原料种植生产具有“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优势。基地水稻种植执行绿色食品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应芽种、统一测土配肥、统一农药供应,统一航化植保技术。充分显示出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优势。
兴凯湖大米生产经营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组建米业公司、专业社团等合作组织,形成了5家龙头企业+16家骨干企业的加工强势。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保证了大米外观品相和内在品质,以高质量、高附加值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

兴凯湖畔的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和密山市所属乡镇是兴凯湖大米的产地。区域主体属三江平原,北倚完达山,南傍兴凯湖,形成了西北东南低的低山丘陵、山前漫岗、冲击平原、沿江低平原及滨湖低平原的地貌类型,平原地区坡降为1/8000-10000。土壤多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20cm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为4.46—6.23%,PH值5.6—6.6。境内的大、小兴凯湖,是全国边境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充沛,湿地广袤,天蓝地净,水清无污。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东北最大灌区兴凯湖灌区主体工程第二泄洪闸竣工,保证了辖区内水稻种植全部实现湖水自流灌溉。兴凯湖大米产地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13℃。年平均气温2.7℃—4.0℃,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3—2525.4小时,≥10℃的有效积温为2500℃—2650℃。无霜期一般在120-140天。这种独有的生态气候条件为兴凯湖畔水稻生长提供了生态极佳、土壤冻融交替作用时间长和昼夜温差利于干物质积累的适宜环境。

地域范围

兴凯湖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涵盖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黑龙江省八五一○农场、黑龙江省庆丰农场等6个农场,以及密山市所属知一镇、柳毛乡、杨木乡、兴凯湖乡、承紫河乡、白泡子乡、当壁镇、二人班乡、密山镇、连珠山镇、太平乡、和平乡、黑台镇、兴凯镇、裴德镇、富源乡等16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北纬45°01′10″~46°00′00″,东经132°05′00″~133°30′00″,保护面积416505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45711公顷,大米产量1591837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观特征:兴凯湖大米外观米粒完整均匀,洁白清亮,晶莹剔透 。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
2. 内在品质指标:兴凯湖大米粗蛋白含量大于7%,直链淀粉含量大于16%,支链淀粉(占淀粉)大于80%,胶稠度大于78mm,食味品质大于80分。
3. 安全要求:兴凯湖大米产地环境要求符合NY/T391《绿色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标准》。水分和卫生指标符合NY/T491《绿色食品大米标准》中规定。
4. 包装:兴凯湖大米的包装遵循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的规定。包装的材料、尺寸、标志与标签、贮存与运输等均应符合国家规定。
5. 运输和贮藏:兴凯湖大米的运输和贮藏过程符合NY/T1065的规定。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成品装卸轻拿轻放,不得露天堆放。成品库房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成品贮藏堆放必须有垫板,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外,按批次码堆,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仓存放。

生产方式

1. 产地要求:兴凯湖大米产地土壤多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4.46—6.23%,PH值5.6—6.6。无霜期125—140天,年平均≥10℃活动积温2500—2650℃,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产地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全部采用无污染的兴凯湖水灌溉。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要求。
2. 品种范围:空育131. 龙粳26. 垦鉴稻6号、垦稻12
3. 生产过程管理:兴凯湖大米原料水稻生产过程实行“五统一”的规范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获。管理局和密山市均制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水稻基地管理办法》。生产过程中肥料使用严格按照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进行,以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少量化肥为辅。农药使用严格按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进行,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收获:按品种单独收获。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00℃以上),小穗轴及副护颖黄花率达95%时为收割适期。收获在晴天进行,采用机械分段收割、机械直收两种方式。机械分段收割,割茬高度20cm,晒铺6—7天,子粒水分在16%及时拾脱。半喂入式收割机械直收,可在枯霜前开始。联合收割机直收,在枯霜后进行,控制滚筒转速谷外糙率不超过2%,综合损失控制在3%以下。
产后处理:收获后,稻谷单运、单储、单加工,确保不混杂,确保稻谷质量符合GB/T17891标准要求,贮藏和运输符合NY/T1056标准。
5. 生产记录:兴凯湖大米生产的全过程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起从水稻种植到大米加工的一整套生产档案,全程记录技术措施、投入品使用等生产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包装规范

地域范围内的兴凯湖大米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兴凯湖大米”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兴凯湖大米,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凯湖大米产地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13℃。年平均气温2.7℃-4.0℃,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3-2525.4小时,适宜种植水稻。兴凯湖大米外观米粒完整均匀,洁白清亮,晶莹剔透。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凯湖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兴凯湖大米
产地名称
黑龙江省
品质特点
洁白清亮,晶莹剔透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3年第1925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3年04月15日

兴凯湖大米产品特点

兴凯湖大米品质特性

兴凯湖大米外观米粒完整均匀,洁白清亮,晶莹剔透。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

兴凯湖大米营养价值

兴凯湖大米粗蛋白含量大于7%,直链淀粉含量大于16%,支链淀粉(占淀粉)大于80%,胶稠度大于78毫米,食味品质大于80分。
兴凯湖大米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大米产地环境

兴凯湖大米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畔的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和密山市所属乡镇是兴凯湖大米的产地。区域主体属三江平原,北倚完达山,南傍兴凯湖,形成了西北东南低的低山丘陵、山前漫岗、冲击平原、沿江低平原及滨湖低平原的地貌类型,平原地区坡降为1/8000-10000。土壤多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20厘米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为4.46-6.23%,pH值5.6-6.6。境内的大、小兴凯湖,是全国边境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充沛,湿地广袤,天蓝地净,水清无污。
兴凯湖大米产地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13℃。年平均气温2.7℃-4.0℃,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3-2525.4小时,≥10℃的有效积温为2500℃-2650℃。无霜期一般在120-140天。这种独有的生态气候条件为兴凯湖畔水稻生长提供了生态极佳、土壤冻融交替作用时间长和昼夜温差利于干物质积累的适宜环境。
兴凯湖大米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大米历史渊源

1994年,兴凯湖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5年,黑龙江垦区大力调整了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相继成立六家米业公司。
2001年底,北大荒米业开始了垦区稻米产业品牌的整合之路,把原来六家米业公司整合为一个米业集团公司。
2001年,东北最大灌区兴凯湖灌区主体工程第二泄洪闸竣工,保证了辖区内水稻种植全部实现湖水自流灌溉。
兴凯湖大米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大米生产情况

1992年,兴凯湖农场种植水稻3万多亩,加工大米的剩余稻壳约2400吨,堆积如山。
1993年,兴凯湖农场种植水稻7万亩,稻壳数量为6000吨,
1994年,兴凯湖农场种植水稻15万亩,全部加工成大米,稻壳数量达12000吨。
2013年,黑龙江省兴凯湖大米保护面积416505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45711公顷,大米产量1591837吨。

兴凯湖大米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凯湖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兴凯湖大米兴凯湖大米

兴凯湖大米地理标志

兴凯湖大米地域保护范围

兴凯湖大米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兴凯湖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32°05′00″-133°30′00″,北纬45°01′10″-46°00′00″。

兴凯湖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兴凯湖大米产地土壤多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2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4.46-6.23%,pH值5.6-6.6。无霜期125-140天,年平均≥10℃活动积温2500-2650℃,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产地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全部采用无污染的兴凯湖水灌溉。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要求。
(2)品种范围:空育131、龙粳26、垦鉴稻6号、垦稻12。
(3)生产过程管理:兴凯湖大米原料水稻生产过程实行“五统一”的规范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获。管理局和密山市均制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水稻基地管理办法》。生产过程中肥料使用严格按照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进行,以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少量化肥为辅。农药使用严格按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进行,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收获:按品种单独收获。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00℃以上),小穗轴及副护颖黄花率达95%时为收割适期。收获在晴天进行,采用机械分段收割、机械直收两种方式。机械分段收割,割茬高度20厘米,晒铺6-7天,子粒水分在16%及时拾脱。半喂入式收割机械直收,可在枯霜前开始。联合收割机直收,在枯霜后进行,控制滚筒转速谷外糙率不超过2%,综合损失控制在3%以下。
产后处理:收获后,稻谷单运、单储、单加工,确保不混杂,确保稻谷质量符合GB/T17891标准要求,贮藏和运输符合NY/T1056标准。
(5)生产记录:兴凯湖大米生产的全过程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起从水稻种植到大米加工的一整套生产档案,全程记录技术措施、投入品使用等生产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安全要求:兴凯湖大米产地环境要求符合NY/T391《绿色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标准》。水分和卫生指标符合NY/T491《绿色食品大米标准》中规定。
(2)包装:兴凯湖大米的包装遵循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的规定。包装的材料、尺寸、标志与标签、贮存与运输等均应符合国家规定。
(3)运输和贮藏:兴凯湖大米的运输和贮藏过程符合NY/T1065的规定。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成品装卸轻拿轻放,不得露天堆放。成品库房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成品贮藏堆放必须有垫板,离地10厘米以上,离墙20厘米以外,按批次码堆,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仓存放。
  • 标志使用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兴凯湖大米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兴凯湖大米”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