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香菇

原产地山东
青岛胶南市大村镇农业服务中心

- 产地市县: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食用菌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744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菇形端正,呈扁半球型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1690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12月15日
产品介绍

大村镇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西部,白马河纵贯全境,东依藏马山,南接胶南市亿吨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诸城市,北通胶州市。“大村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辖大村中村、前村、大石岭等82个行政村。香菇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鲜香菇15000吨。大村香菇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19°30′~120°11′,北纬35°35′~36°08′,海拔5m~174m。自1983年开始引进食用菌,上世纪九十年代,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逐渐从南方引进,大村村民薛绍忠在自家进行种植,后因受规模限制,到邻镇发展,经验和技术基本成熟后,2006年在大村前村租地200亩,开始发展规模化种植食用菌到现在,从此拉开了大村香菇生产大发展的序幕。2009年、2012年大村镇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乡(镇)”,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2015年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参加第十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绿博会金奖”, 参加名特优农产品评选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大村行政区划面积1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6%。大村镇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丘连绵起伏,有藏马山、老桃山、重罗山、天台山、石楼山和龙古山等山系,其中以藏马山最负盛名;发源于诸城市鲁山东麓的白马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形成两岸河谷平原。全镇耕地土壤主要是砂壤土。此区域土壤未受污染,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大村香菇种植范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2. 水文情况:大村镇境内水库、塘坝密布,总计有一百多个,水系发达,水资源极其丰富。大村香菇灌溉用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气候情况:胶南市濒临黄海,属典型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2.2℃,年有效积温3986-4400℃,夏季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3℃;冬季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2℃,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区域内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7h,无霜期202d,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800.1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适宜菌类作物生长。

地域范围

大村镇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西部,白马河纵贯全境,东依藏马山,南接胶南市亿吨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诸城市,北通胶州市。“大村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辖大村中村、前村、大石岭等82个行政村。香菇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鲜香菇15000吨。大村香菇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19°30′~120°11′,北纬35°35′~36°08′,海拔5m~174m。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大村香菇菇形端正,呈扁半球型,菌盖直径5cm~8cm,菌盖内卷,表面浅褐色,菌柄有纤毛状鳞片,菌褶放射状均匀排列,菌肉原白色,肉质细密、有弹性。
2. 大村香菇内在品质指标:大村香菇平均微量元素含量为:含钙≥59mg/kg、磷≥980mg/kg、铁≥18mg/kg、锌≥8mg/kg、维生素B10 ≥12mg/100g、维生素B2≥132mg/g。粗蛋白≥3%、纤维素≥35g/kg。大村香菇栽培所选木材均为硬质木料,为香菇提供了更好的营养基础,大村香菇含有丰富的香菇多糖、香菇太生等多种有机质。
3. 大村香菇口味独特:大村镇昼夜温差较南方大,白天一般气温在21℃~25℃左右,夜间降至15℃~18℃左右,有利于表面菌丝互相交织、扭结,从而更好的向周围菌丝吸收养分。这有利于香菇的鲜味成分(核酸构成成分)的积累。从而使大村香菇味道更鲜美。
4. 安全要求:大村香菇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标准执行。

生产方式

大村香菇,实行袋料栽培。于每年的8月制作二级菌种,11月至翌年2月制作栽培种,12月至翌年4月发菌,5月下地转色,6月中下旬出菇,大村香菇一般采收6潮菇,从6月下旬到11月上旬采收完毕。
1. 原料准备、菌袋制作:1. 主要原料、辅料:木屑、麦麸、蔗糖、石膏粉等。2. 栽培种配方: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3)培养料配制:按照配方要求,将锯末筛好,量取所需要的数量。先把麦麸、石膏粉搅拌均匀,再与锯末混合拌匀,然后边加含蔗糖的水边拌料,拌3-4遍,闷料1h-2h再拌一遍,检测含水量,用手紧捏培养料见水印而不滴水,含水量在65%左右。(4)装袋:配制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5个人一组,一人装料,一人装袋,3个人扎口,lh可装240袋~300袋。当天配制的培养料要当天装袋。(5)灭菌:当日装袋,当天火菌,烧火要掌握两头猛,中间稳。开始大火猛烧, 4h~6h达到100℃,然后稳火,保持温度不变,维持14h~16h停火。
2. 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室)中进行,先将菌棒、酒精灯、菌种、接种勾等装入接种箱,用气雾消毒剂密闭灭菌半小时,接种人员用75%酒精擦手消毒然后开始接种,接种程序为: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拔下二级菌种瓶的棉塞→取蘸有酒精的接种钩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将接种钩在火焰上方进入二级菌种瓶内冷却后,钩取一块带有培养基的菌丝体→在火焰上方将这块菌种取出并迅速转入到待接种的菌棒上→在火焰上方同时塞好二级菌种瓶的棉塞,菌棒立即封蜡或套袋,蜡的温度不可太高。接种操作要一气呵成,中途不可随意出入。如需中途停止操作,要随即熄灭酒精灯。再次操作之前,接种箱(室)要再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 发菌:大村香菇的发菌和出菇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棚的骨架一般采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冬季采取保温措施,夏季采取遮荫降温措施。顶高2.5m~3m,跨度4m~5m,长度45m。每㎡可摆放菌棒约100个,每亩摆放菌棒7000个。按井字形摆放,高6层左右,既适合保温,又方便检查。
4. 香菇生产技术管理:1. 培养室的要求:干燥、干净、暗光、通风。使用前要清扫、消毒一次,用气雾消毒剂点燃消毒。2. 温度调节:23℃~25℃恒温发菌,先期注意保温,后期注意通风。(3)翻堆检查:7d后结合翻堆检查杂菌,发现有杂菌的要及时检出,30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检出杂菌棒,菌棒内外互换,增加氧气,菌丝生长一致。气温20℃以下,堆形井字型,每层4个,气温25℃以上,堆三角形,每层3个。(4)刺孔增氧促长:接种后第10d~15d适时、适量刺孔通气,菌丝长满全棒后再扎孔一次,孔数16~20眼,深2.5cm左右。
5. 转色管理:转色主要通过调节温差,加大通风,增加光照等方式进行,温差达10℃以上,通风,15d~20d即可完成转色。转色标准为表面已有70%~80%转为褐色,有黄水出现,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气味。(6)出菇管理:菌袋通过培养、转色等过程,生理已经成熟,在适宜的情况下,即可安排出菇。出菇场地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的要求,水、电、路配套。喷水管理要看天,防霉菌。 香菇生长期的喷水,要在连晴天气菌棒表皮稍干时进行,防止湿度过高,造成霉菌烂筒。干湿交替要适度,防失控。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揭膜通风8h~10h,让菌棒表面稍干,然后再喷水催蕾,进入下一潮菇管理。采菇加工要适期,防开伞。香菇采收一般在八成熟,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还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时采收。恢复养菌补水出二茬菇。每茬菇采收后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菌,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为下茬出菇奠定物质基础。
5. 病虫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病害主要有木霉、面包霉等,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等。对病虫害的防治,着重采用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改善栽培条件,满足香菇生长发育各个环节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使菌袋每个阶段都处于旺盛生长态势,让病害无法侵染。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393-2000)。

包装规范

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大村镇农业服务中心)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法人治理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村香菇”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①自觉接受登记持有人的监督检查;②保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质和信誉;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产品百科
大村香菇,山东省青岛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村香菇菇形端正,呈扁半球型,菌盖直径5厘米—8厘米,菌盖内卷,表面浅褐色,菌柄有纤毛状鳞片,菌褶放射状均匀排列,菌肉原白色,肉质细密、有弹性。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大村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大村香菇
产地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
品质特点
菇形端正,呈扁半球型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1690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1年12月15日

大村香菇产品特点

大村香菇品质特性

大村香菇菇形端正,呈扁半球型,菌盖直径5厘米—8厘米,菌盖内卷,表面浅褐色,菌柄有纤毛状鳞片,菌褶放射状均匀排列,菌肉原白色,肉质细密、有弹性。

大村香菇营养价值

大村香菇内在品质指标:大村香菇平均微量元素含量为:含钙≥59毫克/千克、磷≥980毫克/千克、铁≥18毫克/千克、锌≥8毫克/千克、维生素B10≥12毫克/100克、维生素B2≥132毫克/克。粗蛋白≥3%、纤维素≥35克/千克。大村香菇栽培所选木材均为硬质木料,为香菇提供了更好的营养基础,大村香菇含有丰富的香菇多糖、香菇太生等多种有机质。
大村香菇大村香菇

大村香菇产地环境

大村香菇土壤地貌

大村行政区划面积1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6%。大村镇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丘连绵起伏,有藏马山、老桃山、重罗山、天台山、石楼山和龙古山等山系,其中以藏马山最负盛名;发源于诸城市鲁山东麓的白马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形成两岸河谷平原。全镇耕地土壤主要是砂壤土。此区域土壤未受污染,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大村香菇种植范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大村香菇水文情况

大村镇境内水库、塘坝密布,总计有一百多个,水系发达,水资源极其丰富。大村香菇灌溉用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大村香菇气候情况

胶南市濒临黄海,属典型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2.2℃,年有效积温3986—4400℃,夏季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3℃;冬季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2℃,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区域内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7小时,无霜期20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800.1毫米,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适宜菌类作物生长。
大村香菇大村香菇

大村香菇历史渊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逐渐从南方引进,大村村民薛绍忠在自家进行种植,后因受规模限制,到邻镇发展。
2006年,在大村前村租地200亩,开始发展规模化种植食用菌。
大村香菇大村香菇

大村香菇生产情况

2011年,大村香菇种植面积4000亩,产鲜香菇15000吨。
大村香菇大村香菇

大村香菇产品荣誉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大村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村香菇大村香菇

大村香菇地理标志

大村香菇地域保护范围

大村香菇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青岛市大村镇中村、前村、大石岭等8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00″—120°11′00″,北纬35°35′00″—36°08′00″。

大村香菇质量技术要求

  • 生产技术要求
大村香菇,实行袋料栽培。于每年的8月制作二级菌种,11月至翌年2月制作栽培种,12月至翌年4月发菌,5月下地转色,6月中下旬出菇,大村香菇一般采收6潮菇,从6月下旬到11月上旬采收完毕。
(1)原料准备、菌袋制作
主要原料、辅料:木屑、麦麸、蔗糖、石膏粉等。
栽培种配方: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
培养料配制:按照配方要求,将锯末筛好,量取所需要的数量。先把麦麸、石膏粉搅拌均匀,再与锯末混合拌匀,然后边加含蔗糖的水边拌料,拌3—4遍,闷料1小时—2小时再拌一遍,检测含水量,用手紧捏培养料见水印而不滴水,含水量在65%左右。
装袋:配制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5个人一组,一人装料,一人装袋,3个人扎口,l小时可装240袋—300袋。当天配制的培养料要当天装袋。
灭菌:当日装袋,当天火菌,烧火要掌握两头猛,中间稳。开始大火猛烧,4小时—6小时达到100℃,然后稳火,保持温度不变,维持14小时—16小时停火。
(2)接种
接种在接种箱(室)中进行,先将菌棒、酒精灯、菌种、接种勾等装入接种箱,用气雾消毒剂密闭灭菌半小时,接种人员用75%酒精擦手消毒然后开始接种,接种程序为: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拔下二级菌种瓶的棉塞→取蘸有酒精的接种钩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将接种钩在火焰上方进入二级菌种瓶内冷却后,钩取一块带有培养基的菌丝体→在火焰上方将这块菌种取出并迅速转入到待接种的菌棒上→在火焰上方同时塞好二级菌种瓶的棉塞,菌棒立即封蜡或套袋,蜡的温度不可太高。接种操作要一气呵成,中途不可随意出入。如需中途停止操作,要随即熄灭酒精灯。再次操作之前,接种箱(室)要再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发菌
大村香菇的发菌和出菇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棚的骨架一般采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冬季采取保温措施,夏季采取遮荫降温措施。顶高2.5米—3米,跨度4米—5米,长度45米。每平方米可摆放菌棒约100个,每亩摆放菌棒7000个。按井字形摆放,高6层左右,既适合保温,又方便检查。
(4)香菇生产技术管理
培养室的要求:干燥、干净、暗光、通风。使用前要清扫、消毒一次,用气雾消毒剂点燃消毒。
温度调节:23℃—25℃恒温发菌,先期注意保温,后期注意通风。
翻堆检查:7天后结合翻堆检查杂菌,发现有杂菌的要及时检出,30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检出杂菌棒,菌棒内外互换,增加氧气,菌丝生长一致。气温20℃以下,堆形井字型,每层4个,气温25℃以上,堆三角形,每层3个。
刺孔增氧促长:接种后第10天—15天适时、适量刺孔通气,菌丝长满全棒后再扎孔一次,孔数16—20眼,深2.5厘米左右。
转色管理:转色主要通过调节温差,加大通风,增加光照等方式进行,温差达10℃以上,通风,15天—20天即可完成转色。转色标准为表面已有70%—80%转为褐色,有黄水出现,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气味。
出菇管理:菌袋通过培养、转色等过程,生理已经成熟,在适宜的情况下,即可安排出菇。
出菇场地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的要求,水、电、路配套。
喷水管理要看天,防霉菌。香菇生长期的喷水,要在连晴天气菌棒表皮稍干时进行,防止湿度过高,造成霉菌烂筒。
干湿交替要适度,防失控。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揭膜通风8小时—10小时,让菌棒表面稍干,然后再喷水催蕾,进入下一潮菇管理。
采菇加工要适期,防开伞。香菇采收一般在八成熟,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还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时采收。
恢复养菌补水出二茬菇。每茬菇采收后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菌,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为下茬出菇奠定物质基础。
(5)病虫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病害主要有木霉、面包霉等,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等。对病虫害的防治,着重采用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改善栽培条件,满足香菇生长发育各个环节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使菌袋每个阶段都处于旺盛生长态势,让病害无法侵染。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393-2000)。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大村香菇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标准执行。

大村香菇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大村镇农业服务中心)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法人治理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村香菇”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