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黑木耳

陕西省镇巴县食用菌技术服务推广站 【管理

原产地陕西

– 产地市县: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食用菌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363
– 地标认证时间:2018
– 品质特点:耳型均匀、朵大肉厚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651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8年2月12日
地域范围

汉中市镇巴县所辖泾洋镇、杨家河镇、小洋镇、渔渡镇、赤南镇、盐场镇、巴山镇、平安镇、巴庙镇、兴隆镇、观音镇、碾子镇、长岭镇、仁村镇、三元镇、黎坝镇、简池镇、永乐镇、大池镇、青水镇共计20个镇(办)18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5′30″~108°16′42″,北纬32°08′54″~32°50′42″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镇巴黑木耳,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镇巴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无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时数1327.8小时,年均降水量1250-135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3%-80%,适宜栽培木耳。镇巴黑木耳耳型均匀、朵大肉厚,色泽好,耳面黑褐色有光泽,耳背灰白;干耳质脆易折断、个体分散,气味微香;发泡率高,耳片似花,耳根较小,耳片舒展有韧性,肉厚胶质半透明,口感柔嫩,味道清香鲜美。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镇巴黑木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镇巴黑木耳
产地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
品质特点
耳型均匀、朵大肉厚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2651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8年2月12日

镇巴黑木耳产品特点

镇巴黑木耳品质特性

镇巴黑木耳耳型均匀、朵大肉厚,色泽好,耳面黑褐色有光泽,耳背灰白;干耳质脆易折断、个体分散,气味微香;发泡率高,耳片似花,耳根较小,耳片舒展有韧性,肉厚胶质半透明,口感柔嫩,味道清香鲜美。

镇巴黑木耳营养价值

镇巴黑木耳内含物丰富,每百克中粗蛋白含量≤12.00克,粗纤维≥50.00克,含锌、硒等微量元素。

镇巴黑木耳产地环境

镇巴黑木耳气候特征

镇巴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无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时数1327.8小时,年均降水量1250-135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3%-8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适宜。年均昼夜温差9.8℃。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明显。

镇巴黑木耳地形地貌

镇巴黑木耳生产区域处于大巴山深处,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大,昼夜温差明显。生产区域内群山连绵,沟谷幽深,海拔相对高差大。平均海拔1231.4米,最高海拔2534米,最低海拔416米。

镇巴黑木耳土壤类型

镇巴县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

镇巴黑木耳水文情况

镇巴黑木耳生产区域内水系密布,流域面积3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条,支流、溪流随处可见;岩溶水、泉水丰富,水质良好,横跨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

镇巴黑木耳历史渊源

镇巴黑木耳(7张)

2015年,镇巴县成立木耳专业合作社。

2018年,镇巴县建设赤南镇月日坪村黑木耳袋料栽培基地。
2019年,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赴镇巴县对接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

镇巴黑木耳生产情况

2017年,镇巴县黑木耳总生产规模30万架,年产量1800吨。

镇巴黑木耳产品荣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镇巴黑木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镇巴黑木耳地理标志

镇巴黑木耳地域保护范围

镇巴黑木耳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汉中市镇巴县所辖泾洋镇、杨家河镇、小洋镇、渔渡镇、赤南镇、盐场镇、巴山镇、平安镇、巴庙镇、兴隆镇、观音镇、碾子镇、长岭镇、仁村镇、三元镇、黎坝镇、简池镇、永乐镇、大池镇、青水镇共计20个镇(办)18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5′30″-108°16′42″,北纬32°08′54″-32°50′42″。

镇巴黑木耳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镇巴黑木耳以新科系列黑木耳品种为主,具有抗杂性强,耐雨淋,产量高等特点。生产方式采用陕南传统的原生态段木栽培方式,栽培流程主要有菌种准备、耳场准备、选树备料、打孔接种、定植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加工等。
(1)菌种准备:选择菌丝粗壮、洁白无杂色、有清香味、菌袋有弹性、菌丝刚长满瓶的优质菌种。菌丝吐黄水、菌皮黄白色且有耳基出现的为老化过期菌种,菌丝萎缩、有异味和杂色的为劣质菌种,不能使用。
(2)耳场准备:选择海拔500-1200米的缓坡地带,要求沙质土,有稀疏荫蔽环境,附近有山涧流水,空气湿度较大,早晚有云雾笼罩。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挖好排水沟,撒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
(3)选树备料:段木主要选择7-9年生的粗皮、红口栓皮栎和麻栎等阔叶树种。砍树的最佳时期为当年冬至到翌年的惊蛰前,砍树后10-15天剔除树枝截成1米长的段木。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起架晾晒,当端口呈现黄白色,并有放射状裂纹出现时,即可开始打孔接种。打孔前将段木架在火上轻微燎烧,杀死部分虫卵和杂菌。
(4)打孔接种:采用机械打孔,两孔纵向距6-8厘米、横向距4-6厘米,孔深1.5-1.8厘米、孔径1.6厘米,两纵行之间错位开孔。接种前对菌种瓶口和接种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去掉瓶口表皮菌种,菌种用量以填满压实接种孔为宜,用准备好的方块木盖封住接种孔。
(5)“#”字发菌:接种的耳木采取“#”字形堆码发菌,堆高1米为宜。气温较低时在菌棒堆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气温偏高时晴天中午要去掉薄膜通风降温,防止烧菌。每隔一周将耳木上下、内外调换一次,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均匀。接种后10天内不要浇生水,以后每7天浇一次水。发菌时间为20-30天,当接种孔表面菌丝发白时表明菌丝已定植成活,可以进行散堆排场养菌。
(6)匍匐式养菌:在养菌场地横向平行相距80厘米放两根枕木,将耳木整齐单层排放在枕木上即可。排场初期每隔5-7天喷水一次、后期2-3天喷水一次,气温升高,水分蒸发快,菌丝生长旺盛时,喷水次数增加。雨天不喷、阴天少喷、晴天多喷。排场养菌一般需40-60天,当耳木上有50%的耳基形成时便可立架出耳。
(7)“人”字型出耳:采用东西走向搭建耳架,在架杆两侧采取“人字型”方式放置耳棒,耳棒与地面成70度倾斜,两棒间距3厘米。在耳架上方50厘米处架设喷水袋。以水分管理为主,采用自动喷水调控温湿度,晴天每次早上喷水3小时左右,喷三天停两天,阴天和雨天不要喷。采收一批木耳后要停止喷水,养菌7-10天后,再进入下批木耳生长期的水分管理。冬季可将耳木平放在地面上保湿养菌,待下年春季气温回暖时起架,再进行喷水出耳管理。
(8)采收加工:黑木耳颜色逐渐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耳根收缩变细,且腹面产生白色粉状孢子时应及时采收,要求勤采、细采、确保高产优质。采收时间应在雨后初晴,黑木耳半干时采收。采后及时晒干或烘干,去除泥土、沙子、树皮等杂质,装入无毒的塑料袋内密封保存。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镇巴黑木耳品种选用及菌种生产、管理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镇巴黑木耳生产基地和产品执行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标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镇巴黑木耳专用标志使用

(1)镇巴黑木耳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黑木耳品质检测报告、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镇巴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镇巴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镇巴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5)镇巴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