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大米

太原市晋祠区王郭种植专业合作社 【管理

原产地山西

– 产地市县: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213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粒大饱满,性软而韧,味香而甜
产品介绍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项目区位于太原盆地的西部边缘,北为晋阳湖,西为山前冲洪积扇,东为汾河1级阶地。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侧较高,西侧相对较低,属井水灌溉区。产地土壤的pH值在7.0-7.8之间,能排能灌,土壤90%为褐土或潮土,是晋祠大米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
2. 水文情况:境内只有汾河,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0.8-2.8米,水位标高770.53—771.92米,地下水流向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以层流形式运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以天然降水为主,同时接受西部山前洪积扇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量充沛,水质不软水,无色、无臭、无味。水利设施、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晋祠大米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气候情况:晋祠大米产地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凉爽多云、冬季寒冷少雪,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7. 8. 9三个月份,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日照时数2792.4小时,无霜期186天左右,初霜期出现在9月下旬,从水稻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分别为20—29℃、16—28℃、9—26℃,非常适应水稻的生长。
4. 人文历史情况:晋祠大米的栽培历史已有1400多年有栽培历史,是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生产的独特品种,因其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起来清香爽口,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连,素有"七蒸不烂"之说等特点,在清代曾长期作为“贡品”,古人曾这样描述“晋祠大米”,“米洁白纤长,味殊精美”而美其名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描绘晋祠稻田当年生产的盛大景象;北宋诗人欧阳修也有“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诗句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佳等。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观特征: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起来清香爽口,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
2. 内在品质指标:晋祠大米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蛋白质8.99g/100g比普通大米7.4g/100g高1.59g/100g;磷0.15g/100g比普通大米0.11g/100g高0.04g/100g;硒0.4mg/100g比普通大米0.0223mg/100g高0.3777mg/100g;维生素B1 0.16mg/100g比普通大米0.0011mg/100g高0.1589mg/100g。
3. 安全要求:晋祠大米的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太原市晋源区地方标准DB140110/T001—2007)的规定。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晋祠大米适宜种植于能排能灌的褐土或潮土,其产地主要规划在晋祠镇所辖范围内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6—2002)的要求。专业合作社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大米3750吨左右,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 品种选择:晋祠大米选用抗病虫、抗寒、抗倒伏、中晚熟等特性的品种,主要以晋稻7号、晋稻8号、晋稻9号为主,并引进辽粳371. 吉粳81. 吉粳88和秋田小町4个新品种进行试种,通过种植从中筛选优质、高产、高效的适宜晋祠本地种植的主推品种。
3. 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的特殊使用规定:晋祠大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晋祠大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
在农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电视公告、信息发布投入品禁限用清单),农业执法大队要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有专门的种子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核对种子的数量、品种和相关证件后,方可入库;种子应有详细的进库、出库记录;过期的种子应及时清理。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无公害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原则:以无公
害肥为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是“三证”(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俱全的产品。
4. 生产记录要求: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包装规范

1. 分级:晋祠大米分为三个等级,为一级大米,二级大米、三级大米。
2. 包装:编织袋包装,规格25公斤/袋;真空袋包装,每袋5kg;罐装,每罐3公斤。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包装材料应坚固、清洁、干燥、无任何昆虫传播、真菌污染及不良气味。
3.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晋祠大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 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处贮存。原料按指定堆场贮库内贮存,存足数量,执行管理规定。贮存库房应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虫害及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成品贮存要按品种、标号、编号、生产日期分别存放,不得混杂和受潮。
5. 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产品百科
晋祠大米,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晋祠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晋祠大米
产地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品质特点
粒大饱满,性软而韧,味香而甜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3月25日

晋祠大米产品特点

晋祠大米外在感观

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起来清香爽口,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

晋祠大米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内在品质

晋祠大米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蛋白质8.99克/100克比普通大米7.4克/100克高1.59克/100克;磷0.15克/100克比普通大米0.11克/100克高0.04克/100克;硒0.4毫克/100克比普通大米0.0223毫克/100克高0.3777毫克/100克;维生素B10.16毫克/100克比普通大米0.0011毫克/100克高0.1589毫克/100克。

晋祠大米等级分类

晋祠大米分为三个等级,为一级大米,二级大米、三级大米。

晋祠大米产地环境

晋祠大米土壤地貌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位于太原盆地的西部边缘,北为晋阳湖,西为山前冲洪积扇,东为汾河1级阶地。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侧较高,西侧相对较低,属井水灌溉区。产地土壤的pH值在7.0-7.8之间,能排能灌,土壤90%为褐土或潮土,是晋祠大米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

晋祠大米水文情况

晋源区境内只有汾河,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0.8-2.8米,水位标高770.53—771.92米,地下水流向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以层流形式运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以天然降水为主,同时接受西部山前洪积扇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量充沛,水质不软水,无色、无臭、无味。水利设施、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晋祠大米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晋祠大米气候情况

晋源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凉爽多云、冬季寒冷少雪,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份,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日照时数2792.4小时,无霜期186天左右,初霜期出现于9月下旬,从水稻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分别为20—29℃、16—28℃、9—26℃,非常适应水稻的生长。

晋祠大米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历史渊源

晋祠大米的栽培历史已有1400多年有栽培历史,是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生产的独特品种,因其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起来清香爽口,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做饭时即使连蒸几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连,素有“七蒸不烂”之说等特点。
宋代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描绘晋祠稻田当年生产的盛大景象;北宋诗人欧阳修也有“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诗句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佳等。
清代,晋祠大米曾长期作为“贡品”,古人曾这样描述:“米洁白纤长,味殊精美”而美其名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描述晋祠大米。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水源、土质等原因,晋祠大米种植逐渐淡出省城市民的视线。进入21世纪,晋源区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先后恢复试种晋祠水稻,产量逐渐增长,2015年亩产量最高已达650余千克。

晋祠大米生产情况

2010年,晋祠大米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大米3750吨左右。
2017年,晋源区共有5个村种植晋祠大米,总面积达2000余亩。
2018年,晋源区王郭村、北大寺村、长巷村、花塔村等村相继恢复种植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已达130多公顷,每公顷产量达9000千克。

晋祠大米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产品荣誉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晋祠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晋祠大米地理标志

晋祠大米地域保护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千米,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晋祠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晋祠大米适宜种植于能排能灌的褐土或潮土,其产地主要规划在晋祠镇所辖范围内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6—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晋祠大米选用抗病虫、抗寒、抗倒伏、中晚熟等特性的品种,主要以晋稻7号、晋稻8号、晋稻9号为主,并引进辽粳371、吉粳81、吉粳88和秋田小町4个新品种进行试种,通过种植从中筛选优质、高产、高效的适宜晋祠本地种植的主推品种。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6张)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的特殊使用规定:晋祠大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晋祠大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
在农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农业执法大队要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有专门的种子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核对种子的数量、品种和相关证件后,方可入库;种子应有详细的进库、出库记录;过期的种子应及时清理。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无公害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原则:以无公害肥为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是“三证”(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俱全的产品。
(4)生产记录要求: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