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山茱萸
阳城县天然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 【管理 】
– 产地市县: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药材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764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色泽鲜红、个大肉厚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1699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山西蟒河为国家级山茱萸生产基地之一,因栽培山茱萸的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山茱萸的最适宜条件和种植山茱萸的丰富经验。山西阳城,太行深处,有千年古树,人称“山茱萸王”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虽历千年之变,犹见无限生机。山西省阳城县为国家级山茱萸生产基地之一,因栽培山茱萸的历史悠久,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的美誉,尤其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蟒河地区,为阳城山茱萸的发源地,具有生产山茱萸的最适宜条件和种植山茱萸的丰富经验。据史料记载,汉代以前该地区就有山茱萸野生资源,现在仍有许多明代所植山茱萸树,其中蟒河村内的“山茱萸王”经专家鉴定已有400多年的树龄,为明代所栽,目前仍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年平均挂果150——200公斤。阳城山茱萸荣获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公里,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公里,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阳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7℃,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分别分布在平面上具有水平分带性,在垂向上具有分层性,总的来说是西不如东,四周不如中的分布富集规律。地表水主要以沁河、获泽河、芦苇河、涧河为主,以及南部八小河(江河、龙门河、次滩河、盘亭河、南门河、秋川河、石圈河、蟒河),分布规律很不均匀,70%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保护范围地理坐标在东经112°——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四周环山,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略呈凸形。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拟划定阳城茱萸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阳城县的蟒河镇、东冶镇、河北镇、驾岭乡、横河镇、董封乡、次营镇等7个乡镇,涉及75个行政村。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地域保护范围面积780平方公里,总生产面积3333.3公顷,年生产量500吨。
1. 外观特征特性:阳城山茱萸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形和圆柱形,但常见果型大都是椭圆形。一般长1.2-1.7cm,直径5-7mm,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mm,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果期9-10月。2.安全要求:阳城山茱萸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生产
1. 产地选择与要求山茱萸的生产基地环境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NY/T391-2000,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基地周围10公里以内无任何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对森林进行安全保护,不许随意砍伐,不准带火入山,防止火灾的发生,不准进入林区放牧,防止破坏植被,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农户在雨后适时划区采收,防止争抢资源,影响持续发展计划实施。2.大气条件基地大气符合GB3095-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及GB9137-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3.水质条件水质无污染,灌溉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4.山茱萸GAP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半阳坡壤土、沙壤土梯田为宜。秋季整地,按照行距3米,挖宽0.8米、深0.6米的定植沟,按照亩施3000kg有机肥混土回填。到春季按照株距1.5米定植苗木。育苗地按照每亩2000kg有机肥,深耕细耙,按1.2-1.5米做好育苗洼待播。繁殖方法:一般采用种子繁殖,也可以嫁接、压条繁殖。现在通常用嫁接繁殖。在山茱萸出苗后,苗高6-10厘米时,可移栽到苗圃地。待6月中旬苗高25cm时,打顶,增加茎粗生长。到7月上旬进行嫁接。接穗从优良单株中上部采取,以当年生枝条为宜。纸条采下后立即剪去叶片,仅留叶柄,并且用湿毛巾包好,放在低温潮湿处,防治失水,嫁接方法为“T”字形芽接和长块贴芽接。此方法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成活后生长好,当年抽稍可达25-40cm。在嫁接后10天,检查成活率,若叶柄一碰击落,接芽饱满新鲜,说明成活,否则未成活,需要立即补接。检查成厚厚,即剪去上面一对真叶,待新芽抽稍后,再剪去其余叶片,及时抹掉萌芽,以保证新梢生长。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在6月上中旬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及时摘除病果,集中填埋,减少再次侵染;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羽化盛期喷20%杀灭菊酯2000——4000倍液灭杀,效果良好;用2.5%敌百虫和50%甲胺磷,按1:400混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杀灭越冬虫茧;利用食醋加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成蛾;果实采后及时加工,不宜放置过久,以免蔓延危害。 采收加工: 山茱萸果实9月下旬-10月初成熟,当果实外表鲜红时即可采收。采摘时切勿伤枝、折枝采果,以免损伤花芽,影响下年产量。采回果实后,加工的方法很多种,大致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型工艺。传统工艺:鲜果清洗→鲜果蒸煮(砂锅、铝锅或不锈钢锅)→蒸煮果的冷却→脱核(脱核机)→果肉自然晾晒→成品。新型工艺:鲜果筛选→清洗(清洗池)→鲜果蒸煮→冷却→脱核(脱核机)→果肉烘烤(电控烤房)→成品(筛选分级)。
地域范围内的阳城山茱萸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阳城山茱萸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阳城山茱萸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阳城山茱萸,山西省晋城市
阳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适宜种植茱萸。阳城山茱萸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形和圆柱形,但常见果型大都是椭圆形。一般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果期9—10月。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阳城山茱萸”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
- 阳城山茱萸
- 产地名称
-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 品质特点
- 色泽鲜红、个大肉厚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部第1699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11年12月20日
阳城山茱萸产品特点
阳城山茱萸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形和圆柱形,但常见果型大都是椭圆形。一般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果期9—10月。
阳城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血色素含量高,药性品质好,马钱苷、血色素含量之高,属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华萸”之美誉。山茱萸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补肝益肾、补中益气、强健筋骨之功效。山茱萸还可制成药酒、饮料、果酱、罐头等多种保健休闲食品。
阳城山茱萸果实
阳城山茱萸产地环境
阳城山茱萸地形地貌
阳城山茱萸(2张)
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千米,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千米,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千米,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
阳城山茱萸气候特征
阳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7℃,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适宜山茱萸的生长。
阳城山茱萸水文情况
阳城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分别分布在平面上具有水平分带性,在垂向上具有分层性,西不如东,四周不如中的分布富集规律。地表水主要以沁河、获泽河、芦苇河、涧河为主,以及南部八小河(江河、
龙门河、次滩河、盘亭河、南门河、秋川河、石圈河、蟒河),分布规律很不均匀,70%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
阳城县环境
阳城山茱萸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汉代以前该地区就有山茱萸野生资源。
阳城山茱萸种植历史悠久,已有400余年历史,有许多明代所植山茱萸树。
2013年,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的荣誉。
阳城山茱萸
阳城山茱萸生产情况
2011年,阳城县山茱萸地域保护范围面积780平方千米,总生产面积3333.3公顷,年生产量500吨。
2013年,阳城县山茱萸种植面积3万亩,2000亩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产鲜果2000吨,产值1000万元。
2014年,阳城县3万多亩山茱萸丰收,总产量3000万公斤。
阳城山茱萸产品荣誉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阳城山茱萸”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阳城山茱萸地理标志
阳城山茱萸地域保护范围
阳城山茱萸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山西省阳城县的
蟒河镇、
东冶镇、河北镇、
驾岭乡、横河镇、董封乡、次营镇等7个乡镇,涉及75个行政村。
阳城山茱萸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要求
山茱萸的生产基地环境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NY/T391-2000,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基地周围10千米以内无任何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对森林进行安全保护,不许随意砍伐,不准带火入山,防止火灾的发生,不准进入林区放牧,防止破坏植被,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农户在雨后适时划区采收,防止争抢资源,影响持续发展计划实施。
(2)大气条件
基地大气符合GB3095-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及GB9137-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3)水质条件
水质无污染,灌溉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
(4)山茱萸GAP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半阳坡壤土、沙壤土梯田为宜。秋季整地,按照行距3米,挖宽0.8米、深0.6米的定植沟,按照亩施3000千克有机肥混土回填。到春季按照株距1.5米定植苗木。育苗地按照每亩2000千克有机肥,深耕细耙,按1.2—1.5米做好育苗洼待播。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也可以嫁接、压条繁殖。
在山茱萸出苗后,苗高6—10厘米时,可移栽到苗圃地。待6月中旬苗高25厘米时,打顶,增加茎粗生长。到7月上旬进行嫁接。接穗从优良单株中上部采取,以当年生枝条为宜。纸条采下后立即剪去叶片,仅留叶柄,并且用湿毛巾包好,放在低温潮湿处,防治失水,嫁接方法为“T”字形芽接和长块贴芽接。此方法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成活后生长好,当年抽稍可达25—40厘米。在嫁接后10天,检查成活率,若叶柄一碰击落,接芽饱满新鲜,说明成活,否则未成活,需要立即补接。检查成厚厚,即剪去上面一对真叶,待新芽抽稍后,再剪去其余叶片,及时抹掉萌芽,以保证新梢生长。
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在6月上中旬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及时摘除病果,集中填埋,减少再次侵染;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羽化盛期喷20%杀灭菊酯2000—4000倍液灭杀,效果良好;用2.5%敌百虫和50%甲胺磷,按1:400混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杀灭越冬虫茧;利用食醋加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成蛾;果实采后及时加工,不宜放置过久,以免蔓延危害。
采收加工:
山茱萸果实9月下旬—10月初成熟,当果实外表鲜红时即可采收。采摘时切勿伤枝、折枝采果,以免损伤花芽,影响下年产量。采回果实后,加工的方法很多种,大致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型工艺。
传统工艺:鲜果清洗→鲜果蒸煮(砂锅、铝锅或不锈钢锅)→蒸煮果的冷却→脱核(脱核机)→果肉自然晾晒→成品。
新型工艺:鲜果筛选→清洗(清洗池)→鲜果蒸煮→冷却→脱核(脱核机)→果肉烘烤(电控烤房)→成品(筛选分级)。
阳城山茱萸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如下:
DB33 493.1-2004 无公害山茱萸产地环境标准
DB33T 493.2-2004 无公害山茱萸苗木标准
DB33T 493.3-2004 无公害山茱萸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DB33 493.4-2004 无公害山茱萸果肉标准
在生产山茱萸过程中,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不使用任何农药、化学合成肥料和农家垃圾肥料,农产品质量保持原生态品质。
阳城山茱萸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阳城山茱萸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阳城山茱萸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阳城山茱萸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阳城山茱萸文化活动
2017阳城·蟒河第二届茱萸文化节
2017年3月11日,悠然阳城·康养蟒河第二届茱萸文节在阳城县卧龙湾景区开幕,活动持续到4月11日,茱萸文化节以“何处踏春去 相约黄花道”为主题,在为期一个月的茱萸文化节上,卧龙湾景区推出山茱萸党参炖土鸡等一鸡八吃的全鸡宴(口水鸡、香米鸡、爆炒鸡杂、叫花鸡、山萸党参炖土鸡、蒜香鸡翅串、辣子鸡块、卤鸡爪)、茱萸茶、茱萸酒、茱萸糕等系列养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