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城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东与稻城县接壤,南和云南省中甸县毗邻,西靠巴塘县、得荣县,北连理塘县。全县12个乡镇 、89个村、182个村民小组,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中北段,沙鲁里山系南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依山势走向,境内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由北向南并列纵贯全境,把全县地貌切割为三谷、四山、六面坡。定曲河以西及其上游和玛依河上游、硕曲河以东为山原地形,约占总面积的68%,中部和南部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带,占29%,平坝分布零散,仅占3%。形成北高南低的波状倾斜面。最高点为北部的结略峰海拔5336米,最低点为南部的仲达村海拔2560米。
2.2乡城县隶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分异和垂直变化、昼夜温差大、雨量少而集中、干湿季分明、干燥度大等特点。县城地处硕曲河中游,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7℃,最低气温-10.4℃,年降水量493.1毫米,集中于6—9月,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为2078小时,年均无霜期162天,现有耕地34912亩。由于热量充足、灌溉方便,海拔2500—3200米内,小麦、青稞长势很好,单产量高,此外还有玉米、荞子、土豆、元根、豆类等作物生长,为乡城藏猪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乡城藏猪产地范围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9°22′~100°04′,北纬28°34′~29°39′,分布于乡城县尼斯镇、青德镇、青麦乡、然乌乡、洞松乡、水洼乡、沙贡乡、香巴拉镇、白依乡、热打乡、正斗乡、定波乡共12个乡镇、89个村、182个村民小组,产区面积5016平方公里。年出栏藏猪1.94万头,年产量约170吨。
4.1外貌特征
乡城藏猪体形小,头前伸而嘴尖呈锥形,头狭长,额面直,无皱纹,视觉发达,耳小且直立,体躯短窄,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略高于前躯,臀倾斜,四肢结实紧凑,蹄质坚实,适宜爬坡,善于奔跑。被毛多为黑色,被毛下并有大量绒毛,鬃毛长而密。
4.2品质特征
乡城藏猪肉营养丰富,口感细腻。其中蛋白质含量≥19.5g/100g,较普通三元杂交猪高;脂肪含量≤2.9%,较普通三元杂交猪低;乡城藏猪矿物质元素钙、镁、铁、锌均高于普通三元杂交猪,其中钙含量≥90.1mg/kg,镁含量≥198mg/kg,铁含量≥11.4mg/kg。乡城藏猪含丰富的氨基酸,氨基酸总量≥18.5%,较普通三元杂交猪高。
4.3风味特征
乡城藏猪,肉嫩味美,口感润滑有弹性。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乡城藏猪的肉质、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下,肉的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且肉质风味极佳,营养价值居同类猪肉之冠。
3.1选种
3.1.1种公猪选种: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6月龄体重35Kg左右,成年体重60Kg以上。
3.1.2种母猪选种:体貌特征符合品种特征,6月龄体重33Kg左右,成年体重50Kg左右,乳头数为5-6对,初产6头仔猪,经产7-8头仔猪。
3.2独特生长方式
乡城藏猪采取放牧为主的生长方式,每天放牧时间超过8小时。乡城藏猪食性杂,极耐粗饲,当地生长的绝大部分野草、灌木叶、树叶都是其喜爱的食物。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养殖条件,专门为藏猪种植了红薯、土豆等农作物进行补饲。当红薯丰收的季节,主要饲喂红薯的根、藤、茎、叶,不再额外饲喂其它牧草。当土豆丰收的季节,主要饲喂土豆的根、藤、茎、叶,不再饲喂其它牧草。在没有红薯、土豆的季节,主要饲喂时令作物,还辅以50%当地生长的各种野草。
3.3出栏要求
乡城藏猪采取放牧为主的生长方式,比普通的猪出栏周期要长2-3倍,饲养周期为12个月以上,成年育肥猪达到出栏要求一般体重大于40kg。
地域范围内的乡城藏猪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乡城藏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 中文名
- 乡城藏猪
- 产地名称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 品质特点
- 体形小,头狭长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农村部第40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18年7月3日
乡城藏猪产品特点
乡城藏猪品质特性
乡城藏猪营养价值
乡城藏猪产地环境
乡城藏猪地形地貌
乡城藏猪气候特征
乡城藏猪历史渊源
乡城藏猪生产情况
乡城藏猪产品荣誉
乡城藏猪地理标志
乡城藏猪地域保护范围
乡城藏猪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