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黄花

巴中市巴州区经作站 【管理

原产地四川

– 产地市县: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430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味道微甜、鲜脆,无异味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05号
产品介绍

大罗黄花产于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产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巴州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这里做过艰苦的斗争。大罗黄花种植历史悠久,据《巴中县志》(1994年版)记载:“民国27年,鼎山大罗乡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年产量约2000斤左右。1953年,产黄花3000斤。农业合作化后,由零星种植发展为成片种植,1956年产量增加到6200斤”。
大罗黄花耐寒性强,宜种面积多,在巴州区广泛种植。但过去受产业结构、种植技术等限制,没有集中栽种。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供销社系统将黄花作为多经项目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大罗黄花得到较大发展,年产量达80000斤。七十年代初,珠江电影制片厂专程到大罗镇拍摄新闻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纲,大罗黄花分外香》。197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鼎山区供销社“黄花分切育苗移栽法科研项目二等奖”。1989年,大罗黄花通过重庆外贸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
大罗黄花味道香脆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须的养分,是广大居民烹饪、馈赠佳品。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少,一般无需使用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当地农户在60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通过对原有品种的比较、培育和筛选,确定主栽优良品种─七根须黄花,其品质较国内其他地区种植的五根须黄花明显高出一筹。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制定“特色农业大市”目标。巴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罗黄花的发展,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确立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种植模式,组建大罗黄花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农增收效应明显。大罗黄花作为当地知名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发展到以大罗镇为核心的周边13个乡(镇)、105个村社,种植面积40000余亩,年产量10000吨,总产值达3000万元,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生态环境

大罗黄花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四面高山环抱,丘陵起伏,海拔300-1460米,地貌以丘陵兼低山为主,森林覆盖率45.88%。产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pH值6.5-8.0,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发育较浅,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合黄花种植。
大罗黄花产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0℃,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雨热同季,光照同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大罗黄花独特的品质特点。

地域范围

大罗黄花原产于巴中市巴州区大罗乡,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巴州区境内大罗镇、鼎山镇、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梁永镇、金碑乡、清江镇、兴文镇、水宁寺镇、曾口镇、三江镇、光辉乡、花溪乡、大和乡、化成镇、关渡乡、凌云乡、大茅坪镇等1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东邻通江、平昌县,南接仪陇县,西抵阆中、苍溪县,北接南江县。保护面积15000公顷,年产量6万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大罗黄花色泽黄润,条形均匀一致,肉质肥硕,弹性强,油分大,香气纯正、浓郁,味道微甜、鲜脆,无异味。
2. 内在品质指标:大罗黄花蛋白质含量≥14%,氨基酸总量≥9.5%,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120mg/kg)。
3. 安全要求:大罗黄花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灌溉条件较好的旱坡地,偏酸性或弱碱性土壤均可。
2. 品种选择: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本地优良品种-大罗七根须黄花。
3. 生产过程管理:大罗黄花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多年生蔬菜》(NY5230-2005)标准执行。其栽植关键技术为:
①种苗繁育
A、切茎繁殖:将种植三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割去叶片,切根保留1-2cm,将短缩茎切成6-10块集中良繁。
B、分株繁殖:将种植五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按分蘖分株,切除肉质根和老根,集中良繁。
②栽植
栽植时间:3-6月或9-11月;栽植密度:≤120000株/公顷;栽植深度:10-15cm。
③田间管理
施肥:入冬前施优质有机肥45000kg/公顷或充分腐熟的饼肥4500kg/公顷。抽苔前按配方追肥,纯氮200-225Kg/公顷,五氧化二磷180-225Kg/公顷,氧化钾200-225Kg/公顷。
培土:冬季黄花菜部叶片干枯之后翻土培根,覆土3-5cm。
病虫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虫能力;抓好冬季清园工作,将病叶、杂草除尽带出集中烧毁,可有效杀灭越冬虫卵和菌丝,减少病虫基数。
生物防治:放养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危害;用诱杀等方法捕灭小地老虎等成虫。
药剂防治:当病害初见病斑时,喷施高效低毒无残留生物农药开展防治。
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规定
采摘。采摘时间:6月上旬-7月中旬;采摘标准:黄花菜发育到5cm以上,花蕾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时采摘。
B、加工。杀青:锅内水温度60°左右时,将黄花菜置于笼中杀青,至花瓣微软;干制:在通风干燥处晾晒或室内烘干。
4. 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大罗黄花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并保存两年。

包装规范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大罗黄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罗黄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产品百科
大罗黄花,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罗黄花”种植历史悠久,据《巴中县志》(1994年版)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鼎山大罗乡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年产量约2000斤左右。大罗黄花色泽黄润,条形均匀一致,肉质肥硕,弹性强,油分大,香气纯正、浓郁,味道微甜、鲜脆,无异味。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大罗黄花
产地名称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
品质特点
味道微甜、鲜脆,无异味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05号
批准日期
2014年5月22日

大罗黄花产品特点

大罗黄花外在感官特征

大罗黄花色泽黄润,条形均匀一致,肉质肥硕,弹性强,油分大

,香气纯正、浓郁,味道微甜、鲜脆,无异味。

大罗黄花内在品质特性

大罗黄花蛋白质含量≥14%,氨基酸总量≥9.5%,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120毫克/千克)。

大罗黄花产地环境

大罗黄花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四面高山环抱,丘陵起伏,海拔

300-1460米,地貌以丘陵兼低山为主,森林覆盖率45.88%。产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pH值6.5-8.0,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发育较浅,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合黄花种植。大罗黄花产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0℃,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雨热同季,光照同步。适合种植黄花菜生长。

大罗黄花历史渊源

大罗黄花种植历史悠久,据《巴中县志》(1994年版)记载:“民

国二十七年(1938年),鼎山大罗乡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年产量约2000斤左右。

1953年,产黄花3000斤。农业合作化后,由零星种植发展为成片种植,1956年产量增加到6200斤”。
20世纪70年代,当地供销社系统将黄花作为多经项目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大罗黄花得到较大发展,年产量达80000斤。七十年代初,珠江电影制片厂专程到大罗镇拍摄新闻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纲,大罗黄花分外香》。
197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鼎山区供销社“黄花分切育苗移栽法科研项目二等奖”。
1989年,大罗黄花通过重庆外贸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

大罗黄花生产情况

2013年,大罗黄花菜保护面积15000公顷,年产量6万吨。

大罗黄花产品荣誉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罗黄花地理标志

大罗黄花地域保护范围

巴州区大罗镇、鼎山镇、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梁永镇、金碑乡

、清江镇、兴文镇、水宁寺镇、曾口镇、三江镇、光辉乡、花溪乡、大和乡、化成镇、关渡乡、凌云乡、大茅坪镇等1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00″~107°07′00″,北纬31°31′00″~32°04′00″。

大罗黄花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4-01-1430。
安全要求
大罗黄花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灌溉条件较好的旱坡地,偏酸性或弱碱性土壤均可。
(2)品种选择: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本地优良品种-大罗七根须黄花。
(3)生产过程管理:大罗黄花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多年生蔬菜》(NY5230-2005)标准执行。其栽植关键技术为:
①种苗繁育;A、切茎繁殖:将种植三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割去叶片,切根保留1~2厘米,将短缩茎切成6~10块集中良繁。B、分株繁殖:将种植五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按分蘖分株,切除肉质根和老根,集中良繁。
②栽植;栽植时间:3~6月或9~11月;栽植密度:≤120000株/公顷;栽植深度:10~15厘米。
③田间管理;施肥:入冬前施优质有机肥45000千克/公顷或充分腐熟的饼肥4500千克/公顷。抽苔前按配方追肥,纯氮200~225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180~225千克/公顷,氧化钾200~225千克/公顷。培土:冬季黄花菜部叶片干枯之后翻土培根,覆土3~5厘米。病虫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虫能力;抓好冬季清园工作,将病叶、杂草除尽带出集中烧毁,可有效杀灭越冬虫卵和菌丝,减少病虫基数。生物防治:放养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危害;用诱杀等方法捕灭小地老虎等成虫。药剂防治:当病害初见病斑时,喷施高效低毒无残留生物农药开展防治。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规定;A、采摘。采摘时间:6月上旬~7月中旬;采摘标准:黄花菜发育到5厘米以上,花蕾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时采摘。B、加工。杀青:锅内水温度60°左右时,将黄花菜置于笼中杀青,至花瓣微软;干制:在通风干燥处晾晒或室内烘干。
(5)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大罗黄花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并保存两年。

大罗黄花专用标志使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大罗黄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罗黄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