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黄辣丁

原产地四川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10年09月30日
– 品质特点:肉质细嫩,鲜香浓郁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10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09月30日
产品百科
新津黄辣丁,四川省新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新津黄辣丁为长年生长在成都新津一带天然水域内的野生鱼种,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因在新津民间多以麻辣水煮方式烹饪,具有色泽金黄光亮,肉质细嫩,麻辣鲜香,体态细柔完整的特征,在新津民间俗称黄辣丁。
2010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津黄辣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新津黄辣丁
产地名称
四川省新津县
品质特点
肉质细嫩,鲜香浓郁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109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9月30日

新津黄辣丁产品特点

新津黄辣丁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具有以下区别于外地黄颡鱼:眼径稍大、侧位,侧线以上体色灰黑,侧线以下体色淡黄,侧线上方有灰黑色不规则斑纹,鳍色灰黑色,鳍基部微红,有三对须末端为青黑色,鼻须末端超过眼后缘,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的外观特征,体长与体高比和体长与尾柄高比更大,头长与眼间距比和体长与尾柄长比更小的形态特征,蛋白质、脂肪、铁、钙、磷、锌等营养成份、矿物质养成份含量高的品质特征和肉质细嫩、鲜香浓郁味道特征。
由于新津自古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水生生物和天然饵料生长旺盛,因此新津黄辣丁的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外地黄辣丁。同时新津黄辣丁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比外地黄辣丁更高;钙、磷、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外地黄辣丁略高,且铁含量约是外地黄辣丁的2倍,更加适于人体需要。也因此,新津黄辣丁比同类鱼更加肥美,肉质更细嫩,味道更鲜香浓郁。

新津黄辣丁新津黄辣丁

新津黄辣丁产地环境

新津黄辣丁地理环境

新津县地处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流域中游,距成都市区38千米,地跨东经103°41′13″—103°06′59″、北纬30°19′49″—30°31′32″,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幅员面积331平方千米,境内“一水两丘七成坝”, 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0%,以平原为主,兼有浅丘,地势平缓,属典型的平原型地形地貌。

新津黄辣丁水域特征

新津五河汇流, 南河、西河、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在新津境内汇聚后汇入岷江干流,水域广阔,水源丰富,水网密布,河流过境水量约107.73亿立方米,全县宜渔水域面积共计5.5万亩,人工养殖水面1.23万亩,水质清新,无污染,年平均水温15℃,pH值在6.5至7.5之间,溶解氧6.7毫克/升,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水源。水生生物、天然饵料生长旺盛,特别适合鱼类生长。

新津黄辣丁气候特点

新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季阳光明媚,气温回升快;夏季阳光充足,降水量集中,无酷暑、最热月平均气温25.8℃,极端最高气温仅为37℃;秋高气爽,冬季无严寒,降雪罕见,年平均气温16.6℃,平均年总降水量954毫米;平均年总日照时数1011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3%;>0℃的年平均积温为6085℃;平均无霜期长达309天;年平均晴天数达219天。其温和、舒适的气候条件最适宜新津黄辣丁生长。

新津地理新津地理

新津黄辣丁历史渊源

在新津境内有许多东汉崖墓,这些崖墓里出土的珍贵殉葬器物丰富,其中最多的便是长约三四寸的红陶质黄辣丁鱼。说明在两千多年前,黄辣丁就成为四川人民餐桌上的美味和食疗的佳品了。
北宋大文豪苏辙,每次路过新津,也都要饱尝一顿新津最负盛名的河鲜美味黄辣丁。他甚至亲自泛舟南河,用专业的钓筒捕捉黄辣丁来吃。并将这个经历写进描写新津风物的诗《纪胜亭》中:“爨烟惨淡浮潜浦,鱼艇纵横逐钓筒。”
1998年,新津县根据本县区域优势,把新津黄辣丁人工驯养、繁育作为“一县一品”的重点开发对象,进行新津黄辣丁人工驯化和繁育工作。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新津黄辣丁人工繁殖、养殖取得一定成绩,新津县水电局《黄颡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获四川省水利厅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新津县“万亩亿元”水产工程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成都市第四届金桥工程优秀奖;2007年新津红石良种渔场养殖的新津黄辣丁获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5年,新津县联合省农科院经过一年的科技攻关,探索出利用稻田养殖黄辣丁的技术,大大提高黄辣丁的产量,同时也让稻田的收益大大提高。

新津黄辣丁生产情况

2011年,新津县年产新津黄辣丁2000多吨,年繁育“新津黄辣丁”优质水花3亿尾。通过对新津天然河流进行养护和开展“新津黄辣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2010年和2011年在南河投放苗种300万尾,保护和增殖了渔业资源,维护了渔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新津黄辣丁新津黄辣丁

新津黄辣丁产品荣誉

2007年,新津黄辣丁获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0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津黄辣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

新津黄辣丁地域保护范围

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花桥镇、兴义镇、普兴镇、邓双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金华镇、新平镇、文井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新津黄辣丁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黄颡鱼。
(二)养殖环境条件
流动水体,水质清新,空气清洁,无污染,其中水体溶氧≥5毫克/升,适宜透明度≥30厘米,pH值7.2至8.5,水源水指标符合国家关于渔业水质的标准。
(三)鱼苗繁殖新津黄辣丁
新津黄辣丁(5张)

1.自然繁殖:在新津天然水域中自然产卵、繁殖。
2.人工繁殖:要求雌性规格不小于150克/尾,雄性不小于350克/尾。
每年5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催产,适宜催产水温21℃至30℃,最佳催产水温24℃至28℃。
采用二次注射法催产。采用自然受精、人工受精,受精卵置于孵化槽或水泥池中流水孵化。
3.鱼苗培育:注水深50厘米至80厘米,培育浮游动物,待轮虫达到高峰时放苗。每亩放养鱼种10万尾至20万尾。鱼苗全长在1.5厘米以下,每天用豆浆及全价配合粉料培育喂养。鱼苗全长在1.2厘米至5厘米,用粉状配合饲料逐步驯化至全部投喂人工饲料。
4.鱼种培育:鱼苗长至5厘米时,转入鱼种培育阶段。鱼苗5万尾/亩至8万尾/亩,定期加注新水,每7d注换水20%至30%,池水逐步加深至1.5米。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饲料粗蛋白质38%至40%,粒径应与鱼种的口径相适应。日投饲次数为2至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至4%。
(四)成鱼养殖
1.天然水域增殖放流:
在新津南河、西河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每年2至4月和9至10月分两次放流,规格为体长3厘米以上,密度≤20尾/亩。以天然饵料为食,不投喂人工饲料。
2.人工养殖:
(1)养殖模式:采用黄辣丁和花白鲢主养、混养模式养殖。
(2)养殖环境: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以上,进排水方便。池塘水深前期宜控制在0.8米至1.2米,中、后期宜达到1.0米至2.0米。每隔5天至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厘米以上。适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平时注意防止缺氧浮头,及时开机增氧。
(3)转食驯化:池塘放养当年繁育的鱼种,先投喂添加了诱食剂(经绞碎的鲜鱼糜)的配合饲料进行转食驯化,随着鱼体的增长,可逐步增加并过渡到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放养20天后,对鱼种进行一次筛选,剔除过大或过小的鱼种,使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
(4)生态防治:通过优选鱼种、改善环境、强化营养、分级分疏等措施进行健康养殖。通过黄辣丁和花白鲢主、混养、施用复合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中草药等进行生态防病。
3.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新津黄辣丁应为活鱼,商品鱼规格≥75克/尾。
项目
天然捕捞
人工养殖
外形特征
体形匀称、柔软,腹部较平,体色黄褐较鲜亮,个体间大小不一致
腹部可稍凸,体色黄褐可稍暗淡,个体间大小基本一致
体长,头大且扁平,吻圆钝;眼小,眼径稍大、侧位;侧线以上体色灰黑,侧线以下体色淡黄,侧线上方有灰黑色不规则斑纹,鳍色灰黑色,鳍基部微红;须4对,有三对须末端为青黑色,鼻须末端超过眼后缘,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蛋白质,%≥
13.0
脂肪,%≥
2.00
氨基酸总量,%≥
10.0
钙,%
0.25—0.35
磷,%
0.30—0.55
铁,毫克/千克
5—18
锌,毫克/千克
11—14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新津黄辣丁专用标志使用

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新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新津黄辣丁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