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川明参

苍溪县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管理

原产地四川

– 产地市县: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药材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318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黄亮白润,细长规整,粉质细腻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39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05月25日
产品介绍

苍溪川明参,四川省苍溪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形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总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所产川明参通体黄亮白润,形状细长规整,质地坚实硬脆,断面呈角质状花纹,粉质充足细腻,味甘淡,品质优良。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苍溪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大巴山南麓,地形复杂多样,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深丘窄谷长梁地貌,多呈陡岩和台地,一般海拔600-800米。主要有四种地貌类型:中山窄谷,低山窄谷,高丘窄谷,河流阶地。森林覆盖率46.5%,生态条件好。境内土壤母质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城墙岩群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岩石(层)风化物,其岩性为灰黄,浅灰色钙质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砾岩和灰紫色长石砂岩,钙质石英砂岩与棕紫色泥岩呈略等厚互层,偶夹浅灰绿色泥灰岩。土壤类型主要为呈棕紫色的紫色泥土,占土地总面积的99%,其次有少量近代河流冲积母质形成的呈紫色潮土类。所形成土壤富含钙、镁、钾等矿质养份,碳酸盐反应较强,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5-7.5。经长期自然、气候、生物、人为耕种活动作用下,土壤富含矿质养份、有机质和腐殖质及团粒结构,水、肥、气、热状况良好,肥力较高,适宜苍溪川明参的生长种植。
2. 水文情况:苍溪县水利资源丰富,嘉陵江、东河(宋江)从北向南纵贯全境,180多条大小支流溪沟密布全县。全县建有水利工程9203处,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17座,小(II)型水库134座,宜渔水面2303公顷,山平塘8569口,天然水域5668公顷,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 气候情况。苍溪县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实、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4.6℃,昼夜温差大,无霜期286天,降水量1046.3mm,相对湿度67-80%,年日照1560.5小时,≥10℃年积温为5345℃,非常适宜川明参的生长发育。
4. 人文历史情况:苍溪历史源远流长,据蟠龙山脚及铧厂沟出土文物证实,约4000年至1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奴隶社会时为巴国之域,今歧坪、东溪及东河流域一带先民建立民族公社地,称“平州国”。秦、汉属阆州地。置县始于西晋太康六年(285),南宋元嘉八年(431)易名汉昌,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苍溪。
川明参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在四川、湖北两地生长。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献此药于皇帝朱元璋,食后有明目、神明、精力饱满之功效,遂赐名“明参”。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其价值古代药典《本草纲目》有记载。
川明参为苍溪地道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苍溪县志》即有土产川明参的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开始人工栽培,至今200余年,经世代栽培、繁殖,性状优良、稳定,其产量、品质性状随着科学化的种植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苍溪川明参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以上,居全国之最。苍溪川明参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有独特之处:一是多食不燥火;二是内含较多的的黄酮及黄酮苷类(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对苍溪川明参做药理研究),可预防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由于其数量稀少,且活性成分尚不明了,仅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录入其药材性状。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随着苍溪川明参市场的不断增大和延伸(已销售至国内29个大中城市和出口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苍溪药农种植川明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技术更加熟练,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苍溪川明参经长期栽培、繁殖,种籽(苗)性状优良、稳定,其产量、品质随着人为科学化的种植不断提高,且加工处理包装销售工艺流程等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苍溪川明参业已成为苍溪药农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之一,苍溪种植川明参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苍溪县生态环境适宜川明参生长种植,森林覆盖率46%,山清水秀,是种植中药材的理想区域,栽培川明参的土壤经长期人工种植定向改良培肥,宜种性增强,且其产量、品质性状逐年保持并优化。
二是苍溪川明参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含量高,其单产、品质、药农收益优于其他产地。苍溪川明参有关技术指导部门(苍溪县农业局、科技局、中药材公司、基地乡镇川明参协会等)和当地药农一道根据川明参生长发育要求结合本地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气候)特点,确定了较为适宜苍溪川明参生长发育进而获得高产优质的最佳播种和排栽时期(上一年立秋前后播种,来年立秋前后排栽),加上较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方法,使苍溪川明参亩产(高品质干参)可达400-500公斤,亩净收入可达3500元,平均每户可实现净收入15000元以上,是苍溪县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之一。
三是苍溪川明参商品化程度高,其品牌市场效应良好。苍溪县制定了无公害川明参生产技术标准,包括苍溪川明参从种植、采收到加工处理、包装销售全过程的《四川省苍溪县农业地方标准》,并全程监控执行,高品质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苍溪已在县内川明参主产地龙山镇建立了闻名全国的西南最大的以川明参为首的中药材集散市场,销售季节有成百上千家客商云集苍溪,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苍溪川明参于2000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02年2月取得了“川明”牌注册商标,同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在西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007年被评为“四川名牌农产品”。

地域范围

苍溪川明参产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辖区域内的龙山镇、双河乡、河地乡、运山镇、文昌镇、岳东镇、白山乡、彭店乡、石马镇、东溪镇、高坡镇、黄猫乡、龙洞乡、石灶乡、月山乡、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土鲤乡、元坝镇、石门乡、唤马镇、中土乡、龙王镇、三川镇、新观乡、雍河乡、五龙镇、永宁镇、鸳溪镇、白鹤乡、浙水乡、陵江镇、东青镇、八庙镇、禅林乡、白桥镇、亭子乡、云峰镇等3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5°43′-106°28′,北纬310°37′-32°10′之间。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70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苍溪川明参呈长圆柱形,微弯曲,长15-25cm,直径0.8-1.5cm,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微有细皱纹或纵沟,散在棕色或淡棕色细长横向皮孔样痕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半透明,具有蜡样光泽。皮部约占半径的1/2,具2-3个白色断续同心环纹;木部显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嚼之发粘。
特级:表面光滑、明亮有光泽、无杂质、含水率≤16%、灰分≤1.4%;
一级:表面光滑、明亮、半透明状、无杂质、含水率≤16.5%、灰分≤1.4%;
合格品:半透明状、略有光滑、无杂质、含水率≤17%、灰分≤1.4%;
劣质品:无透明状、有杂质、无光泽、无杂质、含水率≤18%、灰分≤1.4%;
2. 内在品质指标:苍溪川明参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磷脂、多糖矿物质和十余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含有异虎耳草素,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芸香瑞亭等具有药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芦丁,有补肺镇咳,和胃生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健脑益智,保肝降脂,增加胰岛素、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等作用,适用于强身健体、病后补需,为药食同源植物,滋补不上火。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有独特之处:一是多食不燥火;二是内含较多的的黄酮及黄酮苷类(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对苍溪川明参做药理研究),可预防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 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川明参》(Q/70898)。

生产方式

1. 育苗
川明参属夏眠植物,整个夏季均是川明参的休眠期,在休眠期内都可进行育苗和排栽。最佳育苗时期在立秋前半月内。
川明参对土壤要求不较严格。一般应选择土壤比较深厚,无杂草,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即可。
地块选定后,按每亩1000—1500公斤腐熟农家肥、50公斤磷肥、25公斤复合肥的的标准,将肥料均匀地撒施于地内,然后深挖整细、整平,按2米左右开厢,并疏通理顺四周的排水沟。
每亩用种量7.5公斤左右,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厢面,然后用竹扒将厢面普抓一遍。播种后用稿杆或树梢将厢面盖严,以防太阳暴晒和大雨后板结。
因川明参属夏眠植物,播种后须在白露后才会陆续出苗,此时可陆续揭出覆盖物。
苗期除草是川明参育苗成败的关键。必须做到有草必除,除早除小,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川明参苗全部出土后,先除尽杂草,再用2%的尿素液浇灌。每月浇灌一次,至次年3月下旬即可停止施肥。
2. 栽植
地块选择:排栽时一定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排栽地的土壤要干燥,且于晴天进行,不得在雨天或雨后刚晴排栽。川明参对前作选择不严,但忌连作。
整地施肥:选择排水良好、无渍水地块亩施底肥1500-2000公斤,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复合肥25公斤,磷肥50公斤,先将肥料均匀地撒于地内,然后深挖整细,疏通排水沟。
排栽时期:川明参苗到5月下旬、6月上旬即开始进入休眠期(回苗),直到白露后又开始生长。在整个休眠期中都可以排栽,最佳时期是立秋前一
月左右(即早玉米收后)。
排苗:选择晴好天气排栽。方法是将从苗圃地挖出的幼苗,整齐地按芽口向上捆成小把(按长短基本一致排列),在整好的厢面上开沟,其沟的深度视幼苗的长短而定。以高出幼苗3cm左右为宜。将幼苗按株距6-10cm排于沟内,然后提土覆盖,覆盖厚度3cm左右,行距20-25cm为宜。每6行开一小沟,便于管理。
川明参苗排栽后,为防止暴晒和大雨板结,必须一边排栽,一边用稿秆或树梢覆盖。覆盖厚度以盖严土壤为宜。
3. 田间管理
待白露后,川明参结束休眠进入生长期,开始陆续出苗,即可陆续揭除覆盖物。苗出齐后,将地内杂草除净,用2%尿素兑清粪水浇灌,视其生长状况,每月浇灌一次,至春节后再饱施一次春肥,即可停止施肥。在幼苗两片真叶时追施第一次肥,以清粪水为主,每亩加5-10千克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形成较大的叶幕;12月下旬追施第二次肥,粪水浓度可适当加大,每亩加施复合肥25-30千克,以促进根部膨大;2月下旬追施第三次肥,每次每亩施腐熟淡粪水1000-1500千克。夏至前后,幼苗地上部份逐渐枯萎,此时将畦沟中的细土铲起盖在畦面的根头上约3cm厚,防止暴晒死苗。
中耕除草。出苗后要及时除草2-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cm(11-12月),第二次在立春前后(2月上旬),注意不宜伤及幼苗,每次除草后要结合施肥一次。
割苔。除留作收种的外,其余的在生长期中当花苔刚抽出来时,都应及时将花苔割去,以节约养分,促进根部生长。
4. 病虫防治
根腐病:在晚春和夏季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生此病。植株受害后,根部腐烂,地上部份枯萎,易引进成片漫延。防治方法: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在病株处撒生石灰粉消毒,防止漫延,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5千克牛水250千克+石灰12.5千克十尿素0.5千克淋灌;也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根锈病:发病时根部出现黄色斑块,逐渐腐烂,严重时能使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1:1:100的波尔多液灌根或用草木灰浸出液灌根1-2次。
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对川明参危害严重。一般在3月中下开始发病,4月份为害最重。首先为害近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部腐烂,植株倒伏,叶片被害后,初期呈椭圆形水浸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面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及大小不同的黑色菌核。防治方法:与水稻轮作,发病后要及时铲除病土、清除菌核和菌丝,病区撒生石灰消毒,出苗后喷施65%代森锌500倍或大生M—45粉剂800倍液交替防治2-3次。
蚜虫:用800倍液敌百虫或2000倍液的吡虫啉防治。
食心虫:主要蛀食种子,可用3000倍功夫乳油对留种地在谢花后防治。
在川明参种植比较集中的片区,每50亩面积可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5. 选留良种及种子采收
留作种子的川明参应选择生长旺盛,发苔多的地块。在留种期间,最易遭受蚜虫为害,一定要及时防治,用800—1000倍敌杀死或2000倍的吡虫啉防治。
川明参种子成熟期在6月上中旬。留作种子的川明参不挖药,待种子成熟采收后,再将根茎挖起重新排栽,至春节后即可挖起制药。种子成熟期一般不一致,在一块地内,必须分期分批采收。种子成熟时呈紫红色,形体饱满,轻揉可成两辨,此时即可连茎苔一起割回,放于阴凉通风处的竹席上,,一段时间后,再将种子揉下,放于阴凉处阴干后收储备用。
6. 起挖及加工
挖药时期:川明参的药用最佳起药期是4月上中旬(即清明节前后)。
加工方法:干参加工包括下述五个环节①刮:用小刀或竹板刮去鲜参外面的一层粗黄色皮,使外表光滑,外形美观,提高商品性能。②洗:将鲜川明参用水淘去杂质洗净备用。③煮:将洗好的川明参放入沸水中煮1—2分钟,川明参变软无白心时,手折能盘成圆圈时捞起。④漂:煮好的川明参要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漂,防止过热而腐烂。⑤晒:用竹片将漂洗好的川明参穿挂,晒干即成。禁用硫磺熏蒸,以免对人体产生毒害。

包装规范

苍溪川明参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
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味,不影响产品品质,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苍溪川明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

产品百科
苍溪川明参,四川省苍溪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川明参在川内称作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明参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它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具有安胃养胃、润肠解毒、清利肺热、益肝明目的功效。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形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总面积、产量位居中国第一。所产川明参通体黄亮白润,形状细长规整,质地坚实硬脆,断面呈角质状花纹,粉质充足细腻,味甘淡,品质优良。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苍溪川明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苍溪川明参
产地名称
四川省苍溪县
品质特点
黄亮白润,细长规整,粉质细腻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395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5月25日

苍溪川明参产品特点

苍溪川明参品质特性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形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川明参总面积、产量位居中国第一。所产川明参通体黄亮白润,形状细长规整,质地坚实硬脆,断面呈角质状花纹,粉质充足细腻,味甘淡,品质优良。由于其数量稀少,且活性成分尚不明了,仅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录入其药材性状。
苍溪川明参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外在感官

苍溪川明参呈长圆柱形,微弯曲,长15—25厘米,直径0.8—1.5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微有细皱纹或纵沟,散在棕色或淡棕色细长横向皮孔样痕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半透明,具有蜡样光泽。皮部约占半径的1/2,具2—3个白色断续同心环纹;木部显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嚼之发粘。特级:表面光滑、明亮有光泽、无杂质、含水率≤16%、灰分≤1.4%;一级:表面光滑、明亮、半透明状、无杂质、含水率≤16.5%、灰分≤1.4%;合格品:半透明状、略有光滑、无杂质、含水率≤17%、灰分≤1.4%;劣质品:无透明状、有杂质、无光泽、无杂质、含水率≤18%、灰分≤1.4%。

苍溪川明参内在品质

苍溪川明参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磷脂、多糖矿物质和十余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含有异虎耳草素,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芸香瑞亭等具有药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芦丁,有补肺镇咳,和胃生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健脑益智,保肝降脂,增加胰岛素、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等作用,适用于强身健体、病后补需,为药食同源植物,滋补不上火。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有独特之处:一是多食不燥火;二是内含较多的的黄酮及黄酮苷类(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对苍溪川明参做药理研究),可预防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苍溪川明参产地环境

苍溪川明参土壤地貌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大巴山南麓,地形复杂多样,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深丘窄谷长梁地貌,多呈陡岩和台地,一般海拔600—800米。主要有四种地貌类型:中山窄谷,低山窄谷,高丘窄谷,河流阶地。森林覆盖率46.5%,生态条件好。境内土壤母质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城墙岩群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岩石(层)风化物,其岩性为灰黄,浅灰色钙质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砾岩和灰紫色长石砂岩,钙质石英砂岩与棕紫色泥岩呈略等厚互层,偶夹浅灰绿色泥灰岩。土壤类型主要为呈棕紫色的紫色泥土,占土地总面积的99%,其次有少量近代河流冲积母质形成的呈紫色潮土类。所形成土壤富含钙、镁、钾等矿质养份,碳酸盐反应较强,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5—7.5。经长期自然、气候、生物、人为耕种活动作用下,土壤富含矿质养份、有机质和腐殖质及团粒结构,水、肥、气、热状况良好,肥力较高,适宜苍溪川明参的生长种植。

苍溪川明参水文情况

苍溪县水利资源丰富,嘉陵江、东河(宋江)从北向南纵贯全境,180多条大小支流溪沟密布全县。全县建有水利工程9203处,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17座,小(II)型水库134座,宜渔水面2303公顷,山平塘8569口,天然水域5668公顷,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苍溪川明参气候情况

苍溪县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实、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4.6℃,昼夜温差大,无霜期286天,降水量1046.3毫米,相对湿度67—80%,年日照1560.5小时,≥10℃年积温为5345℃,非常适宜川明参的生长发育。

苍溪川明参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历史渊源

川明参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在四川、湖北两地生长。
相传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云游至苍溪县云台观,与云台观道长一见如故,张三丰将道长引荐给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道长将苍溪所产优质“土人参”送给朱椿,朱椿遂将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敕令“土人参”为“明参”,视为明朝佳品,因苍溪县隶属四川,故名“苍溪川明参”。
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其价值古代药典《本草纲目》有记载。川明参为苍溪地道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苍溪县志》即有土产川明参的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开始人工栽培,已有200余年,经世代栽培、繁殖,性状优良、稳定,其产量、品质性状随着科学化的种植不断提高,种植技术达到中国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后,苍溪川明参市场的不断增大和延伸,已销售至国内29个大中城市和出口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

苍溪川明参生产情况

2010年,苍溪川明参产量占中国同类产品的60%以上,居全国之最。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7000吨。
2012年,苍溪县已种植川明参4万余亩,年产量3万吨。

苍溪川明参产品荣誉

2000年,苍溪川明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002年2月,苍溪川明参取得了“川明”牌注册商标。同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在西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2007年,苍溪川明参被评为“四川名牌农产品”。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苍溪川明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苍溪川明参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地理标志

苍溪川明参地域保护范围

广元市苍溪县辖区域内的龙山镇、双河乡、河地乡、运山镇、文昌镇、岳东镇、白山乡、彭店乡、石马镇、东溪镇、高坡镇、黄猫乡、龙洞乡、石灶乡、月山乡、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土鲤乡、元坝镇、石门乡、唤马镇、中土乡、龙王镇、三川镇、新观乡、雍河乡、五龙镇、永宁镇、鸳溪镇、白鹤乡、浙水乡、陵江镇、东青镇、八庙镇、禅林乡、白桥镇、亭子乡、云峰镇等3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

苍溪川明参质量技术要求

(1)育苗
川明参属夏眠植物,整个夏季均是川明参的休眠期,在休眠期内都可进行育苗和排栽。最佳育苗时期在立秋前半月内。川明参对土壤要求不较严格。一般应选择土壤比较深厚,无杂草,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即可。地块选定后,按每亩1000—1500千克腐熟农家肥、50千克磷肥、25千克复合肥的的标准,将肥料均匀地撒施于地内,然后深挖整细、整平,按2米左右开厢,并疏通理顺四周的排水沟。每亩用种量7.5千克左右,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厢面,然后用竹扒将厢面普抓一遍。播种后用稿杆或树梢将厢面盖严,以防太阳暴晒和大雨后板结。因川明参属夏眠植物,播种后须在白露后才会陆续出苗,此时可陆续揭出覆盖物。苗期除草是川明参育苗成败的关键。必须做到有草必除,除早除小,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川明参苗全部出土后,先除尽杂草,再用2%的尿素液浇灌。每月浇灌一次,至次年3月下旬即可停止施肥。
(2)栽植
地块选择:排栽时一定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排栽地的土壤要干燥,且于晴天进行,不得在雨天或雨后刚晴排栽。川明参对前作选择不严,但忌连作。整地施肥:选择排水良好、无渍水地块亩施底肥1500—2000千克,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复合肥25千克,磷肥50千克,先将肥料均匀地撒于地内,然后深挖整细,疏通排水沟。排栽时期:川明参苗到5月下旬、6月上旬即开始进入休眠期(回苗),直到白露后又开始生长。在整个休眠期中都可以排栽,最佳时期是立秋前一月左右(即早玉米收后)。排苗:选择晴好天气排栽。方法是将从苗圃地挖出的幼苗,整齐地按芽口向上捆成小把(按长短基本一致排列),在整好的厢面上开沟,其沟的深度视幼苗的长短而定。以高出幼苗3厘米左右为宜。将幼苗按株距6—10厘米排于沟内,然后提土覆盖,覆盖厚度3厘米左右,行距20—25厘米为宜。每6行开一小沟,便于管理。川明参苗排栽后,为防止暴晒和大雨板结,必须一边排栽,一边用稿秆或树梢覆盖。覆盖厚度以盖严土壤为宜。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4张)

(3)田间管理待白露后,川明参结束休眠进入生长期,开始陆续出苗,即可陆续揭除覆盖物。苗出齐后,将地内杂草除净,用2%尿素兑清粪水浇灌,视其生长状况,每月浇灌一次,至春节后再饱施一次春肥,即可停止施肥。在幼苗两片真叶时追施第一次肥,以清粪水为主,每亩加5—10千克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形成较大的叶幕;12月下旬追施第二次肥,粪水浓度可适当加大,每亩加施复合肥25—30千克,以促进根部膨大;2月下旬追施第三次肥,每次每亩施腐熟淡粪水1000—1500千克。夏至前后,幼苗地上部份逐渐枯萎,此时将畦沟中的细土铲起盖在畦面的根头上约3厘米厚,防止暴晒死苗。中耕除草。出苗后要及时除草2—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厘米(11—12月),第二次在立春前后(2月上旬),注意不宜伤及幼苗,每次除草后要结合施肥一次。割苔。除留作收种的外,其余的在生长期中当花苔刚抽出来时,都应及时将花苔割去,以节约养分,促进根部生长。
(4)病虫防治
根腐病:在晚春和夏季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生此病。植株受害后,根部腐烂,地上部份枯萎,易引进成片漫延。防治方法: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在病株处撒生石灰粉消毒,防止漫延,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5千克+水250千克+石灰12.5千克+尿素0.5千克淋灌;也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根锈病:发病时根部出现黄色斑块,逐渐腐烂,严重时能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用1:1:100的波尔多液灌根或用草木灰浸出液灌根1—2次。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对川明参危害严重。一般在3月中下开始发病,4月份为害最重。首先为害近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部腐烂,植株倒伏,叶片被害后,初期呈椭圆形水浸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面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及大小不同的黑色菌核。防治方法:与水稻轮作,发病后要及时铲除病土、清除菌核和菌丝,病区撒生石灰消毒,出苗后喷施65%代森锌500倍或大生M—45粉剂800倍液交替防治2—3次。蚜虫:用800倍液敌百虫或2000倍液的吡虫啉防治。食心虫:主要蛀食种子,可用3000倍功夫乳油对留种地在谢花后防治。在川明参种植比较集中的片区,每50亩面积可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5)选留良种及种子采收
留作种子的川明参应选择生长旺盛,发苔多的地块。在留种期间,最易遭受蚜虫为害,一定要及时防治,用800—1000倍敌杀死或2000倍的吡虫啉防治。川明参种子成熟期在6月上中旬。留作种子的川明参不挖药,待种子成熟采收后,再将根茎挖起重新排栽,至春节后即可挖起制药。种子成熟期一般不一致,在一块地内,必须分期分批采收。种子成熟时呈紫红色,形体饱满,轻揉可成两辨,此时即可连茎苔一起割回,放于阴凉通风处的竹席上,一段时间后,再将种子揉下,放于阴凉处阴干后收储备用。
(6)起挖及加工
挖药时期:川明参的药用最佳起药期是4月上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加工方法:干参加工包括下述五个环节
①刮:用小刀或竹板刮去鲜参外面的一层粗黄色皮,使外表光滑,外形美观,提高商品性能。
②洗:将鲜川明参用水淘去杂质洗净备用。
③煮:将洗好的川明参放入沸水中煮1—2分钟,川明参变软无白心时,手折能盘成圆圈时捞起。
④漂:煮好的川明参要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漂,防止过热而腐烂。
⑤晒:用竹片将漂洗好的川明参穿挂,晒干即成。禁用硫磺熏蒸,以免对人体产生毒害。
(7)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苍溪川明参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味,不影响产品品质,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苍溪川明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