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红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农业技术推广站 【管理

原产地新疆

– 产地市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果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361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色泽艳丽、肉质爽脆,口味纯正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45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09月13日
产品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是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20世纪90年代末期,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第五师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优质、大粒、耐储运的红提葡萄。选定81团、83团等六个团场作为红提葡萄种植区域,并将各团场生产的红提葡萄统一注册为“北疆”牌红提葡萄。由于第五师的气候条件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量少,夏季炎热干燥,因此,所产红提葡萄以色泽艳丽、肉质爽脆,果肉半透明紧实、口味纯正而享誉国内外。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2008年荣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第五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红地球葡萄之乡”。现红提葡萄作为第五师特色产业,年产值已近3亿元,带动果农4500余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博乐红提生产地域地势较平坦,周围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25%,碱解氮78.14%,速效磷9.92ppm。现有耕地面积51818公顷,主要有砾质土、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四种质地类型。农田土壤质地分布规律,多为轻壤、中壤质地,特理性粘粒为20%-45%,具有耕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强特点。
2. 水文情况:新疆博乐农五师境内水资源地表水6.6亿立方米/年,主要来自于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恰勒河、托托河、鄂托克赛仁河、哈日图热格河、保尔德苏河等河流。地下水水质较好,地下水矿化度为1克-2克/升,均为优质矿泉水和灌溉水。
3. 气候情况:该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气候特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四季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葡萄生产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5410-5771兆/㎡,日照百分率60%;年平均气温8.38.3℃,极端最高气温44.2℃,极端最低气温-33℃;年降水量98.6毫米,年蒸发量342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7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米,年平均风速6米/秒,年大风日数164天,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矿化度0.5-1.0克/升。能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要,具有较好的葡萄栽培条件。
4. 人文历史:葡萄的栽培历史,在世界上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有史可查的超过2000年。据新疆尼雅遗址考古发现及有关文献,我国葡萄栽培起始于新疆,栽培历史已有2300-2500年。在《汉书·西域传》、《魏书·焉耆》、《晋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在和田民丰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有古代葡萄圆遗址;在1959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晋(317~420年)的葡萄干果穗及葡萄壁画等,证实距今1500-1600年前吐鲁番就有葡萄栽植,可见新疆葡萄种植业在古代已相当发达。
新疆地处北半球葡萄栽培带(北纬35°-50°)中,同时又处于北半球四大栽培葡萄分布区之中的中亚疆域内,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十分优越,而分布与此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葡萄栽培与加工的重要区域。由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点,气候生态类型多样。东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属极干旱气候区,是发展葡萄加工制干的特优区域;南疆的和田、喀什地区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区,是发展葡萄加工制干的适宜区域;北疆沿天山一带的石河子、博乐等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区,是酿酒和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是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这是一支有着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的部队。1963年农五师师部由哈密搬至博乐,建立了亦劳亦武的边境地带。农业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以种植小麦、油葵、棉花为主,其中棉花是垦区的支柱产业,林果业发展十分缓慢,葡萄在当地也仅限于老百姓自家庭院零星种植,属典型的自产自销生产方式。1999年,农五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考察确定发展优质、大粒、耐储运的红提葡萄。选定81团、83团、86团、89团、90团、91团等团场作为种植区域。2000年试种8000亩,取得成功后,2001年开始在上述5个团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并在2001年12月注册成立了新疆北疆红提葡萄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农五师各团场生产的红提葡萄统一注册为“北疆”牌红提葡萄,实行“公司+基地+果农”的产业化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运营,不断加强从葡萄种植到采收到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研究工作,目前该产区已发展面积6666.67公顷,年产鲜食葡萄8万吨。
由于农五师81团、83团、86团、89团、90团、91团的气候条件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气候特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四季特点: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因此,所产红提葡萄以色泽艳丽、口味纯正而享誉国内外。果品销往广州、福建、漳州、厦门、南宁、哈尔滨、牡丹江、沈阳、大连、北京、成都、重庆、郑州等20多个城市和地区;外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迪拜等中东国家、欧盟市场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为保证鲜食葡萄的鲜食性,农五师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7000吨鲜食葡萄保鲜库,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3条鲜食葡萄快速预冷保鲜包装生产线;投资300万元完成了鲜食红提葡萄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使产品做到了“生产有记录、销售有查询”的箱箱质量追溯。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生产的红提葡萄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注册的“北疆”牌红提葡萄2006年入选全国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之列,2008年荣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新疆名牌产品”称号和“中华名果”称号。北疆红提公司被认定为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科技部评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企业。农五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红地球葡萄之乡”,种植基地被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现今红提葡萄作为农五师特色产业,年产值已近1.3亿元,带动果农3500余户,符合产业化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域范围

博乐红提产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地理位置为东经79°52′30″-83°41′07″,北纬44°21′34″-45°14′45″,属中纬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西起中哈边境洪别林山口,北至哈达拉达板,南到婆罗科努山北麓,东北部与塔城地区乌苏县、托里县接壤。区内有温博、精博、博五、沙塔公路与北疆大动脉312国道相连,并有若干条简易公路、国防公路,交通便利。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接轨,为产区发展提供了良好大交通运输条件。博乐红提产区覆盖农五师六个种植团场,分布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属一市两县,其中博乐市境内四个团场:81团、86团、89团、90团,精河县境内两个团场: 83团、91团。红提种植面积6666.67公顷,年产鲜食葡萄8万吨。

品质特性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 外在感官特征:果穗特大,呈圆锥形,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粒圆或近卵圆形,大小整齐匀称,蜡质厚,果粉匀,鲜红色至紫红色,果皮薄肉质爽脆,果肉半透明,用刀切片不淌汁,品质佳。
2. 品质指标:该区红提葡萄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糖度测定糖度达13%-20%。
3. 安全要求:符合葡萄卫生新标准要求。博乐红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NY/T844-2004绿色食品、温带水果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博乐红提产地选择在位于新疆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生产。该地域属于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空气干燥等特点,适宜种植鲜食葡萄。
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根据该地域生态条件,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宜、耐贮运的红提葡萄作为主栽品种。
3. 生产过程管理:博乐红提严格按照标准化葡萄园的建设标准和栽培模式种植,实行“五统一”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行科学跟踪管理。
a)、栽培模式:新疆冬季气候寒冷且空气干燥,宜春季采用穴植方法栽培,成苗在4月底栽植。栽植架式优选改良连栋式小棚架。株距0.5-0.7m,行距为4.0m,167-333株/667平方米。
b)、树体管理:采用独龙蔓形式整枝。修剪在采果后早霜前进行,以大枝修剪为主,结果母枝的剪留量为棚架架面4个/m2左右,也可根据计划产量确定母枝留芽量,两芽修剪。夏剪修剪在生长季节进行,以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处理副梢等措施为主。
c)、花、果管理:按盛果期葡萄每667㎡产量1300-1500kg左右要求,每平方米架面选留6-7穗,每穗800g左右,留果粒60-80粒。花后20天前后、果穗整形疏粒工作结束后、果粒黄豆粒大小时进行果穗套袋。宜选择适合本地、大小190mm×265mm以上优质纸袋。套袋前先喷一次多菌灵等杀菌剂,有虫害的加喷杀虫剂。采前10-15天开始去袋,把纸袋下部撕破翘起,3-5 天后除袋,适当转动果穗1-2次,使每个果粒达到全红。
d)、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在生长季节根据土壤板结或杂草情况进行3-5次人工或机械的中耕除草。基肥通常在秋季采果后进行,以施用腐熟的羊粪和油渣为主。追肥在葡萄生长季节,根据植株的长势和地力进行追肥,一般在花前、花后、幼果生长初期及浆果成熟期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肥为主。灌溉,花前灌水2-3次;开花期需控水不宜大量浇水;浆果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浆果着色期,控制浇水量,水分过多影响着色,降低品质,风味下降,易发生病害,有些品种还会出现裂果;秋冬灌水,果实采收后,树体养分、水分消耗很大,需要补充水分,同时结合秋施肥也应灌水,但灌水不易过多。北疆冬季来临较早,为了促进枝条老熟,提高抗寒力,新建园9月上旬要严格控水,进入9月绝不再浇水,确保新生枝条成熟。
e)、病虫防治:病虫防治方针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病期间采用符合绿色食品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用甲霜灵、西酰玛林50%药液喷施防治霜霉病;用粉锈宁20%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病;用石硫合剂防治毛毡病。
4. 生产记录要求: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妥善保存两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5. 采收要求:采收前15天应停止打药,10天停水;合理确定采收期,每隔1-3天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含糖量,同时观察果实的成熟度;分期、分批采收,做好果品质量分级;采收做到雨天不采收,早上避开露水,下午避开太阳曝晒;采收时必须去除病果、小果、青果及着色不好的果实;产品收获后能及时入库保鲜或外调。

包装规范

1. 分级:博乐红提分为四个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葡萄。
2. 包装:博乐红提有6公斤白色透明全新聚丙烯料制塑料筐包装和白色9公斤苯板箱包装。包装材料坚固、干燥、无任何昆虫传播、真菌感染及不良气味。
3.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博乐红提名称和公众标志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4. 贮藏:采摘后分级包装,及时放入保鲜库中 。
5. 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无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产品百科
博乐红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是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由于农五师81团、83团、86团、89团、90团、91团的气候条件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所产红提葡萄以色泽艳丽、口味纯正而闻名。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博乐红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博乐红提
产地名称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
品质特点
色泽艳丽、肉质爽脆,口味纯正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459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9月13日

博乐红提产品特点

博乐红提外在感官

博乐红提果穗特大,呈圆锥形,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粒圆或近卵圆形,大小整齐匀称,蜡质厚,果粉匀,鲜红色至紫红色,果皮薄肉质爽脆,果肉半透明,用刀切片不淌汁,品质佳,脆甜爽口。

博乐红提博乐红提

博乐红提品质指标

博乐红提葡萄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糖度测定糖度达13%—20%。

博乐红提等级分类

博乐红提分为四个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葡萄。

博乐红提产地环境

博乐红提土壤地貌

博乐红提生产地域地势较平坦,周围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25%,碱解氮78.14%,速效磷9.92ppm。耕地面积51818公顷,主要有砾质土、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四种质地类型。农田土壤质地分布规律,多为轻壤、中壤质地,特理性粘粒为20%—45%,具有耕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强特点。

博乐红提水文情况

新疆博乐农五师境内水资源地表水6.6亿立方米/年,主要来自于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恰勒河、托托河、鄂托克赛仁河、哈日图热格河、保尔德苏河等河流。地下水水质较好,地下水矿化度为1—2克/升,均为优质矿泉水和灌溉水。

博乐红提气候情况

博乐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气候特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四季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葡萄生产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5410—5771兆焦/平方米,日照百分率60%;年平均气温8.38.3℃,极端最高气温44.2℃,极端最低气温-33℃;年降水量98.6毫米,年蒸发量342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7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米,年平均风速6米/秒,年大风日数164天,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矿化度0.5—1.0克/升。能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要,具有较好的葡萄栽培条件。

博乐红提博乐红提

博乐红提历史渊源

葡萄的栽培历史,在世界上已有5000多年,在中国有史可查的超过2000年。据新疆尼雅遗址考古发现及有关文献,中国葡萄栽培起始于新疆,栽培历史已有2300—2500年。
《汉书·西域传》、《魏书·焉耆》、《晋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在和田民丰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有古代葡萄圆遗址;在1959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晋(317—420年)的葡萄干果穗及葡萄壁画等,证实距今1500—1600年前吐鲁番就有葡萄栽植,可见新疆葡萄种植业在古代已相当发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1963年农五师师部由哈密搬至博乐,建立了亦劳亦武的边境地带。
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五师农业生产在一直以种植小麦、油葵、棉花为主,其中棉花是垦区的支柱产业,林果业发展十分缓慢,葡萄在当地也仅限于老百姓自家庭院零星种植,属典型的自产自销生产方式。
1999年,农五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考察确定发展优质、大粒、耐储运的红提葡萄。选定81团、83团、86团、89团、90团、91团等团场作为种植区域。
2000年,农五师试种8000亩,取得成功后,2001年开始在上述5个团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并在2001年12月注册成立了产业公司,对农五师各团场生产的红提葡萄统一注册为“北疆”牌红提葡萄,实行“公司+基地+果农”的产业化模式。
2015年,农五师联合网商推出溯源计划,商家和消费者可以扫描二维码查询果品信息。

博乐红提生产情况

2010年,博乐红提种植面积6666.67公顷,年产鲜食葡萄8万吨。年产值已近1.3亿元,带动果农3500余户。

博乐红提博乐红提

博乐红提产品荣誉

博乐红提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农五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红地球葡萄之乡”,种植基地被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
2006年,博乐红提入选全国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之列。
2008年,博乐红提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新疆名牌产品”称号和“中华名果”称号。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博乐红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博乐红提地理标志

博乐红提地域保护范围

博乐红提产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地理位置为东经79°52′30″-83°41′07″,北纬44°21′34″-45°14′45″,属中纬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西起中哈边境洪别林山口,北至哈达拉达板,南到婆罗科努山北麓,东北部与塔城地区乌苏县、托里县接壤。区内有温博、精博、博五、沙塔公路与北疆大动脉312国道相连,并有若干条简易公路、国防公路,交通便利。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接轨,为产区发展提供了良好大交通运输条件。博乐红提产区覆盖农五师六个种植团场,分布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属一市两县,其中博乐市境内四个团场:81团、86团、89团、90团,精河县境内两个团场:83团、91团。

博乐红提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博乐红提产地选择在位于新疆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生产。该地域属于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空气干燥等特点,适宜种植鲜食葡萄。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根据该地域生态条件,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宜、耐贮运的红提葡萄作为主栽品种。博乐红提
博乐红提(6张)

(3)生产过程管理:博乐红提严格按照标准化葡萄园的建设标准和栽培模式种植,实行“五统一”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行科学跟踪管理。
栽培模式:新疆冬季气候寒冷且空气干燥,宜春季采用穴植方法栽培,成苗在4月底栽植。栽植架式优选改良连栋式小棚架。株距0.5—0.7米,行距为4.0米,167—333株/亩。
树体管理:采用独龙蔓形式整枝。修剪在采果后早霜前进行,以大枝修剪为主,结果母枝的剪留量为棚架架面4个/平方米左右,也可根据计划产量确定母枝留芽量,两芽修剪。夏剪修剪在生长季节进行,以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处理副梢等措施为主。
花、果管理:按盛果期葡萄每亩产量1300—1500千克左右要求,每平方米架面选留6—7穗,每穗800克左右,留果粒60—80粒。花后20天前后、果穗整形疏粒工作结束后、果粒黄豆粒大小时进行果穗套袋。宜选择适合本地、大小190毫米×265毫米以上优质纸袋。套袋前先喷一次多菌灵等杀菌剂,有虫害的加喷杀虫剂。采前10—15天开始去袋,把纸袋下部撕破翘起,3—5天后除袋,适当转动果穗1—2次,使每个果粒达到全红。
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在生长季节根据土壤板结或杂草情况进行3—5次人工或机械的中耕除草。基肥通常在秋季采果后进行,以施用腐熟的羊粪和油渣为主。追肥在葡萄生长季节,根据植株的长势和地力进行追肥,一般在花前、花后、幼果生长初期及浆果成熟期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肥为主。灌溉,花前灌水2—3次;开花期需控水不宜大量浇水;浆果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浆果着色期,控制浇水量,水分过多影响着色,降低品质,风味下降,易发生病害,有些品种还会出现裂果;秋冬灌水,果实采收后,树体养分、水分消耗很大,需要补充水分,同时结合秋施肥也应灌水,但灌水不易过多。北疆冬季来临较早,为了促进枝条老熟,提高抗寒力,新建园9月上旬要严格控水,进入9月绝不再浇水,确保新生枝条成熟。
病虫防治:病虫防治方针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病期间采用符合绿色食品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用甲霜灵、西酰玛林50%药液喷施防治霜霉病;用粉锈宁20%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病;用石硫合剂防治毛毡病。
(4)生产记录要求: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妥善保存两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5)采收要求:采收前15天应停止打药,10天停水;合理确定采收期,每隔1—3天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含糖量,同时观察果实的成熟度;分期、分批采收,做好果品质量分级;采收做到雨天不采收,早上避开露水,下午避开太阳曝晒;采收时必须去除病果、小果、青果及着色不好的果实;产品收获后能及时入库保鲜或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