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沟鸡

马龙县深沟鸡养殖协会 【管理

原产地云南

– 产地市县: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529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体形高大、肉质细嫩、香醇可口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12月24日
产品介绍

深沟鸡毛色外貌很不一致。一般只把体型大的叫做大种鸡,体型稍小的叫做中型鸡,但在生产性能上没有反映出多大的区别。历史上苗族没有定居的习惯,一九四六年以后,苗族从贵州咸宁迁移过来,聚居在月望乡深沟一带,随之带来了种鸡,自繁自养,并于寻甸、沾益等地苗族通婚,因此苗族农户都饲养同种类型的鸡种。而苗族聚居地一般都在山坡、菁沟旁,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都是自繁自养,相互赠送,只出售小鸡,不出售或很少出售鸡蛋。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于1981年载入《曲靖地区地主主要畜禽品种志》一书中。

生态环境

1. 自然生态环境:深沟鸡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倾斜呈阶梯型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3米,最低海拔1772米。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2. 水文情况:境内红桥河、咨卡河、马过河、龙潭河、南河等河流分别流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
3. 气候情况:气候类型属低纬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较长,热量不足;但干冷同期,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降水集中。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据实测资料记载,年平均日照1985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县城年均气温13.4℃,年无霜期241天。风向多西南风,年均风速4.3米/秒。
4. 人文历史:深沟鸡是马龙县当地苗族传统养殖的品种,据曲靖地区地方主要畜禽品种志记载:一九四六年以后在马龙县已经形成了苗族人民固有的一种地方种鸡。苗族聚居地一般都在山坡、菁沟旁,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都是自繁自养,相互赠送,只出售小鸡,不出售或很少出售鸡蛋。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于1981年载入《曲靖地区主要畜禽品种志》一书中。

地域范围

深沟鸡产于云南省曲靖马龙县境内,养殖区域涉及月望乡、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纳章镇五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6′00″~103°45′00″,北纬25°08′00″~25°37′00″。

品质特性

1. 深沟鸡的外貌特征:
体型:体格高大、背腰长直、颈长、胸深微前突出,胸骨长而微弯、腿粗长、脚外侧到趾部着生羽毛,俗称“飞毛腿”。胸肌、腿部肌肉发达、丰满。
喙:粗短微弯曲有力、喙色多为乌黑色、尖端略带白色。蹠部:多数为黑色,少数为黄色。
脸:脸鲜红色,鼻孔圆大,耳垂红色。
眼:眼圆大而有神,虹彩桔黄色。
冠:单冠。公鸡冠肉质厚而发达,冠峰6~10个,个别12个,肉髯大而下垂于喙下,左右各一片对称;母鸡冠微淡红色,肉质稍薄不厚,冠峰小而密,略向一侧倾倒,个别也有豆冠。
毛色:颈羽、肩羽、翼羽、肩羽为红底黄白色。主翼羽、复主翼羽、主尾羽、复尾羽为蓝黑色(近似于黑色),群众称为“红毛鸡”,公鸡大瑶羽不发达,少数鸡无尾羽呈秃尾。
肤色:多数为淡红色,少数为灰白色。
成年公鸡体重2.5~3千克,母鸡2~2.5千克,阉鸡3~3.5千克。
2. 深沟鸡的内在品质:深沟鸡鸡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其中氨基酸(总量)≥15.5%,油酸≥36.5%,亚油酸≥24%,α-亚麻酸≥2.0%,水份≤75%。由于独特品种、特定养殖区域和养殖方式,深沟鸡肉含水率低,皮下脂肪少,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香味浓郁,煮后汤色透明,脂肪团聚于液面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3. 质量安全规定:深沟鸡出栏时:8月龄母鸡体重2.2-2.8公斤,8月公鸡体重2.5-3公斤;8月阉鸡3-4公斤,所有出栏商品鸡必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执行NY 5034—2005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质量达到标准方可进入市场。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养殖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优良的灌木林山坡,周围无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的生产区域。土质优良,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空气流畅、宽敞明亮,便于保暖的地方。
①养殖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等污染源;养殖场周围设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②养殖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村和镇居民点应有一定的距离。
③养殖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鸡舍环境质量与建筑布局规定:养殖场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墙面不易脱落、耐磨和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并适合卫生检测,饮水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饮水器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不漏水;
鸡舍内环境卫生应达到要求,保持通风良好,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禽场排放的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处理。
养殖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鸡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深沟鸡自9周龄后完全在山地中自然放养,保持纯天然的原材料。
2. 品种选择:深沟鸡的品种从当地苗族农房中选购种鸡,按照不同的羽色组建红羽、麻羽、黑羽3个品系群体,采取自由交配,人为选择群选群育,选优去劣,提纯复壮,逐代提高的进行保种方法,每个世代均保持与起始群相同的数量选育发展,扩大了深沟鸡的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
3. 生产过程管理:
①引种:需要引进种禽时,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的种禽场引进,引进的种禽,隔离观察15~30天,经检查确定为健康无疫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禽。
放牧是提高深沟鸡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深沟鸡待孵化出壳后,在育雏室内育雏30~60天脱温后转入放牧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季45日龄,冬季60日龄开始放牧。放牧场地宜选择地势高、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山林、果园、水库、塘坝等地较为理想。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让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50~70羽/亩,每群规模约300~500羽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的农作物,放牧场地可设置围栏。放养鸡一直要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疫又有利于觅食。
②疫病防治:
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
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整个深沟鸡养殖过程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深沟鸡疾病的防治,提高深沟鸡的成活率和育成率。
③深沟鸡出栏适龄:8月龄母鸡体重2.2-2.8公斤,8月龄公鸡体重2.5-3公斤,8月阉鸡3-4公斤。
④生产记录:深沟鸡养殖生产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生产管理过程文字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做好生产计划,填写《深沟鸡孵化情况记录表》、《深沟鸡脱温情况日报表》、《深沟鸡疫病日报表》、《深沟鸡兽药使用日报表》、《饲料、原料日报表》等记录,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包装规范

1.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深沟鸡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2. 检疫:商品肉鸡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3. 运输: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产品百科
深沟鸡,云南省马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深沟鸡毛色外貌很不一致。一般把体型大的叫做大种鸡,体型稍小的叫做中型鸡,但在生产性能上没有反映出多大的区别。历史上苗族没有定居的习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后,苗族从贵州咸宁迁移至云南省马龙县,聚居在月望乡深沟一带,随之带来了种鸡,自繁自养。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深沟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深沟鸡
产地名称
云南省马龙县
品质特点
体形高大、肉质细嫩、香醇可口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24日

深沟鸡产品特点

深沟鸡外貌特征

体型:深沟鸡体格高大、背腰长直、颈长、胸深微前突出,胸骨长而微弯、腿粗长、脚外侧到趾部着生羽毛,俗称“飞毛腿”。胸肌、腿部肌肉发达、丰满。
喙:粗短微弯曲有力、喙色多为乌黑色、尖端略带白色。
蹠部:多数为黑色,少数为黄色。
脸:脸鲜红色,鼻孔圆大,耳垂红色。
眼:眼圆大而有神,虹彩桔黄色。
冠:单冠。公鸡冠肉质厚而发达,冠峰6—10个,个别12个,肉髯大而下垂于喙下,左右各一片对称;母鸡冠微淡红色,肉质稍薄不厚,冠峰小而密,略向一侧倾倒,个别也有豆冠。
毛色:颈羽、肩羽、翼羽、肩羽为红底黄白色。主翼羽、复主翼羽、主尾羽、复尾羽为蓝黑色(近似于黑色),群众称为“红毛鸡”,公鸡大瑶羽不发达,少数鸡无尾羽呈秃尾。
肤色:多数为淡红色,少数为灰白色。
成年公鸡体重2.5—3千克,母鸡2—2.5千克,阉鸡3—3.5千克。

深沟鸡深沟鸡

深沟鸡内在品质

深沟鸡鸡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其中氨基酸(总量)≥15.5%,油酸≥36.5%,亚油酸≥24%,α-亚麻酸≥2.0%,水份≤75%。由于独特品种、特定养殖区域和养殖方式,深沟鸡肉含水率低,皮下脂肪少,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香味浓郁,煮后汤色透明,脂肪团聚于液面等特点。

深沟鸡产地环境

深沟鸡土壤地貌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深沟鸡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倾斜呈阶梯型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3米,最低海拔1772米。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深沟鸡水文情况

马龙县境内红桥河、咨卡河、马过河、龙潭河、南河等河流分别流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

深沟鸡气候情况

马龙县气候类型属低纬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较长,热量不足;但干冷同期,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降水集中。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据实测资料记载,年平均日照1985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县城年均气温13.4℃,年无霜期241天。风向多西南风,年均风速4.3米/秒。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孕育了境内丰富的植被和农作物,为深沟鸡的生长繁衍的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深沟鸡深沟鸡

深沟鸡历史渊源

深沟——是马龙县东南的苗族聚居区,深沟鸡就是经深沟苗族人民数百年自然繁育、优胜劣汰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鸡品种。一般土鸡脚的下部无毛,而深沟鸡则毛羽覆盖近脚裸。爪大而锐利,极像鹰隼。因而有人大胆推测:深沟鸡是某个偶然的机会里,鹰和鸡的杂交后裔。
深沟鸡是马龙县当地苗族传统养殖的品种,据曲靖地区地方主要畜禽品种志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后在马龙县已经形成了苗族人民固有的一种地方种鸡。苗族聚居地一般都在山坡、菁沟旁,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都是自繁自养,相互赠送,只出售小鸡,不出售或很少出售鸡蛋。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
1981年,深沟鸡载入《曲靖地区主要畜禽品种志》一书中。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畜禽资源,马龙县开展“四个一”全力打造深沟鸡产业,即:注册一件商标、创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深沟鸡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2006年3月,注册了“深沟鸡”商标。在曲靖市、马龙县建立了深沟鸡直销点,在昆明设立了专卖店,以深沟鸡为主料制作出了辣子鸡、洋芋鸡、黄焖鸡、清炖鸡、三七鸡、药膳鸡、巴夯鸡等数十种佳肴。
2015年,马龙县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山地养鸡项目共投资12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发展现代农业资金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3万元。现实际完成投资155万元,占计划的126%,中央资金到位50万元,完成财政投资5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4万元,养殖设施设备投资6万元),占计划的100%,企业自筹资金105万元,占计划的143.8%。项目建成后,深沟鸡龙头企业年存栏山地鸡5万只,占计划的100%,出栏4.1万只,占计划的102.5%,供应种鸡苗4.2万只,占计划的105%,实现销售收入862万元,占计划的102.6%。

深沟鸡生产情况

2005年,马龙县有深沟鸡4万只,其中,成年母鸡1.6万只,占40%;公鸡0.2万只,占5%,雏鸡和育成鸡2.2万只,占55%。
2013年,马龙县深沟鸡种鸡场饲养种鸡2980只,年均为养殖大户孵化小鸡1800只;扶持补助养殖大户资金达10万余元,培育扶持养殖规模在100以上的大户80余户,其中养殖规模在500只以上的有8户。“深沟鸡”养殖规模已达3万只以上。
2015年,马龙县落实深沟鸡规模养殖场(户)15户,存栏深沟鸡25. 5万羽,出栏17.5万羽,实现产值3160万元。

深沟鸡深沟鸡

深沟鸡产品荣誉

2008年7月,深沟鸡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08年9月,深沟鸡获第四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深沟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深沟鸡地理标志

深沟鸡地域保护范围

深沟鸡产于云南省曲靖马龙县境内,养殖区域涉及月望乡、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纳章镇五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6′00″—103°45′00″,北纬25°08′00″—25°37′00″。

深沟鸡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养殖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优良的灌木林山坡,周围无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的生产区域。土质优良,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空气流畅、宽敞明亮,便于保暖的地方。
①养殖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等污染源;养殖场周围设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②养殖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村和镇居民点应有一定的距离。
③养殖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鸡舍环境质量与建筑布局规定:养殖场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墙面不易脱落、耐磨和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并适合卫生检测,饮水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饮水器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不漏水;鸡舍内环境卫生应达到要求,保持通风良好,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禽场排放的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处理。
养殖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鸡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深沟鸡
深沟鸡(7张)

深沟鸡自9周龄后完全在山地中自然放养,保持纯天然的原材料。
(2)品种选择:深沟鸡的品种从当地苗族农房中选购种鸡,按照不同的羽色组建红羽、麻羽、黑羽3个品系群体,采取自由交配,人为选择群选群育,选优去劣,提纯复壮,逐代提高的进行保种方法,每个世代均保持与起始群相同的数量选育发展,扩大了深沟鸡的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
(3)生产过程管理:
①引种:需要引进种禽时,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的种禽场引进,引进的种禽,隔离观察15—30天,经检查确定为健康无疫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禽。
放牧是提高深沟鸡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深沟鸡待孵化出壳后,在育雏室内育雏30—60天脱温后转入放牧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季45日龄,冬季60日龄开始放牧。放牧场地宜选择地势高、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山林、果园、水库、塘坝等地较为理想。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让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50—70羽/亩,每群规模约300—500羽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的农作物,放牧场地可设置围栏。放养鸡一直要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疫又有利于觅食。
②疫病防治:
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
日 龄
疫 苗 种 类
剂 量
接 种 方法
1日龄
鸡马立克氏病毒苗(CVI—988或HVT)
1羽
皮下或肌注
7日龄
支都安(H120)
1羽
滴眼或滴鼻
新支二联油苗
0.3毫升
肌注
12日龄
法氏囊+白介素
1羽
滴口
18日龄
新支二联28/86
1.5羽
滴眼或滴鼻
禽流感(H5+H9)
0.5毫升
肌注
鸡痘
2羽
刺种
22日龄
法氏囊
1.5羽
滴口
35日龄
新支二联H120
3羽
饮水
传染性鼻炎
0.5毫升
肌注
60日龄
禽流感(H5+H9)
0.6毫升
肌注
新支二联四系
4羽
饮水
85日龄
新支二联H120
4羽
饮水
新城疫油苗
0.5毫升
肌注
105日龄
传染性鼻炎
0.5毫升
肌注
鸡痘
2羽
刺种
110日龄
支都安(H120/H04/W93)
4羽
饮水
120日龄
新支减油苗
0.8毫升
肌注
禽流感H5+H9油苗/H5苗
0.7毫升
肌注
新支二联H52
4羽
饮水
135日龄
新城疫+禽流感H9
0.5毫升
肌注
备 注
280日龄
新城疫油苗
0.25毫升
肌注
禽流感(H5+H9)
0.6毫升
肌注
整个深沟鸡养殖过程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深沟鸡疾病的防治,提高深沟鸡的成活率和育成率。
③深沟鸡出栏适龄:8月龄母鸡体重2.2—2.8千克,8月龄公鸡体重2.5—3千克,8月阉鸡3—4千克。
④生产记录:深沟鸡养殖生产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生产管理过程文字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做好生产计划,填写《深沟鸡孵化情况记录表》、《深沟鸡脱温情况日报表》、《深沟鸡疫病日报表》、《深沟鸡兽药使用日报表》、《饲料、原料日报表》等记录,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深沟鸡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深沟鸡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