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香榧

嵊州市香榧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浙江

– 产地市县: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果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467
– 地标认证时间:2018
– 品质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8年9月5日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嵊州香榧,浙江省嵊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嵊州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2.6~17.3℃,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嵊州香榧外形长椭圆形或梭形,外壳薄而平滑,呈棕褐色,种仁饱满,脱衣(内种皮)容易;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后味甘而清口;富有独特的香气。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嵊州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嵊州香榧
产地名称
浙江省嵊州市
品质特点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8年9月5日

嵊州香榧产品特点

嵊州香榧外在特征

嵊州香榧外形长椭圆形或梭形,外壳薄而平滑,呈棕褐色,种仁饱满,脱衣(内种皮)容易;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后味甘而清口;富有独特的香气。

嵊州香榧内在品质

嵊州香榧的品质指标中蛋白质≥9.0;脂肪≥44.0,其中脂肪酸内含:油酸≥35.0、亚油酸≥39.0。

嵊州香榧产地环境

嵊州香榧地形地貌

嵊州市地处浙东丘陵山区,境内四面环山,剡溪横贯其中,“七山一水二分田”典型的江南山地地貌。境内主要河流有东部黄泽江,南面新昌江、澄潭江,西面长乐江,汇集到曹娥江流向杭州湾入海。嵊州香榧集中产出于森林植被茂密,群山环抱的山谷地带。产地东邻四明山脉;南毗天台山脉;西接会稽山脉;北连嶀山山脉。其中会稽山脉,主峰为西白山,海拔1096米,是嵊州香榧的核心区和主产区。

嵊州香榧气候特征

嵊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嵊州香榧产区常年平均气温12.6~17.3℃, 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6℃,年均日照1988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35天。常年降水量1500~1600毫米,降雨(雪)日在140~180天,常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2%,特别适宜香榧生长发育。

嵊州香榧土壤情况

嵊州土壤分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5个土种,以黄红壤为主,占总面积的63.37%。嵊州香榧分布区域的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香灰土等,其成土母质由玄武岩、紫色砂页岩和沙砾岩等风化而成,其中表层土为香灰土,中层土为红黄壤的山地香榧分布面积较大,这种土壤构成特别适宜嵊州香榧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多呈酸性或弱酸性,PH值4.5~6.5之间。

嵊州香榧水文情况

嵊州香榧的灌溉用水一般为天然雨水,主要流域的源头为饮用水源,水质II级至III级,符合GB 5084的规定。

嵊州香榧生产情况

2018年,嵊州香榧种植147个村和林区,总面积30万亩。

嵊州香榧产品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嵊州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嵊州香榧地理标志

嵊州香榧地域保护范围

嵊州香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东径120°27′23″~121°06′55″,北纬29°19′45″~29°49′55″之间;包括嵊州市谷来镇、竹溪乡、王院乡、石璜镇、雅璜乡、通源乡、长乐镇、崇仁镇、黄泽镇、三界镇、贵门乡、里南乡、下王镇、金庭镇、仙岩镇、北漳镇、市林场等17个镇、乡、林场147个村和林区。

嵊州香榧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3.1立地选择
嵊州香榧主要种植在海拔在200米至800米之间山谷地带,坡度一般要求在25°以下,通风良好的向阳、半向阳坡,土壤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 pH 4.5-6.5的通透性良好的土壤。种植区周围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植被丰富,森林群落稳定。符合《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LY/T 1678的要求。
3.2品种选择
优良的传统农家品种(细榧)。
3.3种苗繁殖
3.3.1 实生苗培育
选择丰产稳产的香榧树上的充分成熟(大部分假种皮开裂,少量种子开始脱落)的种子。剥去假种皮后的种子及时挖层积池用清洁河沙(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手松开后一触即散为好)一层沙一层种子的方法催芽。选择排灌良好、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作苗圃,并需经土壤消毒和施足基肥后,于1月下旬至3月中旬选发芽良好的种子播种。苗木出土后须及时搭棚(高1.8米,用透光度 60%的遮荫网)遮荫,秋后撤除遮荫物。年施追肥3至4次,追肥应少量,勤施。培育2年后可嫁接。
3.3.2 嫁接苗培育
接穗应采自良种母树及良种穗圃上的1年生枝条,穗条粗度0.3厘米以上,长度12厘米以上。于1月上旬至3月中旬,选2 年生以上的粗壮实生苗采用劈接和切接的方法嫁接。
3.3.3 苗木管理
苗木嫁接后立即覆盖遮阳网,当年抽2至3次梢的,要立支撑物保护。
将嫁接苗留圃培育2年以上的健壮苗木可出圃造林,集约培育管理4年以上的苗木为香榧大苗。
3.4 栽植技术
3.4.1 整地
坡度15°以下,全垦整地; 坡度15°至25°,沿等高线挖水平带,水平带宽度2米至3米。
3.4.2 挖穴
嵊州香榧的纯林种植密度675株/ hm左右,秋天整地挖穴(长宽深)80厘米×80厘米×60厘米,穴施基肥15千克至25千克后复土。
3.4.3 定植
定植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中下旬,最迟至3月上旬。选用嫁接后2年生以上的壮苗(高30厘米、地径0.8厘米以上)造林,提倡大苗造林和带土移栽。栽植穴底土要沉实,苗木主梢要栽正,根系舒展,切忌与基肥接触,复土分层踏实,浅种高复土,以稍深于榧苗原土痕为好。
在林地的上风口配置3%至5%的花期吻合、花量多、质量好、花期长的雄榧树。
3.5 幼林管理
3.5.1 中耕除草
苗木定植后3年内,保护圈内的草应在春季和秋凉后人工除草,保护圈外或离苗木50厘米外可中耕除草。也可在春2月-3月,根据幼树的大小不同,选择通气性好的薄棉质地毯,覆盖在幼树基部,防杂草生长。
3.5.2 施肥浇水
年施肥2次。春季萌芽抽梢前施液体有机肥,秋后施经发酵的猪牛栏肥等土杂肥。并应把握前淡后浓、前轻后重的原则。
3.5.3 以耕代抚
株行间可套种禾本科、豆科作物、药材等农作物,不宜种植茄科、薯类、藤蔓类作物,耕抚结合,以短养长。宜播种苜蓿、紫云英等绿肥改良土壤。
3.5.4 整枝修剪
在小树高1米左右时应开始逐年整形修剪,采用抹芽、摘顶、修枝等方式,均匀留养粗壮有力的骨干枝3个~4个,呈开心型树形。
3.6 成林管理
3.6.1 耕作
掌握“春削秋挖”原则。春削在3月~4月间,只除草不伤根。秋挖在8月至10月,深20厘米为宜,以挖去少量小支根和上浮须根为度。
3.6.2 施肥
冬施基肥,春、秋追肥施复合肥,肥料需深施。用肥种类、用量应根据树体的生长情况确定。以每10米2树冠投影面积计,3月~5月施磷、钾为主的复合肥1千克,9月采收后施N、P、K三元复合肥(配比根据香榧树生长结果情况)1.5千克,冬季增施30千克商品有机肥或腐熟栏肥一次。
3.6.3 修剪
在采收后至翌年春天树液流动前进行。清除不定芽萌生的丛生枝,选择留养散生或单生的粗壮有力的萌发枝,生长势旺的中央枝摘顶,侧枝群任其自然整枝。
3.6.4 人工授粉
在4月上中旬最适授粉期内选择微风晴朗天气用喷雾法或撒粉法进行人工授粉,需注意切忌授粉过多。
喷雾法:按1克花粉加水500克至750克的比例配制花粉液,喷雾授粉。花粉液现配现用。
撒粉法:采用多层纱布袋撒粉辅助授粉。
3.6.5 病虫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防治原则,采用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冬季清除病虫枝、深翻等为基础,以人工捕捉、灯光诱杀等人工物理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控制病虫危害。
3.7 采收与后熟处理
3.7.1 采收
在9月上、中旬,当香榧假种皮由青绿色转变为黄绿色,有少量假种皮裂开时

应及时进行采收,用手工单粒采摘法或自然脱落和香榧自然成熟采收网采收。

3.7.2 后熟处理
(1)剥壳(假种皮)
采收后的香榧,如是完全成熟的可立即剥去假种皮成“毛榧子”后进行后熟脱涩;如不是完全成熟的需经脱核堆沤:将榧果堆放室内泥地上(如榧果上有水需凉干后堆放),堆高约30厘米,经5天~7天后,剥去假种皮,再进行毛榧子堆沤后熟脱涩。
(2)种子后熟
毛榧子后熟脱涩堆沤,堆高约30厘米,上覆假种皮等保湿材料,经半个月以后,内种衣由红转黑,即后熟完成。
(3)香榧洗晒
毛榧子完成后熟后即可进行清洗,堆放时间最迟不超过11月下旬。选择晴天洗净晒干(含水量15%~20%)后加工,或在阴凉通风处贮存。
3.8香榧加工
香榧传统加工是采用铁锅人工炒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嵊州香榧经多年试验,吸收传统香榧炒制加工的技术精华,应用现代加工设施,采用滚筒式机械加工炒制香榧,既保持了嵊州香榧传统加工方法的香、脆、味美等特点,且成本低,效率高。其椒盐香榧的加工工艺流程为:准备工作→盐加热→第1次炒制→分筛→浸泡→第2次炒制→冷却包装。
3.8.1 准备工作
检查炒制机的空机运转是否正常;清理机器,保持干燥卫生;备足燃料木柴、粗盐等;香榧去杂,大小分级,分开炒制。
3.8.2 盐加热
待炒制机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一般按香榧50千克,粗盐50千克的比例,把粗盐放入炒制机内,将食盐加热至100℃左右。
3.8.3 第1次炒制
把香榧原料加入炒制机内,按顺开关用猛火炒20分钟~30分钟(根据香榧干燥程度和香榧原料多少而定),当剥开香榧外壳、种仁两头微黄,质地由软变硬,种衣开始脱落时即可,使用倒开关放出香榧。
3.8.4 分筛
用筛分离香榧和粗盐,把过筛后的香榧装纱布袋。
3.8.5浸泡
将装袋后的香榧浸入准备好的浓度为5%的盐水桶里,浸泡20分钟~30分钟,然后取出纱布袋,沥去水份并充分摊开凉干。
3.8.6 第2次炒制
把摊干的香榧放入炒制机内进行第2次炒制。仍用猛火炒15分钟~20分钟,再用文火炒10分钟~15分钟,至剥开香榧硬壳,用手轻轻一抹内种衣,内种衣容易脱落,种仁呈米黄色即可,迅速把香榧从炒制机内倒出摊开冷却。
3.8.7包装
把冷却后的香榧装入食品袋密封,贮藏于干燥处。再挑选、分装、密封、贴上标签出售。
  • 质量安全规定
嵊州香榧的产地环境符合林业行业标准《果用香榧栽培技术规程》(LY/T 1940)和产品质量符合《香榧籽质量要求》LY/T1773的相关规定。

嵊州香榧专用标志使用

保护区区域内生产的嵊州香榧经营者,按照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可向嵊州市香榧产业协会提出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