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白山羊

务川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 【管理

原产地贵州

– 产地市县: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360
– 地标认证时间:2018
– 品质特点:肉色鲜红,肉质鲜嫩,膻味轻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5年第44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5年04月07日
生态环境

2.1气候
务川白山羊的品质特点与务川县的湿润气候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喀斯特地貌有直接的关系,湿润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天然草地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务川白山羊的放牧。务川自治县位于黔东北低山丘陵区和中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海拔范围跨度大。务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87天,平均降雨量1284.4mm,平均气温15.6℃,山体气候立体差异明显。境内以中、低山丘为主,区内一般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全县光能资源处于全国低值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988.9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2.90%,处于全国低值区。务川境内多山,山上生长着丰富的棕类灌丛和藤刺灌丛,牧草资源丰富,境内有堪称中国西南第一草场的粟园草场,面积13万多亩,牧草丰茂,适于务川白山羊放牧利用。养殖区域远离城市、工业区及交通主干道,隔离条件好,环境无污染。
2.2土壤
务川土壤多为酸性黄壤,次为红壤,土层较薄弱,土壤贫脊,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油菜等。土地贫脊,使得务川闲置土地较多,这为适宜放养的务川白山羊提供了良好的放牧条件。
2.3水文
务川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支流是洪渡河流域。区内共有河流288条,总长1086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3条,20~25平方公里的23条,10~20平方公里的2条,小于10平方公里的有248条。生产区域内白山羊饮水来源于无污染的山涧溪流泉水,水质好,水资源丰富,符合《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
2.4 地形地貌
务川县地貌属云贵高原东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区内一般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适宜务川白山羊的养殖。

地域范围

遵义市务川县所辖都濡镇、涪洋镇、黄都镇、丰乐镇、大坪镇、镇南镇、砚山镇、浞水镇、茅天镇、柏村镇、蕉坝乡、分水乡、泥高乡、石朝乡、红丝乡共计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108°13′,北纬28°11′~29°05′

品质特性

4.1产品品质特色
4.1.1外在感官
务川白山羊被毛以白色为主,少部分为黑色、褐色及麻花色等。部分羊面、鼻、耳部有灰褐色斑点。全身为短粗毛,极少数全身和四肢着生长毛。皮肤为白色。头大小适中、呈倒三角形,额宽平,公羊额上有卷毛,鼻梁平直,耳大小适中、平伸,颌下有髯。多数羊有角、呈褐色,角扁平或半圆,从后上方向外微弯,呈镰刀形。公羊角粗壮,母羊角纤细。公羊颈部短粗,母羊颈部细长,少数羊颈下有1对肉垂。胸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后躯比前躯高,尻斜。四肢端正、粗短,蹄质坚实、蹄色蜡黄。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中等。四肢粗短,具有良好的肉用体形。
羊肉呈鲜红色,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有清香味,膻味轻,汤汁鲜淳透亮,皮脆而糯。
4.1.2内在品质
务川白山羊是长期放牧条件下,采食天然牧草,很少补饲而自然选择形成的地方品种。因此其肉质营养丰富,其中羊肉蛋白质含量16.54~23.35%;氨基酸含量14.2~18.7%。
4.2 安全要求
质量安全规定:“务川白山羊”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产投入品、饮水、大气、饲料、兽药使用等执行标准《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GB/T 19525.2-2004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NY/T 1167-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GB/T 26624-2011 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26622-2011 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471-2010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GB/T 27519-2011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 9961-2008 鲜、冻胴体羊肉》、《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GB/T 30768-2014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T 31123-2014 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GB/T 28118-201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

生产方式

3.1 产地环境
养殖区域位于海拔650~1000米之间的山区、石山区,山上生长着丰富的棕类灌丛和藤刺灌丛,1000亩以上的成片草场24片,总载畜量达32670个黄牛单位。由于山高坡陡,非常适宜山羊放牧利用。空气、土壤、水源周围环境未被污染,养殖环境符合《NY/T 1167-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GB/T 19525.2-2004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2 品种
务川白山羊具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体质健壮,行动灵活,蹄质坚硬,善登山、攀悬崖、觅食枝叶青草等特性;在海拔650~1000米之间的立体气候明显、季间湿差较大的山区环境条件下有特强的抗逆力,适应范围较广,无论在山区、丘陵,还是河谷放牧饲养,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极高选择利用各种灌木、杂草、荆棘、藤蔓和农作物秸秆的能力。
3.2.1 羊群的饲养管理
3.2.1.1 种公羊
3.2.1.1.1 配种前期的管理
种公羊管理为配种前期管理之重,关键作配种前驱虫和疫苗注射,重点是加强营养,使营养物质在公羊体内积累,到配种期释放。这一时期要保证充分的放牧,每天放牧时间不少于8小时。补饲时先粗后精,补饲混合精饲料300-500g(精饲料的参考配方为:玉米75%,豆粕9%,黄豆5%,麦麸9%,磷酸氢钙1%,食盐1%),分早、晚两次喂给。配种前15天每天喂服带壳生鸡蛋一个,到配种时公羊性欲强,追逐力强,母羊所产羔羊,个体大、整齐、成活率高。
3.2.1.1.2 配种期的管理
此期种公羊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神不安,采食不好,加上繁重的配种任务,饲喂上要特别细心,配种期公羊管理最关键是补充营养物质保证公羊配种期所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青饲料要以优质的豆科禾和本科牧草混和为主,日喂量为1000~1500g,精饲料日喂量为500~1000g,干草日喂量为1000~1500g,分早、晚两次喂给,饲喂原则是先精后粗。每只种公羊每天还需补饲生鸡蛋2枚,与精饲料混合饲喂。每天保证有充足饮水。
3.2.1.2 母羊
3.2.1.2.1 空怀母羊
此期指母羊从产羔到下一次配种的时间,一般为40~60天。母羊经历产羔和哺乳前期,此期身体比较瘦弱。因此,空怀期的饲养目标为恢复母羊状况,保证有充足的乳汁哺育羔羊,并为下次发情、配种、受胎做好准备。产后母羊一般一周内不宜放牧,每天需喂青草1000~1500g,优质青干草500~1000g,精饲料200~250g,精饲料配方同种公羊饲料配方,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一周后开始放牧,放牧时间逐渐延长,最后每天放牧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天收牧后补饲精饲料100-200g。配种前15-20天做好驱虫和疫苗注。
3.2.1.2.2 怀孕母羊
种母羊配种3~4周后,周期性发情停止,食欲增加,毛色润泽光亮,行为变得谨慎安稳,可判定为妊娠。妊娠期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两个阶段管理。妊娠前期(妊娠的前三个月),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不比空怀期多,只要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放牧时间,可以不补饲,只是每天收牧后按每只羊补给5g食盐即可,个别体况差的和冬季枯草季节要补饲。妊娠后期(妊娠的最后两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很快,其初生重80%~90%是在此期形成的,母羊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明显增加,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放牧时间,每只母羊每天饲喂精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65%,豆粕20%,黄豆5%,麦麸8%,磷酸氢钙1%,食盐1%)150~300g,干草500~1000g,先喂精饲料再喂干草,每天早、晚各喂1次。此期要防止拥挤、滑倒、打斗,并注意供给清洁饮用水。产前5天左右,让母羊移到产房待产,逐渐减少母羊的饲喂量,做好接产准备。
3.2.1.3 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出生后,一般10分钟左右便能自己独立站起来,并寻找乳头吃奶,为了使初生羔羊尽快吃到初乳,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免疫和轻泻的作用,是初生羔羊的必需食品,一定要确保羔羊能吃到3天以上的初乳,否则羔羊不易成活。在羔羊生后7-10天,就应训练其吃料。可采用吊草诱使羔羊叼草,用炒香料诱使羔羊去吃料。羔羊15-20日龄后,就应当给羔羊补饲混合精料自由采食。以后,随着羔羊的生长,对营养的需要逐渐增多,混合精料的补饲量就应逐渐增加到100g(精料参考配方可以采用玉米面55%-60%,豆饼25%-30%,矿物质添加剂1%和多维生长素)。羔羊15日龄以后就随母羊放牧,放牧距离由近到远,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一般羔羊应在3-4月龄断奶。
3.2.1.4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务川白山羊育成期6-8个月,此期生长发育快,对饲养条件要求也较高,放牧加补饲是最理想的育肥方式,每天8小时以上,育肥羊出售前3个月开始每天收牧后补饲混合精料0.2-0.5kg,10-12月龄时出售效益最佳。留作种羊的在6月龄时转入后备羊饲养。
3.2.1.5 后备羊的饲养管理
后备羊一般是指4-10月龄的公羊和母羊,作为种用的后备羊,每天放牧8小时,保持中等体况最佳,对于个别偏瘦的羊收牧后进行单独补饲精料。
3.2.3 羊群的放牧管理
放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羊儿吃饱吃好,达到膘肥体。每天放牧时间不低于8小时,要达到“四个饱”。羊从上山采食到回嚼叫一个饱,一个饱的周期是两个小时左右,四个饱应是八个小时。每天收牧后每只大羊补饲食盐5g左右,放入料槽饲喂(如果补饲精料时含有食盐就不再补充了)。夏秋季放牧时,因日长夜短,气温高,羊的饮水量增加,需食量增加,此时应一天放牧两次,中午让羊回到圈舍中休息、饮水并适当补盐,具体的时间是早晨7—11时,下午4—8时;冬春季放牧时,因冬春季昼短夜长,气温低,牧草老化,此时必须延长放牧时间,让羊只多摄入营养,应放全天羊,早9-10时上山,下午5-6时收羊。
我省天然草场放牧密度一般为3亩放牧1只羊,放牧草地要进行轮牧,缓解草场压力,减少寄生虫病发生。
3.2.4 产肉性能
据屠宰测定,9月龄羔羊屠宰率达48.39%,净肉率35.68%;周岁羊屠宰率达50.20%,净肉率37.72%;成年羊屠宰率达52.39%,净肉率40.88%。
3.3 生产控制
3.3.1 养殖环境
羊场环境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发布的《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GB/T 19525.2-2004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羊只饮用水应符合《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废弃物及污水排放和处理必须达到《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7622-2011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规定。
羊场选址:养殖场址用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地势较高、排水通畅、通风良好、地势干燥的南北向缓坡地;距离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0米以上,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及水源上游;周围3000米范围无污染源,且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有充足的水源、放牧草场、灌木林和饲料饲草基地。小环境应地势稍高,干燥,背风,向阳,比较开阔,地面稍倾斜,排水良好,冬暖夏凉的南坡为好。根据我省朝湿多雨的特点,羊舍一定要建成楼式漏缝地板,对改善羊舍空气环境,预防山羊疫病,保证山羊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养羊户(200只以下)羊舍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羊舍进深以3—4米为好,每只羊占舍面积0.5~1.5m2,舍内隔成1/2或1/8大小不等的3间,舍前墙高1.2m,止半敞开,舍门高1m即可,舍后墙高2m,羊床距地面高1.5m,条间距1~2cm。并有配套的青贮池、排污沟、污水处理设施、草架和补料槽。
3.3.2 兽药的使用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动物防疫管理,尽量降低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一旦发生疾病必须坚持对症用药,不准随意滥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所用的疫苗、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等兽药,应符合《N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或《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要求,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剂以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或已经淘汰的药物。肉羊育肥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所用药物的休药期,达不到休药期的产品,禁止上市销售。
3.3.3 防疫措施
在疫病的预防、检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按《NY 5149-2002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标准执行。羊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控方案和免疫程序,使用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一旦发现疫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立即封锁现场,上报疫情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死或淘汰的尸体按《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羊只出售前应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检疫,并符合《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后方可出场。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3.4 消毒设施
羊场必须建立消毒制度,完善清洗消毒设施,采用适宜的消毒方法,定期对羊舍、饲槽、水槽、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药品必须安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符合《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或《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羊舍应通风、采光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规定。
3.3.5 粪尿污水处理设施
羊场应设有粪尿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应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则,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及污水排放和处理必须达到《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7622-2011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规定。羊粪集中堆积发酵后,用于农作物、牧草的追肥,通过土地消纳。在羊场周边及羊舍之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以改善和调节环境大气质量。
3.3.6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措施
羊场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种羊来源、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羊只调运目的地等),档案需专人管理,所有资料需按时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保存两年以上。
3.4 生产投入品管理
3.4.1 种羊调运
种羊应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羊场购买,并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疫。购进的羊群应在隔离羊舍饲养观察45天以上,经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群。严禁从疫区购羊。
3.4.2 饲草饲料
精料主要有玉米、豆粕等谷物和蛋白质类饲料。青饲料以野生牧草为主。粗饲料以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为主。放牧草地禁止使用农用除草剂、农药等化学物品。人工草地以豆科和禾本科混播为主。
3.4.3 饲料添加剂
为保证生产安全、放心的畜产品,必须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使用无公害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制剂等),禁止饲喂动物源性骨肉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T 471-2010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严禁违规、超量使用。
3.5 羊肉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5.1 生产羊肉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企业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生产羊肉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企业应遵守《GB 12694-1990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T 20094-2006 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管理规范》、《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 27519-2011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和《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远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及其他公共场和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生产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3.5.2 活羊
活羊必须来自务川白山羊生产基地,经当地动物监督检疫机构宰前检验合格后方能屠宰。
3.5.3 羊肉
羊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T 9961-2008 鲜、冻胴体羊肉》的标准要求。在羊肉及其制品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加工设备、用具、储存、运输和车间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保持环境卫生。

包装规范

5.1 使用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划定区域。
5.2 使用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取得登记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5.3 使用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5.4 使用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年度,向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提出申请,并签订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饲养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5.5 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
5.6 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5.7 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5.8 产品登记
5.8.1 分级
结合务川白山羊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制定种羊等级评定和种羊出场标准,对出场的务川白山羊种羊进行等级评定,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对出场种羊施加出场标识,建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并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存期二年以上。
5.8.2 包装
经深加工后的羊肉制品进行包装,应符合《GB/T 30768-2014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T 31123-2014 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GB/T 28118-201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包装规格为每盒(袋)净重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5000克。按包装标志: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包装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
5.8.3 标志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务川白山羊产品地理标志(务川白山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型式);每个包装袋外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重量、生产日期、检验人员代号、保质期、储藏方法等。防热、避光、防湿、防异味等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5.8.4 储藏
产品仓库专用,仓库必须干净、卫生、通风,严禁与有污染的异味物品共储一室。
5.8.5 运输
运输具有防雨淋措施,堆装整齐,注意通风。运输过程中,注意严防雨淋,严禁用含残毒污染的仓库和车厢,不允许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以防发霉。

产品百科
务川白山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务川县有丰富的传统养殖山羊经验,务川白山羊具有合群性强,放牧性好,食谱广,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耐粗性、耐热性、耐寒性、抗灾度荒能力强,母性强,生存能力和繁殖力强等特性 。务川白山羊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膻味轻。
2015年04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务川白山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务川白山羊
产地名称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品质特点
肉色鲜红,肉质鲜嫩,膻味轻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5年第44号
批准时间
2015年04月07日

务川白山羊产品特点

务川白山羊肉色鲜红,肉质细而紧密,有弹性,肉质鲜嫩,肌间脂肪明显;熟肉膻味轻,汤汁鲜淳清亮。经相关权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务川白山羊的品质特点突出,其肌肉粗蛋白平均含量≥18.0%,粗脂肪平均含量≤6.0%,胆固醇含量≤70.0毫克/100克。
务川白山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

务川白山羊务川白山羊

务川白山羊产地环境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总面积2777平方千米,境内有中国西南最大的喀斯特草原仡佬大草原,发展山羊养殖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根据务川自治县农业部门的资料,仅栗元草场的草地面积就达10万亩,有可利用的种草土地资源15万余亩,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和饼粕,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务川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高于全国平均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早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每年产生大约几千万吨玉米、高粱秸秆,稻草等可用于羊饲料原料。
务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夏,气候温和,雨量允沛,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87天,年均降雨量1284.4毫米,平均气温15.6℃,山体气候立体差异明显。境内以中、低山丘为主,海拔多在650米至1000米之间。符合羊业生产对气温、降水和空气湿度、光照、风力、海拔高度的要求,因此,非常适宜山羊生长、繁育。

务川白山羊务川白山羊

务川白山羊历史渊源

务川白山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清《婺川县备志·物产志》对务川当时物产进行了记载,其中,就有“务川白山羊”名称记载。
传统上,务川山羊养殖一直以家庭放养为主,长期没有形成规模。在放养过程中,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加重。同时,放养的山羊之间容易传染疾病,如羊群中一只山羊生病,几天就会传染给其他山羊。
2008年,务川县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用8年时间实施“100万个羊单位”工程建设目标。先后出台了《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关于强力实施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列出专项资金,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草地生态畜牧业领导小组,组建了专职队伍,并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和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山羊养殖科研。
2010年,贵州省提出了“1000万只优质肉羊工程”,并把务川县作为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县、全省1000万只优质肉羊工程项目县、全省1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大县之一,加大了山羊养殖的扶持力度。务川县连续出台政策,每年整合发改、交通、水利、林业、农机等涉农资金不少于2500万元,用于疫病防控、品种改良、养殖补贴、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2500万元信贷资金用于良种畜禽购买和圈舍建设;县财政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和奖励;解决100万元增加村级防疫员报酬,畜牧规费全额用于各乡镇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疫病防治。
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务川的召开,让务川白山羊的知名度走向全国。
2014年5月,务川县申报了“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保护,并建立了红丝乡“务川白山羊核心保护区”,对贵州白山羊在未来的品种选育、扩繁增量、宣传推广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务川白山羊生产情况

2013年,务川县出栏14万只羊,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总产值达5.7亿元。
2014年,务川县白山羊存栏量约32万只,山羊养殖户约1.5万户,其中饲养山羊50只以上1200户,形成了养羊小区60个;引进5家企业建设贵州省61个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之一的畜牧园区。

务川白山羊务川白山羊

务川白山羊产品荣誉

2014年9月1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上,务川白山羊获一等奖,务川自治县获得由中国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授予的“中国贵州白山羊之乡”称号。
2015年04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务川白山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

务川白山羊地域保护范围

务川白山羊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务川白山羊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贵州白山羊。
二、养殖场地要求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丘地形,草场充裕,水源清洁。
三、饲养方式务川白山羊
务川白山羊(9张)

放牧与舍饲结合。
四、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结合。育肥阶段舍饲饲养,其它阶段放牧饲养。
2.饲草饲料:放牧饲养以天然牧草为主,补饲少量精料和农作物秸秆;舍饲饲养饲喂刈割青草、农作物秸秆和精补料。
3.圈舍条件:羊舍应保持干燥卫生,育肥羊占舍面积不低于1.0米2/只。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出栏
12至18月龄,体重≥25千克。
六、屠宰加工
1.羊原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年龄、体重要求的健康羊只。
2.待宰:在待宰室禁食24小时。
3.浸烫褪毛:浸烫水温63℃至67℃,浸烫时间3分钟,手工褪毛。
七、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肉色鲜红,肉质细而紧密,有弹性,肉质鲜嫩,肌间脂肪明显;熟肉膻味轻,汤汁鲜淳清亮。
2.理化指标:肌肉粗蛋白含量≥18%,粗脂肪含量≤6.0%,胆固醇含量≤70.0毫克/100克。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务川白山羊专用标志使用

务川白山羊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务川白山羊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