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姜

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 【管理

原产地河南

– 产地市县: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566
– 地标认证时间:2011
– 品质特点:皮色光亮,姜块肥大,香辣宜口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3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1年08月17日
产品介绍

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它味辛性温,有除腥、去臊、去臭等作用,为烹饪必备之物;它又可药用,有解毒、散寒、温胃、止吐、止咳、止泻的功效,自古被称为东方药物。在一杯开水中加入3-4片姜,待水温降下来时,加入一勺蜂蜜、几滴醋和少许盐,每天早上喝一杯,持之以恒,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口气,预防前列腺炎。此外,还有褪去色斑养颜美容之功效。我国各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分别培育出不同品质的地方名姜,这清化姜算是同类中的佼佼者。清化姜也称上庄姜,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博爱县北部的清化、许良、月山、柏山等乡镇共二十余个村,上庄村种植面积较大,所以也叫上庄姜,古时统称为“清化姜”。作为地方品种,清化姜的特征典型,它株高70—85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强,一般可达15个分枝,根茎块大、姜球数多而排列紧密,根茎淡黄色,肉质细嫩、含水量少、辛香味浓,可生食、熟食、也可加工成多种风味食品。此外清化姜还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病虫害少、产量高、易加工耐储运,一般亩产2500公斤左右,高产者可达4000公斤。因其具有丝细、香辣宜口味道鲜和久煮不烂等上佳品质,清乾隆15年,乾隆朝拜月山寺时纳清化姜为贡品。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清化姜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除含有一般蔬菜的大多数营养成分外,其硒、挥发油和姜辣素均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烹饪首选的调味之物。

生态环境

“清化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久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贮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形成以上特殊品质与其地域分布、土壤、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清化姜主产地清化、许良、月山、柏山四个乡镇共二十余个村,属于暖温型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水量5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32.6小时,平均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充足,水热同步,蒸发量较大;土壤土层深厚,为太行山山前冲积平原,中壤土,养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水质良好,地表水充沛,地下水充足,非常适宜清化姜的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因素也造就了“清化姜”的优良品质。

地域范围

“清化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博爱县中部。保护范围包括博爱县清化镇、月山镇、柏山镇、许良镇、金城乡、孝敬镇、磨头镇、苏家作乡八个乡镇,地里坐标为北纬35°05′089″至 35°12′129″, 东经112°59′115″至113°10′319″,区域总面积196.88平方公里,适宜清化姜种植面积为13045.6公顷,年产量3万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清化姜”色泽较深,皮色光亮,姜块肥大,香辣宜口,久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贮藏加工。2.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清化姜”的测定,总糖含量1.1—1.2%,粗纤维1.2—1.3%,蛋白质含量≧2.28g∕100g,硒含量≧0.0053㎎/㎏。3. 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NY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种植,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要求: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松软透气、成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姜田不重茬连作。产地远离厂矿、公路等污染源,环境符合《NY5010-2002》要求。2.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清华姜,采取自留姜种。自留姜种要选择无病姜田的健壮姜株,单独采收,再挑选肥大、整齐、健壮的姜块做姜种。3. 生产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两部分,肥水管理:3.1 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尿素30公斤,二胺13公斤,硫酸钾50公斤,硫酸锌1公斤,硼砂0.5公斤;追肥:立秋前后,饼肥75公斤,尿素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0.5公斤,硼砂0.25公斤;9月中旬每亩施尿素6公斤。3.2 灌溉:清化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生长期间必须根据土壤土质、土壤水分和天气情况及时排灌,清化姜出苗70%时开始第一次浇水,以后二到三天浇水一次,立秋后四到五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病虫害防治:3.3病害:清化姜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炭疽病。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姜生长中最常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采取农业防治:选用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防治田间雨季积水;施净肥浇净水及时铲除病株消毒土壤。药剂防治:播种前浸种;在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一星期灌一次,连续灌二到三次。清化姜炭疽病农业防治时一要注意轮作,二是收获时彻底清除染病植株残体,三是增施农家肥,四是及时清沟排渍。药剂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7到10天一次,连续2到3次。3.4虫害:清化姜虫害主要有姜螟、蛴螬。姜螟的防治方法:一是清理田园,二是人工捕捉,三是药剂防治:从6月上旬开始用生物农药Bt800-1000倍液喷施,7-10天一次,连续3-5次。蛴螬的防治方法: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掺土12-15千克在整地时撒匀翻入土内即可。4. 产后处理要求:清化姜不耐寒,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3~4天浇水。收后自茎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3cm茎茬),不需进行晾晒。利用井窖贮藏生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13℃,空气相对湿度为90%。

包装规范

1. 分级:清化姜的分级一般分为M、L、LL、LLL等四个级别,M级为150—200克,L级为200—250克,LL级为250—300克,LLL级为300—350克2. 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箱式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3.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清化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4. 贮藏:利用井窖贮藏清化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13℃,空气相对湿度为90%。5. 运输:清化姜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无污染,运输中要注意防冻、防晒、防雨淋和通风换气。

产品百科
清化姜,河南省博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怀川地区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适中,适于农作物生长,这里很早就有种植“三辣”的传统习惯,清化姜就是三辣之一。清化姜个头小于常见姜,但块大,丝细,色黄、而且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于加工贮藏、远远超出常见生姜,是同类中的佼佼者。
2011年0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清化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清化姜
产地名称
河南省博爱县
品质特点
皮色光亮,姜块肥大,香辣宜口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635号
批准时间
2011年08月17日

清化姜产品特点

清化姜外在感官

作为地方品种,清化姜的特征典型,株高70—85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强,一般可达15个分枝,根茎块大、姜球数多而排列紧密,根茎淡黄色,肉质细嫩、含水量少、辛香味浓,可生食、熟食、也可加工成多种风味食品。此外清化姜还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病虫害少、产量高、易加工耐储运,一般亩产2500千克左右,高产者可达4000千克。
清化姜色泽较深,皮色光亮,姜块肥大,香辣宜口,久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贮藏加工。

清化姜清化姜

清化姜内在品质

根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清化姜”的测定,总糖含量1.1—1.2%,粗纤维1.2—1.3%,蛋白质含量≧2.28克/100克,硒含量≧0.0053毫克/千克。
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清化姜的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一般蔬菜的大多数营养成分外,其硒、挥发油和姜辣素均高于其他同类产品。

清化姜药用价值

清化姜味辛性温,有除腥、去臊、去臭等作用,为烹饪必备之物;它又可药用,有解毒、散寒、温胃、止吐、止咳、止泻的功效,自古被称为东方药物。在一杯开水中加入3-4片姜,待水温降下来时,加入一勺蜂蜜、几滴醋和少许盐,每天早上喝一杯,持之以恒,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口气,预防前列腺炎。此外,还有褪去色斑养颜美容之功效。

清化姜分类等级

清化姜的分级一般分为M、L、LL、LLL等四个级别,M级为150—200克,L级为200—250克,LL级为250—300克,LLL级为300—350克。

清化姜产地环境

清化姜形成的特殊品质与其地域分布、土壤、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清化姜主产地清化、许良、月山、柏山四个乡镇共二十余个村,属于暖温型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水量5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32.6小时,平均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充足,水热同步,蒸发量较大;土壤土层深厚,为太行山山前冲积平原,中壤土,养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水质良好,地表水充沛,地下水充足,非常适宜清化姜的种植。优越的自然因素也造就了“清化姜”的优良品质。

清化姜清化姜

清化姜历史渊源

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中国各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分别培育出不同品质的地方名姜,清化姜是同类中的佼佼者。
清化姜也称上庄姜,是“怀三辣”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博爱县北部的清化、许良、月山、柏山等乡镇共二十余个村,上庄村种植面积较大,所以也叫上庄姜,古时统称为“清化姜”。
晋代,诗人潘岳任怀庆令时曾写有“瓜瓞蔓长苞,姜竿纷广畦”的诗句,记述了博爱姜的分布情况。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其具有丝细、香辣宜口味道鲜和久煮不烂等上佳品质,乾隆朝拜月山寺时纳清化姜为贡品。
抗日战争前,清化姜种植面积曾达1950多亩,产品销往西北、华北诸省,并有少量出口。
20世纪50年代以后,清化姜种植面积只有1050亩,销路也较狭窄。
1978年,改革开放后,清化姜面积逐渐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博爱清化(上庄)姜生产也得到发展,成为河南省商品生姜基地。

清化姜生产情况

2011年,博爱县适宜的清化姜种植面积为13045.6公顷,年产量3万吨。

清化姜清化姜

清化姜产品荣誉

2011年0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清化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清化姜地理标志

清化姜地域保护范围

清化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博爱县中部。保护范围包括博爱县清化镇、月山镇、柏山镇、许良镇、金城乡、孝敬镇、磨头镇、苏家作乡八个乡镇,地里坐标为北纬35°05′089″至35°12′129″,东经112°59′115″至113°10′319″,区域总面积196.88平方千米。

清化姜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要求:
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松软透气、成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姜田不重茬连作。产地远离厂矿、公路等污染源,环境符合《NY5010—2002》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清华姜,采取自留姜种。自留姜种要选择无病姜田的健壮姜株,单独采收,再挑选肥大、整齐、健壮的姜块做姜种。
(3)生产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两部分
肥水管理:
①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尿素30千克,二胺13千克,硫酸钾50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追肥:立秋前后,饼肥75千克,尿素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0.5千克,硼砂0.25千克;9月中旬每亩施尿素6千克。
②灌溉:清化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生长期间必须根据土壤土质、土壤水分和天气情况及时排灌,清化姜出苗70%时开始第一次浇水,以后二到三天浇水一次,立秋后四到五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清化姜
清化姜(2张)

病虫害防治:
①病害:清化姜的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炭疽病。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姜生长中最常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采取农业防治:选用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防治田间雨季积水;施净肥浇净水及时铲除病株消毒土壤。
药剂防治:播种前浸种;在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一星期灌一次,连续灌二到三次。
清化姜炭疽病农业防治时一要注意轮作,二是收获时彻底清除染病植株残体,三是增施农家肥,四是及时清沟排渍。药剂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7到10天一次,连续2到3次。
②虫害:清化姜虫害主要有姜螟、蛴螬。姜螟的防治方法:一是清理田园,二是人工捕捉,三是药剂防治:从6月上旬开始用生物农药Bt800—1000倍液喷施,7—10天一次,连续3—5次。蛴螬的防治方法: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掺土12—15千克在整地时撒匀翻入土内即可。
(4)产后处理要求:清化姜不耐寒,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3—4天浇水。收后自茎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3cm茎茬),不需进行晾晒。利用井窖贮藏生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13℃,空气相对湿度为90%。

清化姜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清化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