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藜蒿

武汉市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 【管理

原产地湖北

– 产地市县: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540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肉质脆嫩,炒食时味道鲜美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4年第217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11月18日
产品介绍

蔡甸藜蒿,主产区在武汉市蔡甸区。武汉市场上的藜蒿九成来自蔡甸,蔡甸区金鸡村还有着“楚天藜蒿第一村”的美誉。蔡甸藜蒿具有“清香、鲜美、脆嫩爽口”等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蔡甸以藜蒿为主题的饮食文化发达,藜蒿入菜五花八门,水乡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说的是藜蒿要看时节,这个时节是宝贝的菜蔬,过了时节就只能是当柴烧的杆子了。最有名的腊肉炒藜蒿、清炒藜蒿、藜蒿叶碎米粑、干制藜蒿、藜蒿茶等。

生态环境

武汉市蔡甸区是华中地区越冬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蔡甸藜蒿种植业。蔡甸藜蒿的种植区域多为以垄岗为主体的丘陵性湖沼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土壤PH值在6.5~7.02之间;雨量分布均衡,年均降水量1100~1450mm左右;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5%,年均无霜期248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111.8h左右,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满足藜蒿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加之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蔡甸藜蒿基地所在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种植区域内有生物资源300余种,造就了蔡甸藜蒿生长的特殊生态环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造就了蔡甸藜蒿的独特品质。

地域范围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缘,地域总面积1094平方公里。“蔡甸藜蒿”保护地域范围:地跨东经113°41′00″-114°13 ′00″,北纬30°15′00″-30°41′00″之间,保护区面积10万亩,“蔡甸藜蒿”现产于蔡甸区所辖的侏儒街、永安街、奓山街、桐湖农场、消泗、洪北农业示范区、玉贤等街(场)乡镇。生产面积4万亩,辖143个行政村。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蔡甸藜蒿根状茎发达,节上有潜伏芽,能抽生地上茎,茎直立,成株高1~1.5m,茎粗1~2cm。叶掌状裂叶互生、深裂、大叶、绿色,叶背面浅绿色无茸毛。以嫩绿茎杆及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嫩茎表皮淡绿色,长25~30cm,粗0.5cm左右,肉质脆嫩、白色,具细微鱼腥草一般的特殊清香味。蔡甸藜蒿炒食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爽口,入口后有丝丝的甜味,并有一股特别新鲜的泥土芳香味。
2. 内在品质指标:蔡甸藜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钙:500~720mg/kg,铁:10.6~12.7mg/kg,钾:200~320mg/kg,锌:7.5~8.2mg/kg,磷:350~500mg/kg,粗纤维:1.5%,黄酮:0.5%。
3. 安全要求:蔡甸藜蒿标准应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以耕作层深20~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25-30g/kg、土壤PH 6~7,且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2. 品种选择:为保持蔡甸藜蒿的一致性及品质,所有用种都经过筛选的“蔡甸藜蒿”品种,生产区域内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3. 种苗准备:3.1. 种株繁殖:种株繁殖田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8~1:10。种株要求具备品种典型特征、健壮、无病虫,品种纯度不低于95%。种株繁殖田内,于定植前施用一次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菌肥300-40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种株定植期以3月~4月为宜,定植密度宜为行距30cm,穴距20cm,每穴2株。3.2. 插条准备:从种株繁殖田内选取农艺性状一致、生长健壮的植株茎杆后,先剪除未木质化的幼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并去除叶片,然后将剩余茎杆剪截成长10cm的插条。准备的插条应于当日扦插完毕。
4. 大田准备:整地时,宜耕深20~30cm,做到畦面土壤细碎平整,同时施用基肥。每亩宜施用有机菌肥300-40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宜采用深沟高畦,畦面宽150~200cm,畦沟宽40cm,畦高20~25cm。
5. 大田扦插:大田扦插适宜时期为6月中下旬~9月,扦插应选阴天或凉爽天气进行。扦插密度宜为行距15cm、株距10cm,每穴一株。扦插深度以插条上部1节外露为宜。防止倒插。插后应浇透水保湿,高温季节宜覆盖遮阳网。
6. 大田管理:种苗成活后每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每次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与采收期之间间隔不少于25天。11月中下旬,气温降低,及时盖膜保温。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盖棚期间,棚内气温不应低于5℃,高于30℃时要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棚内湿度过大时亦应及时揭膜通风降湿。封行前拔除田间杂草。
7.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藜蒿霜霉病、蚜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等。7.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7.2农业防治:宜实行轮作,轮作作物宜为豆科作物、绿肥作物或水稻,不能与其他菊科作物轮作,做好田园清洁,加强管理,适时栽培、合理灌溉和施肥。7.3. 物理防治:虫害可用杀虫灯,防虫网,色板诱杀部分害虫成虫。扦插前一是将剪切好的扦插苗装入塑料筐里,沉入水中浸泡10~12h,将残留的若虫淹杀死;二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对插条进行喷雾消毒。7.4. 生物防治:保护或利用自然天敌。用赤眼蜂,昆虫信息素和利用Bt(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斜纹夜蛾。7.5化学防治:7.5.1化学农药使用原则藜蒿栽培过程中,一般病虫害较少发生,宜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防治。7.5.2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任何一种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只能使用一次。霜霉病发病初期按每亩用72%霜霉威或氰霜唑2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5~7天。蚜虫选用10%的吡虫啉1500-2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玉米螟、斜纹夜蛾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氯虫苯甲酰胺 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7~10天、或用2000IU/μl的Bt悬浮剂300ml,或8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kg喷雾。
8. 采收:嫩茎长20cm~30cm时为适宜采收时期。应及时采收,平地齐割,地面不留残桩。采收时应避免损伤地下茎。每次采收后,随即除草一次。
9. 留种:留种田一般在3月份收完最后一茬,追肥灌水后,任其生长,待成株木质化后,成为下季栽培的插条。
10. 生产记录要求:农事操作(播种、施肥、除虫、收获等)和产品质量检测、原始记录都有专人收集整理建档。为蔡甸藜蒿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包装规范

1.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本区域。
2.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取得登记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3.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生产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明确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5.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费用。
6.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在产品及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蔡甸藜蒿名称和公共标示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7.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和展销。
8.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产品百科
蔡甸藜蒿,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蔡甸藜蒿是2002年从云南引进的品种,由于武汉市蔡甸区是华中地区越冬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蔡甸藜蒿种植业。蔡甸藜蒿肉质脆嫩、白色,具细微鱼腥草一般的特殊清香味。炒食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爽口。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蔡甸藜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蔡甸藜蒿
产地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品质特点
肉质脆嫩,炒食时味道鲜美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4年第2179号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蔡甸藜蒿产品特点

蔡甸藜蒿感官特征

蔡甸藜蒿蔡甸藜蒿

蔡甸藜蒿根状茎发达,节上有潜伏芽,能抽生地上茎,茎直立,成株高1-1.5米,茎粗1-2厘米。叶掌状裂叶互生、深裂、大叶、绿色,叶背面浅绿色无茸毛。以嫩绿茎杆及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嫩茎表皮淡绿色,长25-30厘米,粗0.5厘米左右,肉质脆嫩、白色,具细微鱼腥草一般的特殊清香味。蔡甸藜蒿炒食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爽口,入口后有丝丝的甜味。

蔡甸藜蒿品质指标

蔡甸藜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钙:500-720毫克/千克,铁:10.6-12.7毫克/千克,钾:200-320毫克/千克,锌:7.5-8.2毫克/千克,磷:350-500毫克/千克,粗纤维:1.5%,黄酮:0.5%。

蔡甸藜蒿产地环境

蔡甸藜蒿蔡甸藜蒿

武汉市蔡甸区是华中地区越冬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蔡甸藜蒿种植业。蔡甸藜蒿的种植区域多为以垄岗为主体的丘陵性湖沼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土壤pH值在6.5-7.02之间;雨量分布均衡,年均降水量1100-1450毫米左右;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5%,年均无霜期248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111.8小时左右,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满足藜蒿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加之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蔡甸藜蒿基地所在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种植区域内有生物资源300余种,造就了蔡甸藜蒿生长的特殊生态环境。

蔡甸藜蒿历史渊源

蔡甸藜蒿炒食蔡甸藜蒿炒食

藜蒿种植历史悠久。宋代诗句有黄庭坚的“蒌蒿芽甜草头辣”。苏东坡把吃藜蒿和韭黄作为“尝春”的首位。在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藜蒿即被列为野蔬上品。相传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规定江南各州县每年清明节将藜蒿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这对民间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俗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蔡甸,侏儒镇东至山以南俱为洪泛区,1949年前此处盛产藜蒿。
蔡甸藜蒿是2002年从云南引进的品种,由于武汉的气候条件适宜,这种藜蒿一经引进就受到了农业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对其品种进行改良,成为了如今的蔡甸藜蒿。

蔡甸藜蒿生产情况

农民采摘蔡甸藜蒿农民采摘蔡甸藜蒿

2017年,侏儒山街金鸡瓜菜营销合作社有藜蒿2100亩,年产藜蒿1.2万吨,年经济价值近3000万元。仅藜蒿种植一项,每年能为社内386户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

蔡甸藜蒿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蔡甸藜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蔡甸藜蒿地理标志

蔡甸藜蒿地域保护范围

温室大棚内的蔡甸藜蒿温室大棚内的蔡甸藜蒿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缘,地域总面积1094平方公里。蔡甸藜蒿保护地域范围:地跨东经113°41′00″-114°13′00″,北纬30°15′00″-30°41′00″之间,保护区面积10万亩,蔡甸藜蒿产于蔡甸区所辖的侏儒街、永安街、奓山街、桐湖农场、消泗、洪北农业示范区、玉贤等街(场)乡镇。

蔡甸藜蒿质量技术要求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安全要求:蔡甸藜蒿标准应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产地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以耕作层深20-2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25-30克/千克、土壤pH 6-7,且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品种选择:为保持蔡甸藜蒿的一致性及品质,所有用种都经过筛选的“蔡甸藜蒿”品种,生产区域内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种苗准备:
种株繁殖:种株繁殖田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8-1:10。种株要求具备品种典型特征、健壮、无病虫,品种纯度不低于95%。种株繁殖田内,于定植前施用一次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菌肥300-400千克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种株定植期以3月-4月为宜,定植密度宜为行距3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2株。
插条准备:从种株繁殖田内选取农艺性状一致、生长健壮的植株茎杆后,先剪除未木质化的幼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并去除叶片,然后将剩余茎杆剪截成长10厘米的插条。准备的插条应于当日扦插完毕。
大田准备:整地时,宜耕深20-30厘米,做到畦面土壤细碎平整,同时施用基肥。每亩宜施用有机菌肥300-400千克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宜采用深沟高畦,畦面宽150-200厘米,畦沟宽40厘米,畦高20-25厘米。
大田扦插:大田扦插适宜时期为6月中下旬-9月,扦插应选阴天或凉爽天气进行。扦插密度宜为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每穴一株。扦插深度以插条上部1节外露为宜。防止倒插。插后应浇透水保湿,高温季节宜覆盖遮阳网。
大田管理:种苗成活后每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千克。每次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与采收期之间间隔不少于25天。11月中下旬,气温降低,及时盖膜保温。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盖棚期间,棚内气温不应低于5℃,高于30℃时要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棚内湿度过大时亦应及时揭膜通风降湿。封行前拔除田间杂草。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藜蒿霜霉病、蚜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等。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宜实行轮作,轮作作物宜为豆科作物、绿肥作物或水稻,不能与其他菊科作物轮作,做好田园清洁,加强管理,适时栽培、合理灌溉和施肥。物理防治:虫害可用杀虫灯,防虫网,色板诱杀部分害虫成虫。扦插前一是将剪切好的扦插苗装入塑料筐里,沉入水中浸泡10-12小时,将残留的若虫淹杀死;二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对插条进行喷雾消毒。生物防治:保护或利用自然天敌。用赤眼蜂,昆虫信息素和利用Bt(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斜纹夜蛾。化学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原则藜蒿栽培过程中,一般病虫害较少发生,宜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任何一种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只能使用一次。霜霉病发病初期按每亩用72%霜霉威或氰霜唑2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5-7天。蚜虫选用10%的吡虫啉1500-2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玉米螟、斜纹夜蛾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氯虫苯甲酰胺 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采收:嫩茎长20厘米-30厘米时为适宜采收时期。应及时采收,平地齐割,地面不留残桩。采收时应避免损伤地下茎。每次采收后,随即除草一次。
留种:留种田一般在3月份收完最后一茬,追肥灌水后,任其生长,待成株木质化后,成为下季栽培的插条。
生产记录要求:农事操作(播种、施肥、除虫、收获等)和产品质量检测、原始记录都有专人收集整理建档。为蔡甸藜蒿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 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本区域。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取得登记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使用蔡甸藜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生产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明确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费用。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在产品及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蔡甸藜蒿名称和公共标示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和展销。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