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红皮小麦

原产地江苏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9年8月31日
– 品质特点: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81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9年8月31日
产品百科
兴化红皮小麦,江苏省兴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兴化红皮小麦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面筋数量适中,稳定性高,面团弹性好。食用品质好、色香味纯正。
中文名
兴化红皮小麦
产地名称
江苏省兴化市
品质特点
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81号
批准时间
2009年8月31日

兴化红皮小麦产品特点

兴化红皮小麦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面筋数量适中,稳定性高,面团弹性好;食品加工性能好,适合制作优质馒头和面条,也能搭配制作花面包;食用品质好、色香味纯正。

兴化红皮小麦产地坏境

兴化市东临黄海、地处江淮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业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小麦品质受基因、环境与栽培因素共同影响,特殊的地域自然环境与兴化小麦品质的形成是紧密关联的。

(一) 气象条件
兴化市农业气候具有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等优于周边县市的特点,在气象上有“暖中心”之称,主要表现为雨水丰沛,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炎热天气不多,严寒期较短,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充沛。兴化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1月13日,终霜日在3月27日,无霜期长达229天,无霜冻期达239天,稳定通过20℃的初日在5月25日,终日在9月28日。比邻近县市优越之处是,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高邮、东台高0.3℃和0.4℃,比南边的江都、泰兴高0.2℃和0.3℃,无霜期比邻县长10天左右,0℃以上积温高200℃左右(表示农作物可以利用的热量资源),日照时数多50~80小时。可以看出,兴化红皮小麦生长期间,秋季气温较高,降温较迟,十分有利于冬发壮苗,而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有利于控制高峰群体,抽穗灌浆期温度适宜,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蒸煮品质的改善。这种气候资源决定了兴化是生产优质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
(二) 水文条件

土壤水分与降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较大,适宜的土壤水份与降水可以较显著的提高品质,但较多的降水有降低小麦湿面筋含量的趋势。兴化水域广阔,平均地面真高在1.8米,现有五湖八荡,主要河道22条,中小河道纵横密布,密如蛛网,素有“江淮福地,水乡明珠”之称。兴化的特色在水,水是兴化的灵魂,是兴化独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由于兴化水利建设速度较快,可及时调节内河水位,在小麦生产上可趋利避害。加之兴化农民有着开挖麦田内外三沟的传统习惯,保证了小麦在生长期间排水畅通,雨后田间无积水,根系不受渍。兴化红皮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润而不渍,可满足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小麦不易早衰,有效灌浆期较长,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兴化红皮小麦则更具优势。同时,由于小麦成熟阶段时遇连阴雨天气,红皮小麦休眠期相对较长,不易出现穗发芽现象。因此,兴化润而不渍的水乡特有的生态环境,是培育兴化红皮小麦麦香浓郁、蒸煮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与肥力状况对小麦品质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中,土壤状况对小麦品质的贡献率较高。兴化劳动人民历史上就有罱积河泥作有机肥垩田的传统习惯,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以及长期开沟筑圩,堆田垦殖,围田开垦,将有机肥料堆积覆盖在自然田野上,不断抬高田身和增加土地肥力,全市地表人为复盖土层平均厚达60.2cm,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根据土壤普查全市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以上。兴化特殊的自然资源环境既是天成,也是人为,兴化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传统耕作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是兴化红皮小麦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 环境条件
兴化水域广阔,素有“三分绿水、七分沃土”之称,是全国有名的“生态水乡”,2001年度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多年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水质优良,无污染,可供洗菜、淘米之用。

兴化红皮小麦历史渊源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淮南节度使判官李承主修捍海堰(亦称常丰堰),使堰西之地(今之兴化)皆成耕田。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泰州知州张纶奏准以范仲淹知兴化县事,督修捍海堰。天圣六年堤成,滨海泻卤之地皆成良田”。
元末,兴化张士城凭借家乡“丰盈之粮储”揭竿举义称雄大江南北达17年之久。洪武元年,知县徐士诚借朝廷“驱苏民以实淮扬”发展农业之际,“招集流亡,恢复农耕”, 明初兴化出现了“遍野盈绿池,泥瓮填室间”的可喜景象。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兴化知县欧阳东风主修的《兴化县新志》载,诸谷之品,粒饱香浓,多为贡品,麦有多种,中西部黑土产佳品。邑人明宰辅高谷在昭阳十景《东高霁雨》(县志注:郊畴百里,平旷一色,时雨初霁,禾麻若菌。)中写道:“积雨如膏土脉滋,春来民事颇相宜”,“宿麦渐看青遍野,新秧初见绿盈池”。

清乾隆十年(1753年)近场高埠遍种豆麦。清邑人郑板桥《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中》有“细雨轻雷,惊蛰后和风动土。正父老催人早作……夜月荷锄村犬吠……麦浪翻飞,又早是秧针半吐。看垄上鸣槔(gāo)滑滑,倾银泼乳。脱笠鱼梳头顶发,耘苗汗滴禾土根……”句。清咸丰三年修的《梁志》中所附兴化熟田《全境图》上标定的区域,与现存的小麦种植面积大致相等。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县有耕地192.7087万亩,其中旱地67.44万亩,占总耕地35%。兴化古谣谚早有:“六月六,一口焦屑(炒熟的麦粉)一口肉”的说法。窥一豹可见全斑,从文献方志及诗文记述中,我们完全可以理清兴化红皮小麦的“传承系谱”。

兴化红皮小麦生产情况

兴化市优质红皮小麦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400公斤左右,年产量40万吨左右。

兴化红皮小麦产品荣誉

2009年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公布,对“兴化红皮小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兴化红皮小麦地理标志

兴化红皮小麦地域保护范围

江苏省兴化市现辖行政区域。

兴化红皮小麦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选用扬麦158、扬麦11号、扬麦16号等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有机质含量≥2%,pH值6至8,田间内外三沟配套,排灌方便,防渍害能力强。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
(1)播种期:应将播期按排在最佳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之间。
(2)播种量:每667m(亩)大田播种量在7千克至8千克。
(3)播种方式:采用浅旋人工撒播方式或条播种机播种,播后及时窨透水。
2. 肥水管理:每667m(亩)施肥量折施纯N:15千克至16千克,P2O5:6千克至7千克,K2O:6千克至7千克,N:P2O5:K2O为1:0.35:0.35,肥料种类以有机肥和复混肥为主。要重视拔节孕穗肥的施用,用量不少于总施N量的40%。除播种后窨透水促齐苗以外,其余阶段应以防水降渍为主,要及时清理内外三沟,保证排水畅通,雨后田间不积水。
3.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
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和贮藏。
1. 收获:5月底6月初(籽粒蜡熟期),当穗下节枯黄,应及时抢收、晒干、扬净、贮藏。
2. 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应保持贮藏地通风、清洁、无虫害、无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有异味的物品混存。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其它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籽粒饱满整齐,红皮角质,腹沟较浅。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容重
765g/L
粗蛋白
12.5%-14%
出粉率
67.2%-70.1%
面粉白度
76%-77.9%
湿面筋(14%水份基)
28%-33%
面团吸水率
60%
形成时间
5.5 min -7.5min
稳定时间
5.5 min -7.5min
最大拉伸阻力
50-60FU
延伸度
180 mm -185mm
淀粉含量
75%-77%
直/支比值
20-21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