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豌豆尖

原产地贵州
龙里县蔬果办公室

- 产地市县: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984
- 地标认证时间:2016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468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6年11月2日
生态环境

龙里豌豆尖的保护范围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平均海拔1272.5m,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县内水资源充沛,河流、溪涧102条,河流年径流总量在8.5亿立方米左右,县境内山泉、暗流星罗棋布,山泉水经过山脉地质的层层过滤,水质优越,经检验,龙里县山泉水pH值在7.82左右,是天然的弱碱性水,天然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硒含量0.000065mg/kg,钙含量30.0mg/L,镁含量16.7mg/L,锌含量0.28mg/L,龙里豌豆尖的种植用水均来自这样的水,不仅为龙里豌豆尖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水营养,更是直接赋予了龙里豌豆尖肉质脆嫩,颜色鲜艳,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产品品质。种植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1℃左右,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龙里豌豆尖生长的最大环境特征。阳光充沛,积温较多,水量充沛,阴天比例合适有利于龙里豌豆尖的分段式生长,内涵物质累积,最终长出水分含量高,纤维物质低的高品质的龙里豌豆尖。

地域范围

龙里豌豆尖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地理坐标:东经106°45′18″~107°15′1″,北纬26°10′19″~26°49′33″。保护地域: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龙山镇、谷脚镇、洗马镇、醒狮镇、湾滩河镇等五镇一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保护规模:面积5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1.6亿元。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嫩梢结间长,卷须短或无须,汁多,叶片大,叶肉厚,卵园,色翠绿,腋芽肥厚,纤维少,质地柔滑,味鲜爽,微甜,清香。2. 内在品质指标:龙里豌豆尖维生素C含量在8.5~14.5mg/100g,粗纤维含量在1.0~1.6g/100g,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铁含量在62~70mg/kg,钙含量在155.5~195.5mg/kg,镁含量为190.5~260.5mg/kg。3. 龙里豌豆尖的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生产。产品安全质量符合DB522700/T 29-2010《龙里豌豆苗(尖)生产技术规程》及DB522700/T28-2010《龙里豌豆苗(尖)》。

生产方式

1. 露地直播:在高山耕地采用露地直播方式,一般与玉米、水稻轮作。2. 土壤条件:以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为宜。3. 品种选择:3.1种子选择原则:因地制宜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采收期长的品种。3.2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4. 整地作畦:适时早耕地,一般耕深25cm左右为宜。精细整地,疏松土壤,宜根据土壤性质适当加厚土层。春、夏雨水较多的地方,宜开沟作厢,按2.5m宽开厢,厢沟宽0.5m,沟深0.25 m,厢面宽2m;并开好破沟和边沟,沟宽0.5m,沟深0.30 m,做到排灌通畅。5. 施肥有机肥。不能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宜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无害化指标和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料。5.1施肥量:结合整地,施入基肥为辅,基肥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70%以上。一般每667平方米基肥用量为有机肥1000kg左右、40kg复合肥(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5:15:15)作底肥。6. 播种6.1种子处理:通过发芽试验的豌豆种子,需在筛选、风选的基础上进行粒选,将病斑粒、虫蛀粒、小粒、秕粒、破粒、异色粒和混杂粒选出,然后宜在播种前晒种8小时~16小时。用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将种子浸泡,浸泡30分钟,经浸种处理后播种。在秋雨过多或秋旱严重的情况下,不宜催芽,经浸种直播。6.2播种期:在海拔900—1200m的区域,秋冬豌豆苗(尖):一般在8月下旬~11月下旬期间均可播种。春夏豌豆苗(尖):在2月中旬~4月下旬期间均可播种。在海拔1200m以上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播种。6.3播种方式: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或撒播,主要推广条播,播幅宽20㎝,行距30㎝。6.4播种量:宜根据豌豆种子的大小、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发芽率高低确定,一般播种量每667平方米15kg。6.5种植密度:条播:播幅宽20㎝,行距30㎝,将种子均匀撒播播幅内后盖土。撒播:开厢整地好后,将种子均7. 田间管理:7.1补苗间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促进苗全。补苗的方法为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如苗子过多或过密,宜及早间苗,促进苗壮。7.2中耕除草:豌豆幼苗易受草害,需中耕除草2次~3次。一般在苗高5cm~7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高l5-20cm时可采收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7.3追肥灌溉:在土质瘦薄、底肥不足,幼苗生长细弱,叶色淡黄的情况下,宜进行追肥。追肥宜在苗高17cm~20cm时进行,一般施肥量以腐熟的人畜粪尿对水2000kg/667平方米为宜。播种后如遇干旱宜及时灌水,在生长期间,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渍。8. 采收:豌豆出苗长至20cm-25cm左右开始采收,采摘植株上部3-15cm长度的嫩梢作为食用,两周后可采收分枝顶部嫩稍,每1分枝应留基部2-3节,以便继续产生分枝。以后每隔20-25天便可陆续采摘。顺茎扎把,每把重量1-1.5公斤,不扎把的, 顺茎摆放,长度约3-15cm。豌豆尖采收时间在傍晚、清晨皆可,收后放入筐中,切勿堆积,防发热变黄或腐烂。注意防止叶梢采后失水,及时运销。9. 病虫害防止9.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9.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9.3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频振杀虫灯或黄板诱杀。利用有翅蚜对黄色的趋性对蚜虫进行防治,废旧木板剪成40cm的正方形,涂上黄色广告色,再涂上1层10号机油与少量黄油调匀的粘油,插在行间,以略高于植株为宜,诱杀蚜虫等害虫的成虫。9.4药剂防治①菌核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72%的苯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80g兑水50kg,喷雾防治菌核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可根据病情,防治1次~2次。②锈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lOOg兑水50kg,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可根据病情,防治1次~2次。③蚜虫、豌豆象、潜叶蝇:每667平方米选用24.5%绿维虫螨乳油50mL兑水50kg,喷雾防治潜叶蝇。每667平方米选用3%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g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g或24.5%绿维虫螨乳油50mL兑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可根据病情,防治1次~2次。

包装规范

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的龙里豌豆尖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龙里县蔬果办公室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龙里豌豆尖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龙里豌豆尖,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豌豆尖,又名豌豆须、豌豆苗、龙须菜。龙里县山泉水水质优良,冬季昼夜温差相对大,病害几率低,出产的龙里豌豆尖叶色翠绿、腋芽肥厚、质地柔滑、入口即化、味道鲜美、微甜清香、营养丰富。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里豌豆尖”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龙里豌豆尖
产地名称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
产品特点
腋芽肥厚、质地柔滑、入口即化、味道鲜美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2468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6年11月2日

龙里豌豆尖产品特点

  • 感官特征
龙里豌豆尖嫩梢结间长,卷须短或无须,汁多,叶片大,叶肉厚,卵园,色翠绿,腋芽肥厚,纤维少,质地柔滑,味鲜爽,微甜,清香。
  • 品质指标
龙里豌豆尖维生素C含量为8.5~14.5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为1.0~1.6克/100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铁含量为62~70毫克/千克,钙含量为155.5~195.5毫克/千克,镁含量为190.5~260.5毫克/千克。
龙里豌豆尖龙里豌豆尖

龙里豌豆尖产地环境

龙里豌豆尖地形地貌

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平均海拔1272.5米。

龙里豌豆尖水文特征

龙里县处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县内水资源充沛,河流、溪涧102条,河流年径流总量在8.5亿立方米左右,县境内山泉、暗流星罗棋布,山泉水经过山脉地质的层层过滤,水质良好。经检验,龙里县山泉水pH值在7.82左右,是天然的弱碱性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硒含量0.000065毫克/千克,钙含量30.0毫克/升,镁含量16.7毫克/升,锌含量0.28毫克/升。龙里豌豆尖的种植用水不仅为龙里豌豆尖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水营养,更赋予龙里豌豆尖肉质脆嫩、颜色鲜艳、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产品品质。

龙里豌豆尖气候条件

龙里县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1℃左右,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龙里豌豆尖生长的最大环境特征。龙里县阳光充沛,积温较多,水量充沛,阴天比例合适,有利于龙里豌豆尖的分段式生长和内涵物质累积,最终长出水分含量高、纤维物质低的龙里豌豆尖。
龙里豌豆尖种植基地龙里豌豆尖种植基地

龙里豌豆尖历史渊源

龙里豌豆尖龙里豌豆尖
根据《贵州农业志》记载,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之前,龙里县就开始试种豌豆尖。
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大量的试种实验,龙里豌豆尖开始进行推广种植,已有超过50年的种植历史。
2012年,龙里县湾滩河镇开始发展豌豆尖等特色蔬菜。经过几年发展,该镇豌豆尖种植初具规模,成为小有名气的“豌豆尖之乡”。
2017年以来,湾滩河镇政府依托当地“中国豌豆尖之乡”的品牌,以“先建后补”的形式发动农户种植豌豆尖,投入扶贫项目资金73.5万元,每亩给予贫困户350元的种植补助。此外,还投入其他项目资金50万元,发动非贫困户种植豌豆尖,每亩补助金额200元。
2019年,湾滩河镇政府采取免费发放种籽、肥料等措施,鼓励村民种植龙里豌豆尖。

龙里豌豆尖生产情况

2016年,龙里豌豆尖常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其中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种植面积达2万亩。最高测产的亩产量1700多斤,均产1400多斤。全县豌豆尖总产量达2.1万吨,总产值约8400万元。
2018年,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早生豌豆尖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值达到720万元。

龙里豌豆尖产品荣誉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里豌豆尖”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龙里豌豆尖龙里豌豆尖

龙里豌豆尖地理标志

龙里豌豆尖地域保护范围

龙里豌豆尖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龙山镇、谷脚镇、洗马镇、醒狮镇、湾滩河镇等6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5′18″~107°15′01″,北纬26°10′19″~26°49′33″。

龙里豌豆尖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露地直播
在高山耕地采用露地直播方式,一般与玉米、水稻轮作。
2、土壤条件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为宜。
3、品种选择
3.1、种子选择原则:因地制宜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采收期长的品种。
3.2、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
4、整地作畦
适时早耕地,一般耕深25厘米左右为宜。精细整地,疏松土壤,宜根据土壤性质适当加厚土层。春、夏雨水较多的地方,宜开沟作厢,按2.5米宽开厢,厢沟宽0.5米,沟深0.25米,厢面宽2米;并开好破沟和边沟,沟宽0.5米,沟深0.30米,做到排灌通畅。
5、施肥
使用有机肥。不能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宜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无害化指标和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料。
施肥量:结合整地,施入基肥为辅,基肥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70%以上。一般每667平方米基肥用量为有机肥1000千克左右、40千克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5:15:15)作底肥。
6、播种
龙里豌豆尖生产基地龙里豌豆尖生产基地
6.1、种子处理:通过发芽试验的豌豆种子,需在筛选、风选的基础上进行粒选,将病斑粒、虫蛀粒、小粒、秕粒、破粒、异色粒和混杂粒选出,然后宜在播种前晒种8~16小时。用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将种子浸泡,浸泡30分钟,经浸种处理后播种。在秋雨过多或秋旱严重的情况下,不宜催芽,经浸种直播。
6.2、播种期:在海拔900~1200米的区域,秋冬豌豆苗(尖)一般在8月下旬~11月下旬期间均可播种。春夏豌豆苗(尖)在2月中旬~4月下旬期间均可播种。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6.3、播种方式: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或撒播,主要推广条播,播幅宽20厘米,行距30厘米。
6.4、播种量:宜根据豌豆种子的大小、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发芽率高低确定,一般播种量每667平方米15千克。
6.5、种植密度:条播播幅宽20厘米,行距3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播播幅内后盖土。
7、田间管理
7.1、补苗间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促进苗全。补苗的方法为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如苗子过多或过密,宜及早间苗,促进苗壮。
7.2、中耕除草:豌豆幼苗易受草害,需中耕除草2~3次。一般在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高15~20厘米时可采收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7.3、追肥灌溉:在土质瘦薄、底肥不足,幼苗生长细弱,叶色淡黄的情况下,宜进行追肥。追肥宜在苗高17~20厘米时进行,一般施肥量以腐熟的人畜粪尿对水2000千克/667平方米为宜。播种后如遇干旱宜及时灌水,在生长期间,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渍。
8、采收
豌豆出苗长至20~25厘米左右开始采收,采摘植株上部3~15厘米长度的嫩梢作为食用,两周后可采收分枝顶部嫩稍,每1分枝应留基部2~3节,以便继续产生分枝。以后每隔20~25天便可陆续采摘。顺茎扎把,每把重量1~1.5公斤,不扎把的, 顺茎摆放,长度约3~15厘米。豌豆尖采收时间在傍晚、清晨皆可,收后放入筐中,切勿堆积,防发热变黄或腐烂。注意防止叶梢采后失水,及时运销。
9、病虫害防治
龙里豌豆尖龙里豌豆尖
9.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
9.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
9.3、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频振杀虫灯或黄板诱杀。利用有翅蚜对黄色的趋性对蚜虫进行防治,废旧木板剪成40厘米的正方形,涂上黄色广告色,再涂上1层10号机油与少量黄油调匀的粘油,插在行间,以略高于植株为宜,诱杀蚜虫等害虫的成虫。
9.4、药剂防治:①菌核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72%的苯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菌核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可根据病情,防治1~2次。②锈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可根据病情,防治1~2次。③蚜虫、豌豆象、潜叶蝇:每667平方米选用24.5%绿维虫螨乳油5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潜叶蝇。每667平方米选用3%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克或24.5%绿维虫螨乳油5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蚜虫。可根据病情,防治1~2次。
  • 质量安全规定
龙里豌豆尖的生产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生产。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DB522700/T 29-2010《龙里豌豆苗(尖)生产技术规程》及DB522700/T28-2010《龙里豌豆苗(尖)》。

龙里豌豆尖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保护范围内的龙里豌豆尖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龙里县蔬果办公室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龙里豌豆尖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