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圩猪

南陵县畜牧兽医局 【管理

原产地安徽

– 产地市县: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465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抗病力强、肌红脂白、肉质鲜美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7月28日
产品介绍

圩猪被专家称为猪中“大熊猫”,已载入《中国猪种》志和《南陵县志》,列入安徽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圩猪主要分布于芜湖地区的南陵及周边,以南陵青弋江两岸为主。1974年以后,本县对南陵圩猪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提纯复壮和保护;同年4月安徽省农业厅、农学院、农科院、南陵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对中心产区圩猪进行了联合调查,全国第二次猪育种工作会议及省第一次猪育种工作会议,明确南陵县良种畜牧场为圩猪核心育种场。2012年圩猪被芜湖市人民政府列入8种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南陵县惠民生猪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已注册“土圩”品牌无公害猪肉,南陵县养猪协会于2013年上半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

生态环境

1. 气候:南陵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日照1938小时左右,全年日平均气温达15.8℃,一月均温2.8℃,七月均温28.5℃,10℃以上有效积温达5121℃,无霜期平均236天;年均降水量达1404.1毫米,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占总降水量的37.3%。
2.水文:南陵县水域面积12.3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4%。水系有市桥、西港、澄清、孤峰、资福等河,均汇入漳河。漳河源于境内,本县流经87公里,流域面积584平方公里,由南向北注入长江。还有青弋江河处于县境东缘,流经34公里,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东塘、蒋塘、鸭湖塘等;此外,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两镇的13.45万亩稻田。河湖与灌渠对于调节水量、减轻旱涝和南陵圩猪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所用灌溉水符合一、二类标准。
3. 地形地貌:南陵县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为弋江河谷平原,13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0.7%,河网稠密,沟渠纵横;东北属江河圩区,289.4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22.7%,湖塘密布,港汊交织;西南系低山丘陵,83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6.4%,山峦起伏,沟壑众多。
南陵县属于半山半圩,水稻种植面积53.2万亩,水体面积12.3万亩,山林面积60万亩。南陵县是传统农业县,南陵大米生产历史悠久,以“芜湖大米、南陵粮仓”而闻名。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极适宜种植玉米、小麦、黄豆、山芋、南瓜等植物。生态环境好,水稻、小麦、山芋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强,米糠、麦麸、山芋渣等农附产品丰富,为耐粗饲、适宜放养的圩猪生产提供了特定地域环境。南陵圩猪生产历史悠久,圩猪是南陵县当家品种,在本县及周边市县养猪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圩猪因其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多、肉质鲜美独特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
4.土壤:南陵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红壤、潮土等,总面积151.74万亩。其中,水稻土53.20万亩,占土壤总面积36.38%,占耕地面积91.4%。计税面积43.75万亩,农民开垦面积9.45万亩,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种,由山河冲积物构成,pH值在5.5~6.5之间,45%属丘陵地貌,55%属平原圩畈区。其中:水稻土80%以上砂泥田和泥骨田,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属高产稳产土壤。

地域范围

南陵县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8个镇为: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5.4万,其中农业人口47.27万,非农业人口8.13万。

品质特性

1. 体型外貌: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全身被毛呈黑色,结构匀称,
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不粗糙,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大致呈“菱形”,额心常有菱形皱结,生长毛一丛。皱纹轻浅趋于纵行的,咀筒稍长,俗称“青鱼头”;额纹较深趋于横行的,有的发展到面部,且咀筒较短,俗称“狮子头”。商品猪屠宰测定:体重72~90千克,屠宰率66.51~74.49%,瘦肉分割率28.81~34.79%,眼肌面积17.45~22.95厘米,膘厚2.34~3.34厘米。
2.圩猪品质:圩猪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母性强、产仔多等特点。其肉肌红脂白、肉质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0~8.90克/100克,脂肪含量为 11.90~14.50克/100克,抗氧化性强;冷冻失水率为3.6~4.4%、挥发性盐基氮为10.0~12.5毫克/100克,耐贮藏,不易变质,适合腌制腊肉、香肠及火腿等。
3.质量安全
3.1 南陵圩猪免疫程序参照国家推广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
3.2 猪场兽医防疫按《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3)操作。
3.3 病死猪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分别要求符合《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
3.4 南陵圩猪养殖中用药等措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兽药(农业部193号公告)。
3.5 资料记录:日常生产记录包括选育的母猪、公猪的编号、出生年月、窝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日龄;建立并保存全部投入品的
记录,包括生产厂家、出厂批号、检验报告、投料数量、供给途经;建立免疫程序,保存免疫记录。所有资料记录要保存2年,其中育种
资料应永久保存。

生产方式

1. 场址标准:圩猪养殖场(户)场址选择和建设要求符合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圩猪选择标准
2.1 体型外貌选择: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全身被毛黑色,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不粗糙,外貌选择 “青鱼头”或“狮子头”。
2.2 种公猪选择:以六月龄选择为主,六月龄公猪体长69.51~84.59厘米,体高38.33~45.75厘米,胸围60.39~71.25厘米,体重
18.82~28.32千克;成年公猪体长112.80~132.15厘米,体高61.25~71.00厘米,胸围104.80~118.15厘米,体重70~110千克。
2.3 种母猪选择:以六月龄选择为主,六月龄母猪体长76.33~88.23厘米,体高41.86~47.56厘米,胸围68.49~79.59厘米,体重
25.67~38.57千克;成年母猪体长103.10~122.40厘米,体高62.25~69.90厘米,胸围95.90~118.50厘米,65~105千克;母猪乳房发育良好,分布均匀,有效乳头一般以7~8对为主。初产活仔数9头左右,经产活仔数为12.25~14.50头。
3.饲养技术
3.1饲养方式:采用圈养和放养相结合,青饲料和精料相搭配。种公、母猪圈舍面积为8~10平方米,育肥猪圈舍面积为短每头为1~2平方米,放养场地不低于圈舍面积,实行平面饲养。青饲料与精料搭配比例为1:3~4。
3.2公猪饲养:以一头一圈进行饲养。以8~9月龄或体重45~55千克时初配为宜,采取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每日可配种1~2次,如每日配种2次,连续不得超过3天,种公猪利用年限为4~5年。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1.5~12.0%,可消化能12.5~13.0兆焦耳/千克。
3.3母猪饲养:以一头一圈进行饲养。以6~8月龄或体重40~50千克时初配为宜。配种时间在发情开始后48~60小时配种,平均妊娠期110.93~116.07天,母猪利用年限为4~5年。空怀母猪、妊娠母猪饲料采用蛋白含量为11.0~12.0%,可消化能11.5~12.0兆焦耳/千克;哺乳母猪饲料蛋白含量为13.0~14.0%,可消化能12.0~12.5兆焦耳/千克;
3.4仔猪饲养:平均初重为750~950克。 1~7日龄以全母乳喂养,8日龄后开始逐量添加乳猪全价饲料。28~35日龄断奶,同时实施阉割,转换圈舍。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9.0~21.0%,可消化能15.0~16.5兆焦耳/千克。
3.5育肥猪饲养:以同窝同舍饲养为原则,一圈饲养10~12头,断奶至出栏前,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4.0~19.0%,可消化能12.5~13.5兆焦耳/千克。
4.出栏:八月龄左右,体重72~90千克出栏为宜。出栏实行报
检制,圩猪出售方须提供生产记录,生猪配带耳标,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

包装规范

使用南陵圩猪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南陵圩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使用前,须向南陵县畜牧兽医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南陵县畜牧兽医局审核合
格,方可使用,并按照《南陵圩猪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
生产和标志使用。南陵县畜牧兽医局与使用南陵圩猪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签订协议,严格按协议进行生产经营,并定期开展圩猪养殖和畜产品质量检查,对不按照要求的养殖户进行教育,对违规用药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取消当年使用地理标志的资格。

产品百科
南陵圩猪,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陵圩猪产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产品加工能力强,农副产品丰富,出产的南陵圩猪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多、肌红脂白、肉质鲜美独特等优点。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南陵圩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南陵圩猪
产地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品质特点
抗病力强、肌红脂白、肉质鲜美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
批准时间
2014年7月28日

南陵圩猪产品特点

南陵圩猪外在感官特征

南陵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全身被毛呈黑色,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不粗糙,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大致呈“菱形”,额心常有菱形皱结,生长毛一丛。皱纹轻浅趋于纵行的,咀筒稍长,俗称“青鱼头”;额纹较深趋于横行的,有的发展到面部,且咀筒较短,俗称“狮子头”。其肉肌红脂白、肉质鲜美。商品猪屠宰测定:体重72~90千克,屠宰率66.51~74.49%,瘦肉分割率28.81~34.79%,眼肌面积17.45~22.95厘米,膘厚2.34~3.34厘米。

南陵圩猪内在品质指标

南陵圩猪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母性强、产仔多等特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0~8.90克/100克,脂肪含量为 11.90~14.50克/100克,抗氧化性强;冷冻失水率为3.6~4.4%、挥发性盐基氮为10.0~12.5毫克/100克,耐贮藏,不易变质,适合腌制腊肉、香肠及火腿等。

南陵圩猪南陵圩猪

南陵圩猪产地环境

南陵圩猪气候特点

南陵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圩猪养殖。日照1938小时左右,全年日平均气温达15.8℃,一月均温2.8℃,七月均温28.5℃,10℃以上有效积温达5121℃,无霜期平均236天;年均降水量达1404.1毫米,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占总降水量的37.3%。

南陵圩猪水文条件

南陵县水域面积12.3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4%。水系有市桥、西港、澄清、孤峰、资福等河,均汇入漳河。漳河源于境内,本县流经87公里,流域面积584平方公里,由南向北注入长江。还有青弋江河处于县境东缘,流经34公里,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东塘、蒋塘、鸭湖塘等;此外,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两镇的13.45万亩稻田。河湖与灌渠对于调节水量、减轻旱涝和南陵圩猪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所用灌溉水符合一、二类标准。

南陵圩猪地形地貌

南陵县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为弋江河谷平原,13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0.7%,河网稠密,沟渠纵横;东北属江河圩区,28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2.7%,湖塘密布,港汊交织;西南系低山丘陵,83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6.4%,山峦起伏,沟壑众多。南陵县属于半山半圩,水稻种植面积53.2万亩,水体面积12.3万亩,山林面积60万亩。

南陵圩猪土壤环境

南陵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红壤潮土等,总面积151.74万亩。其中,水稻土53.20万亩,占土壤总面积36.38%,占耕地面积91.4%。计税面积43.75万亩,农民开垦面积9.45万亩,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种,由山河冲积物构成,pH值在5.5~6.5之间,45%属丘陵地貌,55%属平原圩畈区。其中:水稻土80%以上砂泥田和泥骨田,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属高产稳产土壤。

南陵圩猪饲料资源

南陵县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山区森林覆盖率高,适宜种植玉米、小麦、黄豆、山芋、南瓜等植物;生态环境好,水稻、小麦、山芋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强,米糠、麦麸、山芋渣等农副产品丰富,为耐粗饲、适宜放养的圩猪生产提供了特定地域环境。

南陵圩猪历史渊源

圩猪被专家称为猪中“大熊猫”,已载入《中国猪品种志》和《南陵县志》,列入安徽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南陵圩猪生产历史悠久,圩猪是南陵县当家品种,在该县及周边市县养猪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974年以后,南陵县对南陵圩猪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提纯复壮和保护;同年4月安徽省农业厅、农学院、农科院、南陵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对中心产区圩猪进行了联合调查,全国第二次猪育种工作会议及安徽省第一次猪育种工作会议,明确南陵县良种畜牧场为圩猪核心育种场。
南陵圩猪南陵圩猪

2007年,南陵县惠民生猪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土圩”品牌无公害猪肉。

2012年,圩猪被芜湖市人民政府列入8种地方种质资源保护。
2013年上半年,南陵县养猪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

南陵圩猪生产情况

南陵圩猪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南陵圩猪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2008年,南陵圩猪年产量为5万头。

2014年,南陵圩猪年产量为6万头,5100吨/年。

南陵圩猪产品荣誉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南陵圩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南陵圩猪地理标志

南陵圩猪地域保护范围

南陵圩猪产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8个镇为: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

南陵圩猪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南陵圩猪南陵圩猪

1、场址标准

圩猪养殖场(户)场址选择和建设要求符合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圩猪选择标准
(1)体型外貌选择: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全身被毛黑色,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不粗糙,外貌选择 “青鱼头”或“狮子头”。
(2)种公猪选择:以六月龄选择为主,六月龄公猪体长69.51~84.59厘米,体高38.33~45.75厘米,胸围60.39~71.25厘米,体重 18.82~28.32千克;成年公猪体长112.80~132.15厘米,体高61.25~71.00厘米,胸围104.80~118.15厘米,体重70~110千克。
(3)种母猪选择:以六月龄选择为主,六月龄母猪体长76.33~88.23厘米,体高41.86~47.56厘米,胸围68.49~79.59厘米,体重 25.67~38.57千克;成年母猪体长103.10~122.40厘米,体高62.25~69.90厘米,胸围95.90~118.50厘米,65~105千克;母猪乳房发育良好,分布均匀,有效乳头一般以7~8对为主。初产活仔数9头左右,经产活仔数为12.25~14.50头。
南陵圩猪南陵圩猪

3、饲养技术

(1)饲养方式:采用圈养和放养相结合,青饲料和精料相搭配。种公、母猪圈舍面积为8~10平方米,育肥猪圈舍面积为短每头为1~2平方米,放养场地不低于圈舍面积,实行平面饲养。青饲料与精料搭配比例为1:3~4。
(2)公猪饲养:以一头一圈进行饲养。以8~9月龄或体重45~55千克时初配为宜,采取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每日可配种1~2次,如每日配种2次,连续不得超过3天,种公猪利用年限为4~5年。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1.5~12.0%,可消化能12.5~13.0兆焦耳/千克。
(3)母猪饲养:以一头一圈进行饲养。以6~8月龄或体重40~50千克时初配为宜。配种时间在发情开始后48~60小时配种,平均妊娠期110.93~116.07天,母猪利用年限为4~5年。空怀母猪、妊娠母猪饲料采用蛋白含量为11.0~12.0%,可消化能11.5~12.0兆焦耳/千克;哺乳母猪饲料蛋白含量为13.0~14.0%,可消化能12.0~12.5兆焦耳/千克。
(4)仔猪饲养:平均初重为750~950克。1~7日龄以全母乳喂养,8日龄后开始逐量添加乳猪全价饲料。28~35日龄断奶,同时实施阉割,转换圈舍。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9.0~21.0%,可消化能15.0~16.5兆焦耳/千克。
(5)育肥猪饲养:以同窝同舍饲养为原则,一圈饲养10~12头,断奶至出栏前,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4.0~19.0%,可消化能12.5~13.5兆焦耳/千克。
4、出栏
八月龄左右,体重72~90千克出栏为宜。出栏实行报检制,圩猪出售方须提供生产记录,生猪配带耳标,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
  • 质量安全规定
1、南陵圩猪免疫程序参照国家推广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
2、猪场兽医防疫按《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 17823-1999)操作。
3、病死猪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分别要求符合《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2006)、《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
4、南陵圩猪养殖中用药等措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兽药(农业部193号公告)。
5、资料记录:日常生产记录包括选育的母猪、公猪的编号、出生年月、窝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日龄;建立并保存全部投入品的记录,包括生产厂家、出厂批号、检验报告、投料数量、供给途经;建立免疫程序,保存免疫记录。所有资料记录要保存2年,其中育种资料应永久保存。

南陵圩猪包装标识规定

使用南陵圩猪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南陵圩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使用前,须向南陵县畜牧兽医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南陵县畜牧兽医局审核合格,方可使用,并按照《南陵圩猪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生产和标志使用。南陵县畜牧兽医局与使用南陵圩猪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签订协议,严格按协议进行生产经营,并定期开展圩猪养殖和畜产品质量检查,对不按照要求的养殖户进行教育,对违规用药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取消当年使用地理标志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