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茶叶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管理

原产地重庆

– 产地市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茶叶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924
– 地标认证时间:2016
– 品质特点:茶汤晶莹、清香持久、味醇鲜爽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77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6年8月16日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土地资源品类繁多,以黄壤土、红壤土为主,呈微酸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盆地坝区。县境内平坝、丘陵、低山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仅盆地中部是渝东南边境唯一面积达309.2平方公里的良田沃土,一片平畴,享有“湘黔锁钥、武陵明珠”和“小成都”之称美誉渝鄂湘黔边区。2. 水文情况:秀山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梅江河、平江河、溶溪河三大骨干河流,有酉水河、龙潭河、花垣河、洪安河4条过境河,还有18条溪流。其中主要三大河流梅江河发源于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137.8公里;平江河发源于西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46.8公里;溶溪河发源于西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54公里。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现有水利设施1008处,其中水库63座,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50座,山平塘438口。3. 气候情况:秀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光照不足,降水充沛而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常年降水量为1341.10毫米,日照时数为 1213.7小时,历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年均温16.5 ℃,变幅在15.9~17.3℃之间,1月份最低平均5℃,7月份最高,平均27.6℃,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8.5℃。

地域范围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秀山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隘口镇、洪安镇、峨溶镇、清溪场镇、雅江镇、溪口镇、孝溪乡、中平乡、涌洞乡、海洋乡共11个乡镇所属10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6″~109°18′58″、北纬28°9′43″~28°53′5″。由四个区域组成,中平乡、雅江镇、洪安镇、峨溶镇、涌洞乡这一区域,东和东南与湖南省的花垣县接壤,南与岑溪乡、石耶镇接壤,西与平凯街道、官庄镇、龙池接壤,北与里仁镇、宋农镇接壤。钟灵镇、隘口镇、清溪场镇、孝溪乡这一区域,东和东南与平凯街道、梅江镇、兰桥镇接壤,南和西与松桃县接壤,北与乌杨街道、溶溪镇、膏田镇接壤。溪口镇这一区域,东与官庄镇、妙泉镇接壤,南和西南与乌杨街道、溶溪镇接壤,西和北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海洋乡这一区域,东与石堤镇、大溪乡接壤,南和西南与里仁镇、宋农镇接壤,西和北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666.7公顷,年产鲜茶60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秀山茶叶外形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黄绿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亮、嫩匀。2. 内在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38.0~50.0%,茶多酚总量13.0~24.0%,氨基酸总量1.8~4.5%,咖啡碱含量1.8~4.0%。3. 安全要求:秀山茶叶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特殊环境内容规定:秀山茶叶原料基地位于钟灵镇、隘口镇、洪安镇、峨溶镇、清溪场镇、雅江镇、溪口镇、孝溪乡、中平乡、涌洞乡、海洋乡共11个乡镇,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共生且海拔在700米以上,并具备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秀山气候、环境条件和适制绿茶的福鼎大毫和蜀永1号茶树良种。3. 生产控制:秀山茶叶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管理规范》标准。为保证秀山茶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①茶园肥培管理:根据茶园土壤检测结果平衡经济施肥,茶园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松土时进行。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可采用每50亩面积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蛾类,降低害虫危害指数。二是可根据害虫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也可用雷公藤、除虫菊等经济有效、无残留的土农药。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秀山茶叶原料标准以春季1芽2叶为主,占70%以上,1芽1叶及1芽3叶占30%以下。茶叶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叶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到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秀山县茶叶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车间后要实行人工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摊青、杀青、揉捻、烘二青、整形、提毫、烘干。秀山茶叶产品加工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5. 生产记录要求:秀山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秀山茶叶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秀山茶叶,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备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秀山茶叶具有匀度适中、叶香高、味纯、耐泡、无污染的内在品质,其茶汤晶莹、清香持久、味醇鲜爽,富含人体所需的硒、锌等20多种微量元素。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秀山茶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秀山茶叶
产地名称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品质特点
茶汤晶莹、清香持久、味醇鲜爽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77号
批准时间
2016年8月16日

秀山茶叶产品特点

  • 外在感官特征
秀山茶叶外形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黄绿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亮、嫩匀。
  • 内在品质指标
秀山茶叶水浸出物含量38.0~50.0%,茶多酚总量13.0~24.0%,氨基酸总量1.8~4.5%,咖啡碱含量1.8~4.0%。

秀山茶叶秀山茶叶

秀山茶叶产地环境

秀山茶叶土壤地貌

秀山县土地资源品类繁多,以黄壤土、红壤土为主,呈微酸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茶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盆地坝区。县境内平坝、丘陵、低山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仅盆地中部是渝东南边境唯一面积达309.2平方公里的良田沃土,一片平畴。

秀山茶叶水文条件

秀山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梅江河、平江河、溶溪河三大骨干河流,有酉水河、龙潭河、花垣河、洪安河4条过境河,还有18条溪流。其中主要三大河流梅江河发源于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137.8公里;平江河发源于西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46.8公里;溶溪河发源于西北部的云雾山脉,全长54公里。有水利设施1008处,其中水库63座,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50座,山平塘438口,为茶叶种植提供了充足水源。

秀山茶叶气候特征

秀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不足,降水充沛而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有利于茶叶生长。常年降水量为1341.10毫米,日照时数为 1213.7小时,历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年均温16.5 ℃,变幅在15.9~17.3℃之间,1月份最低平均5℃,7月份最高,平均27.6℃,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8.5℃。

秀山茶叶生产基地秀山茶叶生产基地

秀山茶叶历史渊源

秀山茶叶种植基地秀山茶叶种植基地

秀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当地历来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

早在清末民初,平马“猛洞茶”、钟灵“民主茶”、海洋“尖山茶”就以口含铜钱而化驰名附近省、县,有“斗米换斤茶”、“此茶治百病”之说。
据清光绪年间《秀山县志》记载,秀山茶叶当时被列为“贡茶”。
1968年后,秀山县规划了洪安、梅江、龙凤为茶叶重点发展区,全县种植面积20850亩。在洪安、峻岭、梅江、孝溪建起年产2000担(100吨)能力的4个红茶厂,生产红碎茶出口创汇。
秀山县在改造川小叶的基础上,还引进了福鼎大白茶、黄金茶白茶黄茶金观音等品种,逐步优化茶叶种植品种结构,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

秀山茶叶生产情况

2012年,秀山县钟灵镇凯堡村茶叶面积发展达到6000余亩,茶叶亩产值超过4000元。
2016年,秀山县茶叶种植面积9万亩,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2亿元。
2017年,秀山县茶叶总面积达到9万亩,全县干毛茶产量1650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8亿元。
2018年,秀山县茶叶产业基地规模达10万亩,总产值达3.8亿元。
2019年,秀山县钟灵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利润达9800万元。

秀山茶叶种植基地秀山茶叶种植基地

秀山茶叶产品荣誉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秀山茶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2019年,秀山茶叶连续两届获得重庆市十大优秀茶叶产品。

秀山茶叶地理标志

秀山茶叶地域保护范围

秀山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辖钟灵镇隘口镇洪安镇峨溶镇清溪场镇雅江镇、溪口镇、孝溪乡中平乡涌洞乡海洋乡共11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06″~109°18′58″,北纬28°09′43″~28°53′05″。

秀山茶叶质量技术要求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AGI2016-02-1924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环境内容规定
秀山县钟灵镇茶园秀山县钟灵镇茶园

秀山茶叶原料基地位于钟灵镇、隘口镇、洪安镇、峨溶镇、清溪场镇、雅江镇、溪口镇、孝溪乡、中平乡、涌洞乡、海洋乡共11个乡镇,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共生且海拔在700米以上,并具备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

2、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秀山气候、环境条件和适制绿茶的福鼎大毫蜀永1号茶树良种。
3、生产控制
秀山茶叶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管理规范》标准。为保证秀山茶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
①茶园肥培管理:根据茶园土壤检测结果平衡经济施肥,茶园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松土时进行。
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可采用每50亩面积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蛾类,降低害虫危害指数。二是可根据害虫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也可用雷公藤、除虫菊等经济有效、无残留的土农药。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秀山茶叶基地秀山茶叶基地

秀山茶叶原料标准以春季1芽2叶为主,占70%以上,1芽1叶及1芽3叶占30%以下。茶叶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叶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到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秀山县茶叶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车间后要实行人工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摊青、杀青、揉捻、烘二青、整形、提毫、烘干。秀山茶叶产品加工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5、生产记录要求
秀山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秀山茶叶专用标志使用

秀山茶叶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