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所辖武都区、徽县、文县、两当县、成县、康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共计9个县(区)105个乡镇。包括武都区的34个乡镇;徽县的8个乡镇;文县的13个乡镇;两当县的13个乡镇;成县的5个乡镇;康县的9个乡镇;宕昌县的12个乡镇;礼县的6个乡镇;西和县的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35′,北纬32°38′~34°31′
暂缺
武都崖蜜,甘肃省陇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陇南市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森林覆盖率39.95%,适宜养殖蜜蜂。“武都崖蜜”为中华蜜蜂所产蜂蜜,因其收获时间和蜜源植物不同,“武都崖蜜”呈从浅琥珀色到深褐色颜色不等的液态或结晶固态,上下色泽均匀一致,内容物无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透明度极高。挑起蜂蜜时,蜜汁和液面形成一根丝条,断丝后迅速缩成珠状浓度高、粘度大,弹性良好。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武都崖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
- 武都崖蜜
- 产地名称
- 甘肃省陇南市
- 品质特点
- 浓度高、粘度大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部第2651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18年2月12日
武都崖蜜产品特点
武都崖蜜品质特性
“武都崖蜜”为中华蜜蜂所产蜂蜜,因其收获时间和蜜源植物不同,“武都崖蜜”呈从浅琥珀色到深褐色颜色不等的液态或结晶固态,上下色泽均匀一致,内容物无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透明度极高。挑起蜂蜜时,蜜汁和液面形成一根丝条,断丝后迅速缩成珠状浓度高、粘度大,弹性良好。
武都崖蜜气味纯正、蜜味浓郁。散发着特有的蜜香,气味持续长久。把少许崖蜜置于手掌,搓揉嗅之,有引人入胜的蜜香。尝:取少许蜂蜜放在舌面上品尝,能够感到甜润和纯正的香气,甜而不腻,绵软细腻,无杂质无异味,余味清香持久。
武都崖蜜营养价值
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毫升/(克·小时)】≥4;果糖和葡萄糖/(克/100克)≥60;蔗糖/(克/100克)≤5;酸度(1摩尔/升氢氧化钠)/(毫升/100克)≤40;羟甲基糠醛/(毫克/千克)≤40;水分/%≤24;锌(Zn)/(毫克/千克)≤25。
武都崖蜜产地环境
武都崖蜜地形地貌
武都崖蜜(8张)
褶皱带发育的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陇南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武都崖蜜气候特征
陇南市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80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0—15℃,≥10℃积温2100-4800℃,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崖蜜植物资源
陇南市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森林覆盖率39.95%。蜜源植物从1到11月开花,但以3-7月最为丰富。主要有桃树、梨树、杏树、苹果树、樱桃树、杨树、柳树,槭树、漆树、椴树、五倍子、五味子、椿树、板粟、刺槐、狼牙刺、荆条、羊奶子、毛苕子、草莓、霍香、香薷、大蓟、党参、黄芪、当归、荞麦、油菜、葵花、草木栖等多种树木、野生花卉植物、农作物和牧草的花蜜源、花粉源。
武都崖蜜历史渊源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蜜出氐、羌(今甘肃陇南)中最胜,甘美耐久,全胜江南”。
1994年5月,陇南市成立了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
武都崖蜜生产情况
2017年,陇南市养殖中华蜜蜂18.6万箱,年产武都崖蜜2238吨。
武都崖蜜产品荣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武都崖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武都崖蜜地理标志
武都崖蜜地域保护范围
武都崖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陇南市所辖武都区、徽县、文县、两当县、成县、康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共计9个县(区)105个乡镇。包括武都区的34个乡镇;徽县的8个乡镇;文县的13个乡镇;两当县的13个乡镇;成县的5个乡镇;康县的9个乡镇;宕昌县的12个乡镇;礼县的6个乡镇;西和县的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35′,北纬32°38′-34°31′。
武都崖蜜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 基本操作要求
1.1 饲养方式根据武都区土蜂特性,以传统土法养蜂法和活框养蜂法相结合,进行饲养管理。
1.2 人员对蜂场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从事土蜂饲养和蜂产品生产工作。
1.3 蜂群
蜂群应健壮、无病,采蜜群的单群蜂数应达到5000只以上。
1.4 饲喂
非生产期用蜂蜜和蜂花粉对蜂群进行饲喂。用蜂蜜混合10%-30%的水,文火化开,冷却后用饲喂器饲喂,1天-3天喂足。生产期禁喂任何饲料。
1.5 蜂箱排列
应根据场址的地形环境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1.6 蜂群的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0.5米/天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1.7 蜂场记录
蜂场应备蜂群记录卡(蜂场日记)。包括蜂群数、活动日期、蜂王的更新、蜂产品的收获量、气候变化、蜜源花期、用药情况等。
2 春繁期管理(2月上旬至3月下旬)
2.1 选择晴暖(10℃以上)无风的天气,对蜂群做全面检查,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物,保持箱体清洁。
2.2 割除老旧脾,防治巢虫。
2.3 密集群势,使蜂多于脾,保持强群繁殖。
2.4 视蜂群储蜜情况,适时饲喂,确保巢内有封盖蜂蜜。
2.5 根据蜜蜂与巢脾比例,当蜂脾比例超过1时,添加巢脾或巢础,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繁殖。
2.6 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选择采集力强、产卵力强、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性情温顺的母群,利用人工台基培育优质蜂王。
2.7 育王框上安放直径8毫米、深11毫米的人工台基,台与台距离9毫米-10毫米,每框移入24小时内的幼虫15条-20 条。移虫后立刻提入无王群孵育。
2.8 幼虫移入人工台基后第10天,从强群提出1框-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3 生产期管理(4月上旬至7月中旬)
3.1 定期全面检查,调整蜂群内卵、虫、蛹比例,加强通风,做到强群取蜜。
3.2 子脾上周贮蜜区大部分封盖或边脾的贮蜜大部分已封盖时,才能取蜜。
3.3 采蜜群中可借用上年度空脾进行临时贮蜜。
3.4 定期检查蜂群,适时培育新蜂王,毁除自然王台,防止自然分蜂。
4 度夏期管理(7月下旬至8月下旬)
4.1 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称度夏期,度夏前,合并两框以下的弱群,把各群调整至4框-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框-2框半封盖蜜脾。
4.2 把蜂群移到树荫下或屋檐下,或搭凉棚。中午高温时,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适当开大巢门。以箱外观察为主,若发现工蜂出勤少,要少开箱检查,尽量选在傍晚开箱。防止发生飞逃现象,根据情况改善箱内条件。
4.3 把蜂箱垫高以防蟾蜍及蚂蚁为害,并经常捕打胡蜂。
5 秋繁期管理(9月上旬月底至11月上旬)
5.1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
5.2 适时断子防治巢虫。
5.3 外界气温较高期间,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4 留足越冬饲料,要求每公斤蜜蜂有2千克-3千克的贮蜜。
6 越冬期管理(11月中旬至1月下旬)
6.1 越冬场所应干燥、避风、安静。
6.2 调整群势,以强补弱,弱群合并,调整后的群势要保证每群1足框蜜蜂。
6.3 缺水时,蜂群出现不安,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1%的食盐水。
7 土蜂授粉管理
7.1 应选择健康、蜂王产卵力强、蜂子比值合理的蜂群作为授粉蜂群。
7.2 要掌握好蜜蜂进入授粉场地的时间,大棚或者温室种植的果树一类,应在开花前5天搬进蜜蜂,让蜜蜂试飞,排泄,适应环境。
7.3 授粉期间进行奖励饲喂,确保蜂群饲料充足。
7.4 授粉期间应加强保温措施,保证蜂群正常繁殖。
7.5 每亩作物配备授粉蜂群工蜂数3000只以上,授粉期间避免农作物施药。
8 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8.1 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8.1.1 蜂场每周清理一次,蜂尸应及时焚烧。
8.1.2 蜂场每季度至少用石灰水喷洒消毒一次。
8.2 养蜂用具的卫生消毒
8.2.1 蜂箱、隔板、隔王板、饲喂器、脱粉器
越冬后蜂箱应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消毒,以竹木为原材料的蜂具也可用此方法消毒,以塑料为原材料的蜂具应用0.2%的过氧乙酸消毒。
8.2.2 起刮刀、割蜜刀
起刮刀、割蜜刀应选用火焰灼烧或75%的酒精进行经常消毒。
8.2.3 蜂扫、工作服
经常用 4%的碳酸钠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晒。
8.3 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8.3.1 巢脾的消毒
选用0.1%的次氯酸钠或0.2%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浸泡12小时以上对巢脾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巢脾要用清水漂洗晾干。
8.3.2 巢脾保管
储存前用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0毫升-30毫升密闭熏蒸,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通风、防鼠。
9 蜜蜂病敌害的防治
9.1 常年饲养强群和保持蜂机具卫生。应及时换王,用抗病力强的种王取代患病蜂群的蜂王。
9.2 及时隔离治疗患病的蜂群。养蜂员应严守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与疾病扩散。
9.3 中蜂囊状幼虫病:
9.3.1 症状:5日龄-6日龄幼虫死亡,约30%死于封盖前,6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用镊子拉出如同小囊,内含液体,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成蜂表现不安,易离脾,出勤少,易飞逃。多发生在春夏之间;
9.3.2 预防:选出抗病群育王,加强保温,密集群势;
9.3.3 治疗:应采用无毒中草药和生物防治治疗囊状幼虫病,蜂蜜生产期前二个月停止一切用药。
9.4 欧洲幼虫腐臭病:
9.4.1 症状:主要传染2日龄-4日龄幼虫。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虫失去光泽和弹性,虫尸由苍白到浅黄而腐烂、酸臭,最后逐渐干枯于巢房底,易挑出。巢脾成花子脾。严重时蜂王停产,工蜂出勤减少以至弃巢逃亡。春、秋繁殖期易发生此病;
9.4.2 预防:早春饲养强群,补足饲料,严格蜂具消毒;
9.4.3 治疗:应采用无毒中草药和生物防治治疗,蜂蜜生产期前二个月停止一切用药。
9.5 巢虫:
9.5.1 症状: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有大小两种,寄生巢脾为害蛹,被侵害的蛹形成的“白头”,叫“白头蛹”。被侵害的病群群势日衰,重者逃亡。巢虫主要在夏秋二季发生,易在弱群,脾多蜂少,蜂箱破旧的蜂群内发生;
9.5.2 预防:及时修补箱身缝隙,清除箱底蜡渣,保持蜂脾相称,对提出的旧脾应严格杀死巢虫后保存,把蜂场上蜡渣和碎脾应收拾干净。
9.6 胡蜂:
9.6.1 种类:品种很多,以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墨腹胡蜂为主。墨尾胡蜂危害严重;
9.6.2 时期:夏秋季为猖獗期,它们盘翔于巢门附近或守在巢门捕捉或咬杀工蜂,甚至攻入巢内迫使蜂群飞逃。
9.6.3 防除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杀。
10 取蜜要求
10.1 取蜜场所应清洁卫生。
10.2 蜂蜜生产前,应取出生产群中的饲料蜜。
10.3 蜜房封盖2/3以上时,土法饲养割巢取蜜,活框养
蜂抖蜂摇蜜。
10.4 蜂蜜质量应符合GB 14963-2003 蜂蜜卫生标准的规定。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GB 14963-2003 蜂蜜卫生标准。
武都崖蜜专用标志使用
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
2 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
3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武都崖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4 其它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