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溪黄草

原产地广东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7年12月28日
– 品质特点: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时间:2007年12月28日
产品百科
连州溪黄草,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连州溪黄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中药材产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等功效,对防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有奇特疗效。2007年9月,连州溪黄草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连州民间,溪黄草已有1000多年的使用历史。据《佛家经典》记载,梁代道家廖冲,曾在天下第49福地连州市保安镇福山炼丹修道,后得道入仙。相传,南北朝某年,连州怪疫肆虐,廖冲用福山附近溪边的茎方型苦草给百姓煎汤饮用,喝过这种苦草煎熬汤水的人,面黄肿胀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慢慢地恢复。这种苦草就是溪黄草。
2007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连州溪黄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连州溪黄草
产地名称
广东省清远连州市
品质特点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220号
批准时间
2007年12月28日

连州溪黄草产品特点

连州溪黄草品质特性

溪黄草植株地上部分干燥品,具特有的清香气味,滋味苦。形态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

连州溪黄草干品连州溪黄草干品

连州溪黄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茎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草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仅脉.上密被微柔毛,余部无毛,散布淡黄色腺点,侧脉每侧4-55与中脉在两面微隆起,在边缘之内网结,其间平行细脉多少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上部具渐宽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圆锥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上,长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体组成庞大疏松的圆锥花序,圆锥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具梗,总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1-3毫米,总梗、花梗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苞叶在下部者叶状,具短柄,长超过聚伞花序,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与总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细小,长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间夹有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长约为萼长之半,果时花萼增大,呈阔钟形,基部多少呈壶状,长约3毫米,脉纹明显。花冠紫色,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约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约3毫米,内凹。雄蕊4,内藏。花柱丝状,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连州溪黄草产地环境

连州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怕渍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
连州溪黄草栽培历史悠久,其品质与连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因素密切相关。连州素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谓,瀑泉众胜,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市内主要河流发源于各大山脉森林中,水资源丰富,无工业“三废”污染,水质纯净,大多数溪黄草种植基地可以用天然水进行灌溉。
连州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以沙壤、壤土为主,较为疏松。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土壤占全市自然土壤面积的72%,氮、磷、钾、钙等微量元素较多,特别有利于溪黄草中有效成分的积累。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春雨、夏暑,秋旱、冬寒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力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9.8℃,光、温、水自然条件能较好地满足连州溪黄草生长的需要。由于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昼夜温差大,便于植物代谢成分的形成和蓄积。

连州地理连州地理

连州溪黄草历史渊源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
“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连州地区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连州居民迄今还保持着夏天将溪黄草煲水作“凉茶”饮用的习惯。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黄色液汁而得名。
连州溪黄草茶在明清时期就因其风味独特而远销南洋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连州自清末开始就已经掌握了连州溪黄草的栽培种植技术。
近代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均收载了本品,并配上植物图。由于溪黄草功效比较独特,且对乙型肝炎、黄胆性肝炎、热毒、目赤、尿黄、尿痛、咽喉肿痛、心烦肋痛、口苦、口臭等多种症状有疗效,渐渐成为当地居民居家必备的保健品。
20世纪70年代实行合作医疗站,连县医疗站内建有采药队,育药场,加工厂,在村民中普及中草药知识。
1986年,连县政府筹建了连县中药厂,把连州溪黄草列入研究开发计划。
1988年8月,连县成功研制连州溪黄草代用茶并开始推广。
1989年3月,连县政府批准了《关于建立连县中草药基地的报告》,成立了县中草药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为连州溪黄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1992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与连县中药厂实行联营,连州溪黄草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新的转折点,此时的连州溪黄草早已因其药用疗效显著而声名远扬。
1999年,药厂改制,部分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开始自己创业,并取得成功,连州溪黄草深加工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渐转入现代化加工生产。
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专家对连州溪黄草进行了研究检测,发现对抑制乙肝病毒的有效成分含量非常高,连州溪黄草的药用价值非常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连州溪黄草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步伐。

连州溪黄草生产情况

截至2006年,连州市连州溪黄草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5000万元。同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连州市政府合作发展,以连州溪黄草为重点的中医药种植技术项目。
连州溪黄草种植基地连州溪黄草种植基地

连州溪黄草产品荣誉

2006年,“豪爽牌”连州溪黄草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2007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连州溪黄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连州溪黄草地理标志

连州溪黄草地域保护范围

连州溪黄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连州溪黄草产地范围的函》(连府函〔2007〕8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连州溪黄草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应选用当地原生溪黄草品种,唇形科香茶菜属溪黄草。
二、立地条件
选择疏松、排水能力强的砂质土壤,有机质≥2%,pH值为6.8至7.5。
三、栽培技术
1.育苗:可用种子、扦插和分株繁殖。
2.移植:阴天无风或晴天傍晚进行移植,移栽时切断幼苗主根,每公顷栽植数不大于44万株。植后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连州溪黄草
连州溪黄草(4张)

1.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公顷不少于4.5万千克;移栽后每公顷施尿素不少于75千克。
2.水分管理:幼苗移植后,苗期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采收及采后处理
7月至8月下旬,植株开花前选择晴天及时采收晒干。每年采收1次。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本品为溪黄草植株地上部分干燥品,具特有的清香气味,滋味苦。形态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
(1)整株:茎呈四方形,长1.5米至2米,表面绿带紫色,密被微柔毛;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两面通常呈墨绿色。
(2)切段:茎呈四方形,表面绿带紫色,断面有空心髓部,木部白中带黄色;叶破碎、皱缩,呈墨绿色。
(3)碎末:为不完整的茎碎片和叶碎片共存,茎碎片呈棕黄色,叶碎片呈墨绿色。
2.理化指标:水分≤20%、总灰份≤8%、总萜类(以标准品熊果酸标示)≥19毫克/克。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连州溪黄草专用标志使用

连州溪黄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连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