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马铃薯

原产地河北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9年11月16日
– 品质特点: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104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09年11月16日
产品百科
围场马铃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围场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等特点,围场马铃薯营养含量高、口感好;围场马铃薯含有糖类、矿物质、蛋白质、糖类,营养含量高;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品种。
2009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围场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围场马铃薯
外文名
Paddock potato
产地范围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品质特点
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104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09年11月16日

围场马铃薯产品特点

围场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等特点,围场马铃薯营养含量高、口感好;围场马铃薯含有糖类、矿物质、蛋白质、糖类,营养含量高;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品种。

围场马铃薯围场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产地环境

围场马铃薯产自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主要位于坝上草原地区,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峰为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
围场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夏半年,受副热带暖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多雨,无明显盛暑季节;冬半年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是这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而秋季则气温迅速变凉,气候凉爽怡人。且坝上、坝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很不一致,小气候差异很大,适宜种植马铃薯。

围场环境围场环境

围场马铃薯历史渊源

清朝,木兰围场开围,围场始种植马铃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1999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2012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围场马县铃薯产业协会;
2016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马铃薯产业联盟。

围场马铃薯围场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73万亩,年总产量180万吨。

围场马铃薯围场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产品荣誉

2009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围场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围场马铃薯围场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

围场马铃薯地域保护范围

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围场马铃薯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克新一号、渭薯一号、夏坡蒂、大西洋、中薯9号、费乌瑞它。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750至1300米,pH值5.8至7.0,选择平坦地块,排灌方便,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的耕地。土壤类型为棕壤,质地为沙壤或壤土。土层厚度大于40厘米,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种薯选择:选择脱毒种薯,种薯单个重达75克以上,剔除疡、烂、杂畸型薯。
种薯处理:播种前选择晴天,将选好的品种薯摊于地上晾晒2至3天,在15℃至25℃条件下,当芽长长至0.5至2毫米,芽块重不小于50克时挖芽,
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密度每亩在4000株左右。
施肥:每667米(亩)施有机肥不少于3000千克,每667米(亩)用含N、P、K各15%的马铃薯专用肥35千克以上,团均后结合中耕追施尿素7.5千克,硫酸钾7.5千克。
收获: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因品种茎叶枯黄收获。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表皮光滑、芽眼浅、薯块呈圆形或椭圆形。
理化指标:块茎单个重150至500克,干物质含量≥17%,淀粉含量≥14%。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围场马铃薯专用标志使用

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围场马铃薯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