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甘蓝

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 【管理

原产地河南

– 产地市县: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622
– 地标认证时间:2015
– 品质特点:微甜甘脆,无涩味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
产品介绍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
朋友赵君从远方来,让我领他参观一下古城新野的特色农业。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白河河道一路南行,来到了城郊郭营和袁庄村,只见田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成了一个蔬菜的海洋。在众多蔬菜中,有一种叫甘蓝菜的,更引人注目,其形圆乎乎,其质瓷实实,其色有绿紫,绿得可爱,紫得怡人。后遇一种菜老农,他兴致勃勃给我们念唱了《甘蓝谣》,讲述了不少有关甘蓝的传说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公元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公元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水质甘甜,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公元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近年来,新野甘蓝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宛绿”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宛绿”牌甘蓝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野甘蓝” 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新野甘蓝远销到日本、韩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是甘蓝有这么多食用、药用、保健、美容功效,因此人们称甘蓝为长寿菜,长久食用可以成为不老仙。
听完介绍后,赵君感叹地说:“新野农业生产真是有特色,不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县,甘蓝种植大有发展前途啊”!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新野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南阳盆地南部。就土壤类型而言,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全县农耕地多为河流沉积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生植物种类繁多,特制适于甘蓝蔬菜种植。
2. 水文情况:新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穿境而过,为富水地带。水质好,未污染,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3. 气候情况:新野属于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盛行北风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作物生长期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平均气候15.1℃,无霜期228天,年均日照1815.8小时,平均降水量803毫米,特别适宜蔬菜种植。

地域范围

新野甘蓝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新野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2°5'-32°6',东径112°15'—112°35',东西长22km,南北宽26km,地势平坦。新野甘蓝生产地域分布于城郊乡、五星镇、上港镇、王庄镇、新甸铺镇、前高庙乡、溧河镇、汉华街道、汉城街道九个乡镇,产地总面积3860公顷,年总产量2895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新野甘蓝呈圆球型,外观草绿色,手感坚实,叶片光亮,生食清脆爽口,熟食口感光滑,微甜甘脆,无涩味。
2. 内在品质指标:新野甘蓝营养丰富,近年来,大量甘蓝品质检验结果表明,新野甘蓝多项指标均高出同类产品,在全国是甘蓝品质最好的地区之一,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维生素C含量为53.7mg/100g~58.8 mg/100g,蛋白质含量为1.04%~1.32%,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81%~4.00%。
3. 安全要求:新野甘蓝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新野甘蓝质量安全。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新野甘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册》(NY/T1054-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现状评价技术导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2. 品种选择: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在中科院蔬菜专家指导下,结合新野的水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品种改良,形成了具有新野县地域特色的甘蓝品种。这些甘蓝品种绿叶层多,球型紧密,不易裂球,耐运输,耐寒性好,可田间贮藏,亩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
3. 生长过程管理:新野甘蓝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严照《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无公害必久甘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411328/T008-2006)操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和《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包装规范

1. 分级:新野甘蓝一般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三个等级。
2. 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编制袋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3. 标识:新野甘蓝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新野甘蓝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新野甘蓝登记证书持有人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提出申请,并按
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新野甘蓝”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4. 贮藏:在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5. 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通风散热工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百科
新野甘蓝,河南省新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新野甘蓝呈圆球型,外观草绿色,手感坚实,叶片光亮,生食清脆爽口,熟食口感光滑,微甜甘脆,无涩味。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新野甘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新野甘蓝
产地名称
河南省新野县
品质特点
微甜甘脆,无涩味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
批准日期
2015年2月10日

新野甘蓝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新野甘蓝呈圆球型,外观草绿色,手感坚实,叶片光亮,生食清脆爽口,熟食口感光滑,微甜甘脆,无涩味。
内在品质指标:新野甘蓝营养丰富,新野甘蓝多项指标高出同类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维生素C含量为53.7毫克/100克~58.8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为1.04%~1.32%,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81%~4.00%。

新野甘蓝产地环境

新野甘蓝地形地貌

新野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南阳盆地南部。土壤类型: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全县农耕地多为河流沉积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生植物种类繁多,适于甘蓝蔬菜种植。

新野甘蓝水文情况

新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穿境而过,为富水地带。水质好,未污染,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新野甘蓝气候情况

新野属于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盛行北风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作物生长期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平均气候15.1℃,无霜期228天,年均日照1815.8小时,平均降水量803毫米,特别适宜蔬菜种植。

新野甘蓝历史渊源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
东汉( 癸酉)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
东汉元初三年(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
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

新野甘蓝生产情况

2014年,新野甘蓝产地总面积3860公顷,年总产量28.95万吨。

新野甘蓝产品荣誉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新野甘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新野甘蓝新野甘蓝

新野甘蓝地理标志

新野甘蓝地域保护范围

新野县所辖城郊乡、五星镇、上港镇、王庄镇、新甸铺镇、前高庙乡、溧河镇、汉华街道、汉城街道共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12°15′~112°35′,北纬32°05′~32°06′。

新野甘蓝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1-1622。
安全要求
新野甘蓝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新野甘蓝质量安全。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新野甘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册》(NY/T1054-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现状评价技术导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2、品种选择: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在中科院蔬菜专家指导下,结合新野的水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品种改良,形成了具有新野县地域特色的甘蓝品种。这些甘蓝品种绿叶层多,球型紧密,不易裂球,耐运输,耐寒性好,可田间贮藏,亩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
3、生长过程管理:新野甘蓝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严照《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无公害必久甘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411328/T008-2006)操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和《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新野甘蓝专用标志使用

新野甘蓝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新野甘蓝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新野甘蓝登记证书持有人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提出申请,并按 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新野甘蓝”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