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龙虾

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 【管理

原产地湖北

– 产地市县:湖北省潜江市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144
– 地标认证时间:2013
– 品质特点:前螯粗大,色泽明亮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1925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3年04月15日
产品介绍

潜江龙虾原名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从2000年开始,潜江市成功探索发明“虾稻连作”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小龙虾在潜江得到了人工繁殖,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带动了潜江龙虾餐饮和加工业的大发展,潜江市现有以“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潜江龙虾餐饮店1000余家,建立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潜江市地势低平,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强烈下沉形成的凹陷,古称“云梦泽”。潜江市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其中潮土土类占耕地面积的44.7%,水稻土土类占耕地面积的55.2%,水稻土土类多分布在低湿、滨湖地带,主要发育于湖积母质形成的沼泽土,常年积水,为小龙虾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水文情况:潜江市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汉江从北面穿过,东荆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有返湾湖、白露湖、张家湖等大中型湖泊十余个,以百里长渠、东干渠、万福河、西荆河、中干渠等人工河为主干,河流由北向南流,呈平行状水系,自然河、人工河交错,形成了五里一渠,十里一湖的江南水乡。
3. 气候情况:潜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气候适宜,素以“水乡园林“著称。全年有效积温5125℃,年平均温度16.1℃,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平均气温28.3℃。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1945小时,无霜期246-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mm,最大降水量多集中在6-7月。

地域范围

潜江龙虾产于湖北省潜江市辖区内的积玉口镇、高石碑镇、王场镇、广华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渔洋镇、老新镇、熊口镇、龙湾镇、张金镇、浩口镇、运粮湖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园林办事处、竹根滩镇、后湖管理区等18个镇(处、区),总面积1.47万公顷。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理坐标为东径112°31′至112°59′、北纬30°09′至30°35′,东抵仙桃市、南交监利县,西和荆州、荆门接壤,北临汉水与天门相望。

品质特性

1. 外部感官特征: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性成熟个体呈红褐色,无附着物。
2. 内在品质指标:可食比率≧25%,虾尾肉占虾体重≧15%,虾肉中蛋白质含量占鲜重比率≧17%,脂肪含量占鲜重比率≧0.25%,氨基酸总量占蛋白质比率≧76%。
3. 安全要求:执行《无公害食品淡水虾》(NY5189-2005)标准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养虾稻田或池塘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周边环境安静,底质保水性能好,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养虾稻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16-2002的要求。
2. 水源和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要求。
3. 养殖过程管理:潜江龙虾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无公害潜江龙虾养殖技术规程》操作,养殖过程中养殖中水、渔药、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同时,为了保证潜江龙虾的品质和特色,还要抓好以下环节管理:苗种人工繁育。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亲虾繁殖。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一70天。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此时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稚虾池要求水质清新,水温控制在27℃一29℃,且变化幅度不能超过2℃,培育用水的PH值控制在7-8.5,培育池要全日不间断地充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充足。稚虾放养量一般为150~230尾/㎡,注意同池中虾苗规格保持一致,并选择晴天早晨或阴天投放。放养后第1周可投喂豆浆,每天3-4次;第2周起以投喂小鱼虾、螺蚌肉、蚯蚓、蚕蛹等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等加上成糊状饲料,早、晚各投1次,早上投喂日饵量的40%,日投饵量早期每万尾稚虾为0.25-0.40kg,以后按虾重的10%左右投饵。培养期间,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其浓度为每平方米20克左右,以调节水质。经25-30天培育,幼虾体长可达3cm,即可转入成虾养殖。成虾养殖。可利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面积以2001一3335平方米为宜。池塘养殖水体的四周埂宽应在1.5m以上,并在埂上四周设置0.5m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建好注、排水系统。同时,池塘中间要搭建几条泥埂,泥埂两头不要与池埂相连,埂长约为池长的4/5,埂宽lm以上,埂高出水面5-10cm,为潜江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池水深以0.5-1m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水面移养水草。 在虾苗入池前,要认真进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搞好池塘消毒。放养的虾苗要求规格整齐,虾苗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为2.5-3厘米,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或虾种,要求规格一致,一次放足。放养的虾苗、虾种活力要强,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且耐旱的能力较强。幼虾投放一般在5月份进行,放养时注意避免曝晒。一般可放养3cm的幼虾1-1.5万尾或重量80-120kg/亩,同时可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亩,以调节水质。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绞碎的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10%,根据季节、天气、水质、虾的生理状况而调整。稻田养殖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的田块养殖。要求田埂比较厚实,田面平整,稻田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桥涵闸站配套,通水、通电、通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6米,深0.8~1米,坡比1∶2.5。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开挖田间沟,沟宽1米,深 0. 5~0.6米。养殖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面积20%左右。利用开养虾沟挖出的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安排在稻田的最低处,保证灌得进,排得出。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建防逃墙,最好再用塑料网布覆盖田埂内坡,以防潜江龙虾打洞。放养前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药物,彻底清沟消毒,每亩养虾沟施腐熟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进水用筛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虾沟水深保持0.6~0.8米。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万~2万尾;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万~1.5万尾.放养应注意保证虾苗虾种质量,同一田块放养同一规格的虾苗虾种,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4. 捕捞:采用地笼网捕捞和手抄网捕捞。地笼网捕捞适宜池水较深的龙虾捕捞,手抄网捕捞适宜稻田捕虾。
5. 生产记录要求:潜江龙虾养殖的全过程,要建立养殖档案,全面记载苗种选育、饲料投喂、疫病防治情况、捕捞销售情况,并妥善保存记录,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潜江龙虾地域范围内的小龙虾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潜江龙虾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潜江龙虾,湖北省潜江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潜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气候适宜,素以“水乡园林“著称。龙虾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全年有效积温5125℃,年平均温度16.1℃,适宜龙虾生长。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性成熟个体呈红褐色,无附着物。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潜江龙虾”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中文名
潜江龙虾
产地名称
湖北省潜江市
品质特点
前螯粗大,色泽明亮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1925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3年04月15日

潜江龙虾产品特点

潜江龙虾品质特性

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性成熟个体呈红褐色,无附着物。

潜江龙虾营养价值

潜江龙虾,可食比率≧25%,虾尾肉占虾体重≧15%,虾肉中蛋白质含量占鲜重比率≧17%,脂肪含量占鲜重比率≧0.25%,氨基酸总量占蛋白质比率≧76%。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产地环境

  • 土壤地貌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市地势低平,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强烈下沉形成的凹陷,古称“云梦泽”。潜江市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其中潮土土类占耕地面积的44.7%,水稻土土类占耕地面积的55.2%,水稻土土类多分布在低湿、滨湖地带,主要发育于湖积母质形成的沼泽土,常年积水,为小龙虾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水文情况
潜江市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汉江从北面穿过,东荆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有返湾湖、白露湖、张家湖等大中型湖泊十余个,以百里长渠、东干渠、万福河、西荆河、中干渠等人工河为主干,河流由北向南流,呈平行状水系,自然河、人工河交错,形成了五里一渠,十里一湖的江南水乡。
  • 气候情况
潜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气候适宜,素以“水乡园林“著称。全年有效积温5125℃,年平均温度16.1℃,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平均气温28.3℃。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1945小时,无霜期246-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最大降水量多集中在6-7月。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历史渊源

潜江龙虾原名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
2000年开始,潜江市发明“虾稻连作”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
2010年5月,湖北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生产情况

2008年,潜江市养殖小龙虾15万亩,产值达3.52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5.8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74%,占湖北省小龙虾出口的65%。龙虾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
2013年,潜江市以“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潜江龙虾餐饮店1000余家,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潜江龙虾”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潜江龙虾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潜江龙虾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地理标志

潜江龙虾地域保护范围

潜江龙虾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潜江市积玉口镇、高石碑镇王场镇广华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渔洋镇、老新镇、熊口镇、龙湾镇、张金镇、浩口镇、运粮湖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园林办事处、竹根滩镇、后湖管理区等18个镇(处、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1′00″-112°59′00″,北纬30°09′00″-30°35′00″。

潜江龙虾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养虾稻田或池塘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周边环境安静,底质保水性能好,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养虾稻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16-2002的要求。
(2)水源和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要求。
(3)养殖过程管理:潜江龙虾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无公害潜江龙虾养殖技术规程》操作,养殖过程中养殖中水、渔药、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同时,为了保证潜江龙虾的品质和特色,还要抓好以下环节管理:
苗种人工繁育: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
亲虾繁殖: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70天。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此时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稚虾池要求水质清新,水温控制在27℃-29℃,且变化幅度不能超过2℃,培育用水的pH值控制在7-8.5,培育池要全日不间断地充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充足。稚虾放养量一般为150-230尾/平方米,注意同池中虾苗规格保持-致,并选择晴天早晨或阴天投放。放养后第1周可投喂豆浆,每天3-4次;第2周起以投喂小鱼虾、螺蚌肉、蚯蚓、蚕蛹等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等加上成糊状饲料,早、晚各投1次,早上投喂日饵量的40%,日投饵量早期每万尾稚虾为0.25-0.40千克,以后按虾重的10%左右投饵。培养期间,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其浓度为20克/立方米左右,以调节水质。经25-30天培育,幼虾体长可达3厘米,即可转入成虾养殖。
成虾养殖:可利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面积以2001-3335平方米为宜。池塘养殖水体的四周埂宽应在1.5米以上,并在埂上四周设置0.5米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建好注、排水系统。同时,池塘中间要搭建几条泥埂,泥埂两头不要与池埂相连,埂长约为池长的4/5,埂宽l米以上,埂高出水面5-10厘米,为潜江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池水深以0.5-1米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水面移养水草。在虾苗入池前,要认真进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搞好池塘消毒。放养的虾苗要求规格整齐,虾苗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为2.5-3厘米,同-池塘放养的虾苗或虾种,要求规格-致,一次放足。放养的虾苗、虾种活力要强,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且耐旱的能力较强。幼虾投放一般在5月份进行,放养时注意避免曝晒。一般可放养3厘米的幼虾1-1.5万尾或重量80-120千克/亩,同时可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亩,以调节水质。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绞碎的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10%,根据季节、天气、水质、虾的生理状况而调整。
稻田养殖: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的田块养殖。要求田埂比较厚实,田面平整,稻田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桥涵闸站配套,通水、通电、通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6米,深0.8-1米,坡比1:2.5。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开挖田间沟,沟宽1米,深0.5-0.6米。养殖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面积20%左右。利用开养虾沟挖出的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安排在稻田的最低处,保证灌得进,排得出。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建防逃墙,最好再用塑料网布覆盖田埂内坡,以防潜江龙虾打洞。放养前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药物,彻底清沟消毒,每亩养虾沟施腐熟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进水用筛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虾沟水深保持0.6-0.8米。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万-2万尾;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万-1.5万尾。放养应注意保证虾苗虾种质量,同-田块放养同-规格的虾苗虾种,-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4)捕捞:采用地笼网捕捞和手抄网捕捞。地笼网捕捞适宜池水较深的龙虾捕捞,手抄网捕捞适宜稻田捕虾。
(5)生产记录要求:潜江龙虾养殖的全过程,要建立养殖档案,全面记载苗种选育、饲料投喂、疫病防治情况、捕捞销售情况,并妥善保存记录,以备查阅。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执行《无公害食品淡水虾》(NY5189-2005)标准
  • 标志使用规定
潜江龙虾地域范围内的小龙虾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潜江龙虾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