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新三汇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现拥有农民社员89户,现已带动农户316户,租赁面积达6100亩。旗下有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的药姑山生态度假村、年出栏万条生猪的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通城县四脚岭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新三汇超市、通城县新三汇生态馆等企业。是一个集生猪饲养、加工销售、农林经营、观光休闲、生态餐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社饲养的通城两头乌猪是通城人民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饲养条件和饲养习惯下,经过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是我省著名的地方良种之一,是农业部于2000年确定的第一批19个国家级猪品种资源保护品种之一。2011年7月“通城两头乌”通过地理标识和有机农产品认证。2012年12“通城两头乌”肉制品又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2014年9月“通城两头乌”商标又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通城两头乌猪肉脂肪含量少,肌苷酸、硫胺素等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低,且肉色鲜红,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芳香醇厚。为此我们与县种畜场、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保种与利用的科技攻关,在三元杂交组合的优化试验、“鄂青一号”优质商品猪的培育、通城两头乌猪的开发利用以及利用数量遗传育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发掘、评估通城两头乌猪的种质特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我社生产的新三汇火腿、香肠、腊肉等腊制品畅销广州、深圳、北京、内蒙、武汉等地;加工产品中的“通城猪”冷鲜肉,“精制香肠”获第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金奖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金奖。
1. 土壤地貌情况:通城县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北和西北突出,大致构成凹字形。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最高点为黄龙山只角楼,海拔1528.3米。最低点在四庄乡小井村北,海拔78米。县境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构成面积488.7 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42.48%;丘陵区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6.028%;土壤土壤以砂质土为主,种类多样,分红壤、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等 7个土类,13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耕地PH值一般在5.5-6.5之间。现有耕地29301.41公顷,水田占88%,作
物一年2-3熟,以水稻为主,次为甘薯、油菜、黄豆等。境内山岭较多,野草遍地,农副产品较丰富,为发展养猪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群众历来有喜爱饲喂“两头黑猪”的习惯,通城长期的熟食圈养和选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特性的猪种。
2. 水文情况:通城境内有港、溪135条,河床多粗沙结构。各溪流分别汇于隽水河、菖蒲港、铁柱港、沙堆河四大水系后而注入陆水。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各季节大气降水不均,产生径流量变化较大,常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0.3472亿立方米。 一般平均产水模数为20—30万每平方千米立方米·年,资源量为2.3728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2451kw。规模养殖场一般都使用50米以下深井水,其他的养猪户多为15米内的地表水,水的物理性质良好,完全符合饮用水要求。
3. 气候特点:通城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山区)至16.7℃(城区)。无霜期年均258天, 全年日照可照时数4425.9小时, 年均降雨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山区)。县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三废”远低于国家标准,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径流水质优,符合GB5084-1992标准,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组合,决定了天然饲料的良好生产和通城猪优良特性的形成。
通城猪产地范围为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沙堆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大坪乡、四庄乡等11个乡镇,167个行政村,4个国营林场。区域面积1140.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径 113° 36′~ 114° 4′,北纬 29° 2′~ 29° 24′ 。区域范围内2010年通城县生猪出栏72.87万头,生猪存栏37.55万头,其中母猪存栏4.33万头。
1. 外在感官特征:通城猪体格中等,皮毛色“黑头黑尾一颗星”,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鼻吻浅红色,耳中等大,下垂;头型依头面长短和额部皱纹深浅有“万字头”和“一字头”之分;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或平直,腹大下垂,乳头6-8对,四肢结实。
2. 内在品质指标:通城猪其肉质鲜嫩,肉色鲜红,风味独特。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8%~19.49%;总脂肪为9.23%~18.56%;胆固醇50.12mg/100g~57.35 mg/100g,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6.45%~18.2%。
3. 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产地环境评价标准》(NY/T5295—2004)、《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1. 产地要求:通城猪生产产地符合《产地环境评价标准》(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 畜牧饮用水水质》(NT5027—2001)、《畜禽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
2. 品种范围:通城猪品种选择及特定要求按湖北省地方标准《通城猪》(DB45/142—1997)实行操作。
3. 生产控制:3.1. 饲养方式:一年四季圈养,不放牧。但在母猪带仔哺乳期间,可以圈围数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让母仔增加运动和光照,同时也便于喂饲、清扫等管理工作。3.2. 饲料选择:通城猪耐粗饲,适应能力强,对饲养用料,日粮水平要求并不严格。规模养殖场日粮按湖北省地方标准《通城猪》(DB45/142—1997)进行配制。与饲养场比较,农村养殖户饲养水平可以相应降10%—15%。3.3. 管理方式:通城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母猪接产,母猪分娩要接产,防止母猪压死仔猪;二是仔猪补铁及补料,仔猪产后1-3天要注射铁制剂,10-25日给仔猪补料,增加营养,促进仔猪生长;三是二周龄以内要做好仔猪黄白痢的防治,降低仔猪死亡率;四是做好仔猪45日龄断奶过渡关;五是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口蹄疫、猪瘟、喘气病等疫病防控,减少疾病死亡,提高成活率。投入品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管理使用严格按照《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和《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4. 通城猪屠宰、加工技术:a、通城猪最适宜屠宰体重60kg—75kg,屠宰率为65%—75%,瘦肉率为46%以上。b、屠宰车间每日宰后立即彻底清扫、洗刷所有屠宰场地、工具、器械,冲洗并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一次。c、宰前必须经活体检疫、登记,检疫合格的活体,按照屠宰程序进行屠宰。d、做好宰后检疫及记录工作。e、运输要符合无公害卫生管理标准。
5. 生产记录要求:要做好生产全过程的记录,包括饲料、兽药的购销、使用记录,免疫、消毒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记录要完整、真实,并保存两年以上。
按湖北省地方标准《通城猪》(DB45/142—1997),对通城猪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种猪等级评定和种猪出场标准,实施通城猪品种鉴别、种猪的等级评定和胴体的品质鉴定。通城猪出栏按《通城猪》(DB45/142—1997)进行等级评定,并加施出栏标识,设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并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地域范围内的通城猪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通城县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 中文名
- 通城猪
- 产地名称
-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品质特点
- 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或平直
- 批准文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699号
- 批准时间
- 2011年12月20日
通城猪产品特点
通城猪品质特性
通城猪营养价值
通城猪产地环境
通城猪土壤地貌
通城猪水文情况
通城猪气候特点
通城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山区)至16.7摄氏度(城区)。无霜期年均258天,全年日照可照时数4425.9小时,年均降雨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山区)。县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三废”远低于国家标准,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径流水质优,符合GB5084-1992标准,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组合,决定了天然饲料的良好生产和通城猪优良特性的形成。
通城猪历史渊源
通城猪生产情况
通城猪产品荣誉
通城猪地理标志
通城猪地域保护范围
通城猪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4)通城猪屠宰、加工技术
(5)生产记录要求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