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北西瓜

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管理

原产地江苏

– 产地市县: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果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954
– 地标认证时间:2016
– 品质特点:纤维少、肉质细、风味佳、水分足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468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6年11月2日
生态环境

1. 气候情况:宿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h,年均无霜期211d,年均降水量为892.3mm,太阳总辐射量约为 117千卡/平方厘米。洋北镇处于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夹滩处,早春昼夜温差较大,光热资源优越,尤其适合春提早西瓜生长。2. 水文情况:京杭大运河纵贯全镇,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骆马湖也紧邻洋北镇,镇域内灌排体系完善、沟渠路畅通,林网密布,水质良好,季蓄水充足、无“三废”污染具备良好的灌溉种植用水条件,利于洋北西瓜的生长。3. 土壤地貌情况:洋北镇处于古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为两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土壤以“沙淤两合”性土壤,土壤质地均一,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毛管作用强,水平运作快,有“夜潮”现象,非常适宜西瓜的生长。

地域范围

洋北西瓜是宿迁春提早西瓜典型代表,分布于洋北镇船行、张庄、七里、蔡河、槐树、友爱、老庄、罗庄、涧南、下口等10个村(居),地处于东经118°19′11″~118°25′39″,北纬33°48′54″~33°52′26″,总面积约2200公顷,产量4万吨。

品质特性

1. 感观特征:洋北西瓜果型圆整、中型,果皮花纹清晰。剖面色泽均匀,瓤色鲜红、皮薄、籽少、籽黑。果肉鲜甜爽口,中心糖与边糖差异小,纤维少、肉质细、风味佳、水分足。 2. 内在品质:洋北西瓜总糖度>10%、水分>85%。3. 安全要求:洋北西瓜质量安全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要求。

生产方式

1. 土壤及种植区域:洋北西瓜的产地生产环境应符合《 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NY5110-2002) 的要求。种植区域三年茬口模式为“稻-麦-稻-麦-稻-瓜”,土壤为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的沙淤“两合土”,排水便利。2.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早熟、易座果、商品性好的品种,生产中多选用京欣系列、8424等中型瓜,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2010中杂交种二级以上的规定。3. 栽培设施:标准单体大棚,南北朝向,移栽前7-10天建棚。4. 生产控制:①育苗。②播种: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育苗。苗床管理、温度管理,出苗前苗床土温28~30℃。出苗至第1真叶开展前白天气温25~28℃,夜间气温16~18℃,夜间土温15℃左右。第1真叶开展后白天气温28~30℃,夜间气温18~20℃,夜间土温15~18℃。光照管理,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水肥管理,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如幼苗出现黄化缺肥现象,则浇0.3%速溶肥溶液1~2次。③炼苗:定植前1周开始控制苗床水分,适当干燥,加大通风量,降低苗床温度,使幼苗能适应相对低温的大田环境条件。④移栽:移栽前准备定植田块冬前深耕冻垡,定植前15~20 天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1500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起垄作畦,畦面宽2.0~2.5m,畦高0.2m,畦间沟宽0.5m。⑤定植:西瓜幼苗具有2~3片真叶,棚内10cm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定植,株距0.4~0.45米,每667m2栽植约600~700株。⑥田间管理:温度管理、采用双层大棚和小拱棚覆盖,缓苗期温度25~30℃,缓苗后,温度20~28℃。坐果期,大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下午棚内18~20 ℃时关闭通风口,夜温控制在15~17℃。当夜间外界环境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⑦整枝理蔓:主蔓长至40cm左右时整枝。采用三蔓整枝,仅留主蔓和2条健壮侧蔓,并将主蔓引向棚中心,侧蔓引向棚侧,据西瓜长势定期摘除瓜杈,并引导瓜蔓在田间均匀排布。⑧人工辅助授粉与疏果:授粉于上午7~9时进行,幼果有鸡蛋大小时疏果,每株留果1个。⑨水肥管理:定植后随即浇足定植水,缓苗后,复水1次,开花授粉前少量灌水,果实膨大期灌水2~3次,要灌足。定果后随水施膨瓜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kg。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肥料使用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DB52/471-2004)。⑩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法来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执行《无公害食品西瓜栽培技术规程》(NY/T5111-2002)。5. 采收:按成熟所需积温或日数确定成熟期进行标记采摘,然后按照果实的大小进行分级,提高其商品性;种植品种为中型早熟品种,一般坐果到成熟为40天,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较周边乡镇西瓜提前上市10多天。

包装规范

凡在本规范规定的地域内种植的洋北西瓜及加工产品均可申请使用地理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标注“洋北西瓜”及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编号和组合图案,标注时可采用标牌、印刷等多种方法,但均应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设计使用手册》的规定和要求。

产品百科
洋北西瓜,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洋北西瓜是宿迁春提早西瓜的典型代表,其种植普及了营养无土育苗、标准化规范管理等技术,西瓜达到无公害标准,具有皮薄瓜脆、甘甜爽口、入口即化等特点。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洋北西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洋北西瓜
产地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品质特点
纤维少、肉质细、风味佳、水分足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2468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6年11月2日

洋北西瓜产品特点

洋北西瓜感观特征

洋北西瓜果型圆整、中型,果皮花纹清晰。剖面色泽均匀,瓤色鲜红、皮薄、籽少、籽黑。果肉鲜甜爽口,中心糖与边糖差异小,纤维少、肉质细、风味佳、水分足。

洋北西瓜洋北西瓜

洋北西瓜内在品质

洋北西瓜总糖度>10%、水分>85%。

洋北西瓜产地环境

洋北西瓜气候情况

宿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小时,年均无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洋北镇处于古黄河京杭大运河夹滩处,早春昼夜温差较大,光热资源优越,尤其适合春提早西瓜生长。

洋北西瓜水文情况

京杭大运河纵贯洋北镇,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骆马湖也紧邻洋北镇,镇域内灌排体系完善、沟渠路畅通,林网密布,水质良好,季蓄水充足、无“三废”污染具备良好的灌溉种植用水条件,利于洋北西瓜的生长。

洋北西瓜大棚洋北西瓜大棚

洋北西瓜土壤地貌

洋北镇处于古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为两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土壤以“沙淤两合”性土壤,土壤质地均一,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毛管作用强,水平运作快,有“夜潮”现象,适宜西瓜的生长。

洋北西瓜历史渊源

据1986年版《中国植物志》记载,西瓜的原种可能来自非洲,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金、元时期始传入中国。
2007年起,宿城区洋北镇开始发展西瓜产业。从全镇不足百亩试验田,到2011年突破12000亩,洋北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栽植早佳8424、京欣等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嫁接技术,建设绿色、无公害西瓜生产大棚,与专业西瓜种植合作社合作,不断改良西瓜品种,使得洋北西瓜的品质越来越好,口感甘甜清香。
2010年5月,洋北镇举办了首届洋北西瓜文化节,至2018年5月已连续举办九届。
2017年5月,“洋北镇西瓜小镇”入选江苏省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

洋北西瓜文化节洋北西瓜文化节

洋北西瓜生产情况

2011年,洋北西瓜种植总面积12000亩,亩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
2013年,洋北镇大棚西瓜面积达到13000亩。
2016年,洋北西瓜栽种面积突破8000亩,直接种植户占洋北镇农民三分之一,种植20亩以上西瓜的大户近200户,半年可收入10多万元。
2018年,洋北西瓜种植5000多亩,带动2000多农户。

洋北西瓜产品荣誉

2009年,“洋北西瓜”通过江苏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2年,“洋北西瓜”荣获“宿迁市知名商标”。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洋北西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洋北西瓜地理标志

洋北西瓜地域保护范围

洋北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洋北镇船行、张庄、七里、蔡河、槐树、友爱、老庄、罗庄、涧南、下口等10个村(居),地处于东经118°19′11″-118°25′39″,北纬33°48′54″-33°52′26″,总面积约2200公顷。

洋北镇村民采摘西瓜洋北镇村民采摘西瓜

洋北西瓜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洋北西瓜洋北西瓜

1、土壤及种植区域:洋北西瓜的产地生产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NY5110-2002) 的要求。种植区域三年茬口模式为“稻-麦-稻-麦-稻-瓜”,土壤为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的沙淤“两合土”,排水便利。

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早熟、易座果、商品性好的品种,生产中多选用京欣系列、8424等中型瓜,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2010中杂交种二级以上的规定。
3、栽培设施:标准单体大棚,南北朝向,移栽前7-10天建棚。
4、生产控制:
①育苗。
②播种: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育苗。苗床管理、温度管理,出苗前苗床土温28-30℃。出苗至第1真叶开展前白天气温25-28℃,夜间气温16-18℃,夜间土温15℃左右。第1真叶开展后白天气温28-30℃,夜间气温18-20℃,夜间土温15-18℃。光照管理,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水肥管理,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如幼苗出现黄化缺肥现象,则浇0.3%速溶肥溶液1-2次。
③炼苗:定植前1周开始控制苗床水分,适当干燥,加大通风量,降低苗床温度,使幼苗能适应相对低温的大田环境条件。
④移栽:移栽前准备定植田块冬前深耕冻垡,定植前15-20 天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千克。起垄作畦,畦面宽2.0-2.5米,畦高0.2米,畦间沟宽0.5米。
⑤定植:西瓜幼苗具有2-3片真叶,棚内10厘米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定植,株距0.4-0.45米,每667平方米栽植约600-700株。
⑥田间管理:温度管理、采用双层大棚和小拱棚覆盖,缓苗期温度25-30℃,缓苗后,温度20-28℃。坐果期,大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下午棚内18-20 ℃时关闭通风口,夜温控制在15-17℃。当夜间外界环境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⑦整枝理蔓:主蔓长至40厘米左右时整枝。采用三蔓整枝,仅留主蔓和2条健壮侧蔓,并将主蔓引向棚中心,侧蔓引向棚侧,据西瓜长势定期摘除瓜杈,并引导瓜蔓在田间均匀排布。
⑧人工辅助授粉与疏果:授粉于上午7-9时进行,幼果有鸡蛋大小时疏果,每株留果1个。
洋北西瓜洋北西瓜

⑨水肥管理:定植后随即浇足定植水,缓苗后,复水1次,开花授粉前少量灌水,果实膨大期灌水2-3次,要灌足。定果后随水施膨瓜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千克。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肥料使用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DB52/471-2004)。

⑩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法来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执行《无公害食品西瓜栽培技术规程》(NY/T5111-2002)。
5、采收:按成熟所需积温或日数确定成熟期进行标记采摘,然后按照果实的大小进行分级,提高其商品性;种植品种为中型早熟品种,一般坐果到成熟为40天,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较周边乡镇西瓜提前上市10多天。
  • 质量安全规定
洋北西瓜质量安全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要求。

洋北西瓜专用标志使用

凡在本规范规定的地域内种植的洋北西瓜及加工产品均可申请使用地理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标注“洋北西瓜”及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编号和组合图案,标注时可采用标牌、印刷等多种方法,但均应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设计使用手册》的规定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