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金银花

临川区金银花合作协会 【管理

原产地江西

– 产地市县: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茶叶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469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4] 
– 地标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4] 
产品介绍

类别:茶叶
产品名称:临川金银花
登记证书编号:AGI01469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136号(2014.7.28)
人文历史简介:
古之临川,今江西抚州境内,坊间口口相传一故事。一山林茂密处,隐有村落,渔伐农耕,生机盎然。其间有一夫妇,夫名“忍冬”,精医明史,藏五经于胸,平日往来乡间诊医问疾,得暇便习书以待来年赴考;妇名“银花”聪慧贤淑,亦览本草药性,于庭院内遍育诸草药花木。金银花,亦称“忍东花”,夏季开花,苞叶状、花唇形,成时生于叶腋,初白后黄,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本公司种植基地采用的原料为绿色、无公害金银花,经手工精挑细选,以科学方法精心加工而成。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是我国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

生态环境

临川属东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9.8℃,最冷月为5.7℃。年降水量为1698mm(4—6月为降雨相对集中期,占全年降雨量的67%左右),年均无霜期275天,年均相对湿度83%。以河滩冲积平原和红壤低丘岗地为主,土壤类型为冲积层沙壤。土壤昼夜温差较大,pH在6.0—7.5,且涝能排旱能灌。境内有抚河、东乡河、宜黄河、崇仁河、梦江河,其间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地下水蓄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灌溉用水为无色、无臭、甘凉。如此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孕育“临川金银花”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地域范围

临川地处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东与金溪、东乡毗邻;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与南昌交壤。临川金银花地域保护范围为临川区嵩湖乡、高坪镇2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5°35′30″—117°18′30″,北纬26°29′28″—28°30′26″之间。保护面积1400公顷,年产量为6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临川金银花呈长棒状,略弯曲,长2—3.5cm,上部较粗,直径1.5—3mm。外表黄绿色或黄褐色,微被短柔毛,基部有绿色细小的花萼, 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花冠唇形,可见雄蕊5枚及雌蕊1枚。气芳香,味微苦。
2. 内在品质指标:临川金银花绿原酸达到4.0%—5.1%,木犀草苷达到0.06%—0.08%。
3. 质量安全要求:产品质量符合DB36/T691—2012《江西省地方标准金银花》的规定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要求:临川金银花宜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涝,适宜生产的温度为20℃—30℃,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光照良好,排灌方便,坡度15°以下。
2. 品种选择:临川金银花采用苍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金银花“苍源一号”和“苍源二号”优良品种。
3. 生产过程管理:为了保证临川金银花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的生产技术管理。
①培育管理: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通过生态养殖牛、羊、鸡而产生的天然有机肥为主,施肥和中耕松土相结合。
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③采摘:应在花蕾尚未开放之前,即花蕾由绿变白,上部膨大,下部为青色时,称“二白期”时采摘为宜。
④加工及包装
临川金银花干燥加工的工艺流程:杀青—干燥—风选—紫外灭菌(提香)—包装。
A杀青:临川金银花采摘后用滚筒杀青机来处理,温度180℃—260℃,时间不超过2分钟。
B干燥:将杀青后的临川金银花用覆带烘干机干燥,3层覆带的循环,烘前30min生火,临川金银花通过覆带干燥机处理时间40分钟左右。3层循环处理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00℃—95℃—90℃。
C风选:干燥后的临川金银花通过风选机风选,精选分级去杂。
D提香:风选后通过提香机,通电开紫外灯照射,120℃近1分钟。
E包装:所用包装材料为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外包装用纸箱,包装袋和包装箱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有关质量合格的标志。

包装规范

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种植生产的临川金银花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临川金银花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临川金银花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持有人签订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和相关责任义务。
2. 临川金银花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临川金银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进行产品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3. 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
4. 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临川金银花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伪造、冒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产品百科
临川金银花,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临川市地处河滩冲积平原和红壤低丘岗地,灌溉用水为无色、无臭、甘凉,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金银花的种植生产,为中国国家级金银花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临川金银花的绿原酸达到4.0%~5.1%,木犀草苷达到0.06%~0.08%,品质良好,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可以入药。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临川金银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临川金银花
产地名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市
品质特点
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
批准日期
2014年7月28日

临川金银花产品特点

临川金银花外在感官特征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临川金银花呈长棒状,略弯曲,长2~3.5厘米,上部较粗,直径1.5~3毫米。外表黄绿色或黄褐色,微被短柔毛,基部有绿色细小的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花冠唇形,可见雄蕊5枚及雌蕊1枚。气芳香,味微苦。

临川金银花内在品质指标

临川金银花绿原酸达到4.0%~5.1%,木犀草苷达到0.06%~0.08%。

临川金银花中药治疗价值

金银花的应用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增强免疫力、止血、利尿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临川金银花产地环境

临川金银花土壤地貌

临川市所在地区以河滩冲积平原和红壤低丘岗地为主,土壤类型为冲积层沙壤,pH值6.0~7.5,而且涝能排水、旱能灌溉。

临川金银花水文情况

临川市境内有抚河、东乡河、宜黄河、崇仁河、梦江河,其间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地下水蓄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灌溉用水为无色、无臭、甘凉,形成了孕育“临川金银花”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临川金银花气候情况

临川市地区属东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9.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7℃。年降水量为1698毫米(4~6月为降雨相对集中期,占全年降雨量的67%左右),年均无霜期275天,年均相对湿度83%。

临川金银花历史渊源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中国古代所称“临川”,为江西抚州境内地区。“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公元1127~1276年)的《履巉岩本草》(成书约在公元1220年),“金银花”入药已近800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
2003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地区开始引入种植金银花,该年种植面积1600公顷。
2008年,因低温冻害,导致临川金银花种植面积减至400公顷左右
2011年,“中国·巨鹿金银花产业发展论坛”发布的报告“全国金银花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中,明确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市为中国国家级金银花生产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2012年,抚州市地区推动临川金银花等主导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格局,加速发展特色农业。
2015年,临川金银花被列入在农业部印发的《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中。
2016年3月,抚州市在临川区举办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讨班,由临川区科技局组织,江西省林科院和江西师大等的研究员和教授,对有关临川金银花病虫害治理进行研讨交流,促进产区种植临川金银花发展。
2019年,抚州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推进临川金银花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化种植品种,形成种植规模,重点推进“一县一园”、“一县多园”工程。同年,抚州市政府发文,落实市人大会议相关提案,推广种植以临川金银花等为主的道地药材,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同年12月,抚州市扶贫办公室发文“关于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答复”,明确建设临川金银花等扶贫药材基地,加大对中医药种养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发挥该市临川金银花等产业规模优势,组建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贫困户)+基地”的形式,把贫困户和中药材生产企业紧密联结起来,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临川金银花生产情况

2011~2013年,临川地区金银花种植面积690公顷,主要品种为苍源一号、苍源二号
2013年,临川地区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遍布嵩湖、青泥等20多个乡镇,产金银花成品1500吨,产值达到3.2亿元。
根据2014年数据,临川金银花产地保护面积1400公顷,产量为600吨。

临川金银花产品荣誉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临川金银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

临川金银花地域保护范围

临川金银花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市嵩湖乡高坪镇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5′30″~117°18′30″,北纬26°29′28″~28°30′26″。

临川金银花质量技术要求

临川金银花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4-02-1469。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地要求:临川金银花的种植需要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涝,适宜生产的温度为20~30℃,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光照良好,排灌方便,坡度15°以下。

2、品种选择:临川金银花采用金银花“苍源一号”和“苍源二号”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为了保证临川金银花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的生产技术管理。
①培育管理: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通过生态养殖牛、羊、鸡而产生的天然有机肥为主,施肥和中耕松土相结合。
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③采摘:应在花蕾尚未开放之前,即花蕾由绿变白,上部膨大,下部为青色时,称“二白期”时采摘为宜。
④加工及包装临川金银花干燥加工的工艺流程:杀青-干燥-风选-紫外灭菌(提香)-包装。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杀青:临川金银花采摘后用滚筒杀青机来处理,温度180~260℃,时间不超过2分钟。

干燥:将杀青后的临川金银花用覆带烘干机干燥,3层覆带的循环,烘前30分钟生火,临川金银花通过覆带干燥机处理时间40分钟左右。3层循环处理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00℃、95℃、90℃。
风选:干燥后的临川金银花通过风选机风选,精选分级去杂。
提香:风选后通过提香机,通电开紫外灯照射,120℃近1分钟。
包装:所用包装材料为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外包装用纸箱,包装袋和包装箱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有关质量合格的标志。
  • 质量安全规定
临川金银花的产品质量符合DB36/T691-2012《江西省地方标准金银花》的规定要求。

临川金银花专用标志使用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种植生产的临川金银花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临川金银花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临川金银花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持有人签订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和相关责任义务。
2、临川金银花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临川金银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进行产品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临川金银花临川金银花[2]

3、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
4、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临川金银花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伪造、冒用临川金银花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